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执行》观后感(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53:53
对执行力的一点辩证思考
《赢在执行》观后感
干部监督科  朱凯涛
执行力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一个企业能够成功,那它的执行力肯定是很强的,但执行力强并不是使这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者说唯一决定因素。余世维先生也认为,目标和方向的正确与否,是决定成败的基本前提,如果目标或方向本身不正确,执行力越强、执行越到位,反而偏差越大。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执行力应当是达成的必要条件,是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不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万能钥匙。在电视剧《亮剑》中,国民党军官将战败原因时归结为天才制订的作战计划系由一帮蠢才执行所致。执行力不强、执行不到位顾然是影响其战败的原因,但其政治立场恐怕是决定其最终败走台湾的根本原因。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折不扣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难以保证百分之百选准用好干部。本人愚见,《赢在执行》改为《赢之首要在于执行》似乎要更加准确贴切。
应用“扬弃”的方法学习《赢在执行》。余世维先生的观点来自于个人在企业的领导体验,以及对其他企业成败历程的深入体察,对企业及企业管理者的针对性强。企业特别是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对于其团队执行力是可以用具体标准进行量化的,但对于为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就比较难以量化,比如国家权力系统。因此余世维先生所推崇的执行力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在企业之外的其他组织中,应有限地吸收,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运用。照搬照抄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譬如,在任务派遣上如与执行者的能力素质不够匹配,怎么评价其执行力?
打造执行力重在培育执行文化。十指有长短,能力有强弱。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其执行力的差异。执不执行是态度问题,执不执行得了是能力问题。有一句话说,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很有道理。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从观念、行为、习惯上认同并践行执行思想才是重要的。如余世维先生所言,文化是一个团队不竭动力的源泉。我们学习《赢在执行》的目标应当是培育团队执行文化。通过学习,让每一名团队成员充分认同执行思想,牢固树立执行观念,逐步养成执行习惯,最终形成肯于执行、善于执行、能执行到位的团队性格和执行文化。
《赢在执行》观后感
组织科  向宇
余世维博士的《赢在执行》,常看常新,特别是当前处在抓执行、抓落实的岗位,对如何执行和如何抓执行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1、执行没有任何借口,必须竭尽全力为完成任务找理由。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可以找出100个不做的借口。但是,如果你想做,应该也可以找出100个可行的理由。有些任务可能有困难,但是方法总比问题多,只有你愿意想,总有可以解决的办法。所以说,你能不能执行,首先取决于你想不想执行,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愚公移山、铁杵成针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只要肯做,天方夜谭的目标也可以实现。
2、落实就是最大的创新,创新要体现在落实工作上。事业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工作难以推进。但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不能游离于落实上级政策之外。我理解的创新,是在落实上级部署的相关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独特经验;或者是有些需要解决,难以解决,还没有找到办法解决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得到了落实,找到了方法,这就叫创新。创新是在密切联系实际,落实工作中得来的,不是脱离实际,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喊几句口号,写几篇文章就可以的,那样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
3、细节决定成败,更要抓住决定成败的细节。成败可能由一个小的细节而影响,但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影响成败。所以我们要抓影响成败的细节,而不要把细节理解成鸡毛蒜皮、毫无意义的小事。要抓什么样的细节,我觉得要看细节的影响力。一个细节,影响到大问题,那就是必须抓的细节,就必须花大气力来解决;一个细节,只为这个细节而存在,不会影响到全局,花大气力解决,反而会影响做其他细节或大事的精力,那么这个细节大可不必兴师动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降低效率,影响执行。
4、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要充分考虑交办任务的可行性。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就是给执行者交时间、交任务,然后由执行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结果。这样的好处在于,让执行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工作,充分增强紧迫感完成工作。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事,也是执行力高的表现。但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不能理解为毫无根据,毫不结合实际的交任务、要结果,如果硬是要罗马一天建成,我想只有上帝才办得到。所以说我们交任务,要仔细思考,充分考虑到任务的可行性的,只有考虑了这些,才能说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如果经过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办不到,那么执行者没有任何理由,就是执行力有问题。
