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竹山:晚明江南祁彪佳家族的日常生活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56:20
作者:ysgzh 提交日期:2007-1-3 23:11:00| 分类: | 访问量:524
《都市文化研究》第一期
一,前言
明代的医学知 在印刷术的普及与医者 的快速增长下有重要的发展,这在江南地区尤为明显,这些地方的医学发展模式与人口成长,都市精英的经济能的强化有密 关系.从制 与服务层面 看,地方精英接手 许多明代政府撒手管的职责.其中一个代表性子是一位明末忠臣与绍兴地区的士绅祁彪佳(1602-1645).在他辞官后,他曾多次在家乡筹办慈善病坊与药局, 如1636,他与当地十位医生签约,共同主持一间设 在交通 的佛教寺庙中的药局,药局每日由 位医生 值替病人免费诊断与医 ,光是那 夏季就将近救治约一万人的性命.1641 他为 民设 有规模的病坊,十二位医生为卧病的与门诊的病人诊断.这些善举的花费大多都是出自由祁彪佳及其家族所出,以及友人的捐助.1透过对祁彪佳的研究,我们除可以一窥当时士绅与的地方医 救济活动外,也可以藉由微观的方式观察江南都市士绅家族的医活动史和医病关系.
近 有关明清医史的研究越 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大多 学者的研究取向主要是在疾病与社会方面,这方面可 考医学史学者余新忠近 所写的相关研究回顾.2反观西方医文化史的研究,虽然长久以 ,病人的声音一直未受重视,但近十 ,有关病医关系的课题已逐渐成为史家研究焦点,最主要是病人志的史 价值受到重视,如个人私密性传记和日记等文本.3[图二:十八世纪英国的医病关系图]中国史方面,近 一些学者已将焦点放在特殊身份的病人上, 如张哲嘉透过宫中档案看光绪皇帝的疾病史和医病关系,4 敦大学的Christopher * 台湾大汉技术学院通识教育中心讲师Cullen则透过小 《瓶梅》再现明代的医病关系.目前学界 用《祁忠敏公日记》所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祁彪佳的戏曲,园 ,藏书,善举及官 生活,忽 日记中大 的医活动记载.6本文拟将焦点置於祁氏家族的医 活动上,尝试从病人的观点,透过祁彪佳与江南医生的互动的个案 探讨祁氏家族的医 活动史.
二,祁氏家族的疾病史
(一)祁彪佳与《祁彪佳日记》
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幼文,弘吉,号世培,远山堂主人,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万 三十 生於府城.父承澲(堂号澹生堂),万三十二 (1604)进士,曾任江西 政,是当世著名的藏书家.祁彪佳天启二 (1622)进士,翌 任福建兴化府推官(时 22),崇祯四(1631)入京授福建道御史(《祁彪佳日记》从此时记起),崇祯(1633)出任苏松巡按.祁彪佳於万 四十八 (1620,19岁)时,娶绍兴府会稽县商周祚(号等轩, 部尚书)之 商景 (字眉生,1605- ,著有诗文集《锦囊集》一卷)为妻,生有三男四,长男同孙死於天花(1621-1635),次男名 孙(1629- ),三男名班孙(1632-1673).[图四:商景与二子图]尽管祁彪佳曾经在朝廷任官,但他最为后人所著称的还是他辞官后的嗜好「藏书癖, 园癖,园癖」,其中又以他亲自监工构筑的寓园最具盛名.这些生活特色之所以一直为后人所熟知,主要原因之一是《祁忠敏公日记》(以下简称《祁彪佳日记》)详实地记祁彪佳与晚明士人的交友经过.
《祁彪佳日记》目前较常引用的有以下 种版本,民国二十 的《祁忠敏公日记》刊印本与一九九一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祁彪佳文稿》(共三册,第一册为奏疏,第二册为日记,戏曲关系及诗集,第三册为尺牍与杂文).,每册另有册名(表一),册前皆有一篇简单的该 记事,其中第三册的《巡抚 》,只记至崇祯 月初四;而同册的《巡吴 》目前只存有崇祯七月十一至十八的记事.其日记的书写特色是每日记事,举凡其任官,交友,访客,赏玩,藏书,游玩,阅,筑园,施善, 佛,书信往,问诊,就医,养病等等生活史,都巨细靡遗的记载. 搭配近日大 出版的《祁彪佳文稿》中所收藏的 百篇祁彪佳与晚明士人,官府往书信的研究,《祁彪佳日记》无疑是探 晚明士人的日常生活史的绝佳史 .
表(一)《祁彪佳日记》分册篇名一览表
日记篇名 撰写日期 撰写
地点
出处
《涉 程言》 崇祯四 (1631) 京 《祁忠敏公日记》第一册
《栖 冗言》 崇祯五 (1632) 吴县 《祁忠敏公日记》第二册
《役南琐记》附《巡抚 》 崇祯 (1633) 吴县 《祁忠敏公日记》第三册
《役南琐记》附《巡吴 》 崇祯七 (1633) 吴县 《祁忠敏公日记》第三册
《归南快 》 崇祯八 (1635)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三册
《居 适笔》 崇祯九 (1636)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四册
《山居拙 》 崇祯十 (1637)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四册
《自鋻 》 崇祯十一 (1638)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五册
《弃 》 崇祯十二 (1639)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五册
《感慕 》 崇祯十三 (1640)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 册
《小捄 》 崇祯十四 (1641)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七册
《壬午日 》 崇祯十五 (1642)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八册
《癸未日 》 崇祯十 (1643) 京至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九册
《甲申日 》 崇祯十七 (1644)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十册
《乙酉日 》 弘光元 (1645) 山阴 《祁忠敏公日记》第十册
(二)祁彪佳与疟疾
祁彪佳从崇祯八 (1635)因病辞官退居绍兴府山阴县,到弘光元 (1645)投水自尽,这十 间的《祁彪佳日记》中,很详尽地记载祁彪佳家族三代所患的疾病,总计有:疟疾,出痘,肺气,齿痛,足患,喉痛,脾疾,目疾,疝病,生产调 ,小产血崩等等,综合 看,大致可归为三:疟疾,天花与产后失调,这之中又以对疟疾的描写最为仔细.
在传统医学文献中,对疟疾病因,病 , 床症 及治 最有系统的述,当《素问.疟 》:「疟之始发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 股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7现代医学将疟疾(malaria)分为四 :间日疟,三日疟, 性疟, 形疟.其共有的 床徵 可分为四期.首先是前驱期,患者有疲乏,适感.等到疟原虫在人体进 无性生殖后, 床症 表现在之后的三期.第二期是发 期,患者会全身发抖,下巴抖动.接下 是发热期,有高热,头痛剧,口渴,嗜饮冰水.最后一期是出汗期.一般学者通常将这样的病徵等同於传统中医中的疟疾.8其实,古人对疟疾的定义许多时候是相当模糊的,因此将传统中国医书中对於疟疾的看法等同於现今医学所 解的疟疾(malaria),似乎过於先入为主,对此看法,我们持保 态 .9本文去界定疟疾就是malaria;而将焦点放在祁彪佳如何描述其病程,以增加我们对传统中国患疟者的实际经验的 解.
疟疾是明末绍兴诸多盛的传染病的一种,祁彪佳曾为此集合地方仕绅及名医合组药局施药治病,他在〈药局议〉中曾提到:「给药止疫, ,疟,泻等时症.其余痼疾他症.止准给方.准给药.」祁彪佳家族所患的疟疾可是当时绍兴地方疾病史的缩影.10根据《祁彪佳日记》的记载,祁彪佳祖孙三代中患有疟疾者先后有三人,祁彪佳,祁妻商景 ,及祁母.祁彪佳发疟於崇祯八(1635)九月,其妻发於崇祯十 (1637)八月,而祁母则发於崇祯十一 (1638)八月.三人中祁母死
於疟疾,祁彪佳的发病期最长,约有十 之久,而祁妻的发病期只有 个月( 表三,四,五).
