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趋势引领数字出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25:22
2007-8-20 16:57:09
“数字出版”作为年度关键词之一,受到了本报的持续关注——从6月15日开始推出“数字出版系列”报道,从我国出版业数字转型的现状入手,概括了转型存在的困境、瓶颈和认识误区,梳理出值得借鉴的几种模式,并介绍了国外出版商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欣喜的是,在本届数博会上,出版商不再迷茫于华丽的技术名词,而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着积极的转型探索;技术商也不再咄咄逼人,“产业链和谐与共赢”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今以本篇作为“数字出版系列”报道的完结篇,但本报对数字出版的关注将“热度不减”。
满载着收获,满怀着憧憬,为期4天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京闭幕。参展商数量是第一届的3倍,其中传统出版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出版商冷,技术商热”的局面大为改观;评出数字出版示范企业、推荐品牌、创新人物等51个奖项;达成7个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当本届数博会大幕落下,透过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新产品,回味那些发人深思的激情演讲,我们看到,中国的数字出版业已不再是“躁动于母体中的胎儿”。在互联网泡沫激增的年代,理性推动数字转型的力量已在悄然积蓄,混沌和盲从已经逐渐被清晰和理智所替代,站在数字大潮风口浪尖上的传统出版人和IT人,在沉思中寻求着变革。
教育社:“内容服务商”构想
教育出版由于读者粘合度高、需求拉力大,在数字出版市场中始终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我国教育类出版社也一直在积极探索转型,是传统出版单位数字转型的“先头部队”。本届数博会上,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为代表的一批教育类出版社,不约而同地传递出做“教育服务商”的转型构想,随着“数字”迷雾的逐渐退散去,教育社正将目光聚焦在挖掘网络时代教育与出版结合的宝藏。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吴向再次申明了高教社“向数字化内容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构想,定位于“内容服务商”而非简单的“内容提供商”。吴向谈到,在数字时代,了解学习者需求,在知识库中进行高效的数据挖掘和智能搜索,主动向读者传送不断推陈出新的内容,使学习者能够按需选取,是教育类出版社的必然选择。吴向还用精炼的表述勾勒出数字教育出版领域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专业化、集成化、平台化→个性化、主动化(提供个性化内容的主动服务)→结构化(注重内容之间的集成和关联)。据悉,高教社内容管理平台已于今年4月18日上线;综合旗下几十个网站的高教社网站集成服务平台将于8月上线;集合多种媒体资源的个性化“网动图书”推出在即,高教社正有条不紊地按照战略设计,从制造业工作模式向创业型产业工作模式过渡。
无论是定位于“教育资源的集成服务商”还是“内容服务商”,抑或“教育解决方案提供商”,教育类大社强社们已经带着先进的理念踏上征程。立足于出版,立足于内容,在数字技术助力下,实现教育与出版的有机融合,教育出版社的未来让人期待。
专业社:多维创新信息服务
本届数博会上,社科文献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等构成的专业出版方阵也带给我们不小的惊喜。与教育出版领域模式相对统一的特点不同,专业出版社则从多个维度进行着自己的数字化探索,根据出版物专业特性和终端用户需求确定自己的数字产品形态,并构建起具有自身产品特色的销售模式。
在社科文献出版社举办的“从传统出版走向数字出版的路径选择”分论坛上,该社社长谢寿光介绍说,该社坚持对核心资源的自主开发,研发的SSDB社科文献资源库 系统已逐步实现了对核心专业数据和资料的全文搜索、下载、分割等功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社数字出版业务稳步推进,并明确提出了做“人文社会科学内容资源供应商”的转型定位,并把数字出版业务作为未来5年的重点方向发展,争取到2010年,使数字出版销售额达到全社销售额的1/3。
知识产权出版社则根据自身特点,将按需印刷作为数字转型突破口,2006年业务总收入的50%、利润的60%都来自于按需出版。该社社长董铁鹰表示,知识产权社已经从以编辑加工、印刷出版纸载体专利文献为主的传统专业社,转变为以数据内容加工、专利信息服务为核心业务的提供商,并在人员构成、机构设置、收入利润等方面完成向数字出版机构的转变。中国标准出版社网络中心主任王伟思也透露,按需印刷业务已成为该社的核心业务,并相应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网络出版发行系统。
董铁鹰认为,信息服务将成为数字出版的主要形态之一,制作、销售电子书,仅仅是数字出版的开始。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重新组织资源,建立新的销售服务模式,实现从图书产品生产向专业化信息服务转化,是专业类出版社面临的更重要的工作。