观看《赢在执行》心得体会
组织科  何义
按照部机关学习安排,观看了余世维先生《赢在执行》系列讲座,收获很大,感受很深,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余世维先生讲的执行力主要针对企业管理方面,但是我觉得他是讲给所有中国人听的,特别是对我们组工干部提高执行力,提升工作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觉得提高执行力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克服弱点抓执行。余世维先生以他多年在国外工作学习经历,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通过对中外国民性格的比较,深刻剖析了中国国民劣根性,和鲁迅先生的“国民劣根性批判”有相似之处。他讲的中国人不追求完美,不注重细节,满足于“基本可以差不多、好像大概估计是”,我很认同。德国人的精细、韩国人的坚韧、日本人的敬业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中国人有很多外国人无法比拟的优秀品质,但是这些确实是弱点,这些问题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特别是像我们出生农村、先天缺乏正规良好教育的人,身上残留着农民与生俱有的劣根性,成为影响我们执行力的重要障碍。先天的差距无法改变,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可以用后天的努力去弥补。正如《人性的弱点》一书所说,每个人都有弱点,但是成功的人能克服自己的弱点。在工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注重细节的工作习惯,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打铃就交卷,干今天,想明天,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力做到最好。
二、端正心态抓执行。心态决定状态,决定执行效果。组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想提高执行力,一是要有吃苦的心态。曾经有人说过:吃不得苦的人,就不要进组织部。我觉得说得很准确,在机关大院里,晚上加班最晚的是组织部,周末节假日休息最少的是组织部,这是组工干部的真实写照。如何看待苦,是苦中怨苦,还是以苦为乐,是只吃一时苦,还是几十年如一日长期吃苦。我想,一个吃得苦的人,必定是一个执行力高的人。苦苦苦,吃苦才能通今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二是要有忍辱负重的心态。余世维先生讲的西点军校士兵给长官洗手套的例子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们有多少人能达到那种境界,如果换成我们,是不是早就“怨声载道”了。在工作中,领导对我们要求很高、很严,我们没有执行到位的时候,领导会批评我们,对此,不要找借口、寻理由为自己辩护开脱,更不要耿耿于怀,记恨于心,甚至顶撞。领导的批评是从工作角度出发,对事不对人,是我们成长的良药。我们要习惯在领导的批评中开展工作,有一种“领导永远是对的,错了也是对的”的绝对服从心态,即使对领导有不同意见的,也要保留意见,先按领导要求执行。
三是提高能力抓执行。光有执行的热情是不够的,执行的效果要靠一定的能力作保障。同样是一件工作,有的人做得又快又好,有的人做得又差又慢,这就是能力的区别。公务员岗位是能力岗位,能者上,庸者下,评工作树权威,靠有为争有位。我们一定要有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的意识,多锻炼,多磨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以提高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塑造健康人格能力等五种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四是以身示范抓执行。余世维讲,执行力不好,不要总是把责任归咎于下级,中层和高层也有责任。如果一个人要求别人节约,自己却大手大脚,要求别人维护团结,自己却搞窝里斗,这个人的下属一定不会有好的执行力。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我们走出去,别人比较尊敬我们,但是一定不要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对下级单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工作要求,绝不能只拿手电筒去照别人,要多反思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禁止。只有这样,组工干部才会具有像余世维先生讲的影响力,才会具有人格魅力,才能服众,才会真正受人尊敬,而不是靠权力和部门光环去赢得所谓的尊重。
《赢在执行》观后感
组织科  别为锋
很早就知道余世维博士的《赢在执行》,也稍微知道一点他所倡导的执行力理念,但没有真正的学习思考过。通过参加部机关组织的《赢在执行》的集中学习,使我对执行力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观看《赢在执行》后的几点体会。
一、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
“悬而不决”、“半途而废”、“结果和预期相差很远”等等都是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现象,而这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都是“执行力”差的表现。余世维在讲座中指出,“执行力就是要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应该是自己最起码的工作要求。所以,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树立这种思想意识,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按质按量完成单位或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应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目标。
二、拒绝任何借口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借口:“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我没学过。”、“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现在是休息时间,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我没有那么多精力。”……
