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类上市公司增长路径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0:13
本报特约研究员 王琦  (2006.08.22)
计算机硬件类上市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中最早的一批科技股,因 此本期专题把分析的期限放长到5年以上,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类A股上 市公司的相关指标比较,探讨硬件企业的中长期增长路径。   为使指标更具可比性,我们对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筛选, 主要条件是:首发上市时间在2000年7月1日之前;2000年以来主营业 务始终是计算机硬件。由此选出了11家上市公司,我们对其2000年- 2005年的主营收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净资产以及流通 市值等4个指标进行了跨度为5年的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清华紫光和清华同方收入增长速度最快,但同时 净利润大幅减少,净资产也增加甚微。方正科技和深科技成长比较健 康,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也有所增长,其中深科技的净利润基本 上实现了与收入的同步增长,而方正科技则是净资产增长幅度最大的 公司。长城电脑从表面看净利润下降幅度比较大,但实际上主要是由 于转让子公司后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所致,实际上从2005年以来公司的 主营业务一直处在好转的趋势之中。相对而言,浪潮信息也获得了一 定的成长,但是净利润下滑始终未得到遏制。南天信息的收入增长主 要源自其新开拓的医药产业,而其他几家计算机相关设备生产厂家, 如南天信息、兰光科技等可以说一直没有寻找到合适的增长路径,长 期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现在,我们选取深科技、方正科技和长城电脑三家公司进行综合 分析,从专业化与多元化、如何发掘自身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和资本运 作等几个方面对硬件类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方正科技: 实现多元化 注重再融资   从总体情况看,方正科技在过去6年里是硬件类上市公司中增长 比较快的,同时保持了净利润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实现了净资 产的大幅增长。回顾其发展历程,方正科技走的道路可以简要地概括 为:在做好PC主业的基础上进行了谨慎的相关多元化,同时高度重视 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   稳定PC业务,谨慎实现多元化   自2000年开始,方正科技的PC业务除在2002年受大环境影响出现 显著回落外,始终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步伐。从销量的情况看,方正的 PC连续多年保持在国内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仅次于联想之后,并且 市场份额还有小幅的提升,根据   IDC的数字,2005年第三季度PC市场的国内份额为12.7%,2005年 第四季度,在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的市场份额为6.1%,列全部品牌的 第4位。同样根据   IDC的统计,2005年亚太地区除排名前5位的品牌外,二线品牌的 出货量全部出现了负增长。虽然还不能认定方正科技的PC业务已经前 途无忧,但总体的趋势依然向上,相对而言处于一个生存基础比较稳 固的竞争地位。如果考虑到2002年以前方正科技经历的"举牌风波" 以及人事动荡,这样的成绩实为难得,从目前的成绩看,方正无疑具 备了良好的战略制定及执行能力,首先表现为在规模与利润方面实现 了较好的平衡,总体实现了规模增长,同时维持了赢利;其次是公司 在渠道扁平化、压缩管理费用、优化全程服务等方面很好地落实了既 定战略,保证了战略目标的切实完成。   不过在PC销量和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PC业务毛利率 自2003年以来持续下滑,2003年-2005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48%、7.2 7%和6.60%。毛利率下滑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考验,一 方面压缩了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的空间,对于增强品牌和新产品开发 都降低了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压缩了整体赢利水平,而一旦赢利低 于一定的水平,将失去再融资资格,相当于使公司丧失了重要的发展 机会。   为了提高赢利水平,方正科技经过慎重的研究考量,选择了多层 线路板(PCB)这一上游元器件的发展方向,2003年公司全资收购了 珠海多层线路板公司,拉开了相关多元化的序幕。截至目前,从结果 看方正科技的选择还是比较正确的,珠海多层在方正科技的资金、渠 道等方面支持下,一方面收入快速增长,2003年-2005年的收入贡献 分别为3413万元、23536万元和31204万元。同时由于PCB的毛利率 大大高于PC业务,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也比较明显,2004年和2005年 对净利润的贡献迅速增长到19.15%和21.83%。