用“心”调治冠心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9:39:49
用“心”调治冠心病
心脏是人体中时刻不能停止活动的一个重要脏器,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心脏就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一个泵房。如果泵出了问题将直接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使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位患病。而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它也是在当今临床医学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病。冠心病的病情危险,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为多,近年来逐渐年轻化。
现代医学认为,发生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即是由于动脉血里出现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份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黏到动脉壁上影响动脉血管的弹性,使血液流动受影响。粥样硬化黏得越多,心血管弹性越小,给心肌的供养越少,心肌搏动的能力就越小,严重了还可致心力衰竭。粥样小块在血液里随循环运行,它的存在不仅威胁心脏,如果被冲压到头上堵塞,就会发生脑血栓,如果走到心肌血管堵塞,就是心肌梗塞。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但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在现代医学上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只是认为与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有关。其实类似这种血栓全身其他部位也有,如堵在四肢部位,人体有可能会稍感无力等不适,经休息等自我调整,血栓可自动吸收,因为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是很强的,但心脏和大脑在人体中是耗氧量大,且一刻也不能停止工作的重要器官,它们没有自我修复的时间,所以易造成栓塞。
心平健康学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独特的方法。有很多心脏病患者采用心平健康学的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找到的心理与疾病的规律,与现代医学中人体的生理功能是极其相似的。心平健康学根据人体与自然界的全息取象比类规律,把人的心脏及血液循环的过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按取象比类的规律,血液与生活中有用的东西相对应,而心脏的作用是给血液运行以推进的动力。心脏与血液循环的概念可引申比类为:心脏是把有用的东西(动脉血)送到需要用的地方去,再把没用的东西、用过的东西(静脉血)收回到心脏来,这一过程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
心平健康学认为,人的任何疾病都和心理有联系,在上述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血液里正常运行的是氧气、营养物质;是我们需要的、有用的东西。现在人们或许都能认可心情不好对病有影响,但什么心情连着什么病,怎样调整,是心平健康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按取象比类规律,血液里正常走的是我们需要的、有用的东西,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粥”是没用的东西,是起负作用的东西,有导致血管堵塞的危险,你人生逻辑里所定位的那些人或事的负作用就是你血管中的“粥”,你定位的有负作用的、没用的东西越多,对你产生的不良影响越大,这些没用的东西在你的心理定位中就是你人生逻辑里那些起负作用的人或事,你认为没用的东西越多,你血里的颗粒就越多,你血管中的所谓“粥”就越多,进一步会引发管腔狭窄,严重时还可导致血管栓塞,形成冠心病。怎样治疗?想到它们存在的必然性,把原来认为没用的东西,想出其有用的道理,角度不一样,定位不一样,你越觉得它坏,越觉得它起负作用,他对你身体伤害越严重。
在一次学习班上,有个女学员说:“医院诊断她患冠心病已经2、3年了。平时常常感到胸闷、憋气,有时还伴有心区疼痛,有什么心理原因?如何用这种方法调整治疗?”我问她:“在发病前有没有与上述情况相关的心理?”她回答说:“当然有,我儿子当时刚上中学,他要买电脑,为了让他好好学习,我就给他买了,但买回电脑后他很少用来学习,每天放学回来,也不好好做功课,没完没了的玩游戏,我觉得他玩游戏,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耽误学习,为这事我天天生气、着急,因为玩电脑的事跟孩子弄的很对立,可我又没有办法阻止他。所以我觉得买电脑起了不好的作用,玩电脑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对眼睛也不好。”我告诉她:“这就是你引发冠心病的原因之一,你发现孩子有毛病,你可以提示他,把道理告诉他,不要反复说,他能听多少算多少,你怕他出问题,一遍又一遍的说,这样孩子会更加逆反。他的感觉跟你不一样,你过分了不仅你累,孩子也累。