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2:29
首先,要明白通货膨胀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的跟着喊通货膨胀.
费希尔 1911年,费希尔在其代表作《货币购买力:其决定因素及其与信贷、利息和危机的关系》中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指出,在商品交易中,买者支出的货币总额总是等于卖者收入的货币总额,如以M代表货币供应量,以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以P代表物价水平,以T代表社会交易量,则: MV=PT  费希尔认为,T、V是比较稳定的,是个常量,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取决于自然资源和技术情况,不决定于货币的数量,虽然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人们的支付制度和支付习惯,而且二者是相对稳定的;M、P是不稳定的,是个变量,因为M是由货币管理当局控制的,而在T、V相对稳定的情况下,P不能不受M的影响。
中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很明显 M相比大了很多(这是因),政府希望看到的是刺激经济,希望看到的是 T的增加,但是很明显,V P T 同时变化了.大道至简,当M 变大后,这些货币开始流入全社会,拿到钱的人或者说是企业开始升级消费,但是中国大部分人保守的习惯还是不能根本改变,这一点 也正和西方国家的刺激经济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的思想习惯里如果拿到钱会消费的非常快,而中国人则不同,金融危机后 一旦拿到钱 反倒开始谨慎起来,正是这种文化的差异,政府才敢出如此重手.所以我们看到,政府介入,加大了M,如果是在西方国家,当人们手里钱多起来的时候,V 会同时上升,这就是消费习惯问题.但是在中国,由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M 的增加 并没有大幅度的导致V的提升.这就是政府希望得到的结果.当M的增加没有 导致V 的大幅度提升的时候  P T 会同时上升,即物价和社会交易量同时上升(这是果). 说到这里,现在大家开始明白为什么政府到现在还不回收流动性,因为只有当物价P 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反过来刺激 T 和V ,物价的大幅度上升会导致很多人或企业消费习惯的进一步改变,比如房子跌的时候你看 谁敢去买等还想等着跌,但是一旦涨的时候 就跟风.害怕房子到天上去.所以当物价 上升到一定程度,这时候 社会交易量T也会被刺激上去.这时候 PT反作用于 V, 由于M 不再大幅度增加,V 会在PT 的反作用下 彪升.所以当物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刺激经济的任务完成和货币周转速度加快,大部分人的消费习惯改变.这时候政府开始回收流动性,打压物价.一旦这样的情况出现,说明我们的实体经济 已经企稳.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人用西方人的那一套来解释中国的政策,能制定这些政策的人不见得都是弱智,起码 比你要强,不然你可以执政了.所以我眼中的物价指数是和实体经济同步的. 而在西方国家 由于他们的文化原因,导致了这套东西在他们那是反效果,他们一旦大幅度提高M 就会导致V 的速度大幅度加快 ,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中国担心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膨胀 都是不现实的. 这就是不同文化下的政策效果不同,在目前政府的带领下,宏观调控下的高速GDP增长是最健康的增长方式,对A股市场是最大的利好,而无需天天担心 一些没有理由的担忧.
所以我对那些担忧基本面的人,口出狂言,大C浪简直是无稽再谈.悲观主义者怎么可能看到希望 所以注定在股票市场失败.看不到正确积极的东西 哪来信念赚钱,就如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都是要被人宰割的样子,注定是一辈子的失败者.
初级的通货膨胀,而初级通货膨胀带来的局部交易的繁荣. 这时候 会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冲击,比如 房价一样,为什么涨过一定幅度会出现价增量升的现象, 同样物价和社会交易量也是一样,一旦到到了某个时点, 物价和社会交易量 同时出现井喷,这时候政府会加息啊什么的,但是政府其实已经通过其他市场在回收流动性了,比如债券市场,政府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大家的消费习惯后再打压物价,目前不会管的 消费习惯一旦改变 即货币周转速度提高,这时候如政府介入打压 物价, 同时V 在上升 即M货币供应量(下降) * V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 P物价水平(打压,不让高速增长) * T社会交易量(不会下降,反而会稳步上升)
所以打压物价之时,就是我们的实体经济 复速之时. 那时候基本面会比我们想的还要好.
=============
M货币供应量 * V货币流通速度 ==== P物价水平 * T社会交易量
1)M增加
2)                    P上升
3)                             T增加
4)M停止增加
5)                    PT惯性上升
6)        V提速,经济复苏
这里,增加的货币供应 刺激了初级的通货膨胀,而初级通货膨胀带来的局部交易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对货币的肆求,但货币供应一旦停止增加(相对收紧),企业只能提高现金周转率以获得货币现金,这样,库存降低,企业流转速度增加,经济复苏。
不过,这里有两个关键
1)宽松货币退出的时机。
2)居民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去消费,迎接温和的二次通胀。消费扩张的钱如果不从通胀里出来,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