其实在每一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些许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无比高昂,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所以,千万别找借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的精神。拒绝借口,体现出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是激发出一个人最大限度潜能的最好方法。
三、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执行的制度
《赢在执行》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执行是目标和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是组织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决定因素,它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在这整个的流程中,首先是要制定出一系列的科学合理并且易于掌握的制度,不能使其成为一句空话,一种空想。要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去衡量、合理的奖惩机制来激励,要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管理的公平性,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公正和谐的良好工作氛围,更大程度的激发大家对提高执行力的激情,使其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次,制度的建立要想不成为一句空话、一件摆设,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反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更加完善。
四、增强组工干部队伍的凝聚力
没有凝聚力的团队是不会有真正的执行力的。日本松下公司的管理理念就是:“松下的经营是用全体职工的精神、肉体和资本集结为一体的综合力量进行的。”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形成的凝聚力,有效提高了公司上下的执行力,才创造出松下公司的长久辉煌。
也许,一味地通过制度约束,在短时间里是能够使团队成员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使执行力有所提高的,但这样的执行力不会久远,因为这不是源于团队成员内心的诉求。要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就必须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具体讲就是要树立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景,形成具有持久性、独特性和内化性的团队文化,因为文化是根植于每个成员内心的,具有制度所不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形成这样的凝聚力、这样的愿景、这样的文化的途径不是命令、不是规定、不是管理者的个人意愿,而是在思想引导、行为影响、人文关怀下逐渐形成的团队个体共同的心灵的诉求,是一种“自动自发”的人生态度。
所以,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做起,提高个人的执行力,这样才能真正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工作作风最硬、执行能力最强的模范部门。
要彻头彻尾的改变
——看《赢在执行》心得体会
组织科  徐  涛
(2009年7月)
近期,在部机关统一组织下,我们集中观看了余世维博士《赢在执行》系列讲座光碟。通过观看《赢在执行》,对我思想上的触动很大,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来一次彻头彻尾的改变,始终牢记“执行”二字,不论做任何工作,都要坚持做到不折不扣地执行,推动作风大改变,工作上水平。具体就是要做到以下四点:
1、明确执行要求。方向比速度重要。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搞清楚执行的要求,一味盲目地执行,即便执行的速度再快、工作做的再好,也是徒劳无功的。君不见,很多时候,领导要求我们写一篇调研报告,结果我们写成了工作总结;领导要求我们准备一次征求意见会,结果我们却准备成了工作部署会;领导要求我们打电话通知政工科长来开会,结果我们却把分管领导通知来开会,等等。所以,领导将工作部署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搞清“方向”,也就是到底该做什么事,切实把握领导的意图。
2、细化执行步骤。余世维博士在讲座中提到了德国参谋本部,之所以讲这样一个事例,是因为德国参谋本部是极其认真仔细的象征,他们会在作战前,将所有的事情和可能都事先仔细评估好,细化到行军作战的每一步,并做了最坏的打算。因此,我们在明确任务之后,先不要急着去开展工作,而应该首先进行充分思考,紧紧围绕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将领导意图进行解码,仔细考虑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第三步该做什么,再考虑第一步的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一步的第一步的第一步该做什么,把每一个环节都想透,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想到,列在笔记本上,印在脑海中,坚决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打仗,不做无准备之事,按既定步骤执行,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3、严格执行时限。余世维博士的讲座中讲到了西点军校的一个故事:晚上,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学长来到一个学弟面前,拿出沾满污垢的手套交给学弟,说道:“帮忙洗一下,明天早上我要用。”学弟答道“yes sir!”拿起手套以最快的速度洗干净,因为那个时代没有烘干机,所以他只能拿起手套慢慢甩干,甩干后再用毯子压平,就这样花了一整夜的时间,确保第二天早上学长能够用上手套。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了一条重要启示,那就是执行任务时没有任何借口,不管有任何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就行了。我们有些干部存在办事拖拉的习惯,做任何事总是能拖就拖,总是明日复明日,最后不了了之。因此,我觉得必须认真学习西点军校的执行理念,执行任务时不要对领导说“我没有时间,我家里有事,我昨天在做另外一件事,我昨天有点不舒服”之类的话,想方设法找借口为自己开托,而是要做到不找任何借口,领导说一天时间就是一天完成,说半天时间就是半天完成,说一个小时时间就是一个小时完成,即便是加班加点,也要严格按领导规定的时限完成任务。
