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恢复“联合国武器登记”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05:41
“这是中国在军费透明制度方面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增进与世界各国军事互信的积极态度。”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的研究员滕建群对《国际先驱导报》说道。
8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紧急约见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向其通报,中国政府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并从2007年起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同时提交《2006年中国军费开支表》以及《2006年中国常规武器转让情况表》。截至本报发稿,上述文件已经出现在了联合国网站上。
登记制度包括七大常规武器
《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这个199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制度,它的前身是在1991年12月9日第4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46/36L号决议《军备透明》。
“这个决议的出台实际上与当时特定的国际背景有关。”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光谦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当时苏联解体,美苏冷战宣告结束,如何增加各国军备透明度,减少误解增加互信成为国际社会考虑的关键。
滕建群则表示:“当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各国过多囤积武器,有助于制约军备生产和武器转让,减少国家之间的误判,加强地区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不过该制度没有强制性,完全尊崇自愿,以及“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
根据联合国网站上的介绍,每年5月31日,所有会员国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上一年度的七大常规武器进出口数据。这七大武器包括作战坦克、装甲战斗车、大口径火炮系统、作战飞机、攻击直升机、战舰、导弹和导弹发射器。
中国一直逐年登记
尽管所有的迹象都表明,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军事透明制度,但仍然有专门的核查机构。为了审查常规武器登记册的运作,以及核实登记册的准确性,1992年,联合国在设立该制度的同时还成立一个政府专家组。“专家们需要分别要向进口方和出口方核实数据,一般而言,各国登记的内容很少会刻意造假。”滕建群举例说,比如美国在登记时出口20架F-16战斗机,但是年底生产商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公布的年报是100架,这样很快就能看出破绽。
此外,像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这样民间权威军事统计机构每年都会推出包括各国军费开支、武器转让、军工企业产生在内的年报。“虽然隐瞒没有什么惩罚,但它将会永远在世界上失去公信力。”
到目前为止已有160多个国家向登记册作过一次或多次报告。而自登记册于1993年开始运作,中国一直逐年向登记册登记常规武器转让有关情况。
美对台军售令中国愤而退出
然而,之后由于美国以注脚的方式登记向台湾出售武器,因此,中方决定自1998年起暂停参加登记。不过,中方一贯的立场是,“只要有关国家停止向登记册登记其售台武器情况,中国将恢复参加登记。”
2007年9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解释中国恢复登记的举措时就指出:“由于个别国家自1996年起向登记册提供其向中国台湾省出售武器的情况,违背了联大有关决议的精神及登记册的宗旨和原则,迫使中方暂停参加登记。”
“个别国家”指的正是美国。在1997年8月11日,中国提交给联合国的《1996年联合国常规武器转让情况表》的英文开头这样写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遗憾地报告:美国在1995~1996年度的武器转让情况表中,以注脚的形式将台湾也包含在内。
翻开美国历年的转让情况表,从1995年开始到2004年的武器“出口一栏”的末尾都会以注脚形式标明出售哪一种武器和数量。
“即便是注脚也不行。”滕建群说,“这等于间接承认台湾是主权国家。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是指主权国家之间的合法传输,而美国本身卖武器给台湾本身就不合法,何况登记了。”
因此,从1998年开始,中国不再向联合国提交类似报告。中国的不断抗争,再加上其他一些国家也对美国的做法表示反对,这些终于在2006年8月下旬产生实质效果。当时,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三期会全会上,中国裁军大使成竞业在关于军备透明问题的发言中指出:“日前,《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政府专家组达成了向联大提交的报告,其中确认登记册仅登记联合国成员国之间的武器转让情况。有关国家也已表示,其将按照联大决议的要求从明年起停止向登记册登记售台武器情况。”
最终的效果就是今年8月31日中国恢复加入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制度。
中国主动展示军事透明
