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8 02:58发表:《教育均衡化背景下的教育品牌输出》等摘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04:49
《教育均衡化背景下的教育品牌输出》摘要
本书尝试将优质教育(教育品牌)的价值取向置身于教育均衡化的大时代环境之中来加以考量,并通过优质教育所应具备的示范、辐射效应的角度重新审视优质教育的效应最大化话题;阐述了优质教育不应该简单的等同于资优教育、优生教育的定位误区,要强化优质教育对于社会、和大教育所应承担起的责任与义务。较为系统的历数了在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应该注意和调整的相关管理战略和管理策略。
本书的撰写体例采取时空转换、夹叙夹议的样式,已求达到更贴近生活,更便于对比阅读的初衷。与此同时,也希望这样的换位思维能有助于读者更真切的体味实践的实况,激活读者联系自身教育经历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拓展。
本书适用于师范院校的教育管理专业的专业参考阅读,以及校长培训读本。
《教育均衡化背景下的地域教育生态文化重构》摘要
本书以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透视现代教育与教育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相制约关系。通过区域教育生态气候的优化来重构教育土壤的营养结构,揭示了教育生态所固有的规律和生存法则,进而向人们展示一幅由此带来的一个得到优化后的新教育生态场效应作用蓝图。
本书之所以选择上海张江高科园区作为叙事的背景,不仅因为作者在这个区域的不同学校有着相互关联的管理经历,而且还缘于张江在开发、发展的过程中具备了涵盖传统农村地域、快速发展的城市卫星城镇以及典型的高科技园区等多种样式的特征;其相关的教育生态文明与教育生态文化的改造经验将有助于更多的地区教育在发展中得到借鉴和比较。
本书可作为地区教育部门在制定教育规划的工程中学习借鉴,亦可作为教育官员、学校校长培训的辅助教材。
《教育均衡化背景下的地域教育生态文化重构》目录一、教育生态的观测参照
1、择校心理的强弱和理性与否体现了这一地域的教育生态基本现状
2、学生自信心坚挺指数的影响因子
3、孩子厌学情绪发生的时段和强弱是这一地区学校教育成败的试金石
4、家庭文化素养和家长学历与孩子学习心态的关系
5、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并不完全体现在对教育的期望值上
6、转型期地区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呈滞后状态分布
7、地域文化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8、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地域文化的敏感差异度
9、非教育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10、教育生态的专家观点
二、教育生态的地域特征
1、地域文化的养育
2、地域经济的影响
3、地域价值的迁移
4、地域习性的传承
5、地域政治的感染
6、地域教育的塑造
7、地域生态的烙印
8、地域变革的改造
9、地域文明的熏染
10、地域历史的默化
三、教育生态的相关指数及评议标准
1、尊重生命
2、理解孩子内心的发展要求
3、调试孩子的心理、生理成长差异
4、克服家长、家庭的教育盲目
5、学会选择适合的教育
6、激活孩子的学习动力
7、保护孩子的创造性
8、创设孩子最佳的生长环境
9、允许、欣赏和分析孩子犯错误
10、以品质和能力作为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诉求
四、教育生态的理想模式
1、依存模式
2、共生模式
3、互补模式
4、立体模式
5、终生模式
6、创新模式
7、共享模式
8、差异模式
9、个性模式
10、和谐模式
五、教育生态的原生态回归
1、适合的教育优于最好的教育
2、发现、激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期待心理
3、让挫折成为孩子成熟的契机
4、利用、或改造孩子成长的身边环境应该从小事做起
5、信心是成功之母
6、让代价,成为成功的上升通道
7、别让你的孩子、别人的孩子看不起你
8、呵护幼稚、珍惜纯粹、善待“看破红尘”
9、学会适应“更年期”的阵痛
10、青少年成长的群体特质折射出地与教育生态的特质
六、衔接教育与教育衔接理念的确立
1、衔接教育的生态现状考察
2、基于学段的教育衔接
3、基于生源身心特点的教育衔接
4、基于区域教育特色的教育衔接
5、基于育人总目标的教育衔接
6、基于教育均衡化背景下的教育衔接
7、衔接教育的体制机制探索
8、衔接教育的教学节点目标诉求协调
9、衔接教育对行为规范的拓展型实践
10、衔接教育的理想生态模式的架构
七、一方教育理念对教育生态气候的改良
1、学校与地区关系的理性把握
2、一方教育概念的确立
3、一方教育的组织体系
4、一方教育的协调机制
5、一方教育的效果预期
6、建构区域内部立体的教育影响机制
7、建构区域内部的大教育总成系统
8、建构地区学校结构的合理配置
9、素质教育的区域特色与区位优势
10、素质教育的区域平台与实施规范
八、教育生态联动发展模式初探
1、校区联动及其案例解剖
2、园区联动及其案例解剖
3、社区联动及其案例解剖
4、教育生态联动的机制建构
5、教育生态联动的体制解构
6、教育生态联动的模式详解
7、教育生态的修复机理探究
8、教育生态的自我修复规律
9、教育生态联动的经典案例
10、 教育生态联动发展的发展预期
九、教育生态的文化重构当从教育之外抓起
1、教育生态的文化属性界定
2、区域生态意义层面的教育文化与教育文明
3、教育生态文化的萌芽与家庭教育氛围的感染
4、家庭是教育的载体和育种者
5、教育生态文化的确立与社区教育环境的关联
6、社区是教育的催化剂和试金石
7、大教育的生态诠释
8、终身教育是教育生态的圆满
9、小教育的文化回归