祁彪佳从一 三五 得疟到一 四三 病况 化,一共 经九 ,崇祯四 (1631)至崇祯七 (1633)可 是发病初期,发病时祁彪佳三十岁,该九月,他开始已经感受到身体的 适,随即就请 医生开些治脾疾的药.十二月中旬时他所感受到的是一 的腹痛,呕吐,头痛,终日卧床却难以就寝,过当时只有好友橘公兄前 帮忙诊脉.崇祯五 至七 ,他所描述的一些徵 :「腹泻,体疲,体小 快,体热等等」,似乎还看 出患疟疾的徵,因此此时尽管已有太医钱君颖,钱振河前 诊治,但仍未提到疟疾一事.一直要到崇祯八 九月二十日,他感觉到:「觉体中 快,与诸兄习静坐,亦觉此心散, 知已有风寒之病矣,午后热稍作,尚强观公案 则,体惫甚,方卧,子夜热稍止」.九月二十二日,他在日记中正式记载「 果,午后疟发」,这似乎似暗示在这之前他已经对麼是疟疾有 一定的看法.
在这之后,从崇祯八 七月至十一四月(1635-1638),他的病况开始进入另一阶段,随著病情的起伏 定,他开始 断的寻访名医,这段期间最常为他诊治的是张景岳,袁 卿,王如.采取避疟法是祁彪佳治 疟疾的另一种做法.崇祯八九月二十二日祁彪佳的疟疾首次病发,九月三十日,祁彪佳采取避疟於寓山中小阁的方式,十月二日再次避疟於小 ,当日疟疾因而稍止.这样的避疟措施,只是在山中清幽处单纯的静养,还是怕传染给他人,因此在疟发时暂时与以隔,实在难以判断,较有可能是如崇祯八 九月医者对祁彪佳的劝告:「心脉浩劫已,极宜避客 事」.此时期的病徵特色是每 必定有一时期会 续日疟疾发作,其病徵有渐歇性的寒热陡作,嗜饮水,腹泻,气膈郁 等.此外,伴随疟疾而 的疾病是齿痛,喉痛,这与疟疾有无关 ,医书中并未记载.
崇祯十一 四月到十二 八月,病情暂时控制,约一 多,疟疾未再发作,该只有一次就医张景岳的纪 .直到崇祯十三 月起,祁彪佳的疟疾再发.崇祯十三 至十五 (1640-1642)是祁彪佳疟疾病发的第三阶段.崇祯十三祁彪佳在墓旁守丧时,曾疑惑地向三宜师询问他已做到:「予举此心,固 宜或为色身之内.」但何以心 耗竭,则引起血气动摇,如怔忡 (心悸)等症,三宜师则引书开示他,解释道:这是因为祁彪佳处 母丧(该二月祁母因疟疾辞世),导致心脉受损.此时期的病徵有:「体倦,腹涨,脾疾,目疾,体热渐增,喉痛,齿痛,失眠」.
崇祯十 至弘光元(1643-1645)是疟疾的最后阶段,徵 有「 血,腹涨加剧,脾胃 适,头疼,足痛,体热,喉痛,痰咳」.和张景岳对疟疾的描写相较,祁彪佳的叙述较医案的记载 为详尽.祁彪佳如何 解他所患的疾病究竟是 麼呢 崇祯八祁彪佳的解释竟是「疟鬼已作祟矣」.祁彪佳将患疟疾归为是疟鬼作祟的 法似乎是受到中古以 道教医学的影响.这样的 法,医书中有 少记载,如《医心方》中有「治鬼疟方」,《医方 据》〈诸疟门〉中亦收有许多「禁疟鬼法」,所谓:「将狗上山下使入海中,有一虫,食五谷,只食疟鬼,招食三千,暮食五百,一食 足,下符 ,速
出速去,可得无殃,急急如 .」11相较於 似像《景岳全书》的病因分析,祁彪佳的解释似乎较倾向於一般民间对疟疾的看法.
(三)祁彪佳对生产及妇 疾病的记
从崇祯五 至十二 ,祁妻商景 五次怀孕共生有三 一男,一次 产. 和祁彪佳对本身所患疾病的详尽描述比较的话,可发现祁彪佳对家族妇生产或疾病的描写过於简 .崇祯九 月二十四祁妻商景 产下一,祁彪佳在二十三日记中写道:「是日内子以八月孕,因哭殇子致产,洎晚,延医钱心绎至,即就宿」,二十四日甚至只有短短「内子於午刻产一」几个字,这几个字还比 上当日日记中对其它事的记载:「阅春秋,内子於午刻产一,午后同郑九华至寓山,是日得王予安所书静者轩扁,予构室名约名静,即古人几杖为铭意也」,丝毫看 出生 有任何喜悦的心情.同样地,崇祯十一十一月二十三日对产 的描写亦是简单几语:「徐大使士志 谒,馈扶产丸,适得其用,医者钱心绎,张景岳俱至,及午后产一」;此外,在祁妻生产前一天,他还相当悠闲地到处游园访友,丝毫看 出妻子即将生产. 相对地,祁彪佳对生子的反应就明显 同,崇祯五 祁彪佳在京当官时,十二月一日祁妻即将 盆生子,祁彪佳正值当班,他焦急地找人代班,却找 到人和他换班,还受守门官刁难,结果还没下班妻子就生 一子,他描写:「四鼓内子即 盆,予值侍班,欲郭太薇代之,持书去,阍者 纳,请之吴俭育,吴亦同班也.予出与吴俭育并马,西长安门已启矣,出朝抵寓,乃知在朝时,即得一子,送医者钱君颖去小憩.」祁妻五次怀孕,并非每次都顺产,曾经有一次「几至危殆」,因性命危险,才赶快请医者钱铎思 急救,之后 续四天钱铎思都 帮忙调养祁妻身子.此外,崇祯十四 十二月九日,商景 未足月就生,忽然间发生血崩,几乎绝,直到隔天才延请袁 卿,倪涵初及钱姓医者 诊治.由此可 ,在妇 生产过程中, 医生并 在场,产婆才是接生的主 ,一旦生产过程有困难时,才会即找医生.
三,祁氏家族的就医史
(一)医 讯息管道
明末像祁彪佳这样的地方仕绅透过 麼管道 延请医生呢张哲嘉曾对清代民间医病关系有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常的方法有三:(1)亲研医籍,(2)隐藏病徵,考验医生能否看穿,(3)要求亲戚或朋友推荐名医.12祁彪佳的子大致与张哲嘉的看法相当接近,目前可看出种方式,一是自荐:医者本身就是祁彪佳的朋友,主动前往协助.一是他荐:经由朋友推荐.目前一般研究病医关系者常忽自荐管道中的朋友关系.
我们 仔细分析祁彪佳的日记书写方式,会发现他对医者身份的称谓有明显的区分. 如对於 熟的医者,他只会称呼为某某姓医者, 如崇祯十一(1638)八月八日,祁彪佳入城会友后,「与祝姓医者至寓所」. 是朋友兼医者则称之为医者某友, 如崇祯九 五月二十四日,「医者少广早至,以为症在 起,与陶藤生意合,午后周敬 , 素 至,皆是 .」另外一是太医,大部分祁彪佳都直称太医的姓与字号.有时则会尊称某太医为某君, 如弘光元 (1645)陈长耀同太医俞吉夫 祁府,祁彪佳称之为俞君吉夫.有许多 子可以看出替祁彪佳治病的医生是他的朋友,祁彪佳与妻子在寓山静养期间,每日都有许多朋友 探视他们,这之中有通晓医术的医者,如何芝田,王九韵,王 如,程尔葆,孙越阳. 如,崇祯四 底,祁彪佳因疟疾感觉身体适时,其好友橘公兄就曾前 为他诊脉治药.祁彪佳密友王 如是在他发病的头几 常为他诊脉,提供医讯,甚至教导养心之法.祁友何芝田仅帮祁彪佳诊脉,还常陪名医张景岳至祁府诊治.有时祁友会趁拜访寓山之》中的寓园图]顺道替祁彪佳诊脉,像弘光元日记中提到的「程尔葆过访,为予诊脉.」即是一 .
除 透过朋友帮他诊治外,祁彪佳的许多医 讯息 自朋友的推荐. 如崇祯十四月祁彪佳欲筹组药局时,曾致书秦 斯访太医姓名;同月二十二日余武贞曾写信推荐太医孙越阳.崇祯十 (1643)四月二十日,祁彪佳感觉气 作痛已,就延请太医给予消气之剂,可能没有多大效果,当日遂又向友人冯邺仙(讳元飙,字尔滔弢,浙江 波府慈溪县人,与祁彪佳为同进士,曾任户科给事中,与其兄冯 先并称「二冯」)及徐心水问名医讯息,友人就推荐 顾, 位医者,祁彪佳此处未言其名,似乎与这 位医者熟(《癸未日 》: 15b).另有一则崇祯十 的 子,也是因为祁彪佳觉得没有 效,所以听从朋友潘淡予的意,另外延请医生邹公于(《癸未日》5/24).另外,有些是朋友的亲戚通晓医 者,如祁彪佳的修禅师父汝公师之弟邹汝恢,祁彪佳即透过汝公师,托其弟诊脉,邹汝恢曾於崇祯十四祁妻即将生产前,前往祁府诊脉,恰巧祁彪佳已延请倪姓太医, 人遂一同商酌药方.
