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办基础教育家的“另类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06:07


一个民办基础教育家的“另类教育”

郭群   2010-4-24

“向学生学习”,“百年树木,九年树人”,“山高我为峰、人高脑为峰、脑高道为峰”,这些说法并非标新立异的口号,而是一个民办学校校长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总结。为了创新基础教育,他有许多常人不能理解的行动。为了彻底改变问题孩子,他在师生大会上向犯错误的学生鞠躬;为了创新数学教育,他能将划拳行令的手指动作化为教学灵感。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陕西作家郭群的报告文学《一个民办基础教育家的“另类教育”》,是一篇不得不看的奇文。
  
  鞠躬,标准九十度……
  这里是椿树村,陕西三维发展实验学校。
  天色麻麻明。学校操场露天舞台的台阶上,一尊类似罗丹“思想者”的雕像,突然“活”了。他在晨曦初放的微光中伸出胳膊,打了个哈欠,然后站了起来。
  这个思想的“雕塑”正是本文主角,学校法人代表、校长王养利。明天就是教师节,他却遭遇一件“意外”。昨天,某个老师丢了五百元钱;同样在那个宿舍,不久前另一位老师曾丢过一部手机。开始,几名老师互相猜疑,一度关系微妙。直到昨天大家才开始注意几个形迹反常的学生。
  几位教师群情激愤,要求尽快查处这种害群之马。他们的原话是,咱“三维”学校绝不能要这种长“三只手”的学生!
  王养利心领神会,品味出了其中的含义。
  在“三维”,“手”之神圣而又灵异,几近图腾。从学校大门到校园的林阴、花丛,随处可见一只只形态各异的“手”雕塑。这正是王养利的发明与专利。他研究开发的“闪电式手脑算”,以其易学、易懂、准确、迅捷为特色,揭开了发挥人体器官潜能教育的新的一页,并获得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全脑开发”和“全脑创新”成果一等奖。作为“三维”形象和“三维”文化核心的这一只“手”,岂能容忍玷污和亵渎!
  王养利坐卧不宁,心情沉重。打发走人,开除,那太容易了。可是……他还是王养利吗?
  在亲友和同事圈里,他素有“善良好人”的口碑,他崇尚高格,做事用心,经常给自己出难题,有意识“挑战”自己。眼下,他扪心自问:简单从事,痛快倒挺痛快,可把这些未成年且有缺点的孩子推向社会,于国、于民、于学生家长及其本人,有何裨益,又如何交代?
  想到当时从冷冻厂剥离出来,学校面临散伙绝境,他和妻子王春迎,还有几个最要好的同事,坚持走民营办学之路,共同的心愿就是:为了孩子!在一无资金、二无官方背景的情况下,自己筹措资金,齐心创办“三维”。当时就有一条共同的约定———办学尽管不能没钱,但绝对不为赚钱而办学。具体规定,不爱教育的人的钱不要,不懂教育的人的钱不收。他们把“三维”办学的最高目标,明确表述为“基础教育的思想库,社会文明的动力站,道德建设的修炼场”。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面临考验。二十多年前,从上师范确立当教师起,他一直推崇苏霍姆林斯基,清楚地记得前苏联这位著名乡村教师的一句名言:教师如果不能首先教育自己,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这天晚上,他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又一次洗礼和雕塑。一条“妙计”脱颖而出。他决计告别惯常思维之路,做一次全新的人格训练“实验”。他历来敏于“实验”,无数次体验过进取、创新和成功的快乐与幸福。从首创“闪电式手脑算”,到推广“三维语表识字”、“中国成语识字”;从一个小学成立书画院、“三维”艺术团,到新增设钢琴特长班……这就是他将自己的学校冠以“发展实验”的缘由。
  早饭之后,整8点钟,全校1800多名师生员工,全部集合在大操场上。升完国旗、唱过国歌,迎着东方红色的绚丽朝霞,王养利怀抱几本书和一卷纸,走向舞台。舞台背后,是一排挺拔的钻天杨,阳光穿透繁茂的枝叶,形成无数道闪耀的光束。有那么一瞬,他的脑海倏然闪现出偌大一个问号:为什么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他读过《爱弥儿》,恍然记起卢梭那一句话,“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点,即教育人的事业。”他为此豪迈,充满必胜信念,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不同的是,他今天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唯一的战士,功败垂成,在此一举,也系于一身。
  他走上台,将手中的东西放在桌上,手拿无线话筒。全校师生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有那么一刻,操场上鸦雀无声,好一似无风的旷野。少顷,他习惯性给大家鞠了一躬,开始讲话———
  同学们!各位老师和大、小朋友们!三十年前的今天,缔造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离开了我们———他的语气相当沉滞。现在,他说,请我们全体默哀三分钟,以表达对他的缅怀之情。
  全校一片肃然。
  谁能想到,他会来这一“手”!
  默哀既毕,他抬头说,毛主席是个伟人,同样是伟人的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毛主席,我们将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这位人民领袖。伟人是人而不是神,伟人也犯错误,何况我们这些凡人百姓。同样是伟人的列宁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那就是没有出生和已经死去的人。
  他停了一会儿,满怀深情地说,我想起毛主席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孩子们———这是王养利的习惯用语,比之“同学们”,他更习惯于称呼他的学生“孩子们”。他说,这一句话,同样适合我对你们的希望,全校老师和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的希望。希望什么呢?希望你们真诚、善良、勇敢、有爱心、有知识,成为未来国家的有用之才。可是……
  他的语调迟缓下来:在我们“三维”,却出现了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事。有人偷了老师的钱,是五百块,还偷了老师的手机。说“偷”,当然有点难听,但这不是这个汉字的罪过,关键看你在偷什么?在我们学校,就有两个“善偷”的老师,一个是年过五十的刘流老师,他从教三十多年,经常偷偷利用课余时间搞钻研,最终成为西安市奥数教学一级训练员;另一位“善偷”的是鄙人我,“闪电式手脑算”,就是我背着别人偷偷搞起来的。和我们这两个“善偷”者相比,我相信有的孩子是因为无知,搞错了“偷”的对象,他们盯住的是别人的钱财。由于这个错误,他们会长出另外一只多余的手,可怕的手———扒手,还有更难听的称呼,叫“三只手”。这只手,会将他们引向黑暗的歧途,推进犯罪的深渊。孩子们,你们希望自己长出这种可怕的、畸形的“第三只手”吗?
  不……希望……
  操场上一片嗡嗡回声。
  王养利点了点头,我相信你们说的是真话。因为你们知道什么是错、是对;什么是荣、是辱。既然这样,我希望那几个同学,能够勇敢地站上来。要知道,犯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敢承认和改正。
  说完这些话,他心里有些泛虚。这出“戏”,能不能继续演下去,他的“实验”会不会失败,他真的没底。但同时他又很自信,确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所造成的不幸的孩子,他的“绝招”,应该不会有错。
  操场上一阵轻微骚动。果然,有四个孩子穿过队列,垂着头,犹犹豫豫地向台上走来……
  王养利怦然心动,那一刻,他被感动了!到底是天真未泯的孩子。由衷的敬佩和爱怜之情,忽然泛滥在他的胸臆之间。他觉得自己的眼眶热了。
  四个孩子走到台上,深深地低垂着头。
  操场上一片寂静。空气凝固。王养利极力憋回去就要冲出眼帘的泪水。
  鼓掌啊……同学们,为什么不呢?
  他带头拍响了巴掌。掌声由缤纷寥落,骤然暴涨,随后是排山倒海、经久不息。
  四个孩子却愈加低头,恨不能找一个地缝钻了进去。掌声一停,王养利立即说,孩子们,抬起头来,大家在欢迎你们呢。你们已经很勇敢了,你们还会更勇敢的……

