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教育的另类“贫富悬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5:26:35
近日,香港人的新一代传出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包括有钢琴神童夺取国际比赛奖项、港人子女在英国成为高考状元等。正当大家为香港教育制度忧心忡忡之际,不少香港青少年却取得极出色的学术或艺能成绩,反映除了金钱上的贫富差距扩大外,在培育下一代,同样有可能发生两极化现象。
香港学生的音乐水平一向不俗,但近年成绩似乎越见突出。早前钢琴神童沈靖韬夺取一个国际比赛的冠军,同一时间,亦有另一位香港参赛者赢取奖项,加上年前李嘉玲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上获得第六名,可见新一代港人的音乐造诣,已经开始追上欧美先进国家。
同样地,香港学生在国际上的成绩,经常有亮丽表现,最近一名喇沙旧生黄励行,便成为英国高考状元,获得牛津大学录取。过去港人在英国高考,已曾打破最高成绩纪录,足见港生有优良表现,不是个别现象。
少数精英成就骄人
中国人一向注重子女教育,但在有人取得佳绩的同时,亦有一批学生,出现成绩堕后的现象。今年会考发榜,十优状元数目刷新了历届纪录,但同时零分考生数目亦较以往上升。理论上,会考成绩是以“拉线”计算,取得优等成绩的总数每年相差不远,十优状元大增,等于是优等成绩集中在少数人手上,所以有收取好成绩预科生的学校,可以豪言学生一年可以考取三百多个优等的总成绩。这种情况,犹如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其他人的财富相对就减少了,变成了另类的贫富悬殊。
香港社会已经十分富裕,基本上达到人人有书读的水平,为什么反而出现教育水平两极化的现象呢﹖原因之一,可能是现在培育子女的要求,已到达相当激烈的“竞争”,望子成龙的父母,投入的资源根本不是普罗阶层所能应付。
下一代差距再拉大
最近,一位华裔数学天才取得了地位等于诺贝尔奖的数学“艾菲尔奖”,他虽然不是香港学生,但父母都是香港移民。早在三十年前,当他们知道自己儿子拥有二百二十分的过人智商后,在港大毕业的母亲立即辞掉工作全职教子,到儿子十多岁时,更聘用两三位私人教师为儿子补习,这种不惜工本培养下一代的心态,是很多本地中产父母的写照。事实上,为了子女能够在较好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是不少港人移民外国的主要理由。
过去数十年,港人积聚了巨大财富,现在他们把金钱投资到世界各地,包括欧美或内地,这些超越本地的投资眼光,令到部分富人和普通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令社会收入两极化。同样地,不少中产以上的香港人,都把大量资源投放在培育下一代身上,由此可以估计,香港学生的水平差距,亦会有愈拉愈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