并且PCB行业自2005年 下半年开始进入新的一轮景气周期,如果珠海多层能够在技术和管理 方面控制得当,有望在2006年及未来一两年为方正科技贡献更多的净 利润,使得方正整体的积累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保住再融资的资格。   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再融资   在被统计的11家公司中,自2001年以来只有方正科技和G*ST信息 (原湘计算机)进行过再融资。   方正科技是整个证券市场中最注重发挥上市公司优势,善于利用 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上市公司之一,公司先后在1992年、1993年、 1999年和2003年4次进行配股融资,2006年公司股东大会再次通过了拟 以配股再融资的决议。2003年7月方正科技通过配股实际募集资金6亿 元,这超过了方正科技2000年底净资产的总额(5.17亿元),几乎相 当于2001-2005年方正科技净利润的总和(7.00亿元),可以说,再 融资是方正科技2005年底净资产较2000年底净资产增长242%的重要来 源之一。   从业务发展看,募集资金投向的东莞方正是方正科技最主要的生 产基地,投向的珠海多层则构成了公司最重要的赢利增长点。所以也 可以说再融资是方正科技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公司的持续发 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入2006年,方正科技再次提出了配股预案并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现正等待证监会的审核。本次募集资金的相当部分将用于珠海多层的 扩大再生产,公司希望能够再次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帮助珠海 多层抓住产业景气来临的机会,加速扩大产能,进而实现对方正整体 更大的利润贡献。   从投资者的反映来看,众多机构对于PCB业务也比较看好,认为 其赢利增长速度和发展空间要大于PC业务,这对于公司配股的成功实 施将有很大的帮助,从这个角度看,方正科技对于相关多元化的产业 方向的选择不仅从财务角度看是成功的,更证明了管理层对于资本市 场偏好的准确把握,体现了优秀的综合管理素质。 深科技:把制造优势发挥到极致   从对比结果看,深科技是过去5年中计算机硬件类A股上市公司 中发展最为健康,同时又具备较快增长速度的企业,初步的分析显示, 正是优秀的制造管理能力,帮助公司渡过了行业发展的低潮,抓住了 竞争对手失误和行业整合带来的机会,最终在硬盘磁头制造领域确立 了自身坚实的地位。   天道酬勤   深科技与日本TDK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两家硬盘磁头OEM厂家,其中 深科技专注于磁头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硬盘磁头组装(HSA), 目前已经成为HAS领域全球生产成本最低的企业。   深科技过去6年以来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期中经历了两次比较 严峻的考验。第一次是2001年,全球IT泡沫破裂使需求大幅减少,进 而导致磁头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加上子公司亏损等原因,深科技出现 了亏损。但深科技没有放弃,在对公司自身优劣势进行分析后坚定了 发展磁头制造的方向:一方面推广使用第二代高速头堆自动生产线, 有效地提高了磁头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磁头的产量和销量均创 历史新高,并连续8次被客户评为最佳供应商;另一方面公司加大技 术开发力度,使磁头的单片存储容量由40G上升到80G,提高了磁头产 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正是这样扎实地提高自身制造水平和能 力,公司化危为安,大幅扩大了市场份额,2002年和2003年,磁头收 入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6%和28%,净利润在2002年扭亏后2003年再度增 长128%。   第二次考验发生在2004年,由于RDRT被西部数据(WD)收购后产能 逐渐恢复,在需求平衡的情况下再次导致磁头产品价格下滑,深科技 的收入和利润水平也再次下滑,期中磁头收入到2005年才初步显示出 停止下滑的局面。但在困难的局面下深科技显示出十足的韧性,一方 面积极扩大网络电表、税控收款机以及内存条代工等新的制造业务; 另一方面是继续加强自身在磁头生产方面的制造能力,比如在2004年 公司的ERP系统已经实现了从产品订货到出货(送达客户)的全过程管 理,公司IE工程技术的推广和6-SIGMA系统管理方法的广泛应用, 也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虽然处境艰苦,但是深科技并没有被竞争对手甩下,功夫不负有 心人,深科技终于在坚持中等来了机会,2005年12月,公司最大的客 户麦拓(Maxtor)被全球硬盘领导者希捷(Seagate)收购,这使 得深科技的磁头业务进入了希捷的供应链,市场空间极大扩展,迎来 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从表面上看,深科技两次渡过难关似乎都是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 但实际上这是深科技自身不断提高制造能力,在极为严酷的竞争中稳 扎稳打“赢得”的机遇。比如,如果深科技在2002年不能把磁头的单 片存储容量由40G顺利提高到80G,那么RDRT破产的命运就会降临到深 科技身上。