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李开复作客北京教育大讲堂,谈成功十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24:33
实录:李开复作客北青大讲堂 谈成功十启示(图)
  2008-11-30 16:18  来源:北青网李开复做客北青大讲堂现场(1/6张)

  职场精英 把握未来 李开复谈成功的十大启示


  北青网讯 真正的成功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嘉宾:李开复 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主持人鲍云帆: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来参加今天北京教育大讲堂活动,今天是这次活动的第二期,在座有很多陌生的面孔,所以一上来,我想先把北京教育大讲堂活动举办的宗旨再给大家简单做一个介绍。人们常说教育改变命运,所以北京青年报举办大讲堂活动就是希望利用媒体的资源优势,在生命和成功之间搭建一座造福的桥梁。这里说得成功不是狭义上的财富成功或者说地位上得成功,这里我们引用李开复先生的一句话,他说的每个人得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就是做最好的你自己。北京教育大讲堂活动从创建到城市都得到了社里大力支持,今天张社长亲自到这里支持。今天登出预定座位的广告,刚一刊出,座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都是李开复先生号召力、影响力和魅力所在,今天在此介绍李开复先生略显多余,在这里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不是因为是跨国公司的老总,而是因为您利用业余时间写书、写文章,包括创办开复学生网,包括参加今天的演讲活动,既帮助年轻人走向成功,谢谢李开复先生。下面就有请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先生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成长的十个启发。


    李开复:谢谢,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成长。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机会,有网上直播,有这么多青年朋友,这是我以前没有做过的讲座,以前我的讲座往往都是励志型的,听起来说教的成份更多一些,今天用轻松的方法,用讲故事的方式,从出生讲到今天,在讲故事之中,跟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认为对我今天成功的最重要的十个启发。


    我出生在1961年,这是我的父母亲,我的六个哥哥和姐姐,我就是抱在我妈妈怀里的那个。出生的时候,我的母亲43岁,父亲53岁,有人说这么高龄了,不该生,生出来可能是白痴。看着像白痴,小时候非常顽皮,一两岁的时候,父母知道智力没有问题,发现很多时候特别调皮,跟今天所做的事情不一样,小时候非常不爱睡觉,每天到了晚上9点多要睡觉,我就想了一个点子出来,如果我把家里所有的钟都改成8点钟,我甚至可以多玩一下,当天下午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把家里每个钟都调慢了一个小时,第二天害我的父母亲上班上学都迟到了,我父母亲对我非常容忍,非常支持,看到我的调皮中有创新,我非常感谢有这样开明的父母亲,才有今天的成就。


    父母亲从小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长大想做科学家,父亲很高兴,因为我父亲从政,不希望我从政,说做科学家很好,我隔壁的邻居跑过来跟父母亲说,池塘里现在有一百条鱼,非常地高兴自夸,但是几个孩子怎么看这个池塘不像有一百条鱼,就不相信。父亲告诉我们小心求证,就建立了数鱼工程,可是鱼游得很快,非常头疼,最后想想基于科学家的方法,只有一个方法把鱼数得清楚,就是把池塘的水放干。就用脸盆把池塘的水放干,数出来只有56条鱼,做孩子科学家的心理得到认证。当邻居跟父母亲告这些孩子的时候,母亲一方面跟他们道歉,心里后来还是忍不住笑了,觉得我们这批孩子挺可爱的。

 
      真得感谢这么开明的父母亲,给我每个机会,去尝试不同的事情,当我调皮,犯了错误的时候,非常容忍我,教导我怎么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让我随时问为什么,这跟我后来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关系。


    我到5岁的时候,在幼儿园里读了一年,觉得非常非常的枯燥,天真的孩子唱歌、扒糖果,刚过了几个月,就受不了,跟父母亲说我要读小学,我的父母亲跟大部分的父母亲说你现在5岁,是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我想学知识,想上小学。大部分的父母亲说胡闹了,但是我的父母亲的回答让我终生难忘,他们对我说,这样吧,如果你真得想读小学,你去好好读书,你去考,你考上了,就让你读。对一个孩子来说是这么大的激励,父母亲居然信任自己,让自己在5岁的时候,可以做这么大的抉择,于是我当然好好读书,考进了小学。但是考进了小学以后,我想一个成功的孩子不免会有点狂妄,有点自傲,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有父母亲的朋友来家里,就问我说,开复读幼儿园了吧,我说不,我读小学了,我第一名考进去的。说这么聪明,你在学校成绩怎么样?当时我这么回答的,我还没见过99分,非常狂妄的一个回答,因为每次都考100分,母亲在旁边看到,但是没有动声色。第二个星期很不幸我就考了一个90分,考了90分拿回家以后,我母亲狠狠的把我打了一顿,这是我第一次被这么狠打了一顿。我把家里的闹钟拨慢了一个小时,为什么考90分钟,打我,我母亲告诉我,在自信中不能失去谦虚,谦虚中不能失去自信。我的母亲告诉我,我们中国人的美德要谦虚,高兴你这么谦虚,这么自信,但是自信和成功是要别人来夸奖你,不是你自己夸,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希望你一辈子不要忘记。很多人自信了以后,就骄傲了,我希望各位年轻朋友在你们努力成功、自信之余,不要忘了中国的美德、谦虚。但是在你们谦虚的时候,不要让你过分的谦虚抹杀了你的自信,这两者可以并存的。


