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神性的种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9:43
作者:韩雪涛
1913年,荣格与弗洛伊德正式宣布决裂。之后几年,荣格陷于“面对无意识“的险境之中,在与黑暗的无意识激烈斗争中,荣格发现了集体无意识与原型。但他对自己所做事情的重点究竟在何处却颇感困惑。他自问:难道要迷陷于无意识中,以后一直是无止境的路程吗?
1918-1919年间,荣格开始每天早晨都在笔记本上画小圆形图画,这种图案后来他称之为曼荼罗。在此过程中,荣格认识到自己有意识地作出的努力,被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所削弱,这种力量使他选择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换句话说,他不能选择目标,而是目标在选择他。
我只好让这种潮流把我卷走,不知道它将把我引向何方。然而,当我开始绘画曼荼罗时,我发现,一切事物,我所追随的一切道路,我走过的每一步,都返归一点。即,返归于中心点。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曼荼罗就是中心,它是所有道路的开拓者,是通向中心、个性化的途径。
那强烈的、一直困惑着他心中的问题慢慢得到了解答。荣格明白了,一切道路都导向唯一的点、中心点。荣格称这个中心点为“自性”。曼荼罗、自性的发现,作为极其重要的事件,成为荣格生活及事业的转折点。这是他与无意识对峙的顶峰,是他六年来孤军与他心灵深处的黑暗奋战的顶点。他为此大感欣慰。
自性,作为一种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中一个核心的原型,就象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一样。在荣格看来,它代表了心灵的整体性、完整性。它既是心灵发展的起点,也是终点,它是心灵发展的始与终。
作为心灵发展的起点,自性象是一粒潜在的具有神性的种子,在它里面蕴藏着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从此角度而言,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人本来就是完整的,即人格具有原始统一性。在人整个一生中,应该做的只是在这种固有的完整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小心警惕着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的、各行其事的和相互冲突的系统罢了。
作为心灵发展的终点,自性又是人格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个人成长的顶点。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最终的东西与最初的东西是同一样东西,只是由潜在转变成了实在。或者说,当个体充分实现自己时,并非意味着一个新的人格的诞生,而只是将潜藏于无意识之中的自性开发出来,转变为现实化的事物而已。不过,当我们把自性既看作人格发展的起点又看作终点时,并不意味着在这期间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实际上,自性从隐到显的过程,就是复杂的个性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潜伏的、无意识的,处于人格隐藏着的无意识中心的自性,通过意识之光而照亮。否则,自性,将永远埋藏于无意识的黑暗之中,或只能通过幻念或通过投射显现出来。打个比喻,一个人有艺术天赋,但如果这一点不为其自我意识到,或者自我不能通过自觉的努力将之化为现实,那么这一天赋就跟不存在一样。只有其自我注意到了它,才能把它变成现实。自性,作为隐藏之物与作为一个得以完全认识并被开发之物是完全不同的。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意识与无意识、自性与自我之间的辩证关系。自性作为心灵的中心是完整的,为了实现心灵的完整,自性是极其重要的。这正是被现代人所容易忽略的一点。实际上,大多数现代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对自己心中的自性的存在一无所知。在每个人生命中心的这线光明,这个阳光照耀的小岛,似乎在误解、无意识和冲突中失落了。在意识成为人类普遍的神话的时代里,究竟有多少人能睁开眼睛看明这一点呢?由此我们可以意识到,荣格对象征人格完整性的自性的强调对于现代人具有的意义与价值。但从另一方面看,意识对于个体而言亦是极其重要与必要的。这是因为自性作为心灵的中心虽是完整的,但是却处于无意识之中。永恒的自性需要有限的自我,才能在外部现实中体验其本身,使其能以世俗的形式,“通过三维世界的经验,并以深的认识向现实迈出更大的一步。“自性作为潜在的存在,直到人的自我开创性地发现它时,它才能“客观存在”。在此点上,自我对自性显示出其重要性,因为正是自我使无意识变成意识,赋予自性以三维的存在方式,一定的或客观的存在方式。否则,埋藏在个人体内的这粒神性的种子就会终其一生而埋藏在沉沉的黑夜之中。因而,将无意识的变成有意识的是极端重要的。自性的实现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我的合作。自性,最初只是一个天生的可能性。在人的一生中,其发展程度取决于自我是否愿意摄取自性所传达的信息。如果自我对来自自性原型的各种信息置之不理,一个人就不可能达到对自性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看来,有助于使总体――完整的心灵――变得现实,就成为自我的极为重要的目的。
但反过来,自性对善于领会它的人,而不是忽视它的人而言,显得更加真实。而善于领会自性的人,也会因而变得更加完满,人格更加完整。另外,心理内核的这个有创造力的积极方面只在自我排除了一切有目的、有希望的目标,并努力要达到更深更基本的存在形式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为了给个性的内心成长,开辟道路,自我必须认真聆听来自自性的信息,而放弃有意识的去作计划这种实用的态度。人只须聆听,为了获悉那内心整体――自性――在此时此刻一个特殊情况下希望他去做的事情。
需要指出,自性,作为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完善和自性实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漫长的事业,它需要不断的约束、持久的韧性、最高的智慧和责任心。自性原型以某种程度的完整性开始显现之前,人格必须通过个性化获得充分的发展。事实上,只有在人格个性化的过程中,自性才显示出它的全部意义。
另外,从功能上看,自性又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结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它把人格统一起来,给它以一种稳定感和“一体”感。它是组织性、指导性的统一本能,能为人格确定方向,赋予生活以意义。自性象心灵体系中的一个核原子,是产生控制作用的组织中心。它是一个内心的指导因素,是一个控制中枢,致使个性不断地发展,成熟。
自性原型的概念,是荣格研究集体无意识的最重要的成果。对自性的领悟是荣格个人发展史以及其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转折点。他这样总结说:
“……自性是我们生命的目标,它是那种我们称之为个性的命中注定的组合的最完整的表现。“自性,作为所有原型中最精要的、能够包容所有其他原型的原型,其作用是赋予生活以意义,为人格确定方向,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可以说,与自我相对立的自性概念集中地体现了荣格对人类精神人格所持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超越性的观念。正是出于对自性的认识,形成了荣格心理学中的核心观念:人格是一个整体,精神分析的终极目标在于精神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