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是创造中华民族的圣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0:53

女娲是创造中华民族的圣母

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补九天。

巧手撑起苍穹柱,传承文明五千年。

提起西方的圣母玛利亚,大家耳熟能详;提起我们的老祖宗女娲,在中国可以说是童叟皆知,家喻户晓

据说,上古时代天地一片混沌,像一枚鸡蛋(混沌之初,天地难分,状若鸡子),盘古就呆在鸡蛋里面(这枚鸡蛋可能就是地球吧),身边还有一把巨斧。从胎儿、到婴儿、到童年、到少年、直至青年,这位祖先在鸡蛋里面整整睡了一万八千年。一天,这位祖先突然睁眼醒来,伸展四肢,用巨斧把鸡蛋劈开,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他的四肢五体变成了三山五岳,左眼睛变成了太阳,右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泊,筋脉肌肉变成了土地,头发变成了星星,体毛变为花草树木,牙齿骨骼变成了石头,精髓变成了珠玉,汗水变成了雨露,身上虱子类的虫子,则变成了黎民百姓。

盘古以后有天皇、地皇、人皇合称 “三皇”。紧随其后有有巢氏教人在树上做窝(像鸟一样居住),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田猎,神龙氏教人播种五谷。再后,女娲氏出现了,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祖先!其中女娲与伏羲是兄妹俩(据《春秋世谱》记载: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有一年,神州大地洪魔肆虐,所有的人都被淹死了,女娲与伏羲兄妹俩避水逃到一岛,幸免于难。兄妹两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但是作为人类,女娲与伏羲也有动物的本能——七情和六欲。

时间长了,咋办呢?兄妹俩便合议着要结婚生子,但是两人始为兄妹,又觉得有些羞耻,于是便决定让天意决定他们俩合卺还是分离。俩人各背一半石磨(上下两扇,用榫口连接)千里迢迢地跑到昆仑山,点了一柱香,祷告说:上天啦,您要是允许我们兄妹俩结为夫妻,石磨从山滚下去仍然合拢,要是不允许的话,就使石磨分开。

其结果是石磨合拢了,妹妹女娲就走到哥哥伏羲面前,天为被,地为床,褪去衣袂与哥哥交配。(《淮南子?览冥篇》:女娲与伏羲相婚交媾而续衍子孙)。从史料推测,女娲应该是一位美丽的女人,同时更是一位丰乳肥臀、身体健康的女人。所以才能够承受妊娠和分娩的痛苦,接二连三的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人口逐渐多了起来,于是他们又把子孙分族立宗,组成若干母系氏族,依附于她所在的氏族之下,渐渐地就迁徙到神州各地,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中华儿女。

儿女子孙渐渐多了,婚配又成了问题。当时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方在社会上地位高于男性,男性成了女性的附属,婚姻也是一妻多夫制。但是母亲的男人与儿女的男人、姐妹之间的男人都是没有严格界限的。为此女娲在管辖范围专门召开了婚姻及礼俗大会,公开宣布规定制度:兄妹之间禁止通婚,婚娶时候要赠送礼物。母系氏族社会都是男方嫁到女方,女方看中了男方,男方需要带着彩礼(当时都是两张鹿皮)入住女方所在的洞穴。女人收到礼物后穿戴在身,与男人一起进入洞穴成婚。现在的入洞房大概就是由那个时期演变而来的吧。后人认为女娲是婚姻关系的创始者,便尊称为婚姻之神

人口不断繁衍,但是人们的作息仍然没有规律,食睡无度,生活一片混乱。女娲于是选派四个儿子,在高山之巅中观测日月星辰出没的规律(早期的天文学家),四个儿子都很聪明,他们很快发现日月星辰的隐现规律,四个儿子一人镇守一个方位,分界定时,创立了一日四时为霄、朝、昼、夕(也就是现在的夜、朝、昼、暮。)人们由此以四时为准起居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根据太阳的远近,创立了春夏秋冬。起居有常,食饮有节,劳作有度,生活有序,人类的生活从此过上了时日循进的轨道。

女娲不仅教导子女观察思考,而且自己也亲力亲为。在日常生存中,女娲发现子民用手在河中捉鱼、用木棍戳鱼或扎鱼这种方法不仅笨拙,而且耗时。她无意中看到蜘蛛织网得到了启示,便用树枝藤条兽皮捻绳结网结网捕鱼。成功以后,她就与伏羲一起手把手传授给子民,一传十、十传百,结网捕鱼广泛应用于黄河流域,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在劳动的过程中,女娲还发现,每天发生的事情要是能记下来多好呀,于是勤劳智慧的女娲又琢磨着怎样记事。丈夫伏羲呢,精通阴阳八卦,经常摆弄一些木条木棍之类的推演八卦变换之妙。女娲灵感突发,她想丈夫能以木条木棍演绎八卦,我为什么不能以木条木棍记事呢?于是她就在木条上刻下一些符号,代表发生过的一些事情,例如昨天丈夫捕了五条鱼,今天我在田地里种植了一垄蔬菜之类的。这些符号呢就被保留下来了,年终写个总结之类的就可以免去苦思冥想之劳了。光造符号还不行呀,女娲与伏羲又根据山、川、日、月、星、辰、土、石的形状,造出了早期的象形文字。

天天穿兽皮也不是个事呀,女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夏天的一个晚上,她在桑树底下乘凉,不经意间发现许多白虫在吃桑叶,叶子落下来的时侯,她看见白色的虫吐出白丝把自己包住,过一段时间破茧化蛾产卵即逝。于是,女娲开始试着养殖这种白虫,化茧抽丝,纺线织布作衣。后来的史书上说的黄帝轩辕氏之妻嫘祖养蚕,其实就是从女娲那儿继承下来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匆匆流逝,女娲毫无怨言地辛勤劳作。一天,共工氏与祝融氏两个部落之间发生口角争执,继而不可开交发生战争。结果共工氏被祝融氏打败了,一怒之下撞向不周山,顷刻之间天崩地裂(应该是地震、海啸之类的)。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接二连三的地震不断发生,山崩地裂,洪暴泛滥,森林起火蔓延数月不灭,猛兽吐噬族氏子民,鸷鸟攫食老幼弱妇,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身为万民之母的女娲爱子心切,忧民如焚,于是,女娲来到房陵山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断千年乌龟的四足以支撑苍穹的四极,杀死黑色蛟龙以济冀州,堆积草木灰烬防止洪水乱流。

人们劳作之余,免不了男女对歌,击木敲板,以示节奏,女娲又悟出音律,创造笙簧。每逢收获季节、喜庆十分人们三五成群依山傍水,点亮篝火,吹奏笙簧,敲动皮鼓,载歌载舞,激情奔放,尽情享受着人类生活的乐趣。

女娲身为氏族统领,在治理社会方面也有着过人之处。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地盘,纠纷不断,争战不休,相互残杀。女娲就明确提出民和无患,民居为安。女娲对后来的氏族领袖影响颇深,轩辕氏就以女娲思想为宗皆,大行其道,国泰民安。

女娲时代中期,采药、耕作、织丝技术已在黄河流域广泛应用,随后刻制、养蚕、种植形成规模,舟车、宫室、文字、音律、医学、算术等也得到推广。 “汾阴脽上,日无娇纵而绚丽,风无横肆而清新,河水盈盈,草木葱葱,沃土油油,气象融融,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女娲衍生子孙,创世造物,发展社会,德厚如地,恩浩如天。所以历代君王臣侯,都把祭祀女娲视为国之大事。拜祭女娲,保佑江山社稷万古长青,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