如果他今后真的遇到困难和问题,比你现在说多少次都更能引起他的重视,那时你说一句可能顶得上现在的一百句,而且既便是孩子出了问题,对他来讲不一定就是负作用,很可能对他还是一个锻炼、造就、增长人生经验的机会。你跟他较的劲越强,他越不接受。现在有很多家长为孩子费了很大的劲,其实孩子的表现是平衡的结果,家长累,孩子也累,家长难受,孩子也难受,可往往家长在自己那个状态当中,在自己的立场上,根本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家长根据自己的设想去雕刻孩子,有的家长天天教育孩子,认为孩子没记住,问问孩子,孩子把你说的都背下来了,孩子也知道没文化不行,但学习时闹心,学不进去,这是家长过分的心起的反平衡作用。你的病与管孩子的事情有关,但决不仅此一件。其实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类似的事很多,你说的跟孩子的矛盾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回去要静静的反思一下与此有关的这类事件,相信对你的冠心病调治会有帮助。”
在治病时,要对那些原来认为没用的,起负作用的人、事、物转换观念、换个角度,想到他们存在的必然性,因为从自然的角度,存在就是需要,对待一个问题角度不一样、定位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你如能真正的从心里想出它们有用的道理,对你身体就能产生治疗修复作用。治疗疾病时想以前的事,不用站在对方对不对去想,找到自己看问题的偏激状态,或片面的观点,要立体的看问题,看到事物前后的平衡关系,想当年的事,不站在找对不对、好不好的角度去想。想不开,受伤害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要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必然的,是自己和对方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当你遇到与你的观点不一致的事情时,不要去较劲、去争理,理都是相对而言的。为便于大家理解我举个吃辣椒的例子,爱吃辣椒的人形容辣椒吃着下饭,吃着特香,不爱吃辣椒的人形容辣椒吃着怎么不好,两个人吃辣椒,感觉截然不同,但感觉都是那么真实,如果爱吃辣椒的人听到不爱吃辣椒人的形容跟他教劲,是站在你个人立场上的一个结论,是带有片面性的。人要能立体的、全面的看待事物,更多的理解自然,这样就能少着很多急,少生很多气,就会生活得更轻松。
以上我仅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症中,所谓的“粥”的心理起因上作了一些解释,因为“粥”的减少对冠心病的预防能起到积极作用,在今后的论述中我将会根据冠心病不同的症状表现,逐一分析它们的对应心理规律、调整方法,及其原理。以便大家学习应用。
在心平健康学的理论中,不平的心情对应的是身体的不适感觉,不自然的逻辑概念对应的是发病部位,过激或不及的行为状态对应的是病理的功能表现。
总之,身体与心情是密不可分的,你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身体,拥有一个平和宁静的心情、辩证自然的看待事物的思维观点,是获得身心双重健康的重要条件。
治疗心脏时,想以前的事,不用站在对方对不对去想,我对他这样好,凭什么对我这样,正因为你对他好,他才对你这样,你要对他不好,他不会这样对你,你开始对他很淡,不会是这个结果,想以前的事角度要变,讲这段是为想开用的,找平衡时再想当年的事,不站在我对不对的角度去想,都是需要,因为亢奋完了,应该倒这个霉,霉没倒明白,才出病,倒明白了就进步了、升华了、发展了,你什么磨难、什么挫折也没有,你也不会有成功,在坎坷当中你能过去,把坎坷拉长了,你生命就延长了,有坎儿是不是一定长寿?有坎你没过去就短,就是两个点,有坎你过去了才是长寿者,不是长寿的人没有挫折,张学良一生挫折很多,想的开,活了一百多岁,有人去烧香,拜什么求长寿,求福报,佛经上说:“不是佛渡,仁者自渡。”
用“心”治疗心包疾病
心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脏器,一但心脏的功能活动或实质结构出现了异常,就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并可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仅给自己带来痛苦,也要让家人承受烦恼和负担,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脏病起今为止仍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因此,尽早发现、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是我们战胜心脏病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临症治疗中有些器官组织的病症,虽然表现出来的症状位于心脏部位,但从现在医学的解剖位置来断定真正的病变即不是心肌及其内部结构本身,也不是给其供血的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其真正原因是心包的病症造成的。表现为心前区疼痛等不适,并可向背部及左肩放射,极易与冠心病、心绞痛相混淆,在治疗中采用改善心肌供血的方法常起不到满意的效果。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但由于找不到明确的患病部位,不能明确诊断常使病人感到非常紧张。
心包病症的心理规律