可四个孩子仍然不敢抬头。
  这样吧,你们不敢抬头看大伙儿,那就抬起头来,看着我好了。你们忘了吗?我说过的,我不止是你们的校长,而且还是你们的大朋友哇!
  孩子们终于怯怯地一点点地抬起头来。
  现在,你们听好了孩子,请接受我真诚的歉意。首先,作为你们的大朋友,我对你们帮助不够,很对不起。
  说着,他双脚并拢,低头弯腰,面向他们一个标准九十度的鞠躬。
  孩子们愣住了,全场人也惊呆了。
  第二,我是一个教师,对你们教育无方也无力,这是我的失职,我对你们,也通过你们对你们的父母,表示深深的歉意。
  话音未落,他又一次俯首深深鞠躬———依然是九十度的标准大礼。
  孩子们大睁眼睛,全场人无比震惊!
  我是“三维”的法人,又是校长,你们在“三维”犯的错儿,正是“三维”的关爱缺位,是我的失职。所以,我向你们,也向全社会表示歉疚。
  说罢,第三次郑重鞠躬……
  还是一个九十度!
  鞠躬我们不曾少见。有大大咧咧、应付差事的官场三十度“礼节”表演;有勉勉强强、被动应酬的社交五十度感情“交换”;有教养稍好、训练有素的七十度认真操练;但是能够弯腰低头、把传统国礼一丝不苟、演绎到九十度的极致,却实属罕见。何况,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小不点孩子。而且还是四个长“三只手”的孩子。
  此时此刻,错愕和震撼,俘虏了全场每一个人。
  当王养利抬头审视那四个孩子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泪水长流,下巴颏上挂起了晶莹剔透的泪珠……
  事后有人回忆,说至少有一半人落泪。王养利也不例外,但神态依然镇静。他知道,这出正剧的高潮还没有来到。
  他走过去,给他们一一擦拭泪水。他问:你们马上回答我一个问题,这种不道德的勾当,还准备干几次?
  孩子们悚然一震,不约而同地抽噎:再不敢(干)了……
  那好,请你们告诉大家,把老师的钱和手机弄到哪里去了?
  其中一个孩子嗫嚅:用塑料纸包着,塞进了围墙的一个老鼠洞里。
  下一次呢,再偷拿别人的东西要放在哪里?王养利将话筒递到他们面前,故意刺激他们:大声一点,让大家都能听到!
  孩子们哭着喊道:真的……再不敢了……
  王养利将话筒移过来,对着操场询问:请大家回答,你们相不相信他们的话?
  在大家的回答尚未喊出之前,他已经顺理成章地推断出了那个答案。如斯情景,如斯感动,大家回答一个“相信”是容易的。可是,这一次,大家的回答出人意表,居然是“不信”,而且是众口一词!
  “剧情”的发展,超出预想和初设的轨道,他心里隐隐有些着急,同时又不无“庆幸”。因为,大家的理智并没有被感情的潮涌淹没。
  你们看吧,大家不相信呀,怎么办好?
  一个孩子急眉赤眼,发出了毒誓:如果再干,就剁了我们的手!
  说着,还做了一个以刀砍手的恶狠狠动作。
  是的,剁我们的手。另外三个孩子也随声附和。
  王养利为难了,他转身征询大家,你们听到了吗?他们说,要剁了手,这可不是好事。我们不希望他们长出“第三只手”,但也不能看着他们剁去正常需要的两只好手啊!怎么办?咱们平时不是说,进了“三维”门,就是一家人吗?一家人中,有人要剁手成为残废,我们能袖手旁观吗?
  ……无人回应。
  真的,我们不管他们了吗?
  看到大家继续缄默,仍无反应,王养利几乎是祈求了:救救……孩子吧!
  话一出口,才意识到他是在重复一位伟人的名言!
  天哪,快一百年了,鲁迅的话言犹在耳,振聋发聩!他不由得激动地说,大家想想,作为父母,最大和最宝贵的是什么?不是名利地位,不是金钱财富,而是孩子。他们把孩子交给我们,就等于把我们当成了亲人,等于交给了我们最大的财富、最宝贵的信任。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会改好!更没有道理不相信,经过大家齐心协力教育帮助,他们一定会改好呀!要允许别人犯错误,还要允许别人改正错误,对不对?
  他把话筒重新对准操场。
  请大家再次郑重考虑,重新回答,相不相信他们会改好啊?
  相———信———
  王养利带头鼓掌,他脸上最终露出笑容,而眼里则再次溢出泪水。
  现在,该你们表态了。他又问那四个孩子,说说,你们该怎么办?
  校长,处罚我们吧。
  另一个孩子率真地说,对,罚款也行!
  不,王养利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恰恰相反,今天,我不但不处罚你们,还要奖励你们。是真的……要奖励呢!
  他说着,走过去拿起桌子上的几套新书说,这就是我奖给你们的奖品。只是,你们一定要知道,我奖励的是你们今天的真诚和勇敢。这些书,昨天晚上我就给你们准备好了,里面有《周恩来的故事》,有高尔基《我的童年》,还有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事迹,等等。我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互相传阅。
  四个孩子受宠若惊,迟疑许久,才诚惶诚恐地接过了书。
  下面,我就提前给你们颁发奖状。
  王养利展开那几张特殊的硬纸,说,这是以“三维”学校的名义发给你们的。你们可以看见,上面清清楚楚盖着“三维”的印章。当然,奖励的内容是空白的,最终,要靠你们自己填写。我希望你们把它贴在床头,天天看着它,争取早日填上大家公认,而你们也问心无愧、为之自豪的具体内容……
  他的话没有说完,就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掌声如潮,四个孩子哭成了泪人。
  王养利只是微微地矜持一笑。他十分清醒,这出戏还没有完全落幕。对这四个孩子,真正的教育还在后头。当天晚上,他召开了特别会议,把四位学校领导和四个班主任请来,又叫了四个班干部,商量制定具体的帮教措施。要求全程关注、分工协作,每三人负责一个学生,一定要彻底把他们转变过来。他自己则亲自和孩子的家长分别联系,多次沟通交流,提出具体配合教育的要求。
  从此,“三维”校园,经常能够看到那四个孩子活跃的身影,他们积极主动帮助低年级同学抬水,帮助老师打扫卫生,主动摆放餐厅的桌椅板凳……两年以后,四个孩子手中的那张空白奖状,最终都有了名副其实、令人可喜的内容。后来,他们从“三维”毕业,全都考上了西安市的重点中学,还有一个当上了班干部。
  四个孩子,经常回“三维”来“探亲”,看望他们的“大朋友”王养利。他们屡屡感言:没有王校长的那次特殊奖励,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王养利也不无激动地说,他们来感激我,其实就是在感激教育啊!
  
  王养利和他的三颗“种子”
  王养利在不同场合,多次“调侃”那些夸口培养“尖子生”和升学率多么高的同行:就算你们培养一百个博士生,我只“培养”一个“本•拉登”,咱们比试一下,到底看谁厉害?
  他这样讲,是引申了“老党的故事”。老党是他们村的“成功人士”,很早开始承包工程,赚钱也早超过八位数字。自况“一辈子轰轰烈烈钱没少挣,最大失败是子女教育”。儿子吃喝嫖赌抽大烟“已经没治”,最可怕的是12岁的孙女,只因为有一次要钱太多老党没给,竟然给他的牛奶里投了“毒鼠强”,要不是抢救及时,总共花去14万元,老党和他的老伴也就一命归天了!
  包括王养利在内,许多人都对老党的孙女“刮目相看”了!人们为之震惊恐怖。她不过12岁呀!
  王养利感喟:正是这个孩子,给了我一个严正的警示,那就是孩子早期品行教育的迫切与重要。他说我恍然察觉“百年树人”的古训,实在太“忽悠”人,简直就是荒唐!人生过百年者,寥若晨星,“百年树人”这种安慰和期许,缥缈遥远,脱离现实,是明显“玩虚”!相反,换成“百年树木”倒很实在。真正优质的高档树木,不过百年是很难成材的。
  王养利“百年树木,九年树人”的创新思维,就这样酝酿成熟了。从人生之初3岁进入幼儿园,算到小学毕业,正好九年。他认为这无疑是人生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地基”。这个阶段的教育好坏优劣,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他说这个观点既不新鲜,亦非独创,许多伟大的教育家,都反复强调人生幼年的“奠基工程”———养成和教育。罗素的《教育论》多次要求“给幼儿以更多的注意”,并明确指出,“品行教育在幼儿时期尤其重要”。我们“三维”(维德、维智、维能)把“维德”放在首位,正是这个意思。上上立德,其次立行,其次立言。道德高地一旦失守,哪儿还有“廉耻”二字?这个世界就会十分恐怖!
  王养利把“树人”作为自己和“三维”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他有一句口语堪称名言:“抓紧幼儿关键期,迈好人生第一步。”这个关键时期,就是九年基础教育。好在他心中要“树”的这个“人”,毕竟有一个鲜活的标准“样板”,这就是他的朋友老王和他的子女。
  老王在临潼乃至西安,也算个名人。老王当过刑警,后来做公安局政委和政法委书记,还酷爱书法。退休之后,偶然看到一本书《播种》,写一个日本实业家,年过九旬,一生乐善好施,致力和平与教育事业,并将亿万资产献给了世界各地贫困学生。老王颇为感动,兴之所至,以半月时间挥毫泼墨,将其几十万言抄写完成。随后作为礼品遥寄东瀛。过了一年,他收到了作者花费巨资给他回赠的书法影印本。作为挚友,王养利被邀去老王家里欣赏这一本大书。也正是那一次,让王养利刮目相看的,除了老王的人品,文化人生和处世风范,尤其还有他的一双儿女的故事。
  那兄妹二人都曾是清华学子。1998年夏,清华举行年度“光华奖”颁奖大会,硕、博两项一等奖,被一对亲兄妹获得,一度传为美谈。老王的儿子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是老王一幅特殊的书法作品,曾久久地吸引王养利的目光:
  20世纪末春夏之交,时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王XX,参加了由美国主办的当代大学生电子应用技术大赛。他技压群芳,独占鳌头,在全球数万名参赛者中荣获第一。美驻华大使特来校向王XX祝贺,并通知定于5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为其举行颁奖大会。可是,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突然对我驻前南联盟使馆进行导弹轰炸,造成我方多人伤亡事件。这是对我主权严重的挑衅与侵犯,激起全国人民极大愤慨,令世界为之震惊,世称黑色五月。毋庸置疑,在正义与尊严面前,没有丝毫妥协余地。在其导师的支持下,王XX决然拒奖并郑重声明退出大赛。特此记撰,以示不忘。
  这个王XX正是老王的儿子。
  那次比赛获得全球第一的奖金,为5万美金,折合人民币近40万元;美国驻华大使亲自前来祝贺,并通知颁奖地点设在人民大会堂。何等“实惠”,又何等荣耀啊!
  面对5万美金和名扬全球的至大诱惑,一个学生,能够如此坚守民族节义而不为所动,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品行?
  圣经上说,一粒种子会结出千百万粒种子。人中的精英,常常最不显山露水,也许正是在追求着一粒种子的效用———那就是结出千百万个壮硕的新种子来。
  王养利从这对“双博兄妹”的身上,已经看见三维“树人”的样板。
  
