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走向何方?理性看待2005年Web2.0热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40:16
2005年,Web2.0无疑是互联网上的高频词汇之一。各家媒体对2005年传媒业的盘点中,Web2.0是必不可少的词汇。不管是概念炒作还是Web2.0在酝酿新一轮互联网革命,Web2.0的确已经渗入到了各个行业各类人群中。Web2.0到底为何物? Web2.0到底要走向何方呢?本文通过对Web2.0核心应用层面(主要是Blog)的理性和批判性的分析来探讨这些问题。
●Web2.0 影响之广
各家媒体对2005年互联网产业的盘点中,都把Web2.0作为重点进行回顾梳理,足以看出Web2.0对互联网的巨大影响。新华网2005新媒体十大热点排行中“WEB 2.0 突如其来”居第二位;互联网实验室盘点互联网文章中,高举web2.0旗帜 ,把Web2.0称为2005年炙手可热的词汇;计世网把“Web2.0开启新一代互联网”作为传媒界2005年十大盛宴之首;北方网举办大的“IT岁末盘点:2005年中国IT大众情人排行榜”中,WEB2.0位居第二;《第一财经日报》中《盘点2005年资本市场:风投们的喧哗与骚动》文中,WEB2.0及博客赫然在列;《2005-2006中国 WEB2.0 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更是气势恢宏,此次调查活动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国内多家专业调查、咨询机构协办,100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承担宣传推广工作由权威部门发起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调查活动……
自2005年4月份以来,Web2.0已经在学界和业界炒作的沸沸扬扬了,国内外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加盟Web2.0,大有借此兴起新一轮“互联网革命”之势。在互联网的大圈子里一些从业者、实业家、传媒业界人士在叫嚷着,在“民间”也活跃着一些人,他们“蠢蠢欲动”,连自己都搞不明白Web2.0是什么的情况下,就断章取义盲目追风,以极大的激情投入到Web2.0卷起的的浪潮中来。这群Web2.0 的“发烧友”幻想着赶上Web2.0的潮流,分Web2.0的一杯羹。
●Web2.0 到底为何物?
Web2.0 已经刮起了一股风,已经让一些发烧友变得狂热起来。Web2.0 真的就那么神奇吗?Web2.0到底是什么呢?
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1]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应用上由初级的“滑稽”的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 [2]
Web2.0具有可重用的微内容;以用户(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为中心;社会交互性;用户参与架构四个特性。Web2.0是以 Blog、Podcastin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3]
Blog是Web2.0核心的应用的最典型的代表。下面以2005年互联网上最流行的Blog为例,对Web2.0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阐述。
●“博客”(Blog或Weblog)
“博客”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著名的博客网站有“博客网”、“博客动力”等。博客可以实现“人人当记者”的理想。
博客是Web2.0技术应用的最直观的体现,是Web2.0精神和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这些网民解读Web2.0这一陌生术语最亲切的切入口。从博客这个离我们较近的例子来理解Web2.0就更容易些了。Web2.0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让用户参与创造内容。Web2.0被普遍认为能更好地变革互联网的内容组织与信息传播,创造关联性与社会性。“博客、维客、播客等符合Web2.0定义的技术,都在强调分众传播的对等信息交互,也就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这些信息的创造者,若干的博客汇集成新的信息输出者,每个人在挤奶的时候还要喝奶。”[4]
●批判性分析
面对Web2.0这个新生的概念,业内人士众说纷纭,关于Web2.0的讨论是比较热烈的,也是仁者见仁的。审慎的、反对派在坚守Web1.0的阵地,抵制Web2.0,Web2.0的旗手们则狂热地欢呼着为Web2.0推波助澜。笔者在此对2005年10月出版的《网络传播》中的两篇文章《Web2.0:喧哗与骚动》、《我们把Web2.0叫做互联网2.0》中的部分观点作一些批判性分析:
1、在互联网1.0时期,网络主要是完成“人机对话”,通过软件让机器完成文档处理或者获取信息,比如办公软件、ERP软件和浏览器等等。而社会性网络则与之不同,主要功能是为了网络中的人与人之间(而不是人与机器)进行对话。社会性网络的技术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BT、移动博客、P2P、社交网络(SNS)、RSS、博采(blogmark)、维客(wiki)、标签(Tag)等等,这些新兴的技术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项应用、一个功能,而是代表着互联网应用范式的根本性变革,是互联网经过10年商业化之后一场全新的革命。 (方兴东 张笑容 《我们把Web2.0叫做互联网2.0》)
