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杨振宁决裂源于名字排序?(南方都市报 2009-12-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43:30
季羡林之子季承出新书,《李政道传》披露半世纪恩怨
李政道杨振宁决裂源于名字排序?
类别: 作者:田志凌 原创 浏览量:127
发布时间:2009-12-10
版次:RB01 版名:娱乐封面 稿源:南方都市报
本报讯 (记者 田志凌)两位诺奖得主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决裂恩怨是半个世纪来学术界的一大公案。季羡林之子季承执笔的《诺贝尔奖中华风云———李政道传》即将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季承称书中全面披露了李杨二人的恩怨内幕,包括杨振宁在学术大会上演讲李政道在台下“三次反对”,杨振宁以年长四岁为由要求论文署名在李政道前,从而引发矛盾等。
不过,方舟子昨日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不同看法,他举了一些论文的例子来说明,两人的绝大多数论文都是李的名字排在前面。
还原大学者面目
季承告诉记者,这个传记酝酿了十年,但真正动笔的时间其实只用了半年,其余时间都是在修改补充并等待出版。他七删七改,力图还原一个学者的本来面目。
书中记述了李政道的人生经历,包括当年蒋介石为什么拿十万美元让华罗庚、李政道等去美国学造原子弹,“文革”时期李政道与江青的争论,中国少年班诞生过程,李政道推动“文革”后期科技学术刊物复刊,李政道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友谊等。该书也侧面讨论了新中国60年为何未能产生本土诺奖得主的缘由。书中还特别讲述了李政道和妻子相遇、相知、相爱的故事。
据悉,季承与李政道有30多年的合作。1997年李政道在中国科学院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有一个办公室,季承长期给他做助手和顾问,还曾参与编辑出版《李政道全集》等。
“李先生对我写他的传记是支持的,也给过不少指导,提供过许多材料。”季承说,李政道为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历史珍贵资料,全书30万字。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作序推荐。
李杨不和源于名字排序?
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人间的恩怨是华人学术界长达半个世纪的公案,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有关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是李政道还是杨振宁先提出来?根据《李政道传》所写,这一发现是由李政道先找到突破口的:1956年大约是4月底或5月初的一天上午,杨振宁来哥伦比亚大学看李政道,李政道把最近的工作以及宇称不守恒的突破性想法,统统告诉了杨振宁。杨振宁激烈地反对,但经过反复的讨论,他逐渐被说服,并表示愿意与李合作。
《李政道传》称,一个月后他们完成了分析,写出了论文。这篇论文是由李政道执笔,署名也是李政道在前,这就是轰动一时、后来获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1957年11月,两人要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在诺贝尔奖委员会通知以及所有媒体的报道中,名字的次序都是李政道在先,杨振宁在后。《李政道传》中写道,“没有想到”,杨振宁忽然提出,授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而他夫人杜致礼则想在出席晚宴时让国王作陪。李政道感到很惊讶,不同意这么做。但是,杨振宁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这样李才勉强地同意。1962年,《纽约客》准备刊发《宇称问题侧记》一文,杨振宁又提出,他希望名字写在李政道之前。李政道感到失望,只好建议他们今后不再合作。
而据杨振宁的回忆,上述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杨振宁本想把李政道放在前面,因为李毕业后科学事业一直不顺利,要帮助他,可是杜致礼出面阻止,说李政道这个人不值得他这样信任。
《李政道传》还写道,2006年4月,美国物理学会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举行庆祝宇称不守恒发现50周年学术会议,李政道和杨振宁都参加了会议并作报告。在杨振宁作报告时,李政道三次在台下发声表示反对,称:“你讲的是不对的”,“你刚才说的是不真实的”等,会场里气氛紧张,鸦雀无声,报告匆匆结束。
方舟子:谁更在乎论文署名顺序
李杨二人是因为杨振宁争夺名次排序而引发矛盾么?昨天,学者方舟子在博客里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找到三篇发表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论文,如果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顺序排列,李政道都不应该排第一,但是他都排第一了,倒是杨振宁遵循“惯例”把自己名字放在最后。
方舟子还列出李政道与杨振宁从1952年到1962年共同发表的23篇论文,除了第一篇是杨振宁排第一,其他22篇全都是李政道排第一。方舟子称,这么多篇论文中,“仅仅因为其中有一篇由于杨夫人的建议改变了一下李政道本人也不遵守的‘国际惯例’,就让李政道从此‘耿耿于心’,谁更在乎论文署名顺序,不是很显然吗?”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季承,季承表示有不同意见很正常。“方舟子说的也许是事实,不过书中还涉及诺奖排名的问题,另外他们的分歧有些是排名问题,有些不是,对这个故事我书里都写得很详细。”季承表示,他在写作时抱着客观的态度,只是记录事实,不偏不倚,不做结论。
http://gcontent.nddaily.com/3/32/3323fe11e9595c09/Blog/7a7/12c2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