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孝庄皇后神秘面纱 13岁的科尔沁新娘(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30:31
http://www.dili360.com 2009-12-04 09:40辽沈晚报

庄妃永福宫。(资料图片)

孝庄画像。(资料图片)

专家重现孝庄年轻时的容貌。据人民网
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后金的四贝勒皇太极与蒙古科尔沁部宰桑贝勒之女布木布泰按照满族先世女真族古朴习俗完婚。
为防止出嫁姑娘被抢,送亲队伍由布木布泰长兄吴克善亲自率领。几十名送亲者都身穿鲜艳的蒙古族服装,骑着肥壮的骏马,簇拥着新娘乘坐的彩车,与此同时,皇太极奉父汗之命,率16名护军及其他执事人员组成的迎亲队伍从辽阳新城——东京城出发,北行迎接。双方相会于沈阳北冈。时年皇太极34岁,新娘仅13岁。这位科尔沁姑娘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出嫁过程和政治风云?
她是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儿的后裔
这位出嫁的科尔沁姑娘布木布泰就是历史上的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吉特,这是蒙古族最高贵的姓氏。她的先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二弟合撒儿。合撒儿曾在征战中屡立奇功,为统一蒙古草原、创建蒙古帝国的大业,辅佐哥哥铁木真登上大汗宝座,做出过重大贡献。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所有姓博尔济吉特的兄弟子侄都成为黄金家族的成员。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布木布泰出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属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浩日彦艾力嘎查的蒙古贵族世家。父亲是莽古斯的独生子宰桑贝勒。今天科尔沁是地名,而历史上,它先是对合撒儿后代的称呼,接着演变成部落名称,后来才成了地名。科尔沁是蒙古语,赞美的称呼,汉译“箭筒士”、“带弓箭的人”。意思是说科尔沁部众都是弯弓跃马的英俊勇士。
布木布泰有四个哥哥,大哥吴克善,二哥察罕,三哥索诺木,四哥满珠习礼,还有一个姐姐海兰珠。她是宰桑贝勒最小的女儿、掌上明珠,得到全家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
她十三岁就风光出嫁
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后金四贝勒皇太极与宰桑贝勒之女布木布泰,在双方事先商定的日期,按照满族先世女真族古朴习俗完婚。布木布泰年仅13岁,在今天看来,当然不够法定结婚年龄。但当时,北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有早婚的习俗,有的年及10岁即嫁。后来皇太极即位称汗后,改革早婚习俗,也只是规定女孩12岁以前不许出嫁。
布木布泰身材高挑、健美,又经蓄发,梳成当时风行的满族妇女两把头,脚穿鞋底嵌有三寸多厚四方木块的马蹄底鞋,更显得亭亭玉立,看上去,像个大姑娘。那时的皇太极34岁,正当中年,身材魁梧,英俊潇洒。
为防止出嫁姑娘被抢,送亲队伍由布木布泰长兄吴克善亲自率领。几十名送亲者都身穿鲜艳的蒙古族服装,骑着肥壮的骏马,簇拥着新娘乘坐的、用彩缎装饰的彩车,浩浩荡荡顺着大路向南进发。与此同时,四贝勒皇太极奉父汗之命,率16名护军及其他执事人员组成的迎亲队伍从辽阳新城——东京城出发,北行迎接。此举也有保护新娘,防止被抢之意。双方相会于沈阳北冈,以礼相见之后,皇太极设宴为大舅哥一行接风洗尘。
当晚,科尔沁送亲队伍,在迎亲者事先准备下榻处歇宿,称为“打下处”。次日清晨出发时,新娘布木布泰改乘迎亲喜车,由亲兄吴克善抱上喜车,俗称行“插车礼”。插车,表示女方已亲手把姑娘安全送交男家。然后,在迎亲者的引导与陪同下,继续南行。即将到达辽阳东京新城时,努尔哈赤亲率诸贝勒及诸福晋出迎10里,旌旗招展,鼓乐齐鸣,盛况空前,表明努尔哈赤对这次联姻的高度重视。吴克善、布木布泰、皇太极分别拜见努尔哈赤及其大福晋阿巴亥,并与诸王及其他的福晋以礼相见。从四贝勒皇太极的妻妾论,哲哲和布木布泰是平辈,但哲哲是布木布泰的亲姑姑,吴克善、布木布泰对哲哲行晚辈见长辈之礼。礼毕,后金汗设大宴表示欢迎和庆贺。当晚,努尔哈赤、诸贝勒及诸福晋返回城内。女方将嫁妆送到四贝勒府中,由儿女双全的长辈人摆放在新房内。新娘及娘家客人仍由迎亲人员陪同,在城外安歇,准备明晨进城举行婚礼。
翌日晨,四贝勒皇太极率四贝勒府总管大臣等官员20名、护军40名,并彩车及执事人等,至城外迎娶新娘和送亲的吴克善等贵宾。