  无疑,王养利也是一个“播种”者。以他27年教书育人、辛勤耕耘的真切体会,深知应试教育对中国教育产生的一系列负面作用。他的目光,一直敏锐地捕捉并追逐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在他看来,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充分尊重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个性差异,让人在从出生到入“生”的过程中,有奋进、超越、成功、快乐和幸福的喜悦与良好的习惯,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和谐统一。
  他这样说:“当您播下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当您播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当您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改变您的命运。‘三维’教育今天播下育德、育脑、练能的三颗种子,明天一定会收获影响中国未来命运的新一代。”
  这就是“三维”教育早期开发的理论依据。
  “三维”实验教育七年来的教育实践,让许多孩子享受到了与传统教育以及应试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王养利将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归结成这样三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佟某,10岁,四年级插班生,来校几天,一直心思不定,不想上学,哭闹着要走。班主任无奈,只好通知其家长赶来配合安抚。然而佟见父母,从撒娇到撒泼,居然仆地,打滚,以头撞水泥地面,哭骂不止:什么破学校,我不在这里上!
  王养利听闻,及时赶至,好言询问:你看我们学校啥地方破,是老师还是校长?
  反正是破。
  好,就算破吧!王养利说,那你说说,你认为哪个学校不破,你就去哪个学校上学好吧?
  我要回老家。
  王养利从他父母口里已经得知,这孩子在陕南老家被奶奶宠得厉害,压根儿就不想读书。先后在西安转了四五个学校,都不愿意好好学习。父母实在没辙,才通过熟人,把他送到了“三维”。
  王养利说,好,只要你父母同意,你当然可以回去。
  父母面面相觑,沉默。上学读书,关系孩子终生前途,他们还没糊涂到这种地步。
  这时,已经到了吃饭时间,学校的学生涌出课堂,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正准备去餐厅用餐。王养利说,这样好吧,在你回去之前,我想请你吃一顿饭。“三维”的所有同学都是我的朋友,好朋友。你能不能给我一点面子?
  大概因为听到允许他回家,佟某不哭闹了。王养利将他带到家里,以客相待,倒茶、让座。亲自搞了两个素菜,给他端来了米饭。
  你今年十岁了,再过两年十几了?
  12。
  不错。再过10年呢?
  22。
  再过22年呢?
  44。
  不错,你的算术不错。王养利又问,你再想想,当你44岁的时候,你奶奶她在哪里?
  佟某摇头。
  你不知道,可我知道,如果不出意外,你也会是一个甚至两个孩子的爸爸。我要问你,到那时候,你愿不愿意让你的孩子,一直呆在山区的老家不去上学,光知道一味疯玩?
  佟某无言以对。愣愣地望着王养利。王养利笑了,不无风趣地说,我敢保证,你这个未来的爸爸,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不学习、没文化,除非你是个傻爸爸,或者干脆就不爱你的孩子。
  佟某放下碗筷,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孩子啊,让我这个大朋友告诉你吧,你奶奶爱你没错,但那种爱是糊涂的爱;你父母为你的将来着想,所以是真正的爱;而老师督促你好好用功学习,获得知识,那才是科学和伟大的爱。你既然不想在我们“三维”上学,那好,我就代表我们这个你说的破学校,送你这三句话,希望你记住它。
  王养利说到这里,站了起来,做出了送客的姿势,就这样,饭你已经吃了,现在你准备回家去吧。
  佟某翻着白眼,却坐着不动了。
  怎么,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佟某什么也不说,只是双手交叉,一个劲地扭着自己的手指头,好像跟它们有仇。
  这样吧,王养利见机行事,他说,要不,咱们合一张影,给我作个纪念,不管怎么说,咱们还是好朋友嘛!
  说完,他去里屋拿出相机,随即喊来夫人王春迎老师。他拉起佟某,搂着他的肩,只听咔嚓一声,一张照片便留下来了。
  佟某“哇”地一声哭了。
  不要,我不走了,王校长……我还是,在这里上学吧……
  你不嫌这学校破了?
  佟某不好意思,擦着眼泪,破涕而笑……
  王养利顺手赠送他一本书,并写上了“三维”的教育理念(山高我为峰、人高脑为峰、脑高道为峰),然后说,我再教你认一个字。说着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个“人”字。
  你认识这个字吗?
  认识。
  不,你还没有完全认识。你看,这一撇是啥?就是你。捺呢,就是你的精神。你不能独立,这一撇就变平了,躺倒下去,你看像啥?
  像两根木头。
  还像什么?
  像是等号。
  不错,王养利及时表扬他,你的脑子满灵活嘛,想象力也挺丰富。可你知道不知道,木头躺在地上,是不是就是死了的树?人呢,如果没有精神支撑,也就等于垮了,死了!

佟某天真地说,我不想死。
  对呀,还没娶媳妇,怎么能死呢。
  一句话,佟某又被逗笑了。
  他接着说,不要再哭了,只有懦弱的男人才哭鼻子,那是没出息的表现。你的眼泪哪怕像水一样流,可那是下水道的水,污水,很脏。我们是朋友了,我才说这番话,对不对?
  说着,他和佟某拉钩,说他马上要开会,让佟回宿舍去。两个人都同时开心地笑了。
  孩子走后,他又和其父母沟通,告诉他们,今后不要再训斥孩子,要有信心同学校配合,一个学期后,孩子肯定会比以前优秀。当天晚上,他将这个故事转述给了全体教师。他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能力转变孩子,不能嫌弃孩子哭闹不听话,如果送孩子回去,那就是不负责任,就是失职。
  后面的故事可想而知,他把这个孩子的故事,在家长会上重述了一遍。意思只想说明,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太多的所谓技巧和办法,需要的是真心、真诚,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一定要把孩子当成朋友,真心的朋友,然后真心关心爱护,特别是以平等的姿态当作成人那样(他们实际上就是未来的成人)去和他交流。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了。
  他又联系到那天请那孩子吃饭和照相的事。他说,我完全相信孩子是不会走的,只要他认可,感到了亲近,不过是一次再简单不过的便饭,一张普普通通的合影,他就定下了心。这番话说完,一千多人的家长会场,就听见有人忍不住啜泣开来,原来是佟某的母亲。会毕,她专门跑到校长办公室,一进门就喊,我服了,我连每根头发都服了你了……
  王养利对她的夸张有些不安,他真想对她讲讲自己的故事,讲讲生在困难年代、长在动乱年代的他,正因为小学基础知识没有打牢,失去了读书的最佳时机,最终致使高考以6分之差落榜!可佟某的母亲却说,你们还不知道,我过去为他不愿上学,淘了多少神呐!我丢下卖服装的生意,陪他来学校他都不愿意;如今怎么着你知道吗?校车还没到,他早早就准备好了书包,站在门口等呐……
  此后不久,这位家长,又把他们的小儿子送到了“三维”幼儿园,还先后介绍了好几个孩子。
  如果说从事基础教育,就是为摩天高楼作“地基处理”,那么小学老师就是不拒细流、不让垒土,默默夯实,用心血浇铸的被“埋没者”!一如王养利,即使他称得上天才,他的长项,也仅仅在于能敏捷捕获平凡细微中的“精神内核”,然后拓展延伸,淋漓酣畅地发挥到极致。随手拿来一个琐屑的事例,都会让他轻而易举,演绎成一篇引人入胜的大家手笔!
  是故,也有人称他“高人”。
  一年级某班,有个叫靳玉轩的小朋友,班上反映他很孤僻,不愿跟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课间总是孤零零站在操场一角,当别人活动的“忠实观众”。他的眼中,莫名其妙,有一种抑郁乃至敌视神情。
  无论如何,这不该是一个七岁孩子正常的精神状态。
  王养利每天晚饭之后,都要和小同学在操场打羽毛球,孩子们排成队争相和校长“较量”,因为打赢了校长,就可以得到他赠送的书法作品一张。他已经知道了这个孩子的情况,这天便主动走过去,弯下腰来,拉住站在一旁远远观战的靳玉轩,诚恳邀请:怎么,你愿意和我打打球吗?
  靳玉轩先是一愣,随后茫然不知所措,只是呆呆地站着一言不发。
  不会打不要紧,来,试一试看。
  王养利让另一个手握球拍正在等他的孩子让给靳玉轩,那孩子却不悦,那不行,他没有排队,怎么能给他搞特殊呢?
  王养利说,就搞一次特殊行不行?
  为什么?
  王养利嘿嘿笑道,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啊!
  话一出口,却招致孩子们众口一词的“抗议”:难道我们不是你的朋友?
  没错,也是。王养利说,我和这位朋友有点小秘密,正因为知道你们这些好朋友会照顾我们,才让他跟我打一次,行不行?
  孩子们终于答应。拿拍子的孩子主动将拍子递给了靳玉轩,还热情鼓励,好好打,争取把校长给打下去!
  靳玉轩受宠若惊,接过拍子,笨拙地连输两个。同学们都鼓励他别慌,第三个球和后面的几个球,王养利有意让他,孩子们便给他以热烈的鼓掌。
  最后,靳玉轩取胜,王养利一如往常,将他带到办公室里,赠送亲笔书法一张。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是,他没有让靳玉轩马上离开,而是让他坐下,给他倒茶,然后随便扯了几句闲话,亲密地凑近他悄声问道:你觉得我这个人够朋友吗?
  靳玉轩点头。
  那好,你告诉我这个朋友,你为啥不开心呢?
  有人欺负我。
  真的?
  靳玉轩再一次点头。
  能告诉我是谁,他们怎么欺负你的?
  很多,他们……用眼睛欺负我。
  噢,我明白了。
  翌日上午,王养利特意来到靳玉轩所在的教室。他先给正在上课的老师鞠了一躬,他说,我在外面听见你的课已经上完,现在请求你给我5分钟时间,我要来看一看我的朋友靳玉轩。
  任课老师慌得什么似的,红着脸赶紧给他还礼。
  王养利连声道谢。然后,他走向讲台,目光搜寻到靳玉轩,朝他笑了笑说,其实没事,我只是路过你们教室,突然想起我昨天新认识的朋友,顺便来看一看,真的没事。
  说完转身,正要离开讲台,却又回过头来问大家:刚才我给你们的老师鞠躬,你们有没有看到老师比较紧张,而且是十分真诚地给我还礼?
  同学们齐声回答:看到了……
  这就叫你敬人一尺,人还你一丈。一丈多还是一尺多?
  一丈……
  不错。一丈比一尺高,这又叫崇高。王养利认真地说,所以,尊敬别人的人是不吃亏的。我希望在你们中间,不要有不尊重别人的现象,哪怕是一个不好的眼神。请你们回答,今后能不能做到互敬互爱?
  能……
  那位任课老师这才恍然大悟,校长哪里是“路过这里”、“顺便来看一看”,他是给大家上课来的!这一课上得那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叫你几乎感觉不出来!比之他“奖励”四个长“三只手”的孩子的处心积虑,那种处理非常态事件的特别创设与表演,他这种“常态课”的创作,简直就是出神入化、顺手拈来了!
  有人曾专门来找王养利“讨教”,问他究竟用了什么“高招”,使那些原来“实在管教不了”的孩子,很快就变成一个个“有模有样”的人。王养利笑了。他说,高招没有,倒是有三个“高峰”,即人、脑和道。没听人说吗,读书要靠自用心,老师只不过是引路人,所谓鱼在水中游,人在道中行呐!
  “三维”教育的“三粒种子”,首先是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想干大事的崇高志向,积累成就大事的知识智慧,具备包括体能、技能和社会交际各种实现理想的具体能力,也是所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真实本领。实质是要学生尽早入门得道,核心是学会创新思维和培养积极进取精神,从而实现“三维”的“三为”目标:为孩子成功服务,为家长事业解愁,为社会发展育人。所以,王养利说,“三维”人决不在他人与古人的平衡木上翻跟头,而是在加宽、加长、加高的平衡木上求新、求好、求发展。
  说到底,他坚信品行教育旨在产生愉快和勇气,所以要尽量释放爱的源泉。而再新颖的理念,再完善的策略,再美好的道德说教,如果不能像种子埋入沃土、施予水肥以及适宜的阳光气候那样深入孩子的心田,都将是坐而论道,无谓空谈,都将是有害无益,误人子弟,祸国殃民。
  