与之相似的是,正是由于深科技已经形成了在大规模制造 方面的竞争优势,才使得公司能够进入希捷的供应链。   这种制造管理能力,看起来似乎没有华为、中兴的技术创新那么 引人注目,但其获得并不容易。具体来说,这种优势包括:大规模、 高品质、快速反应的生产手段、完善的体系建设、流畅的物流管理系 统、良好的工程能力和自动化装备能力、日益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 广泛的跨国企业合作基础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这种高超的制造管理能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表现方式, 同时建立在这种制造管理能力基础上的大规模代工模式,是一种可行 并且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业务拓展模式。事实上,深科技的这种核 心竞争力已经开始初步显现出成果,从2005年年报和2006年第一季度 报告显示的情况看,公司在磁头业务止跌回升的基础上,网络电表和 内存条代工业务都出现了高速增长,其中内存条代工出现了超高速增 长,截至2005年,公司为金士顿(Kingston)公司代工的内存条和 U盘已经占到该公司产量的20%和50%,深科技预计该项业务2006年还 将在2005年基础上增长100%以上。 长城电脑:追赶失去的时间   选择长城电脑作为分析对象,原因不是因为她像深科技或者方 正科技那样在经营方面有明确的战略和自身特色,恰恰相反,长城电 脑过去几年的经营过程正是长城电脑不断修改战略、寻找自身合适定 位的过程。长城电脑是幸运的,因为凭借其合资子公司贡献的巨额投 资收益,她在不断寻找、修订战略的过程中,在主业亏损的情况下始 终保持了赢利;但另一方面,长城电脑又是不幸的,也许正是因为那 些站在巨人肩膀上获得的巨额收益,使得长城电脑没能更早直面市场 的压力,没有能够准确认识自身的核心优势所在,在品牌和渠道建设 方面迟了一步。好在2004年以来的财报显示,公司主业好转的趋势十 分明显。我们希望通过对于长城电脑的分析,告诉读者,公司战略制 定的成败对于企业发展将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2004年以前发展战略不够明确   回顾长城电脑2000年以来的年报,可以发现长城电脑在主营方向 与营销模式方面始终存在一定的摇摆,耗用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2000年开始,长城电脑提出从"以PC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 的转型,这是公司对PC市场竞争激烈的反应,也是对于硬件产品发展 趋势的判断。遗憾的是,由于IT泡沫的破裂以及公司在网络产品方面 的积累不够,这种尝试失败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提出这种转型也 许有一定的必然,但在自身具有强大制造能力的情况下未能坚持在PC 市场的品牌建设,现在看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2002年开始,长城回归PC市场,但在渠道建设方面又出现了摇摆, 2002年公司"果断对电脑整机业务的市场销售渠道模式进行了变革, 变全国总代理体制为区域分销体制,缩短渠道长度,使渠道扁平化, 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但是到了2003年,公司却在7月与神州 数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长城电脑将委托神州数码作为其PC业务的 全国唯一总代理,后者将承担长城电脑PC业务销售渠道的建设与管理, 以及相关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然而到了2004年底,公司又终止了与 神州数码的合作,改为自建渠道。   投资收益掩盖了主营亏损的压力   如果仅从净利润指标看,长城电脑2000年至今每年均为赢利,但 是如果扣除投资收益,其营业利润每年均为亏损。   长城电脑的巨额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与IBM合资的长城国际信息 产品有限公司(IIPC)等5家公司,其中IIPC作为IBM重要的全球笔记本 电脑生产基地,连续多年为长城电脑贡献了巨额投资收益。但是另一 方面,长城电脑在合资公司中没有任何发言权,与此同时其占合资公 司的权益还在不断降低,以IIPC为例,截至2004年,长城电脑持有的 股权比例已经从成立之初的49%下降到20%。2005年随着IBM把PC业务出 售给联想,长城电脑也被迫出售IIPC的股权,虽然仍旧获得了不菲的 股权转让收益,同时开始与IBM合资设立长城国际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ISTC)生产服务器,预期仍然有高额的投资收益回报,但是消息公布前 后,长城电脑的股价大幅振荡,已经足以引起人们对于这种把赢利基 础建立的不受控制的投资收益的模式的质疑。   2004年以来主业好转   不过我们也高兴地看到,2004年和2005年,长城电脑的收入持续 增长,同时营业利润亏损额明显减少,这表明2004年以来,公司回归 PC并且加强品牌与渠道建设的战略初步取得了成功。   与同样坚持自主品牌的方正科技相比,长城电脑的优势在于巨额 的投资收益极大改善了公司的现金流,这使得公司在持续多年主业亏 损的情况下依然有能力投入品牌和渠道建设。但同时我们也为公司在 2003年以前由于战略的摇摆而失去的时间而感到遗憾。目前长城电脑 在销量、品牌和渠道方面都与方正科技有较大差距,我们希望长城电 脑能够在与时间的赛跑中取得最后的胜利,而这,依然取决于公司在 战略制定以及执行方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