婚礼在四贝勒府举行,古朴简单,却隆重热闹。新娘彩车停在门外大门口,新郎持弓矢向车下三射,叫做“驱煞神”,包含击退追兵的意思。新娘由女官搀扶下车走进大门后,在新郎陪同下,先走进大院内临时搭起的帐篷中静坐,是谓“坐帐”。这是对祖先帐居生活的追怀。满族先世女真人,曾以帐篷为屋居住。儿子长大必须从父母的帐篷搬出,迁入自己新搭起的帐篷里。新婚夫妇坐帐,表示他俩新的个体家庭生活的开始。
坐帐完毕,皇太极和布木布泰在执事女官陪同下进入洞房。合卺(jǐn)吉时到,行合卺礼,请儿女双全的大臣妻子斟满两杯酒,皇太极和布木布泰各饮一口,然后互换酒杯,再各饮一口中,为合卺礼成。合卺礼不是女真人原有的风俗,是从汉族古老风俗中借鉴而来的,又稍作修改。汉族合卺礼的夫妻有交拜一项,满族则没有。
为庆祝合卺礼成,当即设宴招待娘家贵宾及前来贺喜、帮忙的官员和亲友。设宴地点在院中新搭设的“坐帐”用的帐篷之内。因为皇太极在贝勒府院内搭的帐篷比较大,里面张灯结彩,除用来“坐帐”之外,还可以摆设宴席,招待亲友。
次日晨,新娘布木布泰随同丈夫皇太极叩拜天地及祖宗牌位,然后在包衣管领夫妻的陪同下,到汗宫大政殿,向汗父及大福晋阿巴亥行朝见礼,并拜见齐集殿内的族中尊长及各位兄嫂。与诸弟卑幼,也分别以礼相见。这在民间叫“分大小”。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新娘开始确立了在大家庭中的地位。汗父非常高兴,当即在大殿之内设宴并演出戏曲、歌舞,以示庆贺。
她在政治风浪中成长
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结婚的第二年,老汗王逝世,皇太极继位。对布木布泰来说,丈夫登上后金汗位,自己也跟着荣耀,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布木布泰刚入宫年纪小,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祖制家规、宫廷礼仪、满语等。这是后金贵族所有青少年的必修课。此外,她还酷爱阅读经史之类书籍。她学得非常用心,而且头脑聪慧,思维敏捷,能很快领悟,并学以致用,提出见解。
同时,听从姑母的吩咐,跟着姑母学做后宫管理方面的事,是姑母的小助手。姑母哲哲有见解、关心大局,不但主持后宫有办法,善于团结上下成员,把后宫管理得井然有序,遇到棘手的事,周全、稳妥解决,诸事处理得体,使皇太极无后顾之忧;而且帮助后金联系科尔沁,牵线搭桥,沟通情况,促成联婚,化解矛盾,巩固联盟,起到了双方友好使者和桥梁作用。
布木布泰以一位13岁少女嫁到满洲帝王家,尔后成为历史上成功的女政治家,她的引路人除了姑母哲哲外,更少不了夫君皇太极。
布木布泰入宫之初,谈不上涉入朝政。随着知识增长,经历积累,才能提高,她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境界和才智,并逐渐成熟起来。皇太极培养她作为处理朝政的助手。她是属于那种德、才、貌都不错,而德、才更胜于貌的青年女子。皇宫里美女如云,但德才出众的并不多得。皇太极和她在一起,与在其他妃嫔宫里会有不同的感受,话题广泛,有共识,能化解乃至消除烦恼;有些事,听听她怎么说有益无害。封永福宫庄妃后,特别是皇九子出生,皇太极更有意引导和指导她了解政治,参与朝政,常令她协助做一些具体的政务工作。她从皇帝对多变的形势的观察、纷繁的政务的裁断中,对官员品评、任用、升降及复杂的人事关系的处理中,以及言谈话语、待人处事中,学得更多,也更关心家国事。她不能到朝廷议事会上发表见解,更不能发号施令,但可利用后宫的条件,借着与家庭成员的日常接触、与亲戚朋友的来往,留心涉及朝政的大事小情,并及时提供给皇太极。
布木布泰经历了皇太极对大清朝治理、发展的17年,耳闻目睹,并置身其中,参与其事,经历过那些不平静的日日夜夜,体会奋斗的艰辛,成功的欣慰,挫折的苦涩,百般珍视得来不易的成就,牢记经验教训,尔后应用于教导辅佐儿孙。
她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
清朝国初有一件事,使布木布泰和她的侍女苏麻喇从不同的角度都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是苏麻喇参与厘定清初服饰,立了功。
布木布泰出嫁时,带到盛京婆家一位侍女,名苏麻喇。苏麻喇是蒙古族姑娘,蒙语名叫苏墨儿,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蒙古族和汉族都有些父母用孩子降生时眼前见到的器物取名,毛制的长口袋是蒙古族日常随身携带的用品。满语和蒙语相近,到清宫后,人们用满语称呼她时就叫苏麻喇,满语苏麻喇是“半大口袋”,意思基本一样。“苏麻喇姑”的“姑”,是她一生的功德博得了公认,人们对她的尊称。苏麻喇比布木布泰小几岁,是科尔沁草原贫苦牧民的女儿,长得虽不俊美,但吃苦耐劳,做事认真,勤奋好学,聪明伶俐。她在清宫陪伴布木布泰学习过程中,精确地掌握了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并提高了整体文化素养,以致后来能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苏麻喇在布木布泰身边,将日常起居、屋里屋外的事,处理得既利索又妥贴。她的才干和忠诚,足以使布木布泰信任,经常放手大胆地交给她更重要的工作。人们也认为她是孝庄的心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