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无线社交http://viid.ciweekly.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4:25
在商业模式尚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无线社交在试探中前行
音乐、电影、游戏……移动终端上的内容产品不断浮现。面对掌中小小的屏幕和键盘,业内出现了另一种呼声—“交流”才是移动领域最大的应用,因为这是手机天生的优势。互联网上的社交网站希望借此找到一个新“钱”途,借此弥补互联网盈利模式的不足;而以移动终端为平台的一批创业型公司,也在尝试在社交中寻找甜头。
SNS:从互联网到无线
在2006年的互联网界,美国新一代社交网站(SNS)是毋庸置疑的明星。有关MySpace、Youtube、Facebook的新闻不断,甚至还有调研公司声称MySpace在美国的流量超过了雅虎和Google。社交网站仍旧是投资的热点,快成为“昨日黄花”的SNS先驱Friendster,正是因其最近获得的又一笔千万美元的风投,而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些社交网站正在“泡沫论”口水战中走上“正轨”:据预计,MySpace今年的广告收入将达到1.8亿美元,其作为新闻集团传媒产品分销渠道的价值也正日渐凸显;以校园学生为服务对象的Facebook网站和专注于商务社交的LinkedIn也自称实现了盈利。这种人气旺盛的社交平台还获得了互联网巨头的关注,Google前脚刚垄断了MySpace的广告业务,微软后脚就与Facebook达成了排他性广告联盟。
而在今年4月,MySpace与虚拟移动服务运营商Helio签约,正式踏入无线领域以后,在互联网上取得成功的社交网站投身无线的趋势愈发明显。目前,Google、雅虎和Facebook都表露了进入此领域的意图。MySpace提供的这一服务可以使其用户通过手机查看好友状态、更新个人空间,接收新评论及朋友邀请的短信提醒。
美国《商业周刊》分析认为,无线社交的兴旺源自用户的“强劲需求”。根据无线咨询公司M:Metrics的数据,在18岁到24岁的美国人中,有33.2%的人通过手机在网站上发布照片,并有18.7%的人下载过手机游戏。手机游戏是目前为止美国市场上最为成功的无线内容,拥有6亿美元的市场。这样看来,无线社交领域更是大有可为。
调查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员Charles Golvin认为,在移动运营商纷纷急不可耐地为3G网络寻找可行的商业应用之时,“似乎不大可能出现一种杀手级应用,而移动社交无疑是一项能带来用户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社交网站们却普遍处在一个尴尬的地带,盈利模式不清晰,更没有出现像MySapce那样突出的成功案例。他们大都还在忙于改善用户体验,以期聚集更多的人气。相对于国外那种从互联网向无线的“自然过渡”,国内SNS网站向无线的拓展多少有些意欲借助新渠道来增加用户群体、寻求盈利的味道。
在国内的社交网站中,以婚恋社交为主要业务的百合网较早地进入了移动领域。据该网站CEO田范江介绍,目前百合网已在无线领域开通了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短信、彩信、WAP和IVR(互动式语音应答)。“这个领域发展得很快。我们年初才推出移动服务,目前WAP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0万。”田范江对这个市场充满期待:“一个移动用户平均发送消息的数量是一个在线用户的五倍,且多活跃在上下班的时间,正好跟互联网用户形成了互补。”他认为,无线交友的方式十分适合婚恋类网站—由于无线服务需要一定的费用,愿意掏钱交友的用户都比较有“诚意”,对于网站来说是很优质的用户。
在韩国取得了极大成功,但在中国却不温不火的赛我网,在无线方面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互联网周刊》介绍,在韩国,移动赛我占据了赛我网30%~40%的收入来源,韩国用户非常习惯于付费的手机上传下载、与朋友交流;但是在中国,最活跃的无线社交用户通常是学生群体,他们还难以认可收费模式,“即使是用彩信更新移动个人空间也会嫌贵”。据他透露,目前赛我网所推出的9元包月的“移动赛我”服务发展得并不理想。由于目前这一新兴产业的政策仍不明朗,赛我网表示将继续“观望”。
无线应用:向社交靠拢
作为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在手机应用方面一直走在前沿,并在短信、彩信等应用上体现着浓郁的中国特色。目前,一些以手机为平台的创业公司正试图在社交网络中寻找机会。
在国内,各种移动博客、个人空间等无线应用已屡见不鲜。这些先驱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认为,无线社交才是移动博客的生存之道。作为国内该领域最早的拓荒者之一,万蝶网络的CEO项方伟把现在的移动博客比作一个篮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从最早声称要做手机上“自媒体”,到现在开始做无线社交,他经历了一个观念上的转变:“自媒体始终是少数精英分子的东西,而移动博客更应该作为普通大众的沟通交流平台。”
与项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移动个人空间平台139.com的CEO韩潼彤。他认为,与电脑相比,手机终端不便于输入文字,因此移动博客的内容多体现为手机拍摄的图片,这恰好“凸显了移动博客在交流方面的价值”;同时,相较于互联网上的即时通讯工具,这种沟通可以在一个“更可靠的平台被记录下来,易于内容的积累,便于进一步开发”。 目前,139.com自称已拥有二百三十多万个用户,30%~40%的内容都是用户直接用手机进行更新的。该网站计划在明年初尝试提供收费服务。
相对于移动博客这类社交范畴的无线应用,一家名为“掌中无限”的公司提出了一种类似“手机上的腾讯”的想法。通过它的一款基于手机的软件产品PICA(皮咔),用户可以体验类似对讲机的功能,实现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沟通。该公司称目前PICA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300万,可支持超过500款主流手机终端,并能解决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手机之间对讲的问题。该公司CEO梁晖希望将其产品进一步扩展,“成为国内最好的手机社区”,而不仅依赖于目前的对讲功能。
在国外,一些创业公司也在无线社交领域找到了新机会。dodgeball是一家提供无线社交平台服务的公司,于去年被试图进入此领域的Google收购。它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种有趣的创新型服务:实时地将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信息发送给朋友,并能告诉其“附近的10个街区之内”有哪些朋友。目前该服务已在全美22个城市开通。
面对国内外无线社交领域不断涌现的需求和躁动,移动运营商也开始表露出兴趣。今年8月,中国移动推出了手机博客服务,并以行业领导者的姿态联合新浪网、blogcn、139.com、万蝶网络、赛我网等十家网站,拉开了移动博客大赛的帷幕。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的参与将有助于促进这个行业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