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进民退”促使中国经济倒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43:32
“官进民退”促使中国经济倒退
很多人都不曾料到的官进民退(官方称之为国进民退,其实是掩饰事情的本质)浪潮已在这两年形成。对此,作为国有企业的最上层管家,李荣融主任做过很清晰的评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能搞好,应该共同为国家经济建设出力。所以,不要总是去区分所有制。
李荣融主任希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能够合作共赢,然而,很多地方政府并不这么想,同时,一些国有企业也把手伸到了不该伸的地方。最近,在北京、山西、山东出现的几个事件,应当引起关注。
2009年3月,山西省提出全省煤炭行业“改革”方案: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2012座煤矿要被兼并重组,其中,由5大集团兼并重组的煤矿共1161座,地方兼并重组为693座。到2010年底,参与兼并重组的2000座矿井仅保留479座。
人们用很通俗的话总结山西省的这个方案:让国有煤矿吃掉民营煤矿。
这是山西省早就想做的一件事情。早在2004年,山西就想以“遏制矿难”的理由来整顿小煤矿。但没有人能说清楚“小煤矿事故比大煤矿严重”能严重到什么程度,更无法说明为什么“把小煤矿变成国有性质就可以避免事故”,所以,2004年山西整顿小煤矿的进程比较慢。
2009年的此次“改革”,则正在迅速推进。
仍然存在不少疑问。首先面对的,是政府的诚信。政府一纸命令,就可以让小煤矿停产,这从法理上是说不过去的。试想,假如一个手里各种许可怔具全的煤矿主去法院起诉山西省政府,后者将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山西煤老板的形象很不好,已经基本处于“被妖魔化”的地步,其奢靡的生活引起中人反感。但是,形象再不好,也不能允许政府以强制方式去剥夺其生产权。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山西方面的做法尤其显得不妥。
政府可以用门槛来限制小煤矿。比如规定煤炭产能、单井规模的限线,规定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等等。这样的门槛,自然会将一些小煤矿淘汰出局。那样的结果,出局的人也无话可说。如今,以政府命令的方式去逼迫小煤矿退出,等于将政府管理手段的生硬、管理能力的幼稚昭示天下。
再说实际运作。既然是政府强制命令收购,那么,那些大型国有企业自然不会出高价。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无论出多低的价格,那些小煤矿都得就范?
有些小煤矿并不适合大规模作业。收购完成以后,大煤矿会去经营每一座小煤窑吗?显然不会。这起码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很多依靠小煤矿为生的当地人将不得不重新寻找生路。
当初,山西省把大量小煤矿承包给私人经营是错误的。这些小煤矿把本属于国家的财富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在此过程中,煤矿主与当地政府官员相互勾结,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腐败行为蔓延。如今,山西要整治这些行为,其用意是对的,但是,似乎应该采取更加合理合法的措施。(煤老板都去与县级领导勾结,省级领导享受不到孝敬,这也成为省级政府乐于打击煤老板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非常麻烦的后遗症:小煤矿退出后,煤老板手里的巨额资金肯定要寻找出路。这些资金一旦进入股市、房市,将形成灾难性的泡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山西省政府于2009年7月出台了《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投资领域的意见》,提出要开放投资领域,2009年至2010年,政府重点调控的6500亿元投资项目将向民间开放,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路、铁路、桥梁、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公交、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并在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优惠等九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事实是:这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都是政府占绝对主导的行业,民营企业只能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很多煤老板不愿意进入。个别愿意进入的老板,则在打算着如何利用权钱交易来赚钱,他们很熟悉这一套路。
山西省政府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消灭小煤矿?这牵涉到山西煤炭的话语权。一旦山西的煤矿资源都掌握在几大集团手中,那么,山西将在中国煤炭定价中起主导作用。这两年的“煤电搏弈”中,煤炭企业由于数目众多,往往难以团结,而5大电力集团则相对容易步调一致。可以想象,山西煤炭整合计划一旦完成,煤炭的价格必然只有上涨这一个结果。
煤炭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电价的上涨。
在石油、电力、煤炭这3大能源中,目前只有煤炭行业是充分竞争的。一旦煤炭也到了几大巨头说了算的地步,那么,可以预见,中国能源价格将更加容易上涨。
能源价格的上涨,将造成各个行业成本的提高,造成百姓生活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山西则将获得煤炭溢价收益。