期刊:集中资源后优化服务
期刊是学术成果最重要的发布平台,期刊的质量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学术科研水平。多数期刊社受资金、人力等因素的制约,其数字化一直由技术商在主导,龙源期刊网、同方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几个网络期刊平台分割着整个数字期刊市场。在经历了漫长的坚持期后,网络期刊技术商们终于迎来了盈利。本届数博会上,龙源、知网、万方等参展商在不遗余力“招揽”内容的同时,也将话题重心落到了如何优化服务上。
在由中文在线举办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分论坛上,专业学者就如何全面、系统、持续地集成整合各类学术期刊资源,为图书馆提供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服务”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语。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振海表示,技术平台如何能够满足个体读者需要,及时高效地帮助他们找到所需的内容,是所有期刊服务商应该考虑的问题。重视资源集中后的有机整合、优化,才能顺应潮流。龙源国际集团主席兼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谈到,数字出版不应该仅仅是指内容的数字化形式,还应该包含制度、规则及体系的建立,尤其是要建立新的知识和出版内容的评价体系。
报业:“纸”或萎缩,“报”将永生
本届数博会上,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组成的报业展团让我们对“新媒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字时代,传统报纸“纸”的介质特性将被极大削弱、萎缩,作为“报”的内容特性反将被强化。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谈到,新媒介正在实现一个过程——逐渐找到自己的传播特性,产生独属于自己的内容和用户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发展成一个新的媒体。“传统报业要改变对内容的理解、整合和运作方式,”尹明华说,“内容是一种创意,是一种思想,是一种需求,一种文化表达;我们要学会对内容的整合,即改造传统的作业方式和塑造新的业务形态;我们要学会对内容的运作,根据终端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变化内容来强化原有的功能,在市场化购买注意力前提下,实现内容的有价销售。”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秦晓春也表示,新媒体的挑战,就实质而言是垄断局面的打破,由此而带来的是利益格局的变化。新技术以及基于新技术之上的新媒体的涌现,也必将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的推动,通过技术进步,带动传统媒体的全面转型和升级,从而以崭新的媒体面貌出现在数字时代。
集团:数字化转型蓄势待发
在此次数博会各个论坛中,记者注意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四川出版集团党委成员、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罗韵希,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周百义,安徽出版集团副总裁牛昕……这些主抓数字出版工作的集团老总们,穿梭于各会场,认真地聆听、记录,言语间都流露出一丝焦虑——集团层面的数字转型,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罗韵希向记者透露,四川出版集团为应对数字转型做了大量基础性建设和探索工作,包括在集团总部和成员单位推行ERP管理系统;成立数字出版事业部,整合集团内容资源,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首设集团数字出版先进奖……周百义用“打好基础、分步实施、早出成果”描述了长江出版集团的数字转型战略框架:成立数字出版部,从部门、制度、人员上予以落实;与方正阿帕比、中文在线、书生等技术商合作;以湖北科技社网站为母本打造商务网站,实现交流互动……
各集团的努力难能可贵,不过,周百义表示,他调研过多个兄弟集团之后发现,除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个别单位外,目前集团层面的数字转型还处于转变观念、打基础的阶段——各个集团都认识到数字出版的重要性,也都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应对转型,但选择何种路径突破、投入多大、哪些模式相对成熟等许多决策层面的问题尚不明朗,所以观望者众。
手机出版:突破瓶颈面临井喷
据统计,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结构中,手机出版以43%的比例占据近半壁江山,手机阅读、手机音乐、手机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广受欢迎。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截至目前,采用手机为终端进行阅读的用户比例已达到35.4%。数博会上,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预言,手机阅读产业将形成超过10亿元的新兴市场。