在工作中我也曾经遇到这样一些病人,在排除心绞痛等原因后这种情况通常是心包病症的反应,在临床中常易被误诊,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供大家参考。一天有一个老学员找我咨询,说她近日来常感前胸、后背闷痛并向左肩部放射,她怀疑自己犯了心绞痛,但服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物药物后无明显的效果。而且半个月前单位给老干部体检并没有发现她有冠心病。于是她找到我,请我帮她查查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的这些不适反应。
我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规律帮她查找,发现她的真正病位不是在心肌和心血管而是在心包。现代解剖知识使我们知道,心包分为内层的浆膜心包和外围的纤维心包两层。其中浆膜心包的生理功能是防止心肌和周围组织发生磨擦的作用,而纤维心包对心脏起保护的作用。按照传统中医取象比类的规律,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功能与人们在生活中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定位的功用是一致的,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因此,浆膜心包对应的心理定位应是磨擦,与磨擦所产生的不平心理就可对浆膜心包造成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和保护有关的心情波动就可伤及纤维心包。您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反思一下最近几天有没有与上述情况有关的,让您的心里不能平静的事。她说:“要不是您提醒我都忘了,我们街道社区为了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组织了一个合唱队,大家在一起每周按时活动,唱唱歌,唠唠家长,很开心。前些天组织活动的人因老家有事,请了几天假,回家了,大家就临时推荐了另一个年龄稍轻的人来管理,可合唱队中有的人不服从她,说她歌唱的不好,没有组织能力,其实大家出来唱歌无非是散散心,锻炼一下身体,活跃生活,加强团结,把它当作一个与社会沟通的渠道,反而为此闹别扭,伤和气,生了一肚子气,就太不值得了。而且她们俩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怕她们为了这点小事闹矛盾,有磨擦,以后不好相处,可又不知怎么劝说她们。”我告诉她:“就是您这种认为会闹磨擦的心理导致了您心包部位患病,而怕的心情反应到身体上就是疼的感觉,也就是您这次病症的心理原因所在,回去一定要好好反思一下,把这件事想开。其实大家一起出来活动活动,原本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歌唱的好不好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原则问题,出来活动是为了寻开心,重在参予,主要目的还不是为了使自己高兴,她们俩闹点小矛盾,有些磨擦也只一时的冲动,您说几句劝劝就行了,过后等她们各自冷静下来,您可以找个适当的机会协调一下,大家在一起住了这么多年,谁也不愿为这点小事把关系弄僵,让她们彼此有个台阶下就行了,您要是还为这事担心、紧张,就会加重您心包的症状,就对自己的身体不利了。”我说完后她考虑了一会对我说:“王老师,听了您这么一说,现在我的前胸后背疼的症状真的减轻多了,以前我还真没有从这方面考虑过。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没弄明白,这件事从始止终都与我本人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他们俩人之间的磨擦和矛盾,况且我与这两个人都是好邻居,并没有薄厚之分,非要偏坦着谁,真的希望他们都好,可为什么会让我得病呢?”
在心平健康学心理与疾病对应关系的规律中,能够引发你得病的心理不光是与自己直接有关的事引起的心不平才让你得病,同时还包括,自己对他人,他人对他人的事,凡是能引起你心不平的均可使你得病。总之不论事情本身与你是否有关,也不论事情大小,只要能引起你心不平,就是使你致病的心理原因。
其实生活中这类事情很多,比如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当某部影视剧中演到一对夫妻因某些误会或其他原因,感情出现了磨擦,你跟着剧情着急、替他们担心等等这种为磨擦而产生的心情,都可对你的心包部位造成不良影响,至于出现什么症状是与你对这种磨擦产生的心情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保持心平、辩证的看待问题,这样就能使自己少着很多急、少得很多病。
心平健康学对疾病的分类
这个学员在经过我的提示后,病症很快得到了缓解,这主要是由于她的致病心理比较单一。在心平健康学的理论体系中,疾病的成因有三大类。
第一种是事物病。也就是某人平时办事较为适度,平日心态较平和,只是因某件具体的事想不开造成的疾病,这类病较容易调节,只要用平静的心态回想该事,便可清除不良心理,从而祛除疾病。前边讲到的那位老同志就属于这类情况,所以调整起来见效较快。
第二种是观点病。某人在处理事物时,就事论事只看到自己半边理,总认为自己对,因而看不惯别人,与别人较劲,不能辩证全面的看问题,导致自己得病,是自我偏激的观点态度所致,这种情况要从自我找原因方可解决问题,只有思维观点转变了,才可祛除身体疾病。
第三种是状态病。患者某种偏激的性格长期作用于他的思想、行为,使其一直处于某种状态之中以致患病。这里的状态包括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心理状态是指患者长期处在一种自我认为正确的状态里而不能自知,是一种不自然、不正常的状态。行为状态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长期处于某种习惯性的状态,自己不易察觉.