山东:“亏损者兼并赢利者”显示地方政府乱作为
山西想整合煤炭企业,山东则在整合钢铁行业。与山西的做法一样,山东也是通过行政命令来进行整合。
山西煤炭整合“以大吃小”,勉强说得过去。山东钢铁行业整合的“亏损企业去兼并赢利企业”就实在有点说不大通。
此次兼并设计是针对山东省钢铁集团和日照钢铁公司。2008年挂牌的山东钢铁集团是是山东省属规模最大的企业,但其内部经营很不顺畅,很多经营指标在中国钢铁行业中处在落后位置。据集团董事长邹仲深透露,山东钢铁在去年整合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有限公司之后,2009年上半年共亏损12.85亿元。
日照钢铁公司是山东省内大型民营企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很多产品占据全国前几名,整体势力也能挤进全国前10名。据业内人士估计,日照钢铁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应该在20亿~30亿元。
两家钢铁企业对比强烈,所以,从2008年末到现在,山东省想让山东钢铁集团兼并日照钢铁的计划,一直受到日照钢铁的抵制,社会上的评论也明显倾向于同情日照钢铁。但日照钢铁公司也不敢太强硬地对抗省政府,因为担心省政府以“行业规划”的名义将某些企业给“规划掉”。
山东省为什么要让山东钢铁集团先后兼并济南钢铁、莱芜钢铁、日照钢铁?这与全国钢铁大整合的趋向有关。按照有关政府部门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想法,目前处于散乱状态的中国钢铁行业,应当由宝钢铁、武钢、鞍本这些巨型企业来兼并重组,重新分配全行业格局。对此,河北、山东这两个钢铁大省有着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组建本省的钢铁集团,以狙击宝钢、武钢的收购。
河北钢铁集团先行一步,这令山东省政府有点着急,于是,迫不及待地推动山东钢铁集团去兼并省内有一定规模的其他企业。
十多年前,中国各地组建所谓大集团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波“拉郎配”,当时还是政府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有企业硬给捏在一起。如今的“拉郎配”,发展到了强行兼并民营企业,这样的重组,有政府越权、侵犯民营企业财产的嫌疑。
如此“为了做大而做大”的做法,能提高山东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吗?会不会整体没有做强,反倒把日照钢铁这么优秀的企业给拖下水呢?
北京:央企为高房价添火惹众怒
美国房价下跌引发全球面临金融危机,中国的房价却在全面上杨,令世人惊叹,令国人无奈。
就在中国百姓被高房价折磨到极点的时候,又传来重磅消息:2009年6月,先是中泽置业以19.6亿元竞得朝阳区奥运村乡住宅地,后来是中化方兴以40.6亿元竞得广渠路15号地,成为今年中国的新“地王”,同时也刷新了北京公开出让土地的最高总价纪录。
中化方兴是中化集团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泽置业是中国电子集团下属公司。两家央企背景的公司接连高价竞的北京两块土地,此举将进一步助推高房价。
新“地王”的出现,意味着房价上涨的可能性更大了。公众为此感到绝望,而当人们知道上述两家没什么名气的企业都有央企做后台时,绝望就变成了愤怒。
一些百姓指责中化方兴和中泽置业为“祸国殃民”,房地产的业内人士则借助公众的情绪,为自己叫屈。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其博客上写道:“……坐在第三排的是新面孔,我上前向他(她)们问好。问他们是什么公司的。他们只告诉我:‘小公司。’……最后,号称小公司的中化方兴地产出手了。不管谁举牌,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跟上举牌。最后中化方兴地产以40.6亿元,地上建筑面积土地单价每平方米1.6万元获得了这块土地。”  “他根本不算账。别人都是举牌之前拿着计算器低头算成本,方兴的人看都不看,多高的价也是高举号码牌。”
查一下资料就可以发现,中化方兴和中泽置业都不是在房地产行业具有多么丰富的经验、曾经打造过多少知名楼盘的企业,他们仅有的有时,就是资金优势,也就是央企做后盾所能提供的巨大支持。难怪其他房地产企业怨声一片。
并且,人们注意到,在与新“地王”中化方兴竞逐广渠路15号地的竞价者中,有实力的企业中间只有SOHO中国没有国资背景,其他如远洋、中信、保利、首开、万科、华远、华润、金融街等,都是国资公司或具有国资背景。
然后又有人顺着“国资”这根腾摸下去,结果是摸出了好几只“地王”大瓜:6月26日,在重庆,当地地王鸿恩寺地块经过80多轮竞价后,被保利地产以38.1亿元摘得;6月,广州城建集团拿下了今年广州地王,溢价高达154%;5月,上海绿地集团斥资12亿元买下“2009上海最贵地块”……
为什么那么多国有企业投入到房地产上面去?难道这是国资委支持的吗?恰恰相反,早在一年前,国资委领导就警告央企不要过度介入房地产行业,而是去“做央企应该做的事情”。
虽然国资委并没有明文禁止国有企业将大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上,但上述国有企业的做法显然是违背国资委意图的。
在房地产业已经绑架了中国的银行、绑架了中国的百姓、绑架了中国经济的状况下,国有企业还去为高房价推波助澜,不是愚蠢是什么?
在上述3个官退民进事件中,山西、山东的做法,显示了当地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愿望,至少初衷是很好的。而国企连续不断地充当“地王”,只能用“愚蠢”二字来形容。
当前,百姓对国有企业误解甚多,比如垄断,超国民待遇等等。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业每年为国家上缴不匪的利润,却被公众指责垄断,是很遗憾的事情。
百姓的误解,固然有其认识不足的问题,可是,我们的国有企业也应当反思:你为百姓做了什么?抬高房价难道是国有企业应该去做的事情吗?你把国有企业的职责放哪里去了?谁来塑造并维护国有企业的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