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10:15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1.美国的货币制度
(一)美国的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职责是保障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灵活和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成员银行需向联邦储备银行缴纳相当于其资本和盈余总和的6%数量的资本。联邦储备银行则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员银行支付其缴入资本的6%的红利,通常每年分两次支付。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35.36亿美元,占其总资本的51.2%。
  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美国在12个主要城市设立储备银行,成为联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职责包括为其成员银行进行支票交换、回收损毁货币并发放新币、对合并申请进行评估、向该区的成员银行投放贴现贷款、审查属于联邦储备成员的州立银行、就地方银行和经济状况提出分析和报告,以及进行一般的银行与经济研究并出版部分刊物。
  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事会由七位理事组成。他们均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14年。联邦储备理事会办公地点设在华盛顿,通常每周会晤若干次商讨与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有关的问题。
   (二)美元
  美元硬币由美国财政部发行,币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种;美元纸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面额为1美元、2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种。
   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决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其由7位联邦储备理事会成员以及5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为固定成员。一般来说,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任副主席。委员会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华盛顿会晤一次,对具体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投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指令及会议概要于会后六周对外公开。
   (三)美国货币政策的实施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
  联邦储备系统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买入和卖出证券(通常为政府债券(TB)、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按揭抵押证券(MBS))。这些业务工具是联邦储备系统所使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政策工具,用以改变经济中货币与信贷的成本和可得性。联邦储备系统通过购买证券增加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使银行能够扩大其贷款与投资;通过卖出证券从银行系统抽出准备金,从而削减银行进行贷款和投资的能力。
   贴现贷款
  贴现贷款是美联储向商业银行、存款类机构的贷款。商业银行和存款类机构向联储借款时,联储所收取的利息率称为贴现率。联储通过调整贴现率,可以影响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水平,继而影响联邦基金利率的水平。
   法定存款准备金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个非常直接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联储向银行系统注入或抽取流动性,直接影响货币总量。
  
   2.美联储的股权结构
  
  美联储下携12间地区联储银行,按照1913年联储成立时的联邦储备法案,地区内各商业银行认购联储股份。
  
  纽约联储银行的前八大股东:花旗银行(Citibank), 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 Manhatten), 摩根信托公司(Morgan Guaranty Trust), 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 汉华实业信托(Manufacturers Hanover Trust), 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 Company), 北美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 of North America), 纽约银行(Bank of New York)。
  
  这份名单是由Eustace Mullins于1983年在他的著作中提出来的,但是没有经过美联储的验证。根据1913年纽约地区商业银行规模的情况,这份名单有一定的可信度。该作者根据这份名单,估算出出这八家公司实际掌握了63%纽约联储的投票权,因为这八家公司的股东都有罗特思尔德家族的背景,推断出美联储实际控制于罗特思尔德家族控制的结论。
  
  ... The most powerful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themselves answerable to another power, a foreign power, and a power which had been steadfastly seeking to extend its control over the young republic since its very inception. The power was the financial power of England, centered in the London Branch of the House of Rothschild. The fact was that in 1910, the United States was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being ruled from England, and so it is today .
  摘自Mullins P47~48
  那么有没有可能由外国人直接在公开市场认购联储的股份呢?在1913年的联储法案里规定,各联储银行需要筹集400万美金的资本金,由各商业银行认购,数额不足的由公众认购不具投票权股份。结果是全额由辖区内的商业银行认购,并没有在公开市场募集资金。
  事实上,纽约地区有超过1000家商业银行,即使由8家罗特思尔德家族背景的银行参股了纽约联储,也很难确定这八家银行有绝对的投票权完全控制纽约联储的决策。即使可以,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纽约联储可以控制美联储的决策。
  这当中有一点毋庸置疑的,就是美联储是私有制股份公司,而其股份归美国境内各银行所有。
  早几年宋鸿兵先生在他的著作《货币战争》中向中国读者表述出美联储系私有非国有的中央银行后,引起了相当多国内读者的惊诧。实际上,央行独立于财政部,是资本主义的惯用做法,财政部在政府立场制订政策,央行在市场立场制订政策,可以相互弥补,防止政策向政府或者市场一面倒。
  