祁彪佳有时也会向朋友推荐他所认 的医者.如,崇祯十二 ,正月初三祁彪佳听 地方官汪公郎中痘危及, 即写信推荐名医张景岳,之后还写信邀汪出外就医於张景岳(《弃 》:1b,8b).崇祯十三 ,姚江的地方官袁与 过访祁彪佳,言其病 ,祁彪佳就推荐 医张景岳. 总的 ,「荐医」是明末士人社会中,获得医讯息的重要 源之一.在祁彪佳的 子中,由祁彪佳医者朋友主动协助的自荐方式 是医讯的重要管道.
(二)延医与医 方式
1,延医方式
当明末的士人社会中的患者知道哪 有名医后,用 麼方式延请医生呢 在哪些地方进 诊治呢 以下即透过其彪佳的 子探讨.目所看到的延医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亲自前往,(2)委托朋友延请,(3)同朋友一同邀请,(4)仆人延请.亲自前往医者住所就医是祁彪佳延医的方式之一,崇祯十一(1638),祁彪佳与妻儿一家大小四人共同入城就医於张介宾,或许是事先未知会,所以刚好没碰著(《自鉴 》:6/25).从日记中,我们发现祁彪佳对所请的医者都相当 遇,有时会托好友前往医者住所邀请,医者前往诊治时,还会请好友陪同到府, 如崇祯五(1632)四月八日,祁彪佳好友颜茂猷,蒋安然与甯方兄 访,祁彪佳就托他们前往医者钱君颖家中,请钱君颖至祁家为祁妻诊脉,刚好医者家有祁彪佳亦熟的病人(朱国錡)在场,所以钱君颖至隔日晚上才在祁彪佳好友兼医者的橘公兄至祁府诊治(《 栖 冗言》:14a-b).有时祁彪佳是在朋友的陪同下,入城延医, 如崇祯十 十一月五日,祁彪佳同翁艾弟至止水庵邀王施仁,忍衣师诊脉.同月二十三日,祁彪佳在三应,邹汝功及季超兄的陪同下,乘舟至止水庵邀王施仁诊药.弘光元 四月七日,祁彪佳因喉痛 能饮,遂与郑九华,张轶凡,方无隅三人入城延王施仁调治.
至於医病的场所,似乎看 出有固定诊治场所,大部分是在祁府密园.有时在舟中, 如:崇祯八(1635)祁彪佳与朋友彤园主人王云岫,云瀛一同游河,忽然疟疾发作,体中寒热交作,但他为所动,依然宾主筹酢,随即延张介宾於舟中诊视.有时与医者相约城中某地, 如:崇祯十一 五月十七日,祁彪佳与友人陈长耀入城邀蒋安然在朝阁相聚,就在该地等张景岳诊脉.有时则会前往医者住处就医(《自鉴 》5/17).庙 亦是就医场所之一, 如崇祯十四 九月十八,祁彪佳因目疾,前往教寺问医.从他日记中所载与居士(梵通师,石雨施,无 师,竞初师,汝功师等)的密 交往看 ,这些居士中极有可能有通晓医 者.
2, 看诊方式与 法
看诊方式大多 是由个别医者诊脉,开药,有时亦会出现 位医者共诊,或群医会诊的 况.
从祁彪佳的日记似乎可以看出,医 过程中诊脉与开药是 回事,假 同一时期有位医生为其治病,通常只会选用医术较高者所开之药方,而其他医者则纯粹诊脉,提供病况, 如前面提到的邹汝恢於崇祯十五 一月二十八日前往祁府为商景诊脉, 去后还替祁彪佳乞药於张景岳.另外弘光元 一月,祁彪佳延请张子环替祁妻诊脉,但在用药方面仍采纳戴 的方子.
此外,有时前一位医者未走,后一位医者即 诊治,就会出现共同商 开药事宜, 如崇祯十四 (1641),「医者邹汝恢至,适延倪姓太医,遂与共酌内子之药.」(《小捄》12/6)也有 位医者一同前 诊治的 子,像崇祯十三 (1640),祁彪佳延请张景岳,何芝田一同诊脉(《感慕》8/20).甚至有过一日之内延请三位医生钱姓医者,戴 ,王施仁的 子.
有时面 危急时则会采群医会诊模式.崇祯九(1636)五月二十日祁彪佳长子祁同孙(1621-1635)患天花,[图 ,《医宗 鉴》中的小儿患痘图]至五月二十九日治死亡,这八天中一共有周敬 ,陶藤生, 少广, 素 ,马性聚, 明初,王少石,朱清宇,谢爰诹,王 如十位医生前往诊治.这十位医者除 王如与祁彪佳有密 往 ,在祁彪佳患病期间,扮演诊治及推荐医者的重要角色外,其它医者都只曾出现过一次.此外,除 王如外,其余九位医者的身分又可细分为,一是纯粹是医者身份,另一 则有朋友关系,像陶藤生, 少广.再这八天的治 过程中,就 法而言,明显可以分为派,一派主张用凉药,另一派则主张用热剂.前者有陶藤生, 少广, 素 ;后者以马性聚为首,支持者有 明初,王少石,朱清宇,谢爰诹.刚开始治时,祁彪佳采纳医者陶藤生等人的意 ,以凉药治 ,到 第三天午后,由於马性聚 排众议,主张祁子目前的病况是因为用凉药所误.所以因改为热剂,同日明初至,亦支持马性聚的主张,祁彪佳在后者的争辩下,采纳 用热剂的 法.隔日五月二十五,祁子稍微苏醒,祁彪佳至此 加相信温补之剂的效,同日午后王少石至,他的治法亦与马性聚,明初 谋而合,从那时起,祁彪佳才真正相信之前都为凉药 法所误.但到 第五天,王少石与,马医者同去探视病情,判定痘诊已发,且气血又 足,已经无可救药,遂相继 去.当晚另外一位医者朱清宇至,又为祁子调治,似乎又有起色.第天,祁彪佳 又有一线希望,则再 请到 明初及马性聚到府治 ,刚好精於痘诊的谢爰诹从 京 祁府,与王少石斟酌下药,并赞成 ,马二人的温补 法.到第 天,祁子才刚服用温补之剂,就泻泄骤下,脾咏顿伤,这样的反应让所有医者感到错愕,至此医者才完全放弃,隔日五月二十九日,祁子病情转剧而 治
表(二)祁子出痘过程表
病发日期 出现医者 病况描写 法
第一天5/22 周敬 而痘颇难之 未用药
第二天5/23 陶藤生 痘证危笃 未用药
第三天5/24 少广,周敬 , 素 ,马性聚, 明初 症在 起 初用凉药,后改为热剂
第四天5/25 王少石, 明初, 马性聚 儿痘稍苏 使用热剂
第五天5/26 王少石, 明初, 马性聚,朱清宇 痘起而气血 足 温补之剂
第 天5/27 明初,马性聚, 谢爰诹,王少石 温补之剂
第七天5/28 明初,马性聚, 谢爰诹,王少石, 王 如 脾咏顿伤,泻泄骤下 温补之剂
第八天5/29 王 如 儿疾转剧
上述医家对就究竟该用热剂或凉药的争议,在明清医案中倒 少 .在这段群医会诊的案 中,我们发现祁彪佳在一 的 同医生治 过程中,当面 差 性极大的 同 法时,扮演 抉择的角色,究竟他如何判定哪一派的 法才正确时, 效似乎是一项重要的考 .