    在1971年我10岁的时候,发生了重大的事情,就是我的哥哥回到台湾,看到当时台湾的填鸭式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尤其对一个有想象力的孩子来说,可能抹杀了想象力,无法发挥他的吸引力,就提议让我到美国读书,最不容易的是我母亲在1971年就答应了,虽然我是他很爱的幺儿。于是我的母亲就答应在未来的7年,每一半的时间陪我在美国渡过,对一个特别宠爱幺儿,而在这个时候看到美国强大的教育,而把孩子放到美国去,就愿意花三年半的时间,在自己语言不通的国家里渡过,让我非常感激母亲。


    在美国对我的教育有几个大的影响,这是我当时读的初中,让我特别震撼的是初中的校长放弃午餐的时间来教育我们。这是他现在的照片,我和他还有联系,而且在学校,对我来说,他们接受了我所有的不足,鼓励我比较强的地方,比如我数学读得很好,他们就告诉我,数学真得好,你要成为数学家,我们引以为豪,但是别的科目,比如英文看不懂,老师总是跟我说,没关系,化学和历史考试,你英文不好,可以拿回家考,英文不好,可以查字典。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信任是非常震撼的,不是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我,而是用鼓励的方式,非常相信我,对孩子非常相信,而不是像老师抓作弊,而是相信你,因此让我有了荣誉感,这也是我终身不会忘记。在学校有很多实习的机会,实践很重要,在学校的鼓励下,创建了两个公司,当然是模拟性的公司,都有运作,从实际的学习比从课本上得到更多。 

    到了1979年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是当时的父亲、姐姐和其他的亲戚一块去哥伦比亚大学,在我入学之前参观的时候照的相。在哥伦比亚大学,我学到了很多,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人文的课程。哥伦比亚大学要求每个大一的学生都要学西方哲学、西方文学,还有音乐、艺术的欣赏,在大三、大四的时候鼓励我们去学一些特殊的东方文学或者其他的国家或者是其他的种族的文化,特别重视人文方面的素养。这里可以看到当时我读的各个课本,现在有些都范黄了,我的文言文是在美国老美学的,虽然中文发音不清楚,但是对老子、庄子的诠释,从多方面分析,可能都超过在中国的学者。我认为这样人文的素养,在学校对于一个学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今天我写书或者演讲,大家觉得表现还可以得话,很大程度是因为我有这样文理方面均衡的教育。


    我进入哥伦比亚主修是政治系,因为美国本科没有法律这科,大部分学法律是学政治系,我虽然父亲一直劝阻,我总是觉得学法律做律师,做法官,甚至从政可能是很好的未来,因为我父亲一直是我的偶像。当然我在政治系刚开始也是非常兴奋地去读,后来发现每天上课就想睡觉,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眼睛实在睁不开,每次坐在教室左后方偷偷睡觉,教室右后方也在偷偷睡觉,知道是谁吗?我妈妈,她跟我是同班同学,政治系,而且我们两个人都是相当害羞,上课从来不举手,我相信后来她找到她的兴趣,但是我一直没有办法找到,我读了两年多以后,实在受不了政治课,当时我发现我对计算机特别有兴趣,真得是我的最爱。因为我发现计算机居然能够用编程的方式让你的电脑模拟人的人脑,能够遥控它,就像科幻片一样,是多神奇的事情。所以我就非常痴迷于电脑,总是问自己有没有可能我能创造一个和人脑一样聪明的东西,其实今天我们回顾一下,Google的搜索引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比人脑聪明了,但是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去做,就像是一个科学领域的拓荒者一样,让我们感觉非常兴奋。