   3.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GDP数据
  
  图1.1
  数据来源:http://www.bea.gov/(美国商业分析局)
  根据现有美元购买力计算。从1929年1036亿美金到2009年141190亿美金,增长135.28倍。
  以下是最著名的1930大衰退时期的GDP走势
  
  图1.2
  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美国衰退了40%的GDP。
  美国GNP数据
  
  上图为以2000年美元购买力计算的1947年1月到2010年12月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红色为已修正数据,蓝色为名义未修正数据。单位:10亿美元
  2009年四季度名义值为144428亿美元。
  美国GDP增速数据
  
  蓝色为实际增速,红色为名义增速
  美国人口数据
  
  图1.3
  数据来源:http://www.census.gov(美国人口调查局)
  从1930年121767000人增长至2009年307006550人,增长152%
  美国CPI数据
  
  图1.4
  数据来源:ftp://ftp.bls.gov/(美国劳工部)
  以1982~1984为标准100
  从1929年的17.1增长到2009年的214.5,增长11.54倍。其中从1982~1984标准段至今增长114.5%。
  美国M1 M2数据
  
  数据来源:圣路易斯联储银行
  红色为M2,蓝色为M1
  
  美国M2/CPI
  
  数据来源:www.data360.org
  起始值1959年1月:19, 到2010年8月:77 增长:305%,
  
  美国平均家庭收入
  
  数据来源:美国房地产经纪总会
  数据初值1972年11116美元,到2007年58480美元,共增长526%
  
  美国1972年CPI数据为41.8, 2007年CPI数据为207.34,增长496%
  既在统计周期的25年内,美国家庭收入的购买力增加了6%,年均增加0.24%
  
  1975年CPI数据为53.8,到2009年为214.5,增长298%
  1975年1月M2为9063亿美元,到2009年底为85444亿美元,增长842%
  同时间美国人口从1975年的215465255人,增加到2009年的307006550人,增长42%
  GDP从1975年的16377亿美元,增长到141190亿美元,(按现有美元购买力计算),增长762%
  除去复核人口增速的GDP增量为536%,复核M2 GDP增速为90.4%。
  这些数据的意义表明:在美国每增加100美元的M2货币供给,便产生了相当于90.4美元的GDP,考虑到美国GDP跟GNP数值相近,也作此估算。再排除人口增速外的25年美国GDP增速达到了536% 同时,在增长了842%的货币供给之后,实际美国物价的上涨298%,而同期之内,美国的家庭收入增长还略微领先于通货膨胀。复合M2 CPI增量为282%,既M2投放增加2.82%导致增加CPI 1%。
  25年内的M2年均增速为3.4%,年均GDP增速为3%
  
  国际油价数据
  
  红色为复合2005年美元购买力
  数据来源:http://research.stlouisfed.org/fred2/data/OILPRICE.txt(道琼斯公司)
  
  美国利息
  数据来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其中非常清晰可见的,79~81年石油危机的时候,短期大幅加息,由此导致图1.10的79~81年油价大跌,还形成了在M2/CPI图表中的缺口。短期的高息打压了物价,但是没有对居民收入造成影响。

美国GDP数据



美国GNP数据



美国GDP增速数据



美国人口数据






M1 M2



国际油价数据



美国M2/CPI



美国平均家庭收入

  数据证明,两者间确实有极强的相关性。根据哈里邓特从人口学角度作出的预测,美国从2010年起GDP增速开始低于复合CPI人口增速。复合CPI人口增速的两个量,人口增速及CPI增速,人口增速难以改变,CPI增速则与M2有关,M2又与美联储有关,美联储又与凯恩斯主义有关。所以美国从黄金时期之后GDP增速及复合人口CPI增速的稳步下滑与凯恩斯主义有关。
  