在医者替祁彪佳或其家人治病过程中,常有因看法 同而分道扬镳者, 如弘光元 (1645)正月十二日,祁妻因 产,祁彪佳隔日延钱姓医人为其妻调养,同日又派仆人到杭州迎接医者戴 ,王施仁 宿咸阳阁.隔日王施仁替祁妻诊脉时,言有起色,祁彪佳在日记却记 :「知此乃虚火上炎之象也」.十五日再延王施仁至,王施仁因祁妻发热有痰,主张下凉剂,却与戴 意 合而 去,随后似乎祁彪佳采纳 戴 的意.十七日祁彪佳与戴 谈於归云寄中,祁妻忽然血 ,戴以姜汤灌之,才苏醒过 ,自那时起祁妻会有潮热及体虚之感.二十日时,祁妻彻夜虚汗,终能眠.二十一日,祁彪佳延张子环 为妻诊脉,会请张 诊脉,祁彪佳的 法是因为祁妻之前的几次重病都是张子环父亲张介宾所救.
从祁子与祁妻的 子,我们可以看到,祁彪佳通常会延请多位医生一起替病人会诊,一旦医者出现多种意 时,病人对於医者的意 ,并非被动的接受,而是仍有权决定用哪位医者的处方.至於 法方面,除 上述出痘与 产 个 子外,祁彪佳对於医者如何用药的记载并 多,尔而会透 出一些使用的药名,像消气剂,人,香 丸,扶产丸,姜桂. 崇祯十 五月三日,祁彪佳因感脾胃 适,当日医 即判断脾有积滞,遂以香 丸治之,关於香 丸的用法,医书上常用 消除因疾所引起的脾胃湿热之毒:
夫 而能食,胃未病也. 脾胃湿热之毒,薰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 ,遂成禁口证.一方治禁口 ,香 丸与 肉各半,研末米汤调下.治禁口 ,脐中用田 入麝香少许,捣 盒之,以引其热就下,热去则欲食也.13
此外,疟疾患者 口渴,嗜食 水,崇祯十 五月祁彪佳因常感口渴,医家遂教他蒸五谷水的方式 解渴.14
除 上述医 特色外,在精神层面上,祁彪佳转而向佛教求援,寻求心 上的平静,此时有许多修道同好与以精神上的鼓 ,医者兼密友王 如就常以佛法开导他.15
(三)祁彪佳与越中医者的往
祁彪佳求医的一个特色就是一直 断的 换医生,曾在他的日记出现的医者姓名就将近有四十位之多( 表四),这种 子相当罕 ,祁彪佳为何一直 换医生,这在当时是否相当普遍呢 祁彪佳所延请的这些医生身分是 麼 他与这些医生有何关系
我们大致可从表(五)看出一个趋势,从崇祯四 到七 ,祁彪佳所延请的医者以其身边的朋友兼任居多,其次是 京的太医.像刚开始替他诊脉的王如,就是常与他有书信往 的好友,《清史稿.儒 传》中有段王 如的简短介绍,「王朝式,字 如,山阴人.亦国模(求如)弟子.尝入证人社,宗周(案: 宗周)主诚意,朝式守致知.曰:「『学 从 知入,必有诚非所诚知蔽.』亦笃 也.顺治卒,三十有八.」16在传记资 中未提到他是位医者,但从他帮祁彪佳诊脉,在他病危时馈赠 药,以及协助祁彪佳设药局与议施药事看,他应该知晓一些医.从崇祯九 (1636)到崇祯十五 (1642),出现 最频繁的医者当属张介宾( 表三),此时正是祁彪佳疟疾的病发期,除张介宾外,还有一些地区性的医者 续出现,直到崇祯十五 张介宾逝世,此后帮祁彪佳看病的则转以太医为主.
在祁彪佳所纪 的十 病史中的四十几位医者, 就医者活动地域与知名 而言,可分为全国性与地方性医者; 就医者身分而言,则有民间医者与太医之分( 表三).以下则分别举 介绍这些医者的背景:
1,民间医者
(1)全国性医者:张介宾.
崇祯八 时,张介宾已七十三岁,崇祯八 至十五 八 间,张介宾共替祁彪佳一家诊治四十二次,是祁家相当倚赖的一位名医(表三,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山阴人,为明代著名的医家,生於嘉靖四十二 (1563),卒於崇祯十五 (1642),17享八十岁.因晚 编成《景岳全书》百余万言,名闻遐迩,后人皆称其号.关於张介宾的生平与医学思想,学界已有深入研究,本文 再赘述,以下则仅就张介宾晚定居绍兴后与祁彪佳的交游及医 活动作初步探讨.据目前学界研究,张介宾约在万 四十八 (1620,57岁)左右南返,於天启四 (1624,61岁)出版 《 经》,此时张介宾医术大进,医名日彰,求治者日盈其门,当时人比之以张仲景与东垣.黄宗羲曾称:张景岳「为人治病,深思病源,单方重剂,莫 应手霍然,一时谒病者, 辏其门,沿边大帅,皆遣 币致之.其所著《经》,综覆百家,剖析微义,凡 十万方言, 四十 而后成,西安秉敬谓之内奇书.」18祁彪佳日记对於张介宾事迹的记载仅止於他替祁彪佳一家诊治的过程,至於 人私交方面,日记著墨甚少,祁彪佳曾於崇祯十二五月十九日作书张景岳,但考《祁彪佳文稿》所收尺牍,并无给属名张景岳的信函,只有一封是给张卿子的信,该封信中只提到:「昨别后, 深 有大磨难,几成 ,今绝计入山矣.」从信函内文看 出收信者是张景岳,但因为张介宾字会卿,因此称张会卿为张卿子似乎有可能.假此张卿子就是张景岳,即可看出祁彪佳与张景岳还是有朋友交情.比较 人 解的是, 人有交情,为何张景岳於崇祯十五逝世时,《祁彪佳日记》上没有丝毫记载;反之,祁彪佳好友兼医者王 如过世时,祁彪佳尚表哀悼之意.因此 人即使有交情, 当深,这点从祁彪佳有时还需要委托医生延向张景岳取药方,即可看出.
表(三)张介宾诊治祁彪佳家族一览表
代 医事活动 龄
崇祯八 (1636)
10/24延医张景岳诊脉.
11/1以王云岫瀛之招予棹舟……体中寒热交作,予 为动……延医张景岳至,即於舟中诊视.
11/8偕内子 棹游 氏园亭,泊舟於南门,延医张景岳诊脉.
12/19宋天岳 ,随别去,出就医于张景岳, 值.
12/20迎医张景岳至. 73
崇祯九 (1636)
8/20携眉儿就医于张景岳. 74
崇祯十 (1637)
闰4/3携眉儿至张景岳寓诊脉.
10/23………及至张景岳所诊脉,乃归. 75
崇祯十一 (1638)
4/17与内子入城延医,钱心绎,张景岳先后诊脉.
5/17与陈长耀入城,邀蒋安共话朝 阁,待张景岳诊脉.
6/25与内子二儿同入城就张景岳医,而景岳已他出.
7/1与内子及 儿入城就医.……归,张景岳 诊脉.
9/1张景岳以诊脉 .
9/3延医张景岳为 母诊脉.
9/5以侍 母疾,即归,张景岳至,兼为内子诊脉.
11/23徐大使士志 谒,馈扶产丸,适得其用,医者钱心绎,张景岳俱至,及午后产一 . 76
崇祯十二 (1639)
3/16邀汪父母出,就医於张景岳.
9/18为内子延医张景岳. 77
崇祯十三 (1640)
闰1/19延医张景岳至, 母体稍痊.
闰1/25延医张景岳至.
闰1/29张景岳延至,用药即去.
4/19予 道就医於张景岳.
5/28与郑九华,陈绳之入城,并携眉儿就医,……向张景岳乞药.
6/10姚江袁与 父母早过访,言其病 ,予亟挽之,且以 医张景岳荐.
7/29待张景岳 至.
8/20归寓,言张景岳同何芝田诊脉.
8/28午后再出陈体玄寓,携酌饷之,值张卿子 为之诊脉,乃别归.
10/21移家入城就医……抵寓,延张景岳诊脉. 78
崇祯十四 (1641)
12/14延张景岳诊脉,薄暮一至寓山,晚内子体 安,旁徨终夜.
12/15张景岳再至调治.
12/16商绳庵 问内子病,顷之,张景岳亦至,以内子大有起色,为喜云间.
12/18迎张景岳至,为内子调 .
12/21张景岳至,以内子大有可痊之机,乃 前药,而以补阴为主,邹培宇同之入城.
12/26张景岳至,为内子调 ,又 姜桂等药. 79
崇祯十五 (1642)
1/5内子体尚未健,延张景岳再诊脉.
1/9又问药於张景岳家.
1/13以内子症似有火,延张景岳再调治之.