10、无形教育是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十、教育生态优化调试的成功范例——以张江高科园区为例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是最佳的人格教育
2、自信的重构造就了草丛里的凤凰
3、挑战自我成就了明日科学家
4、从世博研究会到世博小志愿者
5、从园区小居民到园区小卫士
6、小张江对大张江的研究课题
7、从张江人文地图的编绘到张江科普基地的大课堂
8、张江校长联谊会的议题集萃
9、从社会资源共享的探索看教育的开放前景
10、从社会资源管理的经验看教育的有效运作
后记:教育的词典里,除了知识,还有精神
《教育均衡化背景下的教育品牌输出》目录       《教育品牌的输出输入》
引言
一、教育品牌理应具有“实验性、示范性”的双重责任
1、好学校的管理输出是教育均衡化的时代要求和社会期待
2、好学校具备了管理输出的资质和相关要素
3、好学校在享受成功的同时也理应分担辐射的义务
4、好学校的管理输出应该视作为一个教育系统工程
二、教育品牌的输出模式例举
1、教育品牌输出(1):整合、重组类
2、教育品牌输出(2):合并、接管类
3、教育品牌输出(3):托管、契约类
4、教育品牌输出(4):合作、指导类
5、教育品牌输出(5):松散、互补类
三、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前期准备
1、教育品牌学校的品牌优势确认
2、教育品牌学校的扩张发展预期
3、教育品牌输出的主动规划
4、教育品牌输出的管理成本核算
5、教育品牌输出的资源储备
四、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目标定位
1、输出模式的可选余地
2、输出阶段目标的锁定
3、输出对象的广泛调研
4、品牌输出与品牌自身关系的前景预估
五、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调研重点
1、输入学校的整体现状调研
2、目标诉求预期论证输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输出管理的方案策划与论证
4、管理方案的时间节点分解
六、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理念重构
1、办学理念的定位策略
2、办学理念的更新要做到兼顾传承
3、办学理念的推广艺术
4、解决好新旧理念的冲突对应预案
七、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1、杜绝“钦差大臣”的自我感觉
2、规避“下车伊始”的盲动
3、淡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4、亲民贵在心诚
5、追求坚持原则与管理艺术的最佳契合
八、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环境适应
1、熟悉环境与环境认同
2、了解校情与内驱力发现
3、体恤民意与引领民意
4、描绘前景与小步快走
九、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党政和谐
1、处理好党政一把手的分工协调
2、正确理解“校长负责制”
3、保驾护航的基本原则
4、党政和谐的十条秘诀
十、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干部调整
1、校级干部当以管理核心团队为诉求
2、中层干部当以精干、实干为遴选原则
3、业务骨干当以业务过硬与师德口碑为前提
4、适时和谨慎的处理干部调整问题
十一、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品牌迁移
1、准确理解教育品牌的核心价值
2、教育品牌的内容分解
3、教育品牌的迁移渠道
4、处理好教育品牌的移植与创新的话题
十二、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学校形象
1、学校形象纵横谈
2、学校形象的影响因子
3、学校形象的重塑要点
4、学校形象的悉心维护
十三、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最初抓手
1、抓校风、抓主流
2、抓公认的典型案例
3、抓积极心态的呼唤
4、抓软硬环境的改善
十四、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质量追求
1、教学质量生命线是立校之本
2、提升教学质量要苦干巧干并行
3、坚决规范“教学行为”和“教学常规”
4、巡课制度与“推门课”的事后跟踪
5、校本教研与校本教学体系的确立
十五、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师资提升
1、理念引领
2、专家引领
3、品牌引领
4、规划引领
5、管理引领
十六、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教代会作用
1、始终不渝地依靠教代会
2、让教代会成为监督和沟通管理的主渠道
3、坚持重大事项的教代会决议制度和日常管理的定期通报制度
4、通过教代会统一认识和落实管理
十七、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权利运用
1、校长“责权利”的理解与运作
2、权责的分解与分工
3、权利的制约机制
十八、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自身成长
1、品牌内化
2、理念优化
3、内功锻造
4、愿景共识
十九、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终极目标
1、相对整合、重组类的目标定位
2、相对合并、接管类的目标定位
3、相对托管、契约类的目标定位
4、相对合作、指导类的目标定位
5、相对松散、互补类的目标定位
二十、教育品牌输出过程中的利益均沾
1、就社会对教育均衡化的期待而言
2、就地域教育环境的提升而言
3、就输入品牌的学校而言
4、就输出品牌的学校而言
后记
学校性格———解构校园生态文化之殇
1、学校性格的生成
2、教育生态与学校性格
3、学校性格的知识特性、智慧特性与人格特性
4、学校性格遭遇教育规范原则的制肘
5、学校性格的“斯芬克斯之谜”!