  十个手指头会“唱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手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
  王养利上师范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热爱数学,崇拜发明圆周率的祖冲之,敬仰陈景润,有人曾给他起过外号,就叫“哥德巴赫”。师范毕业,他被分配到陕西省冷冻厂子弟学校教数学,一干就是17年。王养利凭借巨大的热情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一堂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他看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储备一井水。他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受到省市教育部门的重视,先后被评为“教学能手”,还被任命为副校长。

所有这些都未能使他满足。如何开掘和提高孩提时期少儿的“三种能力”,特别是数学能力,是萦绕于他脑海的最大课题。一次好友聚会,大家摩拳擦掌行令划拳的情景,使他突来灵感:人已经烂醉如泥,可竖起的手指居然都不出错,这能不能说是一种潜能?尤其是“拳拳不离大拇指”的说法,让他“耳目一新”。这些比划不正是一种独特而奇妙的数学“指语”吗?还有类似“剪刀、石头、布”的儿童游戏,以及农村集贸市场上经纪人的“捏手指头”,如果都和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不就会突破幼儿学习数学的瓶颈,使幼儿数学教学由难变易了吗?
  他又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儿童的智慧在手上”,一些习以为常的画面立刻凸现眼前———
  课堂上,总有不肯专心听讲的孩子,而且年龄越小越是“好动”;只要老师背转身去在黑板上写字,就有人偷偷玩“小动作”,不是用墨水涂黑指甲、红指甲,就是在手指头上画小人脸,有的甚至给手指头戴上小纸帽子,演木偶剧……
  这些藏在课桌下面的“小动作”,为何不能开掘和利用?那一双双灵巧智慧的小手,为什么就不能堂而皇之地请上桌面,变成孩子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直接有效的“大动作”、“美动作”呢?
  王养利被自己的想法激励,兴奋不已了!
  他开始付诸实践了。
  首先,他多方查询,寻找科学依据。荣获诺贝尔奖的美国斯佩理博士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揭开了人脑的新奥秘,也为王养利提供了人体潜能开发的科学依据。他进而联系到祖国传统医学证实的理论:人的十指、五官和大脑,都有密切的联系,儿童的十个手指不断伸展、屈合运动,能良性刺激大脑左右半球细胞健康发育,若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和开发,就能有效促进儿童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健康成长,形成全脑开发的新局面。
  由此,以手带脑、手脑并用———“手脑算”的思路“横空出世”。
  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既然算盘可以代替结绳计数,计算机又可以代替算盘,我用“手脑算”为什么不可以代替计算机?
  他向学校申请,要求开始“手脑算”教学实验。然而,王养利提出的建议被搁置了。难道“手脑算”也和哥德巴赫一样,就此成为一种“猜想”吗?
  他既没离开学校,更没停止对“手脑算”的研究。没有正课时间,他就利用课余休息“偷偷”地干;学校不让给学生教,他就回家教自己的儿子。儿子王琼珏还不满3岁,正是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年龄。他阅读《零岁的数学教育》一书,始知人的各种能力发展,都有其最重要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被称为“关键期”。
  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是2周岁半的“计算能力”发展关键期;二是5周岁左右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的数学综合能力。这个时期幼儿尽管数学综合能力不很明显,但是大脑潜在的“数学综合体系”已经形成,正是系统性、规律性开发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则需要很长时间,花费很大精力补偿知识形态系统的断层。
  经过长时间的细心观察和揣摩,王养利采用十个手指,表示出0~9十个数字,确立了基本的“手像”。其中的关键,是拇指为5概念的确立。就像五珠算盘,顶珠为5,下面四珠各自为1,上下相加即9。实际上,这个“手像”的建立,也确实受到五珠算盘的启示,他把那五珠化成了五指,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计算的中间环节,不借助算盘,也不借助计算器等工具,只用双手十指屈伸,就能算得又快又准。这种计算方法利用的是肌肉记忆原理,在不断进行手指曲伸的同时,肌肉将数的有关动作牢牢记住,长期坚持练习手指关节与肌肉,就能将有关数字的动作,以及动作对应的数目反复与大脑建立联系,使手算足以快速升华为脑算。
  而后,反复进入数字的实际计算演练。
  1990年,他在不断练习和改进的过程中,用边学边玩的方法教会了儿子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到一周,儿子居然能脱口说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其速度之快之准,让他也为之愕然。
  在他看来,加法的运算速度,是衡量人聪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这些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手是最好的实物,更是优秀的教具与学具。孩子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一边显示“手像”一边唱歌,生动有趣,易学易懂。
  现在,就让我们步入“三维”校园,近距离观摩一次“闪电式手脑算”的实际教学吧!
  我们的手是创新的手,
  伸屈指头就能算数。
  我们的手是计算的手,
  加减速算电脑也落后。
  我们的手是开智的手,
  左右分合全脑快速,
  建设祖国我们心中有数……
  优美的歌声,从“三维”发展实验学校幼儿园的教室传出。宽大敞亮,布置新颖的教室,一群可爱的孩子大睁双眼,神情专注地挺举着双手,认真地做着手指操。他们一边唱歌,一边配以十指的闪动。
  我说1,你伸1,早晨起床先穿衣。
  我说2,你伸2,两只鸭子嘎嘎叫。
  ……
  授课老师一遍遍复诵着手脑算的手语歌,孩子们则灵活主动地运用“手像”点数。从5到10的组成,他们不仅可以迅速出示,还可以像唱儿歌那样,把1到10的组成流利地背诵下来。在年龄最小的幼儿小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出发,正在进行认识0~10手像最基本的训练课程。
  “闪电式手脑算”,迎合了幼儿心理发展和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从人生发端,就彻底颠覆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成才“定律”,它一定、也必将改变未来中国莘莘学子高分低能、言语木讷、高度近视的形象。难怪王养利说,在21世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谁掌握了学习捷径,谁就与成功更近;谁掌握了更好的学习方法,谁就胜人一筹。他说得好,“人生就像赶路,有的步行,有的坐车,有的乘飞机。孩子学会手脑算,就等于自行车换成了飞机票。”
  “闪电式手脑算”像一个美丽的神话,深深吸引着天真活泼的儿童。王养利始终认为,谁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和学习技巧,谁就是成功的老师。他和他的“三维”老师团队,愿意和所有的孩子同时快乐地成长。他研创“闪电式手脑算”,技术成型于1990年;实际教学运用为1995年;1996年全国推广后,经他在实际教学中完善和改进,能使熟练掌握的3岁左右幼儿,在一秒钟内计算出100以内加减法;2002年成功申报并提前通过中国国家“十五”重点科研课题。
  手脑算成功了。他让不爱学数学的孩子爱上了数学,让爱学数学的孩子开始钻研数学,让钻研数学的孩子很快看到了成果。它的直接受益者,除了孩子还有家长。西安药市一位个体经营户说,我们的生意很好,每天有几十笔账目要核算、复查。我们用计算器算账,比不过我七岁女儿用双手加减。有几次在门市部里,她帮我们算账,客户跑过来围观,都夸她是神童。一家餐厅老板说,每逢周末,我的孩子回来,都给我们表演“闪电式”手脑算,一次比一次快,吃饭的顾客看了,直夸“闪电式手脑算”神奇。以前,我的孩子可是一叫算数就喊头疼的啊!
  “闪电式手脑算”的成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国内外许多报刊报道了这一新奇的创举。“三维”学校被确定为临潼区和西安市特色教育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试验示范学校。王养利本人,相继被吸收为中国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核心研究员、钱学森大成智慧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加盟、学习和研发此课题的教育机构遍布全国,并发展到海外。它不仅是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更是一种发展品牌,它的普及和推广,对于改革基础数学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在成功和荣誉面前,他依然冷静如常。很多学校邀请他讲课,他都欣然前往,却是分文不取。
  2004年6月底,他应邀赴佳木斯市东泽外国语学校作专题讲座,引起与会专家学者广泛关注与极大兴趣。随后,报告团前往俄罗斯考察交流,并在俄罗斯师范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2004年7月底,他带领的“手脑算”访问考察团,应邀到香港作了汇报表演,并相继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行交流;2005年12月,他应邀参加在成都举办的全国新世纪小学教学课程实验总结表彰暨教材培训研讨会……