所以患状态病的人,首先要发现自己不自然的状态。等你改变了状态,转变了不正确的思维观念,把想不开的事想开,病就可以治好。这种情况致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一个家庭中夫妻之间,常常为教育孩子,甚至洗衣做饭等鸡毛蒜皮的事吵架,这其实也是在闹磨擦,只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没有把它当回事,孰不知日久天长,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会对身体的相应脏器(即心包)造成损害。所以说,我们要经常的反思自己,使自己能时常保持心态平和。反思时要审视、发现、领悟发生在社会、单位、家庭的能让自己心生不平的事情。反思时不是站在个人得失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对错,而是站在自然的角度,理解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与自己的种种不平心理的关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改变自己偏激的观念。这一改变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觉悟的过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达到心身健康。人本质的转变就是命运的转变。
用“心”治疗心瓣膜病
心平健康学认为人的心理对身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在前几期杂志中已从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中加以了说明。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不仅反应在精神上,同时也反应在人的躯体上,人体就如同一个大的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理,身体就按照你的心理定位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其合成的结果就是你的身体状况(健康水平)。人所共知,不良的心情,会对身体造成破坏。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百病皆由心生”的观点,及“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惊伤胆”等心情与脏腑的对应法则,这些理论为我的研究发现奠定了医学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我通过10余年的不断实践发现,心理影响身体的定向定位性是非常精确的。人的任何一种不平的心情、不自然的逻辑观点,都会给其相对应的身体部位造成破坏和影响,这些破坏和影响既有功能性的,也包括器质性的。也就是说,身体上不同的病症是由不同的心情波动导致的。而当你用平静的心理状态、辩证自然的观点,重新处理以前的事物时,就可对已被破坏的身体起到调整和修复作用,起到缓解和治愈疾病的效果,最终达到身心都健康。
心脏瓣膜病的心理规律
1997年我在沈阳讲课时,有一位60多岁的女学员,患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已20余年,我每次去沈阳讲课她都参加,每次听课后都感到病症有所减轻,因为她每次听课后总觉得心脏部位很舒服,所以坚持听了我一年的课,到了年底进行例行体检时,医生问她最近吃了什么药,因这次体检发现她患了20多年的二尖瓣病症消失了。她回忆近一年来未加服其他药物,亦未做特殊治疗,只是每次听我讲课后,心脏都感觉很舒服,她想或许是用心平健康学的平衡理论和调病方法结合自己进行了多次反思所产生的效果。她找到我,建议我对心脏病进行更多、更具体的研究。在她的启发和建议下,我决定验证一下这个方法有无普遍可行性,于是我开始了用心理调整的方法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研究。
心脏病中的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是临床的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大多数是由风湿热引起的慢性瓣膜病变所致,若想很好的治疗,常采用手术的方法,手术费用高,病人要承受风险和痛苦,且手术后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查,经常调整用药量,给病人的经济带来很大负担,也给其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我以心情与身体之间可相互作用转化为依据,运用中医全息取象比类的理论方法,对大量的心脏病病人,进行了心理的定向研究,通过实践总结,发现心脏各瓣膜所对应的心理有如下规律:即心脏瓣膜的状况及功能与“需要、把关”的心理相对应,你在生活中对周围的人、事、物产生过与“需要、把关”有关的不平心理,就会对你相应的心脏瓣膜产生影响,导致其发病,病症的重度与你心情波动的程度成正比。我们把这些心理规律运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病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你真正从心底把这种为“需要、把关”产生的不平心理调整后,把“需要、把关”看作是必然、是需要、是自然时,就可以对已经发生病变的部位产生修复作用,使之逐渐恢复正常。你理解认识得越深刻,对疾病治疗得越彻底,病变部位修复得越好,病症反复率越低。
有一位姓安的老人,56岁了,经医院诊断患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两年,经多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建议手术,但他对做手术有顾虑。故找到我想看看用心理调整的方法有无办法。