  GDP增速在复合人口CPI增速的下方,意味着生产及消费能力的下降,如果一个人的生产能力及消费能力不变,则他产生的单位GDP应该不变,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总体GDP增速落后于复合人口CPI增速不能成立。通过反证法可得,生产及消费能力确实在下降。
  
  要改变这种趋势的做法,就是大幅降低CPI或者大幅提高出生率,才可以让GDP增速重新回到复合人口CPI的上方。这样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应该是物价保持稳定,人口大幅增加,单位生产力消费力大幅上升的时候。如果在单位生产消费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速减少,又要保持经济发展,则只能通过物价上涨达到。
  
  这就是我判断凯恩斯主义完全失效的理由,无论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手法介入经济生产,只要不能改变单位生产消费力(既人均GDP,或者提高收入同时增加生产力),及改变人口增速的走势,那么,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市场只有以无限的通货膨胀告终。
  
  关于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就是通过政府介入市场调节,调节供需供需关系而维持繁荣。而对于政府干预市场所需要的资金,他给出的意见是增加公共支出,创造就业,政府要增加支出,但是资金不足,只有这样三个办法加税,印钞,发债,加税影响到人的购买力,既消费,对复苏不利所以不能用,印钞危害很大,危害到政府的信用,以至于钞票都没人接受,所以只能发债。发债是一种有记账及计息式的印钞,政府通过增加的债务投入到市场中来弥补实际下降的GDP。
  
  凯恩斯主义的谬论之处就是,他忽略了总人口变化及人均生产消费力的变化。人均生产消费能力的变化,他的理论可以如下解决:生产力增长一倍,相应得消费能力也要增长一倍,如果在生产能力不能如期增长但是又要维持消费能力时,可以通过降息,减税等手段,促使民众把储蓄投入消费。
  
  这里根源性的不可调节矛盾就是一旦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则社会生产消费能力总量开始减少,既是经济发展开始减缓或者衰退。他的理论没有提到如何关于政府干预促使人口增长的方法,那么只能够通过提高人均单位生产消费能力来弥补因人口减少而减少的市场份额。
  
  提高人均单位生产能力及消费能力,具有不可持续性,假设人口按照1%速度减少,则人均单位生产消费能力要增加1%,消费能力可以通过强迫负债,负利率等手段强迫民众消费,但是提高单位产能就需要技术革新,而拘束革新则不受到政府干预能力的影响,所以凯恩斯主义在人类社会实际发展过程中有不可弥补的硬伤,他无法解决因人口数量变化而产生的供需矛盾。提高人均单位生产能力及消费能力,具有不可持续性,假设人口按照1%速度减少,则人均单位生产消费能力要增加1%,消费能力可以通过强迫负债,负利率等手段强迫民众消费,但是提高单位产能就需要技术革新,而拘束革新则不受到政府干预能力的影响,所以凯恩斯主义在人类社会实际发展过程中有不可弥补的硬伤,他无法解决因人口数量变化而产生的供需矛盾。如果真的要按照凯恩斯主义维持一个长期繁荣,就是维持人类人口不断膨胀,这个极限就是地球可维持人类人口的极限,凯恩斯主义总是有限制及其不可持续性,他的结局除了崩盘就是更大的崩盘。
  
  他的理论让我非常相信他是一位共产主义者,无神论者及政治家。他的理论起始于假设有那么一种可以不断延续的,合理的,美好的,长期的,稳定的经济增长。于是通过政府负债,调节利息,公共投资等手段可以维持社会繁荣,充分就业。而政府的投入可以通过温和通货膨胀既低于2%每年的速度来增加货币支出,既寻找到一个失业率及通胀率恒定的一个值。这套理论听上去非常像掌握了生产资料及生产工具的无产阶级开始建立一个按需分配的社会一样,在现代我们有一个名字给它叫乌托邦,在古代它也有一个名字叫伊甸园,我想在将来我们也有一个名字给它,叫幻灭之地。
  