全国教育改革专家魏书生为之题词:“静能生慧,乐在学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曼说:“闪电式手脑算是发挥人体器官教育功能的典范,是眼、耳、手、脑、口和谐发展的有益实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张景中激动地说:“闪电式手脑算给儿童以力量感!震撼感!解放感!”德国德鲁克管理学院北京光华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院长杜绍基先生说:“闪电式手脑算是灵感和智慧的结晶,是从侧面看教改的伟大发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德国办事处博士赵长兴先生说:“闪电式手脑算发明之后,15年会很不得了!”
  王养利这样比喻自己的独创:“闪电式手脑算的最终目的,不是算得快如闪电,而是让幼儿的心智开发速度如同闪电,像鸵鸟一样放飞。”他的全部努力,诚如他本人所说,“仅仅是做人梯扶学生,做人师帮学生,做人率带学生” 而已。这也是他为“三维”教师确立的“人梯、人师、人率”职业道德规范。
  古城西安东郊,骊山脚下,小小不言的椿树村,只因为有了“三维”学校,已经声誉远播。这个村所在乡的邻村周湾,曾出过康熙皇帝的老师和乾隆皇帝的太师周道龙,虽然现在谁也不敢断言,这里将会走出治国精英,但同样谁也不敢否认,这里会走出明天的“鲁迅”“华罗庚”“钱学森”……
  椿树村的儿歌,由此也大概需要改写:
  椿树村,椿树王,
  你长(zhǎng)高来我长(zhǎng)长(cháng);
  你长(zhǎng)高了起房子,
  我长(zhǎng)长(cháng)了挑大梁……
  
  教育就是要爱一切孩子
  王养利热爱教育,喜欢孩子,他总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跟他们打成一片。他明确要求,必须让训诫和体罚学生在“三维”彻底“下课”,“三维”奉行的是爱的教育。
  他制定了大气若云的爱的准则:爱苍天先爱学生,爱大地先爱生命,爱父母重在生前,爱教育重在树人!他援引罗素《教育论》说,“每个儿童都喜爱夸奖。厌恶指责。希望受人青睐通常是人们终生的主要动机之一。”基于这种认识,王养利为“三维”确立了“素质教育、爱满天下”的总目标。他要求全体师生“用爱己之心爱人,用爱人之心爱国,用爱国之心爱地球”。
  可以说,他的所有办学理念,都包孕在这个“大爱天下”的博大情怀里。“三维”从办学之初,就秉承“爱满天下”的至高目标,让孩子享受着“学校有家”的人文关怀。我们不妨通过“三维”老师的一些信件、笔记、日记,来了解他们的做法。
  这封《给家长的一封信》,是“三维”学校生活部的梁心仪老师写的。没有任何人要求,授意,完全是自觉自愿,凭着一颗爱心写给孩子家长的。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
  首先,谢谢你们能把自己的宝贝送到我们三维学校来。我知道你们心中有许许多多的不放心。在这里,我想把孩子在校的一天情况给你们介绍一下。孩子早6∶40起床,先整理床铺,后进行各自的洗漱。7点钟由生活老师送入校园,再由班主任老师带领晨读。每天就餐时间为早7∶20、午12∶00,晚6∶00。就餐都是集合去餐厅就餐。在这期间,老师和学生一起吃,对吃饭不认真,挑肥择瘦的孩子,老师会和颜悦色地给他们讲饭菜的营养知识,学校的就餐制度。总之,督促每个孩子吃好吃饱。讲到这里,你们也知道孩子吃饭的情况了,把心放一放吧。
  我们的一线老师都是一些大专毕业、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们从上午8∶00—中午12∶00,下午1∶50—5∶50这两个时间段,给你们的孩子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我校提倡“做人要做智慧人,求知要求好方法”,使每个孩子在技能上,在学习上都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在我就生活方面给你们谈谈。我校的每一位生活老师,都要进行上岗培训。首先在他们心中都知道“爱生如命,爱岗敬业,厚德载物”。我们生活老师,给孩子们打好洗漱的热水,在穿衣服上会让每个孩子干净整洁出宿舍门。每天晚上给孩子盖被子,叫孩子们起夜。让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洗漱习惯。对个别淘气的孩子,生活老师垂身示范,耐心地引导鼓励孩子,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教育孩子“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让孩子们知道在同学之间、宿友之间贵在一个“和”字,“意和同悦,口和无争,身和同往,见和同解”。
  下面三篇《教育日记》出自一位刚入“三维”之门不久的年轻老师之手。然而,笔下流淌的却是眼中最真切细密的观察和心底最细腻动人的感受。
  ———爱的教育/ 潘小丫/2009 8 26
  25日星期一
  今天是正式上课第一天,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教室,像以往一样,那个个子中等,戴眼镜的老师已经坐在那儿了,她去年教过的学生不时和她亲热地打招呼。她也很礼貌地,十分亲切地回答学生们。
  上课了,她把同学们一一注视了一番,就让大家听写,自己在课桌旁来回巡视。不一会儿,她停住了脚步,两手托起一个脸上长着红疙瘩的同学的脸仔细查看,问他是什么病?还用手摸了摸他的前额,显然是看他烧不烧。这时,老师身后有一个学生趁她背对自己,站到凳子上扮起鬼脸来,正好老师转过身去,他赶紧坐下,低下头不敢作声。老师把手放在他头上,说:以后不要再这样了。老师再没说别的话就回到讲台上了。做完听写后,慢慢地用亲切的声音说:孩子们,我希望你们一个个都是好孩子,也希望你们都能爱我。我一个也不想责罚你们。我们全班要结成一个大家庭,成为我的慰藉和骄傲。我希望你们能向我表明你们的真心,而不要你们口头上的回答。不过,我知道你们已经在心里答应我了,我谢谢你们。
  这时,那个做鬼脸的学生走到老师前面,脸涨得通红,声音发颤地说:老师,请原谅我,我下次再不那样了!
  老师亲了亲他的额角,对他说:我相信你,你是个好孩子。
  
  26日星期二
  今天下午我给学生上了一节三维理念课,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下午吃完饭,我从教室经过时,看到一个女同学站在黑板前一手拿粉笔一手拿板刷,用心地模仿着我写的板书字体,一遍,擦了,又一遍,就这样重复了好几遍。我停住了脚步,心想:“她一定对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我顿时感觉自己很光荣,身上的责任也压重了。“本来可以再认真些,更好看些的,我好后悔,我本来可以的。”我心想。
  
  27日星期三
  都开学两天了,又来了一个新生,长得瘦瘦的,白白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陪他来报名的妈妈是一口的河北音,黑黑的(显然是被晒的),大包小包地挎着,有好多东西其实都是不需要的。她一个劲地跟儿子说着什么。他们交完费回教室时,我把安全责任书交给她阅读,而她只让儿子念给她听,母子俩一个念一个听,看着这个场面,我深受感动,我在心里流泪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而我要做的就是对得起那几十个家长,我怀着不平静的心情送走了这个不识字的家长。
  