评析:在互联网1.0时期,网络主要是完成“人机对话”,但背后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而且我们有E-MAIL、QQ、BBS、聊天室、热线等联系交流工具和平台,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交互性沟通。“根本性变革和全新的革命”有言过其实之嫌。有那么严重吗?根本性变革到底体现在哪里呢?全新的革命又是怎么推翻Web1.0的功能及其运营模式的呢?方兴东在《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中说过:Blog是“个人主页2.0版”。这表明Web2.0是在方便受众的前提下,对Web1.0技术、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升级,突破了一些技术和理念上的壁垒和局限。至于“根本性变革和全新的革命”,至少现在我们没有看到关于这方面的任何迹象。更有不少人士指出:Web2.0就是在炒作,它根本没有自己核心的东西,就是在借助2005年的博客热潮跟风炒作。
2、随着博客对社会介入的日渐深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谁赢得博客,谁就会赢得网络发展的主动权。博客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传播理论框架,在虚拟社会中展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受到几乎所有网站的追捧。当你打开IE输入www.yahoo.com看新闻的时候,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经过选择、加工后堆砌给你的信息。这种信息接收方式跟你看电视读报纸没什么两样。这些信息是少数人生产出来的,他们的选择和水平代表了你的趣味。你无法对电视说,请你给我提供另外不同的内容。但当你登录博客后,就发现豁然开朗,一个鲜活的世界出现了。(方兴东 张笑容 《我们把Web2.0叫做互联网2.0》)
评析:“Blog崇尚拿来主义,崇尚超链接,崇尚信息的综合和全面,没有超链接,blog就没有生命力。”5如果没有Web1.0,它又到哪里去找海量的信息来建立超链接呢? 以blog为代表的Web2.0要依靠Web1.0,这是事实。我们不能抛开登在www.yahoo.com等网站上的信息,我们需要更加真实的经过过滤的信息,至少这些真实性要比Blog、Podcasting、wiki上的信息大得多。博客、维客等在看问题的角度上会有新突破,也会有大量鲜活的关于细节的信息,但是却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这是制约它发展的最大的瓶颈之一,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事实。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把关人,需要真实信息的可靠保证。这一点Web1.0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到。如果现在Web2.0“革命成功”并彻底“颠覆”Web1.0,以博客、维客等为代表的Web2.0又怎样来实现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等媒体功能呢,是不是真的由网民自由发表观点呢,会不会出现无数个信息源发出未经过滤得信息而呈现“一盘散沙” 、“天下大乱”的局面呢,大众又该到哪里去获取值得信赖的真实的信息呢,到哪里去找诸如新浪网之类的权威的信息源呢,最后又会不会回归到Web1.0的信息把关人模式呢?
3、在互联网2.0面前,传统门户显得老迈不堪。(方兴东 张笑容 《我们把Web2.0叫做互联网2.0》)目前专注于博客商业化的方兴东还说:“新浪和类似的传统门户都走进了死胡同。”
评析:互联网经济低迷不景气是真,但是这些说法多少有些言过其实和高度夸张。我们不反对甚至欢迎Web2.0的到来,但是也不能夸张地抬高到根本难以达到的高度。因为意识到了Web2.0的巨大功能和潜在的利润,门户网站纷纷以开放的姿势加入到Web2.0的推广队伍中来,有的推出专门的博客服务,有的开设博客研究频道,有的举办博客大赛。他们不仅在往博客上靠,还与维客、播克等广泛接触。与时俱进,才是明智的选择。
4、大部分人士都认为Web2.0体现为如下三个特点:个性化,用户也是消息源,门户对消息的控制将被削弱,消息传播的渠道因此发生改变;真实化,在Web1.0时期,网络上都是虚拟社区、虚拟个体,但Web2.0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其社区将推广实名制,即使每个人的名字不算真实,但个人资料起码是可信的,这在SNS(社会网络软件)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相关性,每个用户以自身辐射出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交际网络,无论是一度还是二度,都与每个用户相关。(张世福 尚进《Web2.0:喧哗与骚动》)
评析:个性化,并不是Web2.0独有的,在虚拟社区、虚拟个体里一样有个性,一样有自由发布信息的渠道,QQ、E-mail、BBS、个人主页等等都可以实现个性化,用户也可以是消息源,只是程度不同罢了。真实性,这点“真实化”有多少是确实可信的呢?靠网络用户的自觉?至少目前看来是极难极难的。推广实名制,可行性又有多少呢?个人资料起码的可信度又怎么保证呢?注册博客、维客、播客等根本没有设置鉴别个人信息真伪的任何障碍和门槛,如果我们不想的话,我们根本不需要对外发布自己真实的信息。Salam Pax的例子或许能说明这一问题。伊拉克战争期间,最著名的博客Salam Pax,通过自己的“雷德在何方”的博客网站,向全世界人报告巴格达市民在战争下的生活状态。围绕着他的身份,博客界进行了大量的猜测和讨论。人们只能通过他散布在各个博客网站里的文字得知他是二十八九岁的建筑师,而具体的情况仅通过他的博客里面的信息则无从得知。[6]其实“Salam Pax”到底是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传递给我们的关于战争和百姓的鲜活信息。