  在金本位的条件下,如果个人的生产能力及消费能力不变,我们必须要面对GDP或者GNP的增长或下跌,而且我们将发现这个数值总量与人口总量是成正比的。在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同等条件下,我们将发现这个数值与人口总量及黄金增量的积成正比。
  
  从个人动机的角度来讲,支持和执行凯恩斯主义赋予了所谓“经济学家”们足够的就业及尊重,凯恩斯主义的最大确定受益者是其执行者及“经济学家”。很难说凯恩斯主义的执行者及“经济学家”们是否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因为已有的信息及结果只能部分证明了民众并不是什么受益者。
  
  目前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结果:
  
  美国人均负债率及家庭收入
  
  
  
  美国人均负债的增速为dy=27.12x+345; x的范围为现在的年份减去1972,既每年在上一年增加量的基础上增加27.12x+345美元。在2009年,人均负债增加了1348.44,而整个家庭收入,只增加了372美元,假设平均家庭人口为2.5人,则家庭负债增加了3371.1,相当于10倍的家庭收入增量。而到了下一年,家庭负债则还要增加3438.9美元。



在金本位的条件下,如果个人的生产能力及消费能力不变,我们必须要面对GDP或者GNP的增长或下跌,而且我们将发现这个数值总量与人口总量是成正比的。在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同等条件下,我们将发现这个数值与人口总量及黄金增量的积成正比。
  
  从个人动机的角度来讲,支持和执行凯恩斯主义赋予了所谓“经济学家”们足够的就业及尊重,凯恩斯主义的最大确定受益者是其执行者及“经济学家”。很难说凯恩斯主义的执行者及“经济学家”们是否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因为已有的信息及结果只能部分证明了民众并不是什么受益者。
  
  目前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结果:
  
  美国的人均负债从1972年的2041.5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8793.4美元,增长1800%
  
  同期美国的M2数据(根据CPI修正后的流通中现金、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短期金融信托投资、小额定期存款及储蓄)从1973年1月的8123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12月的85503亿美元,增长951%
  
  同期美国国债的增长速度是M2增速的323%,那么国债增加的份额必然非M2 M3的形式存在,既存款证书、大额存款、机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欧洲美元及回购协议。那么M3以外的部分,既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持有的美元了。
  
  自从2005年以后,美联储便不公布M3数据了,没有M3数据则不知道大额存款,机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及主要的欧洲美元的余额。很难说美联储不公布M3数据的根本动机是什么,从结果来看,这降低了美元货币市场的透明度,并且因为不公布新的数据,确实有很多国家的头寸被隐藏了。
  
  美国的债务急剧扩大,意味着世界上的美元也越来越多,可是美国不但没有通胀,反而还陷入了通缩的困境。明显,因为债务增印的美元,没有进入美国的流通环节。这证明,广大的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及民众,为了美国政府的大量增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些基础是由:出口往美国的商品及资源,本国货币的兑换构成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美元还真的是所有信用货币里最好的一种,因为每一张都有指定的负债,而且发钞的过程是经过立法,发债是经过国会通过,无论在管理和统计角度来说,是非常负责任的货币。
  
  这里涉及一个信用货币体系的问题,将放在下一章主讲。经济学家还是政府的错
  
  失业率,GDP,利率是否应该属于政府管辖的范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美国的数据来看,当政府进入市场开始,就在用一个更大的泡沫去弥补之前的泡沫,到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了。
  
  从历史上所有的经济事件来看,危机都给予了政府介入经济的借口。所以我们已经不能说如果政府不干预会是怎样的结果,因为每次只要情况开始一点点不好,政府就立刻跳出来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说:你们看吧,自由市场经济的下场就是这样。于是冠冕堂皇的获得了更多的权力。这让我开始怀疑,政府出于动机来说是希望经济出问题的,除非经济危机之后政府的权力还削减了。
  
