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费结构改善促经济结构调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9:29
胡伟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一、劳动就业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研究城市竞争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优势。城市竞争力表现在许多方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城市竞争力首先要使劳动适龄 人口就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城市经济竞争力是城市各项竞争力的基础,它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资本、技术、管理和劳动等。获得城市竞争力优势的途径很多,如开发一种成为行业标准的产品,制造市场上最好的产品等。要想在城市竞争力优势上取得成功,必须深入研究劳动就业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企业深化改革尤其是劳动用工制度深化改革过程中,企业富余职工转化为下岗失业人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加之某些下岗人员自身年龄大、技能差等条件限制,再就业问题十分严重。
到底中国城镇当前有多少失业人口?官方的统计资料是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30万人。这是最低的数字。仅从这些失业人数的数据来看,城镇劳动就业形势仍然极为严峻。我们必须解放思想,长期应对,不断更新观念,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充分劳动就业,逐步形成劳动就业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格局。
二、劳动就业对策研究
一个城市的劳动就业战略,应当包括所采取的用来吸引劳动年龄人口,以及满足他们就业与发展需求的对策、策略和行动。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劳动就业对策问题。
首先,要继续推动劳动就业体制市场化。要实现这种变革,首先要更新观念,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就业安排是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所谓就业市场化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体制。就业市场化让供求双方——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然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配置,如果仅仅靠市场机制导向,还不能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和长远目标。市场信息只能告诉人们市场的现实变化和需求,至于对未来,尤其是对较长远的经济发展需求,当前的市场信息只能提供参考。
就业市场化要接受宏观经济规划的指导、调控,是指方向性的指导,而不是由政府干预企业用人和个人择业。在政府劳动部门推动下,设置职业介绍、人才交流组织,掌握、发布用人和求职信息,为供求双方沟通情况提供方便。为了使劳动力市场有秩序、有效率地运行,国家应该系统制定并颁布有关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
其次,要继续广开就业门路解决失业问题。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继续下去。随着劳动合同制的进一步推广,潜在的一些失业问题必将更加明显化。而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势在必行,这就又产生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就业人数之间的矛盾,但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现代化是有利于增加就业能力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很大。
再次,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仅靠当年学过的东西也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因此,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成为当务之急。针对就业需求来说,应该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广泛推广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方式应多元化、多样化,对于失业者、转业者应进行就业再培训。
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市场化的实施就意味着在就业竞争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的失业者存在,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建立配套的失业保险制度,保证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时,应研究失业社会保险的建立,有效的失业保险制度对缓解失业带来的压力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