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解读阆中风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06:05
1月23日11时,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千年古县·阆中》在央视十频道播出,紧接着,中国教育电视台、香港卫视以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转播,这让阆中在世人心中更受青睐。
《千年古县·阆中》以风水文化为主题,着重解读了阆中的地形、地貌、天文、风水、人文等,标志着主流媒体对阆中风水文化的认可,春节期间世人对风水文化的推崇又给阆中旅游笼上了神秘的面纱。

形,古城地貌“天人合一”
《千年古县·阆中》以唐火风令袁天罡为唐太宗李世民步王气来阆中开篇,探究了阆中特殊的地形地貌,拉开了风水学说的序幕。
风水,风是指空气流动的现象,水是指水流,风水术是寻找并利用地气的一门术数,通常所说的风水,既指风水术,又指地形风景。
阆中三面绕水,四面环山。北面的蟠龙山系与华夏始祖山昆仑一脉相承,如同蜿蜒游动的青龙,风水术语称作“镇山”;南边的锦屏山构成城南的第一道景观,如同座前几案,是所谓的“案山”。案山前远山重重叠叠,好像臣民列队朝圣,所以被称作“朝山”。阆中四面山峦构成了风水中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格局,与天的中心相互呼应。
滔滔嘉陵江水自西北向东北,从西、南、东三面绕城而过。江水来自天门、出于地户,正符合“山环水抱、冲阴和阳”的风水观念。
“天人合一”是风水所讲究的境界。古人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气结合起来,“法天象地”以求“天助”,使人和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等形成协和互助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阆中先后出了两对兄弟状元,全国仅有,他们是唐朝的尹枢、尹极,宋朝的陈尧叟、陈尧咨。在科举取士的1300多年间,阆中还出了115位进士、404名举人、317名贡生,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
人,风水大师汇聚古城
阆中特殊的地理,吸引了众多的风水术士,造就了功垂千史的天文人才,《千年古县·阆中》中,对他们的事迹予以了表述。
人文始祖伏羲可为阆中风水第一人。《周易·系辞下传》记载,华胥(在阆中孕育伏羲)之子伏羲,仰望天穹,体察大地、自身和万物,创制了先天八卦。八卦主张万物皆分阴阳,阴阳相生相克,协调一致达到万物的和谐。风水正是由八卦的原理生发而来。伏羲曾经3次回到母亲的故地阆中,教人们渔猎畜牧,融万物之灵气,用来驱逐莽荒之气。
“春节老人”在阆中,汉武帝时的一部历法《太初历》影响了世界科技2000年,其制定者为阆中人落下闳,《太初历》将一年的第一天定为春节,因而落下闳有了“春节老人”之称。
阆中以风水著称,风水术与古代天文历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伏羲创制的八卦学说,其中有对于宇宙起源的猜测,而且由八卦衍生出的卦气理论是我国古代制定历法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八卦学说为学习天文知识提供了基础支持。八卦、风水、天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天地人和谐”的理念,这一理念或许正是成就落下闳的土壤。
天地人和谐的理念既是风水的源泉,也是“师法自然”的道教的源泉。汉顺帝时,道教始祖张道陵来到四川,他在阆中的云台山侨居7年,悟道修行,创立了巴蜀唯一一支道教——云台教。
唐时,两位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先后来阆中,为阆中的风水所吸引,便定居阆中研究风水,后均死于阆葬于阆。http://www.86fs.cn/Article/2009/200903/20090301092240_1976.html
景,特色景区主打风水
阆中风水文化独特,阆中在打造旅游时将风水文化贯穿其中,打造了几处经典景区景点,《千年古县·阆中》镜头所触,解析了这些景点的风水文化内涵。
中天楼,暗合“天心十道”。古人把天上的星座划分为二十八星宿,天的中心正是处于四者之中。风水家主张,对应阆中天门的位置,建立坐标系,地城的中心建造中天楼,与天的中心相互呼应,并且使街巷布局呈十字由中天楼向周围拓展。这样一来,全城基本上只有东西走向或者是南北走向的街道,没有一条歪斜的街道。
风水馆,畅谈风水知命运。在古城大东街,一座小院非常别致,进入院内,其浓郁的风水文化让人朦胧间感觉命运的默默天注。伏羲、袁天罡、李淳风、张天师等塑像又让你顿生对古之先哲顶礼膜拜之情。
天宫院,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景。在阆中市天宫乡,静静躺着两位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相传两位大师见该地有“九龙捧圣”之地形,便先后来此研究天文、风水。李淳风编成《甲子元历》,对后世天文、历法和数学的发展贡献很大。他还著有《法象志》,创制了新浑仪,为《晋书》撰写了《天文志》、《律历志》和《五行志》,保存了古代天象变化及自然灾害史料。李淳风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学者。他在世界最早的气象学著《乙己占》中,把风分为8级。而在1000年以后,英国学者才在《乙己占》的基础上,把风力划分为12级。两位大师死后,当地人便建天宫院、天罡墓、淳风墓纪念。2008年,该市将天宫院打造成中国第一风水文化景区,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文章来源:李翔云 南充日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