  这次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各国政府都纷纷举债立法,高举救市大旗,投入海量资金。我就在想,如果这次危机,政府完全不作为,两年后会是怎样一个局面。从大宗商品市场来看,价格已经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股市也回升到了略低于危机前的水平。但是消费者信心呢,还是在低谷徘徊。如果政府不救市,则市场暴跌到了一定程度,民众自然会恢复信心投入到资本市场。而现在在实体经济还没有确立复苏,但金融市场已经恢复到危机前位置的时候,让民众投入到资本市场就是等着他们来接盘。
  
  事实证明,每一次的衰退都是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在大衰退来临的时候,受损失最惨重的往往是有大量资产的人,因为泡沫破裂,现金流断裂,很多人破产,资产被迫以极低的价格出手。在这些时候手里还有些资本的小中产阶级,有勇气接盘的,在低位果断买入,等到下一次繁荣来临,就完成了一次资产转移。很典型的例子就是70年代香港李嘉诚举债豪赌房地产。
  
  到了现在,阻止大衰退来临最强大的力量又会是谁呢?很明显是那些面临资金链断裂的人,比如利物浦的的希克斯和吉列特,还有曼联的格雷泽家族,真正衰退来临的时候,这些负债达上亿美元的人,在债权人收紧银根,自己又没有充足的现金填补进来的时候,只有破产一途。
  
  凯恩斯主义促进并发展了这样一种社会模式,穷人借钱给富人消费,穷国借钱给富国消费。从事实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中产阶级决定投资某只债券的时候,他按照对方许诺的利息把钱借给了比他有钱的多的人,他借钱给对方的信心就是,他那么有钱,不会这点钱都还不出来的。但是当所有中产阶级都这么想,纷纷借钱给富人的时候,那么富人只要把每年新增的债务数量拿来偿还之前借款的利息就连本金都不用还了。这一切成立的条件,就是凯恩斯假设的如果可以持续繁荣。在这个过程中穷人唯一可以逆转的机会,就是利用在萧条中,投资者丧失信心,没有人愿意继续给富人投入现金的时候,逼迫富人破产,并且在清算拍卖的时候自己举债买下富人的资产。
  
  玩过大富翁的人都知道,如果让其中一家最快破产,就是在他拍卖土地的时候,大家都不举牌,这样一块地拍了换不起债,只好再补贴一块再补贴一块,直到破产。所以在世界经济里是谁最怕衰退?必然是那些欠下了巨额债务的人,而欠下这些巨额债务的人又只占了世界人口的少数。
  
  所以当鲍尔森,伯南克决定给政府系统注资的时候,是谁得利最多?自然是那些负有巨额债务的企业及个人。同样的,在世界所有采取了救市手段的国家都是一个道理,我只看到了政府从穷人的口袋里面掏钱,维持住了富人的财富。
  
  在我看来现有的政治体系还是封建社会,只是采取了一些技术上的改善。上帝创造了人类,允许人类生老病死,人类创造了经济却只允许繁荣不接受衰退,这就是人类跟上帝的区别吧。在古代宫廷里,是一群术士方士围着帝王,教他如何炼丹不死,现在是一群经济学家围着执政党,教他如何维持经济繁荣。从人性的本质上来讲,当权者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办法不死之后,决定采用政党的执政方式,人会死,党还在。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提升当政者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他们只能简单承认一个事实,就是人真的会死的。帝王希望不死,靠炼丹,执政党希望不下台,靠维持经济长期稳定繁荣。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真面目,一个炼丹术士,他和他的徒子徒孙受到重用,有两个受益者,一,执政党;二,有钱人。维持经济长期稳定繁荣就意味着维持现有的社会财富体系不变,如果现有的社会财富体系不变,有钱人还是有钱人,穷人永远还是穷人。凯恩斯开出来的丹药就这么几种:发X债、降X息、短期X金融工具、政府X担保、无抵X押贷款,长期吃是什么后果,大家都有所见。

