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车票的转让看诚信缺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2:50
从一张车票的转让看诚信缺失 fupeishan 发表于 2006-11-6 21:58:04

(一)案例文本

2005年年春节期间,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先生欲返回家乡过年。由于火车票特别难买,他预先分别托了两个人帮助购买回程的卧铺车票,结果两个人都帮他买到了车票。如此一来,多余的一张车票就必须处理掉。他可以到火车站去退票,但这样做将损失高比例的退票费,几百元的车票损失上百元,他心里当然要仔细掂量掂量。他也可以到车站地区将紧俏的火车票私下原价甚至高价转让,但春运期间是严打车票倒卖的,弄不好会被抓住,安分守己的百姓显然不愿冒这个风险。最后,他想到了网络,于是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发了个帖子,很容易就找到了需要者。

但别高兴得太早。对方虽然非常想要这张卧铺车票,但她对退票的先生为什么愿意将如此紧俏的东西原价转让,而不加它个一百二百地小赚一笔产生了怀疑,这张票会不会是假的?她不信任转让车票的人,无论怎样向她解释都无济于事。如何让她相信车票是真的呢?只有售票处能鉴别真假。于是,他们不辞辛苦地到了车站,找到售票员,请求帮助鉴别真伪。然而,售票处并无这种职责,售票员也拒绝法外施仁:只要你能将票成功地退给售票处,票自然就是真的。但是,退票费一分也不能少。几经交涉,口干舌燥,均无济于事。退票者转过头来再同买票者交涉,搞得他不胜其烦,甚至打算干脆退给售票处了事,宁可受点经济损失。最后,在他赌咒发誓,又留下住址电话、手机号码、身份证复印件之后,总算原价卖出了这张火车票。

 
(摘自王跃生《从一张车票看信用缺失》,《人民日报》2005年06月06日第九版)

(二)案例点评

转让一张车票本应是一项很容易达成的交易,但事实上为转让这张车票,交易双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交易成本:交通费用、时间成本、精力损耗,特别是交易过程带来的精神烦恼。造成交易成本高昂的原因,固然与铁路部门收取高额退票费的制度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于社会普遍缺乏诚信,使个人之间也缺乏起码的信任。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交易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缺乏诚信,社会经济活动会困难重重,交易成本就会大大增加,社会资源也就会白白地浪费在无休止的猜疑、提防、算计之中,整个社会的福利都将严重受损。

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交易过程中信息的不完全程度与交易成本成正比。要减少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就须建立各种制度,以方便交易的进行。但是,无论制度如何完善,也不可能细化到无所不包的地步,因为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也需要成本,况且制度要想发挥作用,最终还是离不开公众对制度有效性的信任和预期。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即使有制度,道德、诚信等非制度安排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没有正式制度的场合更是如此。如果道德和信用的约束不起作用,交易成本就会增大,以至于许多交易活动不值得去做,交易也就无法达成。

(摘自王跃生《从一张车票看信用缺失》,《人民日报》2005年06月06日第九版)

(三)案例讨论

1.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社会道德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社会诚信状况不佳对社会经济和日常社会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3.怎样才能提高社会信任程度?

Technorati:教学参考,案例,诚信,道德


阅读全文(19)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上一篇:舍子救妹
  • 下一篇:教师节贴图不说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