4、创新执行方法。德国参谋本部的认真仔细评估,确实为德国军队的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取得很多重大战役的胜利。然而德国人有守旧的弊病,当条件和现实已经不允许的时候,他们仍然会按既定计划执行,如一战时,德军执行史里芬计划,假道比利时入侵法国北部的愿望被比利时顽强的打破。东线俄国总动员之后占据重大优势,德国前线指挥官又指挥不利,于是调兴登堡元帅和路登道夫将军救援,但是西线陷入拉锯,德军依旧不及时改变战略,与英法展开绞肉大战,丧失了先破俄国,后回西线的良机。直到俄国革命,德军才摆脱西线,当时美国已经参战,德国败局已定,依旧发动亚眠战役,取得了屈辱的大败。我们在执行任务时不能囿于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还要善于变通,也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应该做到对上及时反馈,对下及时督办,对外善于借鉴,对内通力协作。对上及时反馈,就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或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主动向领导反馈情况,让领导知道工作进度,及时处理产生的新问题。对下及时督办,就是要对部署下去的工作抓好检查督办,切实改变虎头蛇尾的做法,防止一件工作“高调开局、低调收场”。对外善于借鉴,就是要“取它山之石,攻己之顽玉”,善于学习借鉴社会各行各业成功的方法,并将它成功嫁接到平时工作当中,提高执行效率。对内通力协作,就是要做到重要任务、紧急任务当前,部机关各科室不要再想这是不是自己的份内之责,是不是自己该做的,而应学习日本人、韩国人的团队精神,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好重要、紧急任务。
观看《赢在执行》心得体会
组织科   蔡永刚
通过观看《赢在执行》系列节目,感触很深,使我对执行力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我看来,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就如何提高个人执行力方面,谈五点感想:
一是要有认真态度。毛泽东说,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认真态度是一种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做任何事情,都要抱着认真严谨的态度去完成,克服应付敷衍、马虎从事的思想。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一句话说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干不好不松手,完不成不放手。海尔前总裁张瑞敏在比较中日公司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会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会擦六遍,但到第三天可能就只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这就是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一个人只要有认真精神,就会随时保持紧张感,就会在工作中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就会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做好了分内的事情,是否还可以改进.哪些地方还要补强。这样在工作中就不会放松要求,就不会把六次的要求打折成三次、两次甚至一次。
二是没有任何借口。要谨记美国西点军校的三句名言,任何事情不要讲借口。我们在工作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没有完成的任务,总是喜欢找这样那样的借口。讲借口就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一个人完不成任务,讲借口不要紧,如果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工作找借口,那就根本谈不上执行力,那么整个团队就根本运转不起来。因此,在工作中,对待领导交办的任务,要按时按量、保质保量的完成。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就不能拖到明天,上午要上交的材料不能拖到下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事情都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把整个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做事就好比烧开水,99℃就是99℃,如果不再持续加温,是永远不能成为滚烫的开水。所以我们只有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达到沸腾的效果。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就要心思细腻,从点滴做起,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件小事、每个环节、每个细节。
四是要及时总结。总结就是对工作的一种反思,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的重要过程。正确的、成功的经验会通过总结得到积累,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光大;错误的、失败的教训会通过总结得到吸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在工作中,要及时、认真、准确的做好总结,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种习惯,就成为了自己宝贵的经验,成为自己积累的资本。就不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五要开拓创新的办事。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决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毛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思路、新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