中文在线、方正阿帕比等技术商纷纷向手机阅读发力,银河传媒CEO兼总裁沈维向业界抛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手机二维码,并就二维码如何延伸传统媒体、推动数字出版发表了精彩演讲。此外,一些传统出版单位也嗅到了手机终端市场暗藏的商机。商务印书馆面向手机用户的工具书查询项目已经启动,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也在积极拓展移动终端内容发布业务。
手机出版,使数字内容资源突破了用户数量和支付体系两大瓶颈,且以手机音乐、手机彩铃、手机游戏等多种形式拓展着“出版”的外延,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伴随着3G时代的日益临近,内容产业再度面对破蛹化蝶的机会。
电子纸、POD:有望革命性突破
中国出版科研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预言,数字出版技术逐步成熟之后,将会进入电子纸时代和按需印刷(POD)时代。本届数博会上展出的电子纸和先进的印刷设备让我们对出版业的未来形态充满憧憬。
电子纸的“革命”对象直接面向纸张,该技术一旦成熟,将从根本上改变出版业生产流程和消费方式。记者在荷兰iRex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上看到了高新技术的电子纸。该公司全球副总裁周国富告诉记者,目前的电子纸产品已经初具传统纸张的特性,并能给人以纸张的阅读体验,电子纸之所以被称之为“纸”,正由于它是作为纸张的替代品而被研发出来的,且具备内容随意更换的特性,代表着出版业未来的介质形态。童之磊也表示,媒介的革命是必然的,当电子纸发展到能像传统纸一样卷曲、便携,就会彻底冲击传统纸张。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电子纸已经凭借“内容产品的价值化、广告投放的精准化、用户服务的个性化”等特性,显现出盈利模式雏形,且由于近阶段的电子纸用户大多是高端用户,更增加了其商业价值的含金量。有关专家预测,2007年底我国的电子纸市场保有量将达到30万台,2008年将突破200万台,2009年将跃升到2000万台。
除了电子纸,荷兰奥西、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等带来的先进印刷设备也让人感受到数字出版技术的日新月异。“按需出版”这一高喊了多年的口号,已经悄然走近我们。当单本印刷成本降至足够低,按需出版将会普及,整个书业现有的流通体系将有可能遭到颠覆——书店无需耗费大量空间陈列图书,只需多台存有授权图书电脑终端和印刷机,读者可在书店“即时印刷、即时拿书”,传统图书发行配送、物流体系退出历史舞台将不是假想。
“泛出版时代”:竞技边界愈模糊
本届数博会体现出了数字出版市场整合的趋势,原来严格划分的行业,其竞技边界逐渐模糊,业务、产品界限相互渗透,技术的不断突破让数字大潮下的“泛出版时代”加速到来。
技术商正逐渐向内容商转型,内容商又转向服务商定位;手机从通讯工具变成阅读终端;电子纸既可阅读书报,又可做电子记事本;跨媒体出版让传统出版商横跨广电、网络、出版多个领域……竞争边界的不断渗透,也诞生了新竞争市场,如此次会上银河传媒重点推出的手机二维码服务,我们甚至很难清楚地界定它所属的领域。
尹明华说,大众传播正在回归两个特性:去中心化和平等参与。新媒体以强大的力量消解着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着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同时也消解着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边界。谢寿光也认为,数字出版将打破中国传统出版按介质区分的行政分割,使跨媒体经营成为现实,极大地延长了出版物的产品线,实现了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本届数博会,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数字出版时代,一个崭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主任张毅君表示,数博会将作为出版业的一个品牌,继续办下去。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本届数博会组委会秘书长郝振省映证说,本届数博会在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参展商数量、展会组织等多个方面都较上一届有了长足进步。
当然,由于数字出版尚属新生事物,本届数博会也有需要提升之处,如一些传统出版单位只是带着光盘参展、评奖涉及面过窄等。不过,比起全国书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数博会毕竟只有两岁,通过不断汲取经验,我们相信,在未来数字时代它定会勃发出无限生命力。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新加坡电子书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康宁临引用唐朝诗人刘长卿的诗来表达他身在数字大潮中的感受,相信也是诸多业者的切身感受。中国的数字出版业,告别了躁动,将在日趋理性中迎来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