1/18与姚玄叔至寓山,及归,候张景岳为内人诊脉,言脉已大痊,下清火之药而去.……目有小恙,能夜 书.
1/28邹汝恢先晚自城中 为内子诊脉,且为代乞药於张景岳.
2/3内子移舟至偏门,延张景岳 诊脉.
6/7归寓,延张景岳诊脉,入舟,又延邹培宇诊脉.
7/29饭於外父家,延张景岳诊脉.
9/3至张景岳家求诊脉. 80
(2)地方型医者:
有学者指出,家庭,氏族及家族是一种传递医学知 与技能的主要管道.它的重要性在宋代已显而 ,那时「世医」的名称已用 称呼有好医术的医生.但他们的优势自明以后才开始显现,当医学发展重心从 往南移转时,大家族在许多地方有 强的影响 ,如江苏,浙江,安徽,以及之后的江西与湖南.
氏族与家族中所持续的医学传统与以往地师徒关系的差别在於,前者较后者 重实务而较轻,也因此它的影响 仅限於地方上 (Leung 2001). 祁彪佳所请的医生以这 医生 最多,约占全部医生的四分之三. 如袁卿,何芝田,王如.从表(四),(五)可看出祁彪佳的医生当中,有些只诊治过一次,他们之中有些人是专治喉,齿痛的专科医生,像张宏海专治喉疾,张 素专医牙齿.
(表四)《祁彪佳日记》记载医者一览表
医者姓名 首次出现时间 末次出现时间 治 疾病名称 医治对象身分与祁彪佳关系 备注
王九韵 1632/4/6 1632/4/8 疟疾 祁彪佳 民医祁家父执辈医者
王少石 1636/5/25 1636/5/27 痘疾 祁子 民医
王 如(朝式) 1635/10/9 1640/1/17 疟疾,痘疾 痣 祁彪佳,祁子民医好友 祁彪佳密友
王施仁(元辅) 1645/1/13 1645/6/9 疟疾 祁彪佳,祁妻太医好友(同 关系)
王培元 1635/9/24 1640/1/16 疟疾 祁母 太医
朱清宇 1636/5/26 同左 痘疾 祁子 民医 出现一次
何芝田 1640/8/20 同左 疟疾 祁彪佳 民医好友 出现一次
何嗣冲 1644/5/13 同左 疟疾 祁彪佳 民医 出现一次
余吉夫 1645/2/19 同左 详 详 太医 出现一次
幼嘉 1645/5/4 同左 疟疾 祁彪佳 民医 出现一次
充阳 1644/2/3 同左 疟疾 祁彪佳,祁妻太医
明初 1636/5/24 1636/5/26 痘疾 祁子 民医
周敬 1636/5/22 1636/5/24 痘疾 祁子 民医
素 1636/5/24 同左 痘疾 祁子 民医 出现一次 素庵 痘疾 民医
俞中孚 1641/8/11 同左 疟疾 祁妻 太医 出现一次
倪涵初 1641/6/10 1641/12/6 疟疾 祁妻 民医
少广 1636/5/24 同左 痘疾 祁子 民医 出现一次
敬泉 1636/8/13 同左 详 太医 协设药局
孙越阳(燮和) 1641/7/8 同左 疟疾 祁彪佳 太医好友 协设药局
袁 卿 1637/1/24 1642/6/14 疟疾 祁彪佳,祁母,祁妻,祁子 民医
马性聚 1636/5/24 1636/5/26 痘疾 祁子 民医
张子环 1645/1/21 同左 疟疾 祁彪佳 民医 张介宾之子
张 素 1642/8/9 同左 齿 祁彪佳 民医 出现一次
张宏海 1645/4/1 同左 喉 祁彪佳 民医 出现一次
张景岳 1635/10/24 1642/9/3 疟疾 祁彪佳,祁母,祁妻,祁子 民医
陶藤生 1636/5/22 同左 痘疾 祁子 民医 出现一次
程尔葆 1645/4/26 同左 疟疾 祁彪佳 民医 出现一次
童五莱 1635/7/29 1637/6/21 疟疾 祁妻 民医
邹公于 1664/3/ 同左 疟疾 祁彪佳 民医 出现一次
邹汝恢 1641/10/5 1642/1/18 疟疾 祁妻,家僮 民医
邹培宇 1641/12/20 1642/6/11 疟疾 祁彪佳 民医
仁宇 1641/7/8 同左 详 太医
钱心铎(铎思) 1636/7/16 1638/11/23 疟疾,生产 祁妻 太医
钱君颖 1632/4/8 1643/7/11 疟疾 祁彪佳 太医
钱振河 1633/6/12 1644/8/26 疟疾 祁彪佳 太医
戴 1644/9/1 1645/6/28 疟疾 祁彪佳 民医朋友
谢爰诹 1636/5/27 同左 痘疾 祁子 民医 出现一次
表(五)分 出现医者统计表
代 出现医者 治 项目
崇祯四 (1631) 橘公兄 疟疾
崇祯五 (1632) 王九韵,钱君颖 疟疾,生产
崇祯 (1633) 钱君颖,钱振河 疟疾
崇祯八 (1635) 童五莱,王培元,王 如,张景岳 疟疾
崇祯九 (1636) 王培元,王 如,周敬 ,陶友藤, 少广, 素 ,马性聚, 明初,王少石,朱清宇,谢爰诹,钱心铎,童五莱 疟疾,痘诊,早产
崇祯十 (1637) 王培元,袁 卿,张景岳,钱心铎, 童五莱 肺气,齿痛,足患,生产,疟疾
崇祯十一 (1638) 袁 卿,钱心铎,张景岳,王培元 齿痛,疟疾,喉痛,生产
崇祯十二 (1639) 张景岳 产后调
崇祯十三 (1640) 王培元,张景岳,邹汝恢,何芝田 疟疾,脾疾
崇祯十四 (1641) 倪涵初,张景岳孙越阳, 仁宇,俞中孚,袁 卿, 疟疾,脾疾,目疾,小产血崩
崇祯十五 (1642) 张景岳,邹汝恢,袁 卿,张 素, 钱君颖 产后调 ,疟疾,喉痛,疝气,齿痛
崇祯十 (1643)
顾, 医者,钱君颖,王施仁,忍衣师 疟疾
崇祯十七 (1644) 充阳,袁 卿,钱振河,何嗣冲, 戴 痣疾,喉痛,疟疾
弘光元 (1645) 戴 ,王施仁,张环子,陈君,张宏海,程尔葆, 幼嘉, 充阳,倪涵初 疟疾
(3)太医
太医是祁彪佳患疟晚期相当倚赖的一群医者.《祁彪佳日记》中出现的太医,究竟是否真是具有官衔的官医 还只是对医者的尊称而已前面几节我们已经提到祁彪佳在日记中对医生的称谓有 同的方式,假 太医只是敬称而已 怎麼样条件的医者会被称作太医呢透过表(四)「《祁彪佳日记》记载医者一览表」,前后共有九位太医曾帮祁彪佳家族治病过,他们分别是王施仁,王培元,余吉夫,敬泉,孙越阳,仁宇,钱心铎,钱君颖,钱振河.从公私 个方面可以看出他们与祁彪佳的关系,公 域方面:祁彪佳 延请越中名医成 药局,施药乡.19第一次於崇祯九(1636)延请的名医计有:龚太守,张景岳, 敬泉,吴竺庭,徐星岳,王培元,傅会宇,王澄阳,唐九有,童五莱.第二次於崇祯十四则有余中孚,孙越阳,徐兴峨, 敬泉,王培元, 敬枢等十二人.透过筹组药局的机会,祁彪佳藉由官场友人认 这些太医,有时祁彪佳会趁著太医值之余,请求顺 替他及其家人诊治.在私 域方面:祁彪佳在崇祯 前,曾於 京担任过御使一职;而於崇祯十 后,祁彪佳又奉命至江浙一代主管考试职务.
在这 次任官的机会中,祁彪佳结 一些医生,从这 个任官时期他所请的医生大多称为太医看 ,这些太医应当是真正的太医,而非只是尊称而已.以下则举孙越阳与王施仁的 子.