  按照索罗斯的看法,这次的金融危机不同以往,因为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信X心,人们开始意识到,经济的繁荣跟衰退就像生死,是有自然规律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还在狂吃丹药,人们只好冷静得在一旁观望,等待他毒发身亡。
  
  奥地利X经济学派受到冷落是一件非常意料中事,当帝王满心希望在服用丹药的时候,如果出来一个人告诉他:算了,没用的,还是会死的。他必然怒不可歇,可惜现在执政X党不能随便杀X人,只好将他们边缘化。
  
  从立场上来讲政府跟经济学家都是站在债务人一边的,而且他们没有原则,不会因为触犯到原则而挑战自己的既得利益。
  
  小谈人性
  
  非常难以理解像李X诚这样的人到底应不应该允许或者喜欢大衰退。他作为一个大资本家,大衰退必然危及到他的财富和地位,但是他又是利用了大衰退崛起的。
  
  同样的,在美国大衰退之后崛起的富豪们,他们是应该怎样面对衰退呢?我非常好奇。不知道鲍尔森及伯南克祖上是否在上一次衰退的时候有获利,如果有,那么他们跪下来希望国会阻止这一次萧条的立场又在哪里?防止别的家庭或者个人利用这次萧条获得晋升?
  
  或者他们真的是站在他们以为的广大民众的立场上来提出他们的议案,以至于他们不惜违反了自己的原则。如果是这样,一个违反了自己原则的人的议案,应该更不值一提吧。
  
  关于更详尽得探讨人性,我会在后面关于自我意识的章节中加以论述。经济危机对于政府干预后的市场的影响
  
  
  数据来源:http://www.federalreserve.gov/econresdata/releases/statbanksus/current.htm
  
  美国银行所有的债务规模,单位为百万美元,分为:2.Deposits(现金存款)跟3.Other liabilities(其他债务)。
  4.银行所有的债权规模,单位为百万美元,分为:5.Deposits(现金存款)跟6.Other claims(其他债券)。
  
  
  数据来源:http://www.federalreserve.gov/econresdata/releases/statnonbanksus/current.htm
  
  这是美国非银行业的债务与债券规模,单位为百万美元,其中第二项金融债务的规模,持续下降,第三项短期可转让证券的规模也大幅缩水。
  
  这个反复印证了上文的观点,鲍尔森及伯南克所谓的救市,仅仅是在金融市场疯狂注入流动性,维持住了资产的价格。他们觉得这场危机能够安然度过的原因我还没有找到,因为在前文证实了美国的复合人口CPI增速已经跑赢GDP增速的前提下,证明美国在步入生产力逐渐下降的老龄化社会。而要能够维持更大级别的国债规模,则需要更高的GDP增速,这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必须有一次工业革命级别的提升。我不知道对于这一点他们两个是不是胸有成竹。一个财政部长,一个联储主席,能够确定在若干年后产生一次生产力水平的大发展,来维持人口下降情况下的债务增长,对于这一点,我持有非常保守的态度。
  
  如果他们不能够确定生产力的大级别提升,那么他们必然确定美国人口在未来几年会有大幅增长。通过人口的大幅增长来确定以后若干年的某一时段可以得到人口红利来维持现有的债务规模。
  
  如果他们连人口大幅增长也是不确定的,那么他们必然确定世界范围在未来会爆发长时间大规模的通胀。如果单位生产消费能力不变,人口总量的增速下滑,但是债务规模还要保持上升,则货币必须大幅贬值,资产价格必须进一步上涨。这一点的基础,就是世界民众要有充分的通货膨胀忍耐力,这个对于某些国家是确定的,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相信对国民制造了长期负利率的执政党一定非常快就下台了。
  