  读李阿妮老师《爱满天下》这篇“自治笔记”,再好的评语几乎都是多余,我们唯一能说的,恐怕就是这四个字:感人肺腑!
  来三维已有七年,在这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目睹了三维的成长,亲身经历着三维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里装载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故事里也有我……
  在鼠年即将结束,人们用各种方式庆贺牛年时,我收到了很多短信,其中有一条,让我非常意外,更让我今生难忘:“妈妈,快两年没见了,您还好吧!也许您已经不记得我了,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电话中唱生日歌的您,忘不了您的谆谆教诲,忘不了对我深切的关心,您永远都是我心中的妈妈。祝,幸福快乐,桃李满天下。您的干儿子。”
  读着这段深情的文字,我老泪长流:李晨,是你吗?我怎么会忘记你呢,怎么会不记得做了我5年干儿子的你呢?记得二年级时,体操表演为了站好2和2之间的逗点,你苦练了多少天,为了咱班能拿上奖,作为文体委员的你喊破喉咙都不停歇。终于我们得奖了,可你却因嗓子严重发炎而发烧好几天。那时你还小,总是像小尾巴一样,整天跟着我,很多老师都认为你是我儿子,从那时你就叫我妈妈,这一叫,就叫到你小学毕业,整整五年。记得有一次放假,你给我打电话,说你过生日,可我没办法送你礼物,于是在电话里唱起了生日歌。可唱着唱着,不知怎么了,电话那头的你在哭,电话这头的我也在哭……

牛年的大年初一,家家张灯结彩,快快乐乐,欢欢喜喜过大年时,我在三维值班。正看电视,突然一个穿军装的年轻小伙子挡住了视线。当我抬头看见那张满是灿烂笑容的脸时,不由得喜从心来,是魏峰,没错,是他。思绪让我回到了五年前,在三维上五年级的魏峰学习很差,在班里几乎没有地位,也没有几个朋友,很多同学都瞧不起他,那时的他,最需要别人的关心和老师的疼爱……正在回忆中的我被一句“老师好,新年快乐”,和一个标准的军礼惊醒,一个军人的拥抱让我们都激动不已。
  “老师,我的奖章。”一枚金灿灿的国徽奖章呈现在我眼前,让我想起去年5月14日,魏峰打电话告知,他们部队要去宁强抗震救灾,已经作好了出发的准备。当时我只说了一句话“好好干,注意安全”。“老师,我一定不会给你丢脸的!”电话那边的他用坚定的语气这样说着。
  “老师,没有你就没有我魏峰的今天。当我在被别人嘲笑歧视时,是您给我母亲般温暖,让我在低人一头时,封我为宿舍舍长,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个没用的人;当我在情绪不稳定并预谋出校门打群架时,又是您坐在我床边,苦口婆心整整劝说了一晚,才让我放弃了几乎是犯罪的念头,给了我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当我生病时,是您端水送药,煮方便面;衣服破了是您帮我缝补,衣服脏了是您帮我清洗。每天表扬我,说我被子叠得最漂亮,还以我为榜样。老师,还记得六年级我写的作文吗?题目《不是母亲的母亲》,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过的作文,因为那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呀!记得刚上完初二,我已经无心再上学了,就在社会上闲逛,又是您给我指了当兵这条路,并支持我、鼓励我,才有了我今天这小小的成功……”
  够了,真的够了,有了这些孩子们的惦记,有了他们的祝福,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三维老师,真的知足了。他们能记起我,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王养利校长说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社会更多的孩子是仙。爱是伟大的,爱是无边的,只要用真爱去灌注孩子的心灵,用关爱去呵护,我相信三维的孩子将永远记住这里的人、事、物,那么,我们的三维也将真的爱满天下了。
  ……
  有人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座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拆掉,鼓励学生筑造他们自己的桥梁。
  王养利说:我的梦想,就是让我的所有学生超过我。
  
  一语天然万古新
  走遍中国,放眼世界,请问在哪一个学校,北大、清华,剑桥、哈佛,你见过这样的标语———“向学生学习”吗?
  这不只是一条标语。走进“三维”校园,正对大门的操场后面,松柏掩映、鲜花簇拥之下,有一尊高达3.98米的赤铜雕像。那是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他躬身曲背,平摊双手,正不耻下问,向他面前高矮不同的两个古装童子,虚心求教……
  铜像底座正面的黑色大理石上,遒劲酣畅,镌刻的正是那五个镀金大字:向学生学习。
  这五个字,不仅刷写在“三维”校园的墙上,印在所有老师的工作服,以及学校的内刊、文件和教材上,同时也出现在通往“世界八大奇迹”秦兵马俑迎宾大道旁边的广告牌上……
  它决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更不是故作姿态的表演,它只是“陕西三维发展实验学校”独此一家的亮丽风景和人文气象。
  为什么要提出“向学生学习”?王养利这样解释:
  “两千年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有一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的就是教学相长。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并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向我校全体教职工提出‘向学生学习’的口号,不标新立异,不哗众取宠,只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在爱的奉献、感情的投入过程中内心世界的倾诉。学生太天真了,同时也太可爱了,给他们一次成功的喜悦,他们就学会了进取,也给第二次成功奠定了基础。给他们一次超老师的机会,他们就有了自信,会勇于创新。学生的成长需要所有关心他们的人为他们搭建一个公平、公正、超俗的平台。这是新形势下创新教育的需要,更是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
  “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论断,其中喻含向学生学习之意。今天向学生学习不应成为一句空话。记得在给一年级学生上‘闪电式手脑算’时,我用‘手语’正在津津有味地给他们讲7+8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完成时,一位学生向我举手发问:‘老师,97+98能不能也用一个动作完成呢?’我诧异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呢?’他信心十足地说:‘老师,我自己想出来的,我现在就演示给大家看。’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我不禁想:一个6岁儿童,能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一个出乎意料的动作,使我在‘闪电式手脑算’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我没有被他的动作惊呆,而是被他的动作激活了。‘向学生学习’在我的脑海中油然而生。随后,我将课堂上发生的这些以及自己的感悟,告诉了其他同事,通过交流,大家在课堂教学及课余生活中都有共同的认识。
  “孩子的心田,犹如一片充满希望的原野,正像达尔文研究生物进化时经常产生疑问那样,他也可能会想:鸵鸟是鸟类,为什么不飞?鲸鱼属哺乳类,为什么会生活在海洋中?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的想法会超过老师?只要引导到位,孩子的创新意识、奇思妙想就有可能超过成人。保护孩子的奇思妙想,就是保护我们民族未来的创新公民。
  “那么,向学生学习,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向学生学习,就要先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感悟童心。学习学生率真、友善、进取、执着等天性,把学生看作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成功之父是成功,幸福之母是心态’。用学生的目光,从世俗的红尘里学着找回曾经的梦想,然后从梦想到计划去实施,才会有创新的成功。地有多大,理想就会有多大;天有多高,心就有多高。仔细想想,我们成人不是缺少梦想,而是被面子、条件、环境、利益和暂时的困难,以及传统世俗的定势思维紧紧地束缚了自己。”
  
  第一次走进“三维”,墙上整整齐齐的五个醒目的红色大字“向学生学习”,撞进女教师颜娜的眼中,她头脑中的第一反应,竟是惊奇!怎么,没搞错吧?怎么会“向学生学习”呢?
  但是很快,她确信并领悟了这句话蕴含的真理。她看到学生的很多方面,确实值得老师学习。比如在养成教育中,每次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弯腰屈膝,捡起地上的一张小纸片。在大扫除中,每次冲在最前,干得最欢的还是学生。在教学中,从一次放手,一次倾听中,都会发现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知识的创新者也是学生。
  她还记得,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特征”一节内容时,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本来,她是想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说出一个数,其他同学猜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当一个同学说“37698”时,其他的同学都在把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只有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说:“能。”
  她不免惊异:“这么快,你是怎么算的?”
  小同学自豪地说:“我先把3的倍数3、6、9去掉,把7与8相加等于15,15能被3整除,所以,这个数也能被3整除。”
  同学们听到这儿,都不约而同地为他拍手叫好。
  多么简便的方法呀!这个意外,让她感到无比欣慰,她由衷地夸奖:同学们,你们真棒,老师真应该向你们学习。
  对于向学生学习,赵淑茶老师开始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发现,王校长的话蕴藏了很深的科学道理,符合教育规律。她说,受旧思想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以往总将威严放在脸上,把尊严摆在第一,无法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流、探讨,走进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张,更纯粹、质朴,更接近本真人性。他们天真,看见下雨会问:谁把太阳惹哭了?他们善良,看见老人,会主动站起让出座位;他们友好,看见同学有困难,会及时伸出自己的小手;他们懂得感恩,对老师即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爱的抚摸,都会铭记于心;他们善忘怨恨,也许昨天吵得昏天黑地,今天又好得形影不离……

童心是上帝赐予的一份美好,感悟童心,学习学生,会让我们回归天然,做一个真正真、善、美的人。
  
  古人所谓学无常师。子贡曾问孔子,后代会用什么样的话称道您呢?他说,我哪里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喜欢学习而不知道满足,勤于教诲而不知道疲倦,仅此而已。修身莫大于学。人一生的学习时间不再是阶段性,而是贯穿于一生的终身修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教师这种知识占有和提供者的角色已不复存在。教材、各种媒体、同伴等都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也不再是无时无刻都能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人。终身教育理念的实施,使得教师即学生,学生即教师。
  王养利“向学生学习”的提出,从理论基础溯源,更接近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毛泽东曾反复告诫,要想当群众的先生,首先要当群众的学生。只有问政于民,才能更好地执政为民。我们只须简单地将“群众”或“人民”置换成“学生”,虽然还会为“向学生学习”感到惊奇和耳目一新,却很容易发现,王养利也不过是重复了一条不可更易的伟大真理。
  