而中国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则是第一次。
1980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题为《裁减军事预算》的第35/142号决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军费透明制度。决议要求所有成员国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年度军费报告,再由秘书长呈报联合国大会。
无论是恢复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还是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都说明中国越来越多地遵照国际游戏规则办事。
“军事透明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不断把兵力、武器装备、军费制度化公布出来,除了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机制条约,还要把军事政策主动宣布出去。”滕建群说。对此,杨毅也认为:“这是我们主动的一个行为。过去一直是西方国家占据话语权,夸大我们的军费开支。中国只有越来越多地参加这些国际机制,才有机会主导国际游戏规则。”
其实,这样的军费透明早已有之,而且有许多途径。“从1998年以来,中国先后发表了5版国防白皮书。这次向联合国汇报的内容跟国防白皮书中的没有什么区别。”杨毅说。
但是现在中国加大军费透明力度也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矛盾和分歧。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军备控制项目负责人李彬指出:“外界不把中国看成敌人,这才是最主要的。假如西方把中国视为假想敌,即便100%透明了也还会说你不透明。”
杨毅认为:“透明永远是相对,中国此次加入更多是一种姿态表现。关键要看国家军事战略是进攻性还是防御性的。我们国家战略战术是非常透明的,是自主防御的。”
CIA“调低”中国军费被“抹红”
美国保守派学者对CIA的炮轰,不过是一场内讧。他们对中国军费开支所抱有的无端猜疑心态,仍未改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一娜发自北京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谭慎格,一个服务于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保守派学者。这两者多少算“一家人”,但自从CIA将中国军费调低后,谭慎格就开始了笔伐CIA。
事情还要从今年6月,CIA公布的一份《世界概况(Factbook)》说起。
CIA修改年度报告
每年12月,美国中情局都会发行年刊《世界概况》并针对中国军力公布调查成果。去年12月的报告显示,根据CIA的计算,“中国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为4.4%”。这个数字是中国政府公布数字1.35%的3倍还多。
去年12月到今年1月,谭慎格在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上共发表三篇关于中国的论文,其中提到中国军费开支时没有对中情局的数字提出过半点质疑。
然而,半年后,谭慎格首先发炮了,原因极其简单,就因为新近CIA修改了去年12月公布的数字,将中国军费开支占GDP从原先的4.4%调整为3.8%。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CIA官方网站上看到了修改后的报告,但文中并没有对数字变化的原因做出解释。
数字下调是受到了政治压力?
虽然CIA对中国军费开支的调查结果调整的幅度并不大,只是从4.4%降到了3.8%,但在疾呼“中国威胁论”的谭慎格看来,这样的变化也是不能容忍的。
“我非常怀疑中情局受到了来自政府关于低调处理‘中国威胁论’的政治压力,所以才改变统计数字的。”谭慎格在8月31日发表的题为《质疑CIA关于中国军费开支下调的说法》一文中,如是宣称CIA修改报告的原因,然而,这篇洋洋洒洒5000字的论文,却并没有拿出任何让人信服的证据支撑他的论点。
对于这样一篇来自美国学者的带有攻击性的论文,CIA会有何反应?记者联系了CIA负责媒体事务的Georgel Little先生,但到5日晚截稿前,记者仍未受到他的回复。记者又试图联系当事人谭慎格,但是将采访请求发给美国传统基金会后就石沉大海了。
那么,在美国大唱“中国威胁论”的势力真的有所减弱了吗?或许不能这么乐观。
美国“注水数字”不可信
在中国政府公布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一书中明确写明,中国2005年军费开支2474.96亿元人民币,占GPD的1.35%。可见,即使修改过后,CIA公布的数字也是中国政府公布数字的2倍还多。一直以来就流行的“中国威胁论”,特别是对中国军力增长的无端担忧,是“注水数字”形成的主要原因。
“CIA公布的这个数字不可信。因为不管它是4%也好3%也罢,计算基数始终是建立在西方认为中国与所谓的‘隐性军费’上,这些数据都是不正确的。”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向《国际先驱导报》分析道。
虽然中国近年来中国军费开支增长保持在两位数,但是因为多年来中国对国防事业投入不多,现在只是补偿性增长。而且我国国家安全状况的复杂性、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军费开支增长的必要。但是,“中国威胁论”持有者对这些客观事实都视而不见。
“这次CIA的数字变动,我认为没有本质改变,他们一直在夸大中国的军费开支。只要是夸大,就是不真实的,就是在为‘中国威胁论’找借口。”
对于谭慎格这个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有一些了解。“他的研究在美国也没有什么市场,一般都不是从事实出发,而是从他强烈的反华情绪出发的。假设中国军费支出比现在少一半,他也会照样鼓吹‘中国威胁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