  如果他们以这一点作为依据提出了救市方案,那么我对他们的智商持有保守意见。他们提出的方案想要实现,前提是市场接受资产价格的上涨(否则他们往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很有可能进行做空反作用于他们的目的),然而在2008年的暴跌之后,有多少足够的数据、理由显示市场是可以接受资产价格回到2008年暴跌之上的呢?我相信在这一点上他们拿不出证据,但是通过前文美国非银行业的债务数据看的出来,即使是他们实施了量化宽松的政策,也没有足够多的资本敢像危机前一样进入到非银行业债市。我们必须还考虑到到今天为止,市场的货币总量经过量化宽松是超过了2008年的规模的,而非银行业债务却没有进一步扩大,这更加证明了我对于市场没有恢复信心的观点。这样一来,他们预估市场可以继续接受泡沫繁荣的观点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没有足够的数据、理论来支持,仅仅是盲目的猜测。
  
  如果他们的智商是正常的,对于自己的行为有充分的认识,那么我对他们的动机持有保守意见。他们如果认识到在信心没有充分回复的情况下就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后果就是让资产价格远离实体经济大幅回升,那他们还要坚持国会通过救市方案的动机就非常值得怀疑。救市方案的根本,就是维持原有的债务规模随GDP增长不断扩大,要在市场信心没有得到恢复,不能确定投放的资金会进入实体经济的前提下,我很怀疑他们仅仅是要尽快回复资产价格。而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债券及大宗商品的回升,最终得利的是不是民众还有待商酌。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握有大量股票,有价证券及债券的人来说,鲍尔森及伯南克的救市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在人口大幅增长不能确定,生产力大幅增长不能确定,市场信心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还要维持原先的债务扩张模式,我对于他们如何确定将来能够确保债务得到偿还持有保留意见。1





 2

资本论也是一种部分失效的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提出的关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其中几个要素我选择性忽略了,包括劳动及劳动积累。当然劳动时间的改变可以改变单位生产消费能力,比如强制性加班,延迟退休年龄等。这些措施在今天的西方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工会的努力以及人们对于自身劳动的共识,如果有那个企业采取了这种措施,而政府又没有对企业进行制裁,则这个政府都要面临倒台。
  
  还有关于资本论对于资本生产力的论述,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特别是凯恩斯之后,已经开始失效了。在上上个世纪,通讯业还极不发达,如果我在英国,要买智利的某个企业的债务,风险是十分大的。所以那个时候,资本通过筹集的可能性很低,而大多数通过积累。但是在新世纪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下,通过积累来完成技术更新已经远远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只能通过融资。像在今天,我在英国,在家里点点鼠标就可以买到智利某个企业的债券,并且通过网络随时获知该企业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已经很难定义到底谁是资本家了,企业的拥有者并不是出资人,而出资人很可能是来自某个发展中国家的无产阶级。
  
  在最初接触资本论的过程中,我认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不过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一开始对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分类及定义都是谬误的呢。我在本书的后半部有关于新的社会体系及其划分的论述。
  
  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模式,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像封建主义就通过跟资本主义的联合变成了君主立宪制。如果资本作为主导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话,那其中还缺少了极其重要的一环:资本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型的企业已经被合伙人及养老基金控制,这是马克思当年没办法预见的。企业,作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平台,竟然要负责工人后半生的生活。同样的,在一起企业工作许久,就可以获得股份,成为合伙人跟老板平起平坐。这是他想都没办法想到的吧。
  
  资本向工会妥协,就是民主代议制下底层人民通过选票改变的社会制度。资本向合伙人妥协,又是在生产者掌握了生产资料后再一次得改变了社会制度。而且因为通讯技术的发展,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既一个好的概念或模式,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融到资。这就是Perer F.Drucker提出的后资本主义社会。他给出的框架为:资本主义社会从一个基于资本,土地,劳动力的社会转型成为了一个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组织为基本结构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基于这种新的社会模式的发展,我对于持资本论的部分经济学观点分析现在的问题持保留意见。救市计划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