  “三维”幸福教育观
  这是发生在韩新剑老师班上的故事。
  老师是“三维”富有经验的语文教学高手。有一次,他针对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生活幸福的现实情况,出了一道作文题:《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一如往常,老师开始引导,启发学生。第一段可以写我家有几口人,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等。第二段再详细举例,具体说明究竟怎样个“幸福”法。收作业时,突然在一个作业本里发现一张纸条,上边写道:“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按照你布置的题目写。”
  老师诧异,叫来那个学生:你没有写作文吗?
  写了,学生怯生生地回答,但是,我改了题目。
  唔……你交上来,我看一看。
  学生摇头,我不想让你看,因为……我的家不幸福。
  老师的心里“咯噔”一声,他不无愧疚地说:对不起,老师不了解你家的情况,如果你愿意,我还是想看看你写的作文。
  孩子点点头,把作业本递给了他。
  老师打开一看,文章的题目就把他给震撼了,孩子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断然改成了:《我多想有一个幸福的家》!
  劈头一句,竟是惊心动魄、极其鲜见的两个象声词“开头”———
  “砰、啪……”一声脆响,这是我家碗盆被摔碎的声音。小妹妹在大声地哭叫,我写作文的思路被打断了。妈妈在向爸爸发火,因为她打麻将输了钱。爸爸上班很辛苦,回家要做饭,还要照顾小妹妹。妈妈特别爱打麻将,回家很晚,赢了钱就高兴,可一输钱就会大发脾气。我的家庭不幸福,我非常心疼爸爸,多么希望妈妈能改掉打牌的习惯,使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作文没有看完,老师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连他自己都没有想象到,自己怎么会有那么果断的行动,简直是毫不犹豫!那个周末,他当即就拿着孩子的作文,去家访了。
  他要求那个当妈妈的看一看儿子的作文。孩子的妈妈居然不屑一顾,说她不相信一个小毛孩子,能写个啥样的文章?
  老师耐着性子说,你先看了再说嘛。
  妈妈终于看完,忍不住抹眼泪了。
  老师对其父母说,孩子在作文中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写得真好。孩子将来是国家的人才,你们大人这样把家庭和孩子都要毁了。希望今后不要再打牌了。
  当妈妈的连连点头。
  那个妈妈后来还真“金盆洗手”改了陋习。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十分优秀,最终不仅被西安八十三中免费接收,每月还给他40元的伙食补助。
  这个孩子,现在已大学毕业。
  几年前,王养利以他睿智的思维和超前的眼光,率先提出“幸福教育观”问题。作为和王校长二十多年共事和创业的骨干老教师,韩新剑老师认真探索钻研,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王校长的幸福教育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的幸福其实源于幸福的教育。
  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在带上一届毕业班时,为更深入落实素质教育有关内容,落实学校的幸福教育观,自觉地融入孩子们之中,成了他们的大朋友,我感到分外幸福,孩子们也同样为拥有我这么个大朋友而高兴。有一次我生病了,孩子们知道后不断地来问候,班上一点事也不让我操心。一天,我去办公室批阅作业,发现桌上放了好多未签名的小纸条,顺手拿起一张,画着我的座位和桌上的教科书、备课本、一叠叠的作业本,并用铅笔工整地写着:老师,您的病快点好起来吧,我们大家需要您。
  我被孩子们的一张张小纸条所感动,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的真谛就是“教方法、育人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做人、做事、求知、共处”作为21世纪人类的执照。“三维”学校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也把它作为育人的执照,把“求知要求好方法,做人要做智慧人”作为自己育人的追求。王校长时刻提醒我们:“爱苍天先爱学生,爱大地先爱生命,爱父母重在生前,爱教育重在树人。”这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神圣”之所在,也正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幸福?
  “三维”老师岳丹说,饥饿的时候能填饱肚子就是幸福;战火连绵时能够和平安居就是幸福;沙漠中能寻找到一片绿洲就是幸福;炎热的夏日能下一场及时雨就是幸福。作为老师,能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并受到学生的尊敬,就是幸福。
  宋寒莉老师说,幸福是一种感觉。置身“三维”,与孩子共同进步和成长。幸福是每天早晨听到孩子的那一声声稚气问候,幸福是融入孩子之中获得的那份纯真和美好。我爱孩子,用心“仰视”———像望太阳一样关爱他们:课堂上,他们聚精会神的表情;操场上,他们活蹦乱跳的身影;夕阳下,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离别时,他们依依不舍的目光;快乐幸福的感觉时常溢满身心。我记着王校长的告诫:用爱己之心爱人,用爱人之心爱国,用爱国之心爱地球。“三维”教育有如爱的阳光,让每个接触它的人都满怀爱的希望。我在“三维”每天不断学习进步,得到一份充实、自信,深感幸福。在我们的字典里,幸福就是看着孩子们从幼稚到成熟,最终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那样,我就可以骄傲地告诉每一个人,他是我的学生……
  在三维,你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为了孩子而努力工作的老师。一个三年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在生病的时候,天下着雨,老师笨拙地骑着自行车带我去看病,叮嘱我按时吃药。平时他和我谈心,和同学们一起玩……我明白了,老师要给孩子无私的爱,孩子才能在幸福中学习成长。
  王养利的幸福教育观,不把教学视为谋生手段,而是当成事业和生命的需要。他是第一位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出幸福观教育理论的学者型校长。他创设的“三维教育文化体系”已经形成,并在“三维”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纲领性作用。“幸福的三维教育与三维教育的幸福”,日渐深入教师、学生与家长之心,实现了教育的一种高度和谐。
  他将这一理念,创造性概括为:“度福”。就是教会学生把握好人生心理尺度,从小具有良好心态和大心灵、大胸怀的大幸福观,用幸福的教育培养社会的幸福。如同歌里所唱:从明天起,我做一个幸福的人。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留给自己一棵树
  需要认识王养利。需要让事实发言。
  事实是,王养利自幼仰慕先师孔子,偌大“三维”校园,一铜、一石,仅圣人塑像就有两尊。可孔子不过就是“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呗!王养利从教近30年,虽不敢妄称桃李天下,十倍于孔圣人的学生,还是有的。夫子虽有治天下的《论语》,自己却只字未著,全是由门生捉笔代劳,充当“枪手”,七凑八拼,连缀而成。王养利自然没有那份轻省福气,但宵衣旰食、字斟句酌,绞尽了肝脑,熬红了眼睛,啃馒头、就咸菜,独创或主编的著述,洋洋洒洒20多本,细算下来,至少也有几百万字吧!