孙越阳:康熙《绍兴府志》有传:
孙燮和字越阳,山阴人,幼颖 ,能诗文…….专精歧黄,就医者 贫富,详审精密,检阅方书,几废食寝.庚 (案:崇祯十三,1640)岁荒,加以时疫,副史郑瑄,奉常 ,抚军祁彪佳,设 药局,延燮和主之,全活无 ,乡翕然称焉.又好施予,供母饔飧外,尽为周恤宗党姓氏,促居就食,甥婚 配,皆 为之.子襄化,山阴诸生;宣化,康熙丁未进士,授曲阳 .20
王元辅:康熙《绍兴府志》对王元辅的描述如下:
王元辅字施仁,山阴人,幼业儒,少孤,秉性仁慈,每以济人为 ,适一 翁诣家,与语歧黄精奥,元辅敬 之,晨夕罔怠,后辞去,于臂间出秘授之曰,汝得此,可以寿世,兼导以摄养之法,自是以医名.每遇贫乏孤寡,必先诊视,岁所存活 胜指屈,号善施,终生倦.子三,长之瀚,举於乡,次之俊,亦以医 世.21
上述引文并看 出王施仁为太医,但祁彪佳於弘光元月四日的日记中曾记有王施仁为太医:「因 嫂有病,同太医王施仁至山,且为内子诊脉.」王施仁为祁彪佳一家诊治时,已是崇祯十底,祁彪佳的病况已经日渐严重,他一共替祁彪佳看过三次.每次延请王施仁,祁彪佳都相当慎重地在朋友的陪同下就医或邀请,可 祁彪佳对他的遇与重视.除 祁彪佳外,弘光元 ,王施仁也曾为祁妻诊治疟疾.
四,结
根据 其姿的研究,明代每一 型的医者的远远超过 元代,而元代医生的增加已经是史无前 的 .即使我们考虑到史 的问题,时代越晚越丰富,但仍 可否认,明代医者 的增加之快,人难以想像. 仅如此,专业意 也已开始发展,这在以经典传统为主的医者中特别明显.就地 上而言,明代医者大部分 自江苏,浙江,及安徽三个南方份.透过一些医生的传记,我们 将明代医者依 为单位 分 ,会发现江苏,浙江及安徽三 所出的医生占 大多(表 ).尤有进者, 我们以他们的训方式 分,会发现大部分是由家族训 ,这反映 医学家族在这些 份的重要性.因此明代的医生训基本上与政府无关.本质上是透过三个管道习医:师徒相授,家族内传,及自学.从以上祁彪佳与绍兴地区一带医者往 的关系看 ,祁彪佳所延请的医者并非自盛极一时的吴中医派,22而是平日就与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医者朋友.时效与地域限制或许是考 之一,但朋友关系所带 的信任却是他重要的选择因素. 以与祁彪佳关系 这四十位医者,我们发现许多医者与祁彪佳 单只是病人与医生关系,还带有朋友关系,这层关系增加他对医者的信任与尊重.尽管祁彪佳当时已辞官,但在地方上因举善事及主持地方公议,因此颇孚众望.他终日与四周文人墨客往 ,因而 积深厚的人脉及声誉,这种文化资本有助於他与家人就医的方性.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何祁彪能够请到当地那麼多医生为其诊治的现象.此外,将祁彪佳的子放在整个明代医学转变的大环境 看,明代医者 的激增以及他们习医管道的多元化,在在为医 市场提供许多选择.绍兴的山阴只是江南诸多繁华城市的一个缩影,都市中医学资源的快速成长,培育 许多开业医在城市讨生活,透过祁彪佳的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医学资源取得的方 性,
仅改变人们对疾病的认 ,也改变 人们日常生活的就医习惯,这在江南都市士人社群中特别明显.
表( )明医的地 分布表(转引自 其姿〈明代社会中的医药〉)
/训 自学 拜师 家族训
江苏 27 81 389
浙江 25 41 143
安徽 16 33 104
全国总 101(29个在元代) 271(77个在元代) 769(282个在元代)
表(七)祁彪佳病况与 法对照表
代 病况 法
崇祯四 (1631)
12/15就寝忽腹中作处,呕吐几委吨矣.
12/16头岑岑痛,强起,啜粥一瓯,即卧竟日 能食
12/18竟日卧床褥,……竟夜 寐.
12/19予虽起,犹 能冠.
12/17病小愈,起坐,橘公兄 诊脉治药.
崇祯五 (1632)
3/19余有河鱼之疾,腹中作痛,
天 早至,强起 之,少感春寒.
5/1体为之疲, 小舆以归.
7/5雨体倦少卧.
10/26是日体小 快.
4/6王九韵至,盖昔为先人治病者也.
崇祯 (1633)
1/8体中小 快.
1/9体中尚 快
5/23体中已小 快,方抵舟,几於成 ,犹 口占,……,顷之,而体中热大作,抵家中,夜呻吟,几 能支.
5/24体小愈,犹 能起也.
6/3予以体未健,犹服药.
1/9……以问药,先归.
3/14请钱君颖诊脉酌方.
5/25延医 ,以王程有限,从舆疾以 ,是日发起马牌.
崇祯七 (1634)
6/12医生钱振河诊脉.
崇祯八 (1635)
9/20觉体中 快,与诸兄习静坐,亦觉此心散 , 知已有风寒之病矣.午后热作,尚强观公公案 则,体惫甚方卧,子夜热稍止.
9/22 果,午后疟发,以聚谈一室,并为少减.
9/26王培元至,即别去.……薄午疟发较前为稍轻.
9/28於书舍关山阴邑志,……而疟鬼已作祟矣,灯下汗浃热,只得谢象三书.
10/1……观小 以清暇日,时体已倦,极僵,卧时为多.
10/27……同内子卜筑於寓山,归舟忽体 快……少顷疟作矣.
11/1以王云岫瀛之招予棹舟……体中寒热交作,予 为动……
12/17喧热如暮,春寒,衣解其半.
7/29约童五莱 诊脉.
9/23以就医.
9/24医者王培元 诊脉……而寒热陡作,乃就诊,疟发颇厉,思饮水 得,犹幸病中此心 至散 ,其季超兄指点之方耶.
9/30避疟於小 ,然亦竟 能闭观隋史遗,未 回文辄就枕.
10/2再避疟於小 上,是日疟止.
10/9 如为予诊脉.
10/12以心病较增,再求王 如诊脉,且为予定方,与 如谈养心之方.
10/24延医张景岳诊脉.
11/1延医张景岳至,即於舟中诊视.
11/3医者以予心脉浩劫已,极宜避客 事.
11/8偕内子 棹游 氏园亭,泊舟於南门,延医张景岳诊脉.
12/19宋天岳 ,随别去,出就医于张景岳, 值.
12/20迎医张景岳至.
崇祯九 (1636)
4/11喧热 汗,静坐中神思 觉昏出.
5/3午后疟发,抵暮方止.
5/4病疟 出,然尚勉 家务.
5/5疟再发, 能 蒲觞, 知佳节之过眼也.
5/6疟已,然体倦,竟日卧书室间,
11/12饭后,延童五莱诊脉. 阅阳明语 ,季超兄教以 佛息之法,甚得 .
崇祯十 (1637)
5/9予 日以心火上炎,气膈郁 ,能多看书.
9/12晚有河鱼之疾.
1/25齿痛稍愈……袁 卿至.
1/30候医者袁 卿.
2/2袁 卿至.
10/23……及至张景岳所诊脉,乃归.
崇祯十一 (1638)
1/11是晚患齿痛.
1/12予齿 痛.
4/7予昼卧即觉身热,仍至山,则热甚,入夜始解.
4/11卧疾内室……,午间疟稍发,旋愈,自此 发矣.
6/3出寓山,体中小 快.
8/5晚齿痛 剧.
8/7以喉痛,延医用药.
9/8脾疾.
9/11齿痛未愈,出寓山,体觉 快.
4/9延医袁 卿 诊脉,予体倦就卧,寒热如故.
4/10袁 卿至,诊脉.
4/17与内子入城延医,钱心绎,张景岳先后诊脉.
5/17与陈长耀入城,邀蒋安共话朝 阁,待张景岳诊脉.
6/4延医袁 卿 .
6/11是日延袁 卿诊脉.
6/25与内子二儿同入城就张景岳医,而景岳已他出.
7/1与内子及 儿入城就医.……归,张景岳 诊脉.
8/8与祝姓医者至寓所.
崇祯十二 (1639)
8/1就医於张景岳.
崇祯十三 (1640)
6/23予旧疾 举发, 能观书.
7/19郁火之病,至是 发.
7/29待张景岳 至.
8/8予体中稍感风寒,延医 治.