我们并不苛求博客实名化能对真实性带来多大的改观,这也是不现实的,追求内容的真实才是最主要的。关于真实化的问题,Web2.0相对于QQ和BBS等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关性,QQ和BBS、MSN等一样可以以自身辐射出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交际网络,例如在QQ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QQ群”,进行小圈子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Web2.0要走向何方?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他认为,每一种“媒介”发出的“讯息”都代表着或是规模或是速度或是类型的变化,所有这些都会介入到人类的活动中。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7]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在这一点上, Blog、Podcasting、TAG、SNS、RSS、wiki等都算是媒介,而以其为应用为核心的Web2.0正是上述两种含义的体现,即:Web2.0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Web2.0要与传统媒体相互关联。Web2.0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而且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参与创制内容的空间和技术平台,并高度宣扬“全民上网”、“全民织网” 、 “用户为王”等理念。Web2.0号称坐拥数亿潜在内容提供者,这对传统互联网站点无疑是一场不小的冲击。[8]
面对新技术,我们没有理由回避。真正务实的的人士冷静地以开放的姿态举双手欢迎Web2.0这一新事物,并积极地在应用层面上推广。新浪已经在北京推出Blog公测版,成为国内首家正式推出Blog频道的门户网站,2005年10月份举办的新浪博客大赛也搞得轰轰烈烈。新浪CEO兼总裁汪延表示:“作为华人第一门户网站,新浪Blog一直致力于为用户创建一个自主、个性、专业的多彩Blog空间。而公测的beta2.0将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功能。”[9]新浪的这个动作,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草根力量将带来一场“变革”的必然。最近,新浪与“Nrtor网同纪念”合作,推出以WIKI技术为核心的“新浪网同万家姓维客计划”,开始与WEB2.0广泛接触。新华网早在2004年8月1号就推出了新华网RSS聚合新闻服务,成为国内首家提供RSS聚合新闻服务的网络媒体,进行RSS的推广和运营新模式的创新和开发。 “从前途上讲,Web2.0是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只看以什么方式实现。那些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Web1.0公司,以Web2.0的方式去做有效的用户互动,比直接埋头做Web2.0的公司机会更多。”有的业内人士这样分析说。
应该说,新浪网和新华网的举措是值得推介的。互联网络的可贵精神就在于包容性,从媒介生态学角度来说,Web2.和0Web1.0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依靠、相互辅助、相互补充的。Web1.0和Web2.0也确实应当是共生共存的。Web2.0和Web1.0没有“不共戴天”之仇,不是天然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两者都是新技术的产物,都是互联网的一分子,说到底都是人体的延伸,都是人类的进步的阶梯,有冲击、有碰撞才会有创新、有发展,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需求。Web2.0不应该以颠覆或击败Web1.0为最终目标,这也是不可能的。
Web2.0回避不了商业操作和商业模式,回避不了利润的诱惑。众人对Web2.0追捧,说到底还是为了获取可观的商业利润。方兴东在《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一书中说:“在互联网领域,你没有对金钱赤裸裸的饥饿感和对利润赤裸裸的兴奋感,是很难挣到钱的;可惜Blog不是这样的人,甚至是这些人的对立面。” 方兴东只说对了前面一半,“Blog其实也是这样的人”,他的博客中国在2004年底就融资500万人民币,2005年7月融资1000万美元。为了在市场上立住脚跟,为了生存,甚至说是为了更好地推广Web2.0,进行商业运作无可厚非。怎么能借助于Web1.0现有的成熟运作模式来经营和推广Web2.0,怎么来更好地实现Web2.0的不同于Web1.0的重要特性和功能才是最紧要的事情。(作者:来庆新/辽宁大学2005级传播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1[[2][3]参考:《网络传播》2005年第10期, P22-35
[4] 参考:《新闻记者》2005年 第9期
[5]参考: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 P47
[6]参考: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 P11
[7]参考: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8]参考:《Web2.0周刊》http://web2week.com/
[9]参考:http://www.paowang.com/news/3/2005-09-08/20050908203626.html
来源:紫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