上师范时,王养利就知道并真诚崇拜上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个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的前苏联普通中学校长。在他52年的生命历程中,勤奋务实,总结出一整套教学经验,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本人自1957年,就成了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并获得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还获得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等。相比之下,王养利就没有那么荣耀和著名了。他虽然也曾被任命担任陕西冷冻厂子弟学校的校长,可惜没过几天安稳幸福日子,很快就被企业剥离,断了“皇粮”。所以,他首先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为了筹措办学的经费和征地盖房,他把没想的招数都试验过了,没受的洋罪也经受了一遍。那份走投无路、惶惶不可终日可怜可悲,大概比四处磕头募捐、处处挨打受骂,为办学行乞凑钱的武训不差上下吧?
  然而,即使在这样严酷惨淡的背景之下,他的工作依然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王养利,不惜从任何细节入手,每天都在他的那些孩子们身上,切切实实践行着“爱满天下”的宏旨,恨不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分赐出去,一点、一滴,浇灌那些个祖国未来公民的成长,但他却至今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尽管也有过媒体小范围的几次报道,无非是风过牛耳,一闪而过。好在他还是他,痴心不改。
  为了学校,为了近二百名教职员工和近两千名学生的发展生存,他碌碌奔波,有时会忙得晕头转向。除了偶然给学生上课,还要经常性给教师谈话。他殷勤、谦恭,不论熟客生人,长幼师生,一视同仁看座,全部亲自动手泡茶;小有闲暇,甚至要把老师同学请来,亲自下厨,拉面、炒菜,再喝一盅……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也永远高于空论和并不重要的所谓名分。他自诩“三维真人”。一个“真”字,顶天立地。不虚、不假、不妄、不欺,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天地之间,“真正的人”必然是振拔红尘、僭越权贵的人。他无官无权,却有德有能。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教学能手。他是个普通教师,又永远是个谦虚的学生;他已经为人之父,但甘愿为民之子、孺子之牛;他身为一校之长,实质上却事必躬亲、处处带头,是谓真正“人梯、人师、人率”之排头标兵!
  他心中一直有两把属于“真正的人”之“标准尺度”。一把,叫做“对人类的博爱”,是培根的名言,“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动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王养利十分激赏这一段话,很早以前,他就将其抄录在本子上,心中渴念,也想让自己成为“虽在人间而生活在天堂中的人”。
  另一把尺子,叫做“为人类而工作”,是马克思青年时代就为自己确立的处世准则:“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也是王养利早在上初中时,就抄录在笔记本上的话。
  抄录这些话的人何止成千上万,关键还是要看谁在效法,谁在实践,是否真正做到!不管怎么说,王养利尽心竭力,已经在这么做了。因为,他想到了死———想到了这个极端的问题,这个至高的话题。
  长期的辛劳,心理和体力超负荷的持续运转,特别是前几年建校初期,社会上流氓恶棍的滋事骚扰,政府部门官僚腐败的动辄“传讯”“查抄”,弄得他身心疲惫、积劳成疾,心血管堵塞达70%以上,睡眠不好,血压也不正常,他不得不小心伺候,长期服药……
  在这时候,他不得不想到死。
  也许,那是随时随地的事情。
  有那么一天,他把共同创业的几位“元老”人物,叫到了自己家门前面。那是在操场的边上,一棵挺拔的雪松之下———
  他指着那一棵树,一本正经地说,这就是我。我要是死了,什么都不要,不要搞任何仪式,只需悄悄地,把我的骨灰埋在这棵树下,我会一直看着你们上课、出操……
  说到这里,大家都哭了,可他却笑了。
  他随即又指着树下早先立起的一块不大的石碑,念着上面镌刻的一首他作的诗:“百年松中有我,九年我中有松。鸵鸟立志归道,峰高谷深尽览。”
  他说,这就算我的墓志铭好了。如果你们愿意,到时候还可以在背面刻上四个字,那就是“真、发展、变”……
  有人给他书赠一款条幅:养心利世。他倒喜欢,镶嵌镜框,高悬于客厅正中。他想起蒙田的话,预先思考死亡,就是预先思考自由。试想,一个人如果抱定必死的决心,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害怕,又有什么东西能难住他!
  为了孩子,他没有个人的患得患失,也可以什么都弃而不顾。今年春节,为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对学校的“影响”,大年三十晚上,他召开了家庭会议。妻子、儿子,全家三口人手搭在一起,“达成共识”:把一年的工资全部捐给学校。他说要有思想准备,过紧日子。次日,就将自己的工资折和密码,交给了副校长王选平老师。
  他擅长数学,自然也精于“算计”,若买东西,同样会精打细算,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但该花钱时又出手大方,毫不吝啬。“5•12”地震,他带头捐款一万。学校要买图书,每次都是几万。通心2号教师公寓竣工,要装太阳能洗浴器,他一拍胸脯,全部费用我来承担,权当我赠送大家一份礼物;老师要搬家,他送一张好桌子;老师装修房,他送一间组合洗浴室;两个同名同姓的陈超老师都有了孩子,让他给孩子取名,他欣然应诺,然后各送价值五百元意大利木材高级床一个……
  他父亲说他“从小手散”,他却说他从小就记着母亲的话“给比要使人愉快”。他自己掏钱奖励优秀老师,让他们赴港、澳,上青岛,旅游度假。在不断提老师工资待遇的同时,他断然实行全体教职员工免费用餐。别人办学校,都会计算在学生食宿费用上狠赚多少,他每月计算的是该给孩子们贴补多少。还明确规定,每周伙食除了牛奶、鸡蛋和水果之外,每月必须为当月出生的同学,准备几个大蛋糕,搞生日聚会……
  他的信条是,钱要为人服务,决不做钱的奴仆。他常常说,我是“三维”最大的投资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理所当然应该是最大的回报者。他要求大家“进了三维门,就是一家人”。要求自己和家人,把全体师生当兄弟姐妹、当亲人。他的夫人王春迎老师总管后勤,除了关照每位师生的起居住行,还给老师上养生保健课。
  每逢节假,他都要“别出心裁”,给老师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今年教师节,他在收音机里,听到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故事。当时大军南下,我军战士的一双脚,往往要和美式装备的蒋军“四个轮子”赛跑。为及时解除战士们的疲劳,部队规定每到一地,必先给战士买柴火烧水泡脚……
  他听到这里,立即想到了他的学校,他那些装在自己心里的老师,当即花费上万,给每个老师买一只三百多元四川特产的木质“康熙”牌洗脚盆,还外带一套韩国产的指甲修剪工具。他的理由是,老师站着上一天课,很累,一定要善待“第二心脏”,好好洗脚。同时还要求,每个老师必须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公婆和岳父母洗脚,每月至少给家里老人修剪一次指甲。
  他自己首先就是个孝子。每月都要抽空给老父亲亲自洗澡、搓背,修剪脚手指甲。他教育儿子,从四岁开始给父母和爷爷奶奶倒尿盆,儿子那时太小,给他提意见,说难闻不愿意干。他说不愿意就没饭吃,这是做小辈的本分。儿子渐渐习惯,上小学四年级,厕所下水道被堵,已经能做到二话不说,弯下腰去,伸手就掏……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荐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于右任语)亦如王养利所言: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时,你还怎么指望他去培养教育好学生呢!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总理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他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读总理这番言辞恳切的谈话,感觉语重心长的同时,我们不禁要想到“三维”,想到王养利。他正是践行了“终身办学”、不谋名利、“完全献身教育”的典型。
  当年在冷库校区,为了写书,整日足不出户,饭是媳妇打好送过去的。虽然同父母双亲的住处仅一墙之隔,可俩老人硬是一个半月没见上儿子的面。老人实在惦念,只好到处打听儿媳和孙子。他听说了,赶紧打着哈欠,揉着惺忪的睡眼,捧一沓书稿拿过去给父母看,兴高采烈地说正在写书,正是他那本《思维的体操———七彩数学》。书终于出版,而且反应很好,所有的劳苦一挥而去,他一身清爽,坦言:幸福。
  筹划新校区,为了选地点,他骑坏了五辆自行车两辆摩托,在当初的一片麦茬地上,现场吃住办公,筹建学校。家长怀疑9月能够开学,他拍着胸脯保证:我不会让孩子们在野地里上课的!可心里无疑焦急上火。两个多月一步不离工地,终于集中力量先建起了一栋教学楼,学校也终于如期开学。望着孩子们活蹦乱跳,小鸟一样飞进校门,他松了一口气,慨言,幸福!
  2004年12月,王养利同公办体制告别,转为民办。当时应者寥寥,反对和忧虑者却大有人在,理由是“公办义务教育,谁还掏钱送孩子到民办学校来?”他却反向思维,凡事超前考虑,决不步人后尘。自己敢为人先,同时还鼓励和带动其他老师大胆创新,勇于试验,为推广韩新剑老师的快速阅读课题,他特意任命其为校长助理,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终于使该课题实验大获成功。看着自己的同事同步前进,他开心之至,慷慨陈词:幸福。
  他在学校也给自己规定,每周一老师培训,周三谈心,周五批评(自我批评)日,太忙顾不上时,就集体攀谈。谈学校发展、方法、理念、感觉。畅谈之后,人人感觉轻松、振奋,工作特别有劲。尤其新来的大学生,畅谈认识,集中培训,放手工作,日趋成熟。看见他们充满信心,迅速成长,他打心里蹦出来的,还是那两个字:幸福。
  国外有些学者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发生,战场就是中小学课堂。哪个国家政府有发展教育的远见,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胜者。王养利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终生献身教育。他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创新、自信和辛劳与智慧。他说他和他的全部努力,就是想证实马克思曾说的,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幸福和完美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趋向完美;只有真正为同时代人创造了幸福的人,他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不曾在有形无形的种种重压下仆倒,更没在逆水行舟的重重困难前退缩。相反却以心血浇铸、勇毅培育的名牌学校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陕西———与临潼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华清池相映生辉。这所“百亩小学”“绿色校园”,名副其实独具特色,已然是世界教育领域一颗璀璨闪亮的“明星”。
  2005年9月28日,“三维”学校跨入标准实验学校。
  当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西安访问,市教育局推荐有关专家来“三维”实地考察。考察团在学校现场采访王养利,他从“三维”学校的教育理念到目前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全面详尽的介绍。专家们一口气听了九个小时。
  访谈中,王养利有一段关于“三维”学校校徽的解释。
  三只“鸵鸟”原本属于飞禽,由于各种原因自然演化只能在地上行走。就像“三维”,原来也属公有企业学校,无奈只好走民办之路。但我们希望一飞冲天,重返蓝天。在党的阳光哺育下,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学校、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带着我们“德、智、能”全面发展的下一代,实现展翅翱翔的梦想。所以,我们有“鸵鸟立志归道”一说,寓意“峰高谷深尽览”!
  此后不久,中国陕西三维发展实验学校,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全球基层教育寄宿制学校试验基地。不久前《陕西日报》以半版彩页隆重推出文图并茂的《一个校长和他的教育理想———王养利和他的三维幸福教育观》;今年9月23日,陕西省教育学会再次确定,“三维”学校为省级示范学校……
  王养利相信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发展的边界。他说,只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他信奉的神圣法则,是在工作里发现意义。别人眼里多是学校日甚一日的兴旺和发达,却少有人看到托起这一切的那一双双特殊的手———看不见的奉献与牺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他把陶行知先生的话刻在了学校的石碑上,更作为座右铭化入了生命流程的轨迹。朋友借他的“三维发展,爱满天下”,写了八句话的“藏头诗”:“三人行必有我师,维师恩如海,发展才是硬道理,展众人智能,爱生如命,满怀信心,天生我才三维用,下辈子还搞教育”。
  算不算“诗”姑且勿论,关键是吻合了他的心迹,也印证了他自我勖勉的一首小诗:“不争夏秋不争春,愿随桃李共芳芬。今生只做树人事,无怨无悔善行真。”
  
  作者简介
  郭群,男,陕西淳化人。先后在福空和兰空部队服役,曾为兰空文艺创作组专业创作员。转业后从事公安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公安文联副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捍卫美丽》《天谴》《社区民警》,散文集《精致一个梦》《逃离魂灵》《心鸟》,长篇报告文学《多情警察》《英雄有泪又何妨》《古都大猎围》《死结》等。多次获省部和全国级文学奖项。先后获咸阳市公安局和陕西省公安厅嘉奖、三等功和二等功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