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网络就是拒绝教育的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58:03
[一种声音]拒绝网络就是拒绝教育的未来
xilei 发表于 2009-12-12 11:43:00
互联网如何推动教育改革
在考虑这个题目的同时,卫生部《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的征求意见稿公布了。我必须说,这么长时间关于网络利弊的争论当中,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唯一对网络表现出政治正确的国家部委。
卫生部的上网指导中说,网络对人类,对未成年人有巨大作用和意义。认为“不存在网瘾之说”。回想起这几个月当中,对网络明里暗里的打击,包括论坛跟贴实名管制,成片的网站被和谐,包括几个最有名的网络游戏,臭名昭著的绿坝被开发出来并在公共上网场所推广,再后来借口“网瘾”之说,有组织地对于青少年的上网热情进行合法伤害……所以我认为卫生部很了不起,敢于正视网络的力量。同时,它并不认为自己有干预青少年自由选择的权力,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尊重人权讲究文明的高素质。作为官方而且是政府高层,能够这样仗义执言,哪怕只有一句话也是做了件大好事。
互联网,最开始把它当成工具,后来说是媒介,社区,言论平台,现在变成了洪水猛兽。这些说法都反映了不同人对于网络的认识,不算是无稽。但不管怎样,无论如何看它,网络都已经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深入我们的精神层面,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忽略它或者打击都是不明智的,对教育来说尤其如此。
反过来看教育部,不仅对不起它所从事的领域,对不起它所服务或者管理的人群,也对不起自己的位置。2009年所谓的戒网励志夏令营大行其道,各地都有,都是用极端手法迫使孩子离开网络,与教育部门的主张和指导思想不无关系。怪不得教育会成为改革最落伍、发展最差劲的一个领域。你能够让孩子们不去网游、不去上Q吗?你能够让孩子们坐在课堂听你废话时也象坐在电脑前面一样如痴如醉吗?教育至今没能意识到网络的力量,网络对于个人成长能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满脑子的工具思维,所以网络在他们眼里也只是工具而已。现在连小朋友都已经知道,网络绝不仅仅是工具。
这是最近看到的一个消息:丹麦教育部长Bertel Haarder表示,课堂的日常生活已反映社会生活,互联网必不可少。他肯定在数年时间内,大多数欧洲国家将仿效执行。在校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他们现在需要筛选和分析大量的信息。
中国教育从现在开始,应该持开放态度,拥抱互联网,全面与网络合作。否则的话,就只会逐步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发展,拒绝网络就是拒绝教育的未来。
我们从互联网的特性说起。
据说全球服务器共有四千五百多万台,储存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现有知识的总量。这是无需多说的。上网的人都知道,只要开动搜索引擎,任何书本或者非书本的知识都可以接触到,尽收囊中。无论知识的丰富程度、广度、厚度、延伸面,以及角度,都远远超出了几本几十本教材的内容。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的量是“海量”,互联网的连接方式,是“海阔天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以及表达交流,可以完全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实不仅仅是时空,其它的社会性限制在网络面前也统统失去了效用,比如年龄,性别,阶层,甚至物种。
网络上没有物种之别,也没有年龄、身份之别。年轻的一代从中汲收大量的信息,不断地刺激他们的头脑发展,心智成熟,成长得加倍迅速。互联网生下来就是自由、开放和平等的促进者。借助网络成长起来的一批言说者,大部分现实中都是自由与民主制度的追求者和维护者,主张平等权利,他们身上很少看到旧式道德和旧式教育的影子。比如在所谓网络公共事件,网友自发的参与行动和热议,就造就了一批互联网的活跃分子。现实社会他们没地位没财势没份量,在网络上,他们基本上就是民意的代表,言论的核心。
我认为,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网络是公民成长的最佳场所。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网络已经取代了传统教育,成为新公民精神成人的地方,新一代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语言系统和网络行为规则。如果不想和他们有隔膜,教育非得改造自己不可。
互联网的特性用于教育,将给教育这个古老行业带来最新鲜的思维和最重要的改变。