8/9予体中倦极,勉 出殡诸务.
8/15予体中病甚, 茹饭,环柩而宿.
8/17……然何以心 耗竭,则血气动摇如怔忡等症……盖予自初 殡务,每鸡鸣后,即 能寐,心脉受病已久.
8/27体甚倦,少息.
10/19是日患脾疾.
10/20是晚内子归,脾疾转剧.
4/19予 道就医於张景岳.
6/8午后小憩于试鹰馆,再延医治喉乃归.
7/7是日操觚,始本原师及祝姓医者相继 晤.
7/19汝功师之 弟,汝恢明医 ,托之诊脉.
8/20归寓,延张景岳同何芝田诊脉.
8/28午后再出陈体玄寓,携酌饷之,值张卿子 为之诊脉,乃别归.
10/21移家入城就医……抵寓,延张景岳诊脉.
崇祯十四 (1641)
5/12体倦熟寐.
5/16得陈长耀书,知遘疟疾,与方,无隅散.
7/7在寓山,腹中少有烦胀之意.
8/22 日予有脾疾,甚节饮食.
8/24脾疾小愈,以心火上炎, 能观书.
9/11以目疾, 甚观书.
11/20有脾疾,但於客房坐香俱 得.
7/8近午方抵药局, 太医为孙越阳, 仁宇,予即求越阳为予诊脉.
9/18以目疾,问医於 教寺.
10/23抵枫桥,宿於祁文吾医舍.
崇祯十五 (1642)
5/1体中稍 快,昼卧. 体热稍减,卧於内房,午后热稍增.
6/11商家姑 问予病,是日始觉寒,知为疟疾矣,邹培宇再诊脉而去.
6/12袁 卿 诊脉,疟发至晚止.
6/14是日齿痛兼喉痛,彻夜殆 可忍.
6/7归寓,延张景岳诊脉,入舟,又延邹培宇诊脉.
6/9邹培宇 诊脉,
6/11邹培宇再诊脉而去.
6/12袁 卿 诊脉.
6/14袁 卿为予诊脉,
7/29饭於外父家,延张景岳诊脉.
8/7出寓山,延医治疝病.
8/9延医张 素,医齿而归.
6/15请医治喉……是日疟止.
6/28上午体倦,熟寐於内.
8/6予以疝气,卧 安者半夜.
8/8夜患齿痛.
11/26目有河鱼之疾, 能 .
9/3至张景岳家求诊脉.
12/14延医钱君颖调 …… 能出门……以病 能入朝.
崇祯十 (1643)
1/6有风 出,以泄血,延医调治.
2/21以 血.
2/28以先一夜小腹作楚,
3/5夜体中以下,腹气满 安.
4/10晚气堕病发至五鼓乃少愈,……予以病发, 能出,延医下药.
4/13体中气堕,又少发.
4/19方寝遽觉腹账,顷之愈甚乃叫
号,彻夜几 能生.
4/20气腹作痛 已,
4//21痛稍止,胀犹未消.
4/23始食粥,然体倦 甚.
4/26予倦卧,犹幸夜睡……稍有起色.
6/3予脾胃之疾,以郁久,作痰至此,遂觉少愈.
7/10是日从衙门归,有种种拂意事,闻之 觉病发.
12/9是日体倦,勉强支持.
2/21请太医诊脉.
2/21延太医调治.
2/28早延太医至,遂投以消气之剂,又向冯邺仙,徐心水问名医,荐顾姓姓, 人 饮,其药皆未有效也.
4//21钱君颖太医,一日而 下药.
4/27是日始用蔘五分,盖因弱极耳.
5/3是日医 ,以脾有积滞,用香 丸.
5/5延太医下药.
5/10……宋孔章 ,谢岵云亦 , 宋饭,共酌医方.
5/8医 合丸药.
5/11医家以予作渴,乃教以蒸五榖水法.
5/15拜牌延医.
5/24先是病中,延医钱君颖未甚效,今从潘淡予言, 延邹公于,盖胃中痰滞巳甚,尚未敢用补也.
5/27延太医调治.
7/11延钱君颖诊脉.
11/5先日订太医,以风雨辞之.……同翁艾弟至止水庵邀王施仁,忍衣师先后至,诊脉下药.
11/23予与 三应,邹汝功,季超兄之舟至止水庵,邀王施仁诊药.
崇祯十七 (1644)
2/8余移居养疾.
2/22予痣病渐愈,已能步 .
3/22予喉间作痛.
5/13病已极矣.
6/3 日热极而 ,亦极体甚困惫,乃呼医予次日调治.
8/12予以烦 太过,致伤脾胃,延医调治.
1/22至偏门延王施仁,忍衣师看病,乃知生痔且成 盖已.
2/3延医 充阳治痣疾.
2/6 太医是日调 痣病.
2/13 充阳太医为予调治痣疾.
3/22觅医调治.
4/19姑苏医者钱振河 晤.
5/13乃延医何嗣冲调 .
826晤松滋王予太医钱振河家.
9/1戴 为予诊脉,言心气耗竭已极矣.
10/21戴 入署为予诊脉.
弘光元 (1645)
4/6予以喉痛 能饮.
4/10盛署喉疾少愈.
4/18予以痰嗽甚苦.
5/24患头风,小卧.
6/23予以足痛,卧西 下.
1/24与戴 谈玄修之功於远阁, 为予调治,云心脉甚微,当有大病,宜善 之.
2/2晚送戴 过武 , 剂以调治.
2/8遣奴子过江迎戴 .
2/19陈长耀同太医俞君吉夫 .薄暮大雨,与张轶凡,戴 ,陈长耀小酌呼红幌.
4/5日 患喉痛,延医陈君治之.
4/7与郑九华,张轶凡,方无隅入城延医王施仁调治.
4/8延医张宏海治喉,即 宿内 .
4/15邀王施仁诊脉.
4/26程尔葆过访,为予诊脉.
5/4日体热,静坐咸畅阁……是日请 幼嘉为予诊脉.
表(八)祁妻商景 病况与医 对照表
代 病况 法
崇祯五 (1632)
4/8颜壮其,蒋安然 ,适甯方兄至,偕去请钱医为内子诊脉,适五十 兄及朱国錡在座.
11/3延钱君颖为内子诊脉.
12/1四鼓内子即 盆,予值侍班,……乃知在朝时即得一子,送医者钱君颖去.
崇祯九 (1636)
6/23是日内子以八月孕,因哭殇子致产,洎晚,延医钱心绎至,即就宿.
6/24内子於午刻产一 .
7/6是日暨阳 寿生及医者钱心绎俱 .
7/28太医钱心绎至,为内子诊脉.
8/13延太医 敬泉诸君八人,陪之者为张介子,王 如,季超兄……出邀童五莱为内子诊脉.
11/12饭后,延童五莱诊脉.
崇祯十 (1637)
8/13午后因内子发疟颇厉, 获观书.
闰4/20 偕内子至商姑家,延医诊脉.
5/4予以内子 盆, 能预阅楞严经.
5/16午间内子 盆,几至危殆,幸 安痊,延医钱绎思至, 之宿.
5/17送钱心绎去,为内子调治之余,得纵观王凤洲《山园记》.
5/18钱心绎至.
5/20午后钱心铎亦至.
6/4午后方延医至.
6/21延童五莱为内子诊脉.
8/17延医袁 卿诊脉.
8/20延医袁 卿诊脉.
11/28再至外家,延医为内子诊脉.
崇祯十一 (1638)
9/5以侍 母疾,即归,张景岳至,兼为内子诊脉.
11/22内子将 盆,起呼医者.
11/23徐大使士志 谒,馈扶产丸,适得其用,医者钱心绎,张景岳俱至,及午后产一 .
11/26 日间,内调产妇,外 家事.
崇祯十二 (1639)
5/3徐大使尔志 谒,授以扶产方.
8/1就医於张景岳.
9/18为内子延医张景岳.
崇祯十四 (1641)
12/9晚内子因未弥月而产,忽尔血崩,几于 绝,为之旁徨者竟夜.
8/11俞中孚以诊内子之脉.
12/4内子有孕,欲堕,延医调治之.
12/6邹汝恢至,适延倪姓太医,遂与共酌内子之药.
12/11袁 卿以内子渐愈,亦别.
12/14延张景岳诊脉,薄暮一至寓山,晚内子体 安,旁徨终夜.
12/15张景岳再至调治.
