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与 林彪、刘伯承、粟裕军中四大名将的曲折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6:57
彭德怀与林彪、刘伯承、粟裕军中四大名将的曲折关系(2008-06-21 13:41:48)
标签:军事 粟裕 文化 无冕元帅 林彪 刘伯承 彭德怀  分类:煮酒论史:真实粟裕
彭德怀与林彪、刘伯承、粟裕军中四大名将的曲折关系
博友
毛泽东曾对彭德怀说:“反教条主义,为了顺你的意,我让他们一个提前休息,一个发了转业费,你彭德怀还不满意?”这两个人指的是解放军名帅林彪和刘伯承,再加上粟裕,即彭、林、刘、粟,解放军的四大著名将领。
彭德怀同林彪,算是老战友。在中央苏区时期,分别担任红三、红一军团总指挥。两人相互配合、呼应,为发展、壮大、巩固中央苏区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央红军撤离苏区长征,一个在前开山劈路,一个殿后掩护。这个时期,虽然二人或多或少地受到各自军队中固有的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影响,有时也会闹不团结,但总的来说,两人的合作是和谐的。在遵义会议后不久,林彪因为不满毛泽东的军事方针,写信要求彭德怀来指挥军队。抗战爆发后,彭任八路军副总司令,林任师长,各自指挥了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分别战斗在西北和东北战场。解放后,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林彪养病。59年,林取代彭,主持中央军委。
林彪较为孤僻,不喜交际,在高级将领中,除同刘亚楼关系比较好外,一般没什么私交,所以推测,他同彭德怀的私人关系未必好,但也未必差,两人差点都卷入“高饶集团”。解放后,因为“不能马上治天下”的缘故,老将们的工作大多限于军队系统内,彭德怀作为军队代表,参与政治局工作,彭失势后,林崛起,参与政治工作,并前进了一大步。
彭德怀与刘伯承的关系较为复杂。宁都会议,朱、彭、林力主毛泽东留下继续指挥军事,刘伯承反对。毛泽东被解职后,刘伯承作升任为红军的参谋长,指挥彭林二人的军事斗争。此期间,刘伯承批评了毛泽东、彭德怀的“右倾倾向”,指摘他们以游击战代替正规战、大兵团集群战,引起彭、林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彭德怀,多次对刘伯承表示不满。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同林彪分任师长,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斗争。百团大战后,两人对此次战役的把握和理解不尽相同,又发生了歧见。解放后,刘伯承致力于军事教育工作。58年,彭德怀主持军队“反教条主义”工作,南京军事学院和军委训练总监部被说成是“军事教条主义”的大本营和司令部,揪出了以萧克为“主帅”和李达为“副帅”的“反党宗派集团”,刘伯承多次作检讨,辞去军事学院院长、政委职务,从此淡出军界中枢。
粟裕参加南昌起义后,担任连指导员,与同时期的任连长的林彪职务相同。在井冈山时期和中央红军时期,彭德怀同林彪声名显赫,而此时的刘伯承更早已被誉为“党内孙武”,粟裕在此期间,不过任师长、军参谋长职。粟裕的声名大震是在抗日战争中后期,解放战争到了高峰。解放后,政治局建议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对台作战,毛泽东坚持由粟裕全权负责对台作战。
朝鲜战争爆后发,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急调军队入东北,准备朝鲜战争。粟裕因病未能立即赴任,为此,他向毛泽东写信,表达他不能立即承担新任务而焦急,毛泽东回信,让他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但形势不等人,朝鲜半岛的形势急剧变化,中国军队入朝迫在眉睫。粟裕因病治疗,无法入朝,毛泽东的目光转向了林彪,林彪推辞,彭德怀临危受命,率军入朝。
在毛泽东考虑率部入朝人选上,后人多知林、彭,而不知有粟裕。事实上,最先想到的就是粟裕,而后才是林彪、彭德怀。粟裕善打硬仗,能啃硬骨头,在华东战场,就打过阵地战、攻坚战、大兵团战,是入朝同美军作战的理想人选,林彪也一样。彭德怀久经沙场,作战勇敢,也是入朝的合适人选,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粟裕对当时因为病情原因而无法上前线一直耿耿于怀,70年,周总理让粟入国务院工作,粟裕对周总理说:“我请求总理替我向毛主席报告,将来一旦打起仗来,我还要求重上前线”。
54年,粟裕任总参谋长。55年,因为粟裕写报告中央军委,要求派空军入闽,受到彭德怀的批评,粟裕向毛泽东写了检讨报告,毛泽东批示:“我已于5月19日批示同意你们的意见,因此你们已无不事先请示责任;只有在后来决定具体部署时没有请示的责任”。此期间,彭德怀对粟裕渐生不满。粟裕写给毛泽东的报告,因为表示尊重彭德怀,一般先呈给彭德怀,并写上“转送毛主席”,彭德怀生气地说,我又不是他的通讯员,自此将相失和。58年,在彭主持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被扣上“资主阶级个人主义”帽子,后被解除参谋总长职务,调作国防部副部长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59年,彭受到批判,有人向粟建议,把1958年粟在军委扩大会受批判的事乘机会提一提。粟表示:“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自己的问题”。
刚肠恶疾、内无阳秋、外有臧否的彭德怀元帅,因为其刚直不阿的个性,在军内常常不能处理好战友的关系。进入政治局后,在处理那些被其称为“文人”的官员关系时,也是时常紧张,以致在后来的庐山会议上,他受到了不该有的不公平对待,这是个巨大的悲剧。墙倒众人推,如粟裕一样的襟怀,在那一群其所谓的“文人”中,毕竟不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