首先是教育的形式发生变化。运用电脑及网络技术,以点对点、点对面的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学业上的指导,这是很基本的,几十年前有个名词叫“电化教学”,其实也是类似的概念。现在网络时代的教育绝不能只限于此。网络时代的教育赋予了教育的改变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开展教学活动,而且,从以教为主变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学生自发的求知兴趣会成为最主要的教学动因。
其次教育的内容需要变化。网络的知识是瞬间传递的,也是瞬息万变的。只要开动搜索引擎,所有相关的内容都会呈递在人们面前。有真有假,有片面的也有客观的。面对庞杂的信息,需要冷静的头脑去分辨和分析。在知识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的时候,死记硬背就完全变得没有必要,相应的,对信息的搜集、分辨、整理与掌握的能力,选择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会成为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应当以传授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为主要目的。
而从知识结构来说,网络时代接触到的知识是非常广博而且非常跳跃的,直接冲击现在教育的内容,不可能按照一定之规循序渐进并面面俱到。以往那种升级方式基本不可行。我认为网络时代的教育,应该以提供知识的“点”和“面”为核心,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并思考的自由。找准“知识点”,并以之为中心逐渐扩大形成“知识面”,当点面结合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相互打通联接。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找出学生最具潜力的知识点,指导他延伸学习,正确发展。在这个情况下,能够掌握书本和教材内容的能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在知识传授方式上,教育应该朝这个方向改革。
另外,教育的体系也将进一步调整。网络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很多限制,比如就学年龄、阶段、教育时间,教育方式。网络给人提供了自由生长的可能性,反过来就让现行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变得不适用了。很多有限制性的条款都需要调整,比如教育评价。以韩寒为例,韩寒是一个反出了传统教育大门自由生长而又成才的典型,他在社会历炼中完全自主地完成了长大成人的过程,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借助了网络。分析他的教育背景,一,是传统教育的叛逆儿,传统教育的评价系统肯定不适合他;二,自我教育比较成功,没有学历背景,反而促成他的思想不受干扰,促成他突出的个性。他没有思想桎梏,但具备常识和思考能力,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这是他最大的优势;三,他思想成熟的过程是伴随着网络的。这方面的例证是他的文字,从小说到杂文,现在杂文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小说,我个人觉得他在网络上经历了几场论战之后,促成了他更多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文字更尖锐,思维更清晰,个人风格更成熟。
韩寒为我们提供了网络环境下自由生长的案例,我们从中看到借助互联网改革教育的成功可能性:只要打破传统教育当中对人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无形影响和约束,借助网络开放的知识体系,以及活跃的言论空间,年轻人会成长得很快。旧有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法,旧有的教育体系就会变得越来越不适用,非改不可。
需要担忧的是,除了相关部门的认识,我们的社会文化能不能适应这种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把持者和管理者怎样实行平和、平等的和谐链接,是个问题。互联网天生就是威权主义的颠覆者,天生就持自由、平等、开放的主张,与封闭与管制格格不入。这对我们的教育思想和也将是极大的挑战。我们现行的教育,还是建立在威权的秩序上,建立在工具思维的逻辑上。我很有兴趣知道,互联网将会如何改造我们的教育和社会文化,什么样的教育形式才能够真正配合这样一种正在生长中的社会型态?中国教育从来是谨小慎微、固步自封,要超出想象、超出可控范围的改革,打破常规,它能不能有这样的勇气?中国教育几千年来几曾有过大的变革?一百多年前,清政府改革学制,引进源自西方的现代教育体系,引发一系列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更新换代,风起云涌。可以预见,互联网也将引发类似的教育革命,这样的势头已经隐约显现。抗拒这个变化,整个国家和民族、每个国民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只有顺应它的规律,接纳这种变化和启示,积极主动的变革,相信教育变革将从容许多,改革的成本将会小很多,整个社会都将由此获益良多。我们期待这样的行动者出现。
来源:信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