我首先按照二尖瓣狭窄的心理规律,为他指出心理病因,是与“需要、把关、自己可以把关、关上”的心理有联系,在提示下他回忆起这样一件事情:他是鞍山市某工厂的工人,一次他在车间上班时因为要用水,当打开水龙头时发现停水了,他为了省事就没把水龙头关上,心想来水时就知道了,但他下班时把水龙头还开着的事忘的一干二净。第二天上班后发现水淹了整个厂房,车间里很多加工的半成品和加工好的成品都被水泡坏了,因忘记关水给厂子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因此深感内疚,心里一遍遍地想“当时要是把水关上就好了、关上就好了,我怎么就没关上呢”,他这种“总想关上,关上就好了,明明自己可以关可是就没关”的心理太强烈了,他的这种心理就像计算机输入程序一样,你输入什么程序它就怎样运作。这件事发生后时间不长,他就患了二尖瓣狭窄之症。按取象比类的对应关系,他的这种心理对应到身体上就是二尖瓣狭窄的病理反应,因“需要把关”产生的不平心理影响二尖瓣,“总想关上”的心理导致狭窄,当他用平静的心情把这件事进行反思后,不适的症状明显缓解了,又经过几次心理调整后,到医院复查发现二尖瓣狭窄的病变已基本消除了。两年后,他因某事,出现了类似的心情波动,病症复发,他按照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使身体复元。
另有一位高先生,52岁,患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多年。他曾是丹东市某单位的领导,因某种原因工厂要倒闭,单位有一笔职工应得款项要分给大家,上级指示他负责分配。他是一个责任心较强,但心思较重的人,当时他心理压力很大,这是工厂最后一次分钱,每个人分多少,这个关很难把握。他为了把好这个关思前想后,他越想把钱分得合理,越觉得这个关不好把,为怎么把好这个关发了愁,发钱时对谁松对谁紧都很难掌握。此后不久,心脏很不舒服到医院检查,诊断他得了心脏瓣膜病。在处理这个事情中,“需要自己把关”而产生的不平心理,其定向影响二尖瓣,对把关当中松紧难以掌握的不平心理,反应在身体上就是二尖瓣的狭窄和关闭不全。高先生患病并不是因分钱这件事考虑错了,而是为此事产生的压力、紧张心理所导致生病的。他用平静的心情反思了这件事发生前后的心理过程,按照我已找到的心理规律进行调整,起到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在运用心理调整调治疾病的过程中,还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象上述两例单纯由某些特定事件引发的疾病,在应用心理调整进行治疗时,只要将这些事件想到,找准引发疾病的心理角度,把当时不平的心态用现在平静的心情加以调整,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有一些疾病是源于人们固执偏激的逻辑观点及对待事物时不平衡的行为状态,而当事者本人已习以为常,难以察觉。这种情况治疗起来较为困难,要从道理上真正调整,需要时间相对较长。对于临床上常见的治疗中的反复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那是由于你又产现了可引发该疾病的心情及逻理或过去的想法和观点没有彻底消除所致,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使其得病的逻辑理念,才能起到彻底的治疗作用。
学会使用规律
以上两个病例说起来大家可能一时还难以相信、不易接受,如果说不良的心情对身体有害,会使人得病,调整不良的心理对身体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大家可能都能认同。但究竟什么样的心理会给身体造成何种伤害,很少有人继续去探询,特别是对于一些已形成的器质性的损害,象结石、囊肿、包块等病症用心理调整的方法就可达到缓解或消除的作用,大家可能更是难以认同。其实,就与我们患病吃药一样,那些诸如肿物、溃疡、外伤等病也属器质性的病变,用药物治疗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不一定非要开刀做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变部位都会被吸收并修复。
存在决定意识,精神反作用于物质。人的心理对疾病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对疾病的祛除同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同时必定有好的一面,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心情对身体的作用也是如此,心理对身体的破坏作用有多大,修复作用就有多大。既然不良心理对身体产生危害,那么消除、调整、改变这些心理,就可对被破坏的身体起到缓解、修复,并使之最终康复的作用。另一方面,既然我们在前面提到了,任何一种疾病的出现都与不平心理有关,而心理成因是不能靠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来祛除的,药物等所能解决的只是疾病的外因,内因不祛,遇到适合的条件疾病定会再次出现,心病只能心去医,只有消除不平心理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健康的目的。而且这种心理调整的方法比通常人们所认识的意念治病,更有规律、有角度,运用时更自主。总之,身体与心情是密不可分的,你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身体,有一个平和宁静的心情、辩证自然的看待事物的思维观点,是获得身心双重健康的重要条件。
还有一点请大家参考,用心平健康学进行心理调节治病的方法,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只要会运用规律,能够对自己的健康有帮助就可以了。这就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的电脑、手机、电视等等,我们不一定都要知道它的原理,但要能让它们能为我们应用服务就够了。
心平健康学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并不是什么病症我们都有对应的心理调整方法,但心平健康学今天无法解决的问题,不等于明天解决不了,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完善她。作者王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