前教育部长陈至立说: 一个校长的性格决定了一个学校!
几位典型校长的学校性格例举:
另类教育名家、“性格校长”郑杰
教育家魏书生的教育性情
刘京海的教育性格 :“学校不流行命令!”
理性与诗意并存的苏州十中柳袁照校长
临近退休的老校长的“赠言”:“不为自己”
一所以奥赛见长的名校长提出:“争创德育金牌”
海口下跪校长:周常德
“性情校长”美国新墨西哥州佛明顿市麦金利小学的校长:朱莉·艾丽森
几乎所有好的校长都会关注:教育与国家的命运、知识与科学的力量、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的成才之路、学校的办学理念。然而:校长性格的行为特征往往难以使后人为继
6、校长性格之辩
人格感悟与举贤不避“人”、“好好先生”型≠管理上的得心应手、“大队书记”型≠管理上的强权有力、“厚黑”型≠管理上的出类拔萃、“依附”型≠管理上的风调雨顺
7、普适意义层面的学校性格之辨
1).校长品味与学校性格 引申:校长管理的性格冲突与解困 路径
2).学校性格的升华与蜕变    引申:环境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校性格
3).校长性格如何迁移到学校性格 引申:“合金”该怎样炼成的
4).学校性格如何影响校园文化 引申: 教育特色、学校性格、学生个性培育
8、学校性格自我测试
你们学校的学校性格属于哪种类型
1.你们学校的学校性格鲜明吗
2.你们学校的学校性格独立吗
3.你们学校的学校性格倾向性如何
4.你们学校的学校性格成熟吗
5.你们学校的学校性格中的文化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含量如何
9、学校性格中校长烙印的调控与转换
文化虽然是人创造的,但文化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的。优秀的文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及群体品质的积淀,一个民族如此,一个组织,一所学校也是如此。
10、经验之一:让每所学校都有“性格”——杭州拱墅区构建学生健康成长平台(模式一:    小学也有研究所,模式二:    大科学家也是小学老师,模式三:    道德说教不如道德体验,模式四:    心与心是零距离,模式五:  风气是立校之本)
经验之二:博兴县实验小学:特色办学培育学校性格(尊重学校的传统就是尊重学校的生命,塑造学校的性格就是塑造学生的命运,学校性格就是基于文化的潜移默化熏染)
经验之三:办学模式孕育学校性格(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像大学那样,建构学校独立的精神与性格:思维领域的自由思考、学术领域的学术自立,以及管理领域的相对自治。传承大学文化、弘扬张江精神、实现科学发展)
11、学校性格的调整与重塑
1、)让一位好校长的性格得以及时的总结、归纳、优化和形成传统(如,蔡元培与北大)
2、)以素质教育和学校特色为重要抓手(如,于漪)
3、)原有办学特色与新的管理架构之间的微妙关系(如,管、办、评模式)
4、)促进学校性格的健康成长(重在文化创建(不贴标签),重在潜移默化(不急于求成),重在持之以恒(不朝三暮四),重在淡薄功利(不急功近利)
一位哲人所说的:文化似乎看不见,但它又是具体的,它书写在人们的脸上,融化在人们的血液里,体现在人们的交往中,人的气质就是文化的精灵。大概,性格也是如此。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气质,播种气质收获人生”,每个个体的性格在一个空间里汇合、交融、发酵,就形成了学校的性格,尽管这种性格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它会给每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我们的生活留下烙印。它是人本的土壤,是人情的源泉,是人文的空气。
我们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
——摘自:温家宝《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