12/16商绳庵 问内子病,顷之,张景岳亦至,以内子大有起色,为喜云间.
12/18迎张景岳至,为内子调 .
12/20及晚,邹培宇买 为内子修药.
12/21张景岳至,以内子大有可痊之机,乃 前药,而以补阴为主,邹培宇同之入城.
12/26张景岳至,为内子调 ,又 姜桂等药.
崇祯十五 (1642)
1/1内子始坐於床,觉有起色,是日系破日,事笔砚.
1/5内子体尚未健,延张景岳再诊脉.
1/9又问药於张景岳家.
1/13以内子症似有火,延张景岳再调治之.
1/18与姚玄叔至寓山,及归,候张景岳为内人诊脉,言脉已大痊,下清火之药而去.……目有小恙, 能夜 书.
1/28邹汝恢先晚自城中 为内子诊脉,且为代乞药於张景岳.
2/1内子将养病寓山,移器具为迁居计.
2/3内子移舟至偏门,延张景岳 诊脉.
3/19邹培宇为内子合丸药.
12/30初以内子之病,旁徨医药.
崇祯十七 (1644)
3/4 余同内子冒雨至山邀 充阳太医.
弘光元 (1645)
1/17与戴 谈於归云寄,内子忽血 ,以姜汤灌之,始苏,自是时患潮热,而虚弱甚矣.
1/20晚 内子,彻夜虚汗,竟夕 能寐.
1/22内子稍觉有起色.
1/13延医人钱姓者 为内子调治.……又过杭迎戴 ,延医王施仁至, 宿咸畅阁.
1/14王施仁诊内子脉,言有起色, 知虚火上炎之象也.
1/15王施仁延至,以内子发热有痰,下凉剂,与戴 议 合,夜分.
1/21延张子环 诊脉,以内子昔日之病,乃其尊公景岳所保全也,然药仍用戴 者.
1/23侄延戴 为其内子下药,予辈待之.
2/1止祥兄长媳为予甥 ,以血病,内子 之山中就医.
2/6无事调治内子药铒.
2/8遣奴子过江迎戴 .
5/29内子以误受药饵,病甚,予以 解之.
6/4因 嫂有病,同太医王施仁至山,且为内子诊脉,盖内子时亦觉病甚也.……是日招 充阳为内子治痣.
6/9 余延王施仁 为内子治疟病.
6/28又以内子病甚,作书戴 求药.
闰6/1 充阳,倪涵初相继延 为予疾内子治病.
表(九)祁母病况与医 对照表
代 病况 法
崇祯 (1633)
5/27早方知 母於昨夜体 快,予 欲,请改其期.
崇祯九 (1636)
2/14 母以呕吐伏枕亟 2/14延医王培元调
崇祯十 (1637)
1/21 母患肺气,方剧,旁徨终夜.
1/23归侍 母,予齿痛,至是四五日,是日痛 剧.
9/6以 母有河鱼之疾,与郑九华以小艇抵家.
1/22延医,王培元亦至, 母体少安.
1/24 母体 小剧,延医袁 卿至.
4/25延医治 母足患.
崇祯十一 (1638)
8/25 母疟发,待汤药之暇.
8/27 母 疟发.
8/29 母疟发颇剧,晚小卧,起仍侍疾,乃寝.
9/6 母疟愈深.
8/25延医者王培元,晚至, 之宿.
9/1张景岳以诊脉 .
9/3延医张景岳为 母诊脉.
9/5以侍 母疾,即归,张景岳至,兼为内子诊脉.
11/13延医袁 卿为 母诊脉.
11/20调药为 母治咳.
崇祯十三 (1640)
2/2予抵家, 母已归矣. 闰1/16 母卧疾,延医王培元至.
闰1/19延医张景岳至, 母体稍痊.
闰1/25延医张景岳至.
闰1/29张景岳延至,用药即去.
1梁其姿:"明代社会中的医药",《法国汉学》,2002年,第6辑,页345-361.Angela Ki Che Leung,"Organized in Ming-Qing China: State and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in the Lower Yangzi Region", Late Imperial China,8.1 (1987): 134-166.
2余新忠:"20世纪明清疾病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2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余新忠近来做了许多研究,参见《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Nathan Siv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Now andAnon," in Positions 6.3 ,(1998): 747-48. Edward Shorter, " The History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 in 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theHistory of Medicine , Routledge, (1993): 783-800. 李尚仁,"从病人的故事到个案病历:西洋医学在十八世纪中到十九世纪末的转折" , 《古今论衡》, 2000年12月, 第5期, 第139-146页.
4张哲嘉,"The Therapeutic Tug of War-The Imperial Physician-patientRelationship in the Era of Empress Dowager Cixi(1874-1908),"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98).
5 Christopher Cullen, "Patients and Heal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Jinpingmei, " History of
Science, 31 (1993): 99-150.此外,医案和宫中档案亦是探讨明清的医病关系的重要史料,见陈可冀,李春生编:《中国宫廷医学》,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年.
6祁彪佳, 《祁忠敏公日记》, 杭州:古旧书店, 1982. Joanna F. Handlin Smith, "Gardens inCh'I Piao-chia's Social World: Wealth and Values in Late-Ming Kiangnan,"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1.1 (February 1992): 55-81. 寺田隆信,"绍兴祁氏の「澹生堂」について", 《东方学会创立四十周年记念东方学论集》(1987).寺田隆信,"祁彪佳と颜茂猷——「迪吉录序」の书かれた顷——",秋月观映,《道教宗教文化》(平河出版社,1987),页471-88.寺田隆信,"明末北京の官僚生活 ",《文学部研究年报》44号,该文只是注解崇祯五年日记中的一些事迹.河山究, "明清の文人とオかルト趣味", 荒井健编,《中华文人の生活》(平凡社,1994).
7 南京中医学院编:《黄帝内经素问译释》,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 第 255页.
8萧璠:"汉宋间文献所见中国南方的地理环境与地方病及其影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3年,63.1,页67-171.范家伟:"六朝时期人口迁移与岭南地区瘴气病",《汉学研究》,1998年,第16卷1期, 第27-58页.
9 梁其姿师在研究中国麻疯病概念演变的历史时,亦避开去谈「癞」,「大风」,「恶风」就是今日我们所谓的麻疯病(leprosy).见梁其姿:"中国麻疯病概念演变的历史",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9年,第70卷2期, 第400页.
10《祁彪佳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60年, 卷六, 第146页.
11"诸疟门",《医方类聚》第6册, 卷121, 第237页.
12张哲嘉,"The Therapeutic Tug of War-The Imperial Physician-patientRelationship in the Era of Empress Dowager Cixi(1874-1908) ," 55-83.
13"丹溪治法心要",《丹溪医集》, 卷2,〈痢〉, 第25页.
14五谷为养气之主,此处应有益气解渴之效.
15 祁彪佳晚年与江浙一带的佛教大师往来频繁,其周围朋友更不乏虔信佛教者,如王金如与写《迪吉录》
的颜茂猷,这些朋友常以佛理开示他.
16《清史稿》,卷487, 第10977页.
17 一般医学史研究者皆误将其卒年推为崇祯十三年,今透过《祁彪佳日记》,得知张介宾一直帮祁彪佳治病至崇祯十五年(1642),此后则不再出现在日记中,因此卒年应当为崇祯十五年.关於大陆医史界对张景岳的生平考证,见黄汉儒:"关於张景岳生平及著作的若干考证",《中华医史杂志》, 1983年, 第13卷3期,第145-148页. 陈蓉蓉,"《景岳全书》初刊年份", 《中华医史杂志》, 1999年4月, 第29卷2期, 第113-114页.
18 其医学思想见"张景岳医学学术思想研究", 收於李志雍主编:《张景岳医学全书》, 山东: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年.
19 关於祁彪佳在地方所推动的慈善活动,见Angela Ki Che Leung, "Organized in Ming-QingChina: State and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Lower YangziRegion", Late Imperial China,8.1 (1987): 134-166.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台北:联经, 1997年, 第38,72页.
20 康熙《绍兴府志》, 台北:成文出版社,据康熙五十八年刊本影印, 卷57, 〈人物志.方技〉:4666-67..
21 康熙《绍兴府志》,卷57, 〈人物志.方技〉, 第4668页.
22 有关吴中医派在明代的地位讨论,参见邱仲麟:"绵绵瓜瓞:关於明代江苏世医的初步考察",《中国史学》, 2003年, 第13卷, 第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