    我们的兴趣和我们的天赋往往是吻合的,这是我发现第二个教训。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你很爱一件事情,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想这个事情,你在这个领域不成功都很困难,每个人都夸奖你,你在这方面非常有天分,非常有天才,也很难没有兴趣,因为人总是希望而且喜欢别人的夸奖,在这个时候,我就决定放弃我的政治系,转入计算机科学系,当时有很多朋友跟我说,你这么做可能太可惜了,因为哥伦比亚的政治系是全国排名第三的,它的电脑系可能排名20,这就比如说你在清华放弃了最热门的电子系,而去读英语或者哲学方面,感觉真可惜,最好的系不去读,读一个最差的系,这不是很奇怪,不是很可惜。我这么回答我的朋友,如果这么读下去,读完了我的政治系,读完了我的法律系,成为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那是最不好,这一两年的课程不算什么。于是我做了最大的决定,从政治系转为计算机系,就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哥伦比亚毕业之后,我申请了卡内基梅隆,当时是全美最好的计算机科学的学科,这是我毕业的毕业照,也许有些同学听说过蓝迪老师的最后一课,我和他一起在卡内基梅隆读书,在这四年半读书,我遇到了好几个终身难忘的教授。第一个是我我们系主任Nico  Habermann,第一次见面非常震撼,我进到学校以后,系主任会见一个学生半小时,和我见面第一句话,不管挑谁做你的导师,你都要做出世界上在你这个领域里最好的论文,毕业以后,你必须要成为这个领域的全世界的第一人。这让我非常震撼。我说这怎么可能,我不可能成为计算机科学或者语音识别第一人,我说并不是让你成为整个领域的第一人,是博士论文第一名,要不然博士论文白做,在我们最好的学校里你要不能成为第一人的话,我们会认为你不应该从这里得到一个博士。我说好吧,我一定好好做论文,虽然你要成为你的领域第一人,但是你要了解你的博士论文很可能永久没有用,你在这里做博士论文的意义并不是说你的论文,而是经过做你的论文所得到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你未来才能解决其他的问题。虽然你要在你的领域成为第一人,更重要的是思考,也就是思考比传道更重要,来这里不是听老师教你怎么走,而是学会如何思考或者学习如何学习,这就是在博士阶段将带走最重要的一件礼物。博士论文既重要又不重要,要学习思考的重要,他告诉我说还有一点,做科学的人没有什么是是非非,千万要抱着怀疑的态度,每件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甚至有第三个,第四个不同的看法,不要害怕提出不同的观点,你的老师可以说A,你可以说B,也可以说非A,你要你挑战老师,只要尊敬提出挑战老师绝对没有问题,这样带来脑力激荡,要经过不同意,才能撞出思想的火花,要挑战别人,才能更积极主动,要跟别人辩论,提升自己的视野,要和别人讨论,从别人观点学习。美国政府体系是好还是不好,或者经济危机能解决还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都有的观点,没有一个一定是对的,我们作为研究人员,作为科学家,必须理解很多观点,能容忍很多别人的观点,能自己听到一个观点,讲出另外一个观点,能看到不同的观点客观讨论判断学习。这才是重要。对这位系主任,我今天一直很敬佩,很不幸他跟我讲完这段话两年之后就过世了,但是他这番话影响了我一生。


    第二个,我博士论文选择了语音识别,当时可以选择自己的老师,当时我接触电脑的时候那种兴奋,有没有可能像科幻片一样把电脑变得跟人脑一样聪明,非常希望有机会可以做一个项目,科幻片一样聪明的机器人一样,能够对话,那不是我们最聪明的吗?于是我决定做语音识别,所以我选择了Raj  Reddy做我的博士导师,在第一年里,他要求我用专家系统的方式来解决语音识别,当时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里最火的技术,他是专家系统的专家,他希望我用这种方法来做,照他的方法做了一年,也做出一定的结果,如果实在做一篇论文出来,我相信可以做出来,但是当时我想到了我的系主任对我的期许,第一要做该领域的第一人,我觉得我做不到。第二你要有勇气,来挑战,来表达不同的观点,甚至和你的老师不同意的时候,可以表达出来,可以尊敬的表达出来,如果是真正的科学家,会接受不同的观点,就算比他年轻30岁的学生提出来。所以我就鼓足了勇气,到了我导师办公室,我说你让我做的专家系统,写出一篇论文,期刊也接受了,他很高兴,说好呀,可以继续做下去。我说方法不可持续,要解决语音识别,一定要靠大量的数据和统计的方法才能解决,我研究下面一套方法,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不用你的专家系统方式来做,而用我这套新的理论来做,我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一直在跳,不知道他会怎么回答。我想在比较传统的环境,导师一定不会接受学生这样的挑战,当时刚拿了一百多万美金国家的经费,就是做专家系统,现在我不做他经费提供的,他还要拨一个经费来做和他项目无关的吗?

   但是真得让我非常惊讶的是他问了我几个问题之后,他对我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他意思说我还是认为专家系统更好,但是我理解做科学有不同的观点,而且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有心胸,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要经过这样不同的尝试,才能够彼此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哲学上面,曾经有人说过一句,我虽然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的捍卫你表达你观点的权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声音。但是我觉得我的导师比他做得更进一步,他不仅仅是捍卫我表达的权利,而且他支持做一个他不认可的项目,因为他有着一个真正科学家的心胸。在说了这句话之后,他花了很多经费帮我购买了最新的机器,当学校得到新的机器,他总是告诉他的专家系统的队伍,让开复先去使用,当他有机会去说服美国的国防部去录用更多的数据的时候,他总是帮我去筹划,得到更多的数据。在他这种不同意你,但是支持你的心胸之下,我才达到了最后的博士论文,成为了语音技术方面的一大突破。今天全世界所有语音识别系统都是基于我的博士论文上面开发出来的统计体系。当时在《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上都有很多的报道。
    在这么顺利的做出这么成功的一篇博士论文的时候,我在卡内基梅隆碰到挫折,这个挫折是相当严重的挫折,当一个人往往很成功的时候,爬得越高,跌下来越严重,在我论文得到成功,在我碰到这么多名师帮我指点路径的时候,在另一方面碰到我的困难。当时有一个属下得到一个机会,去教一批天才的高中生,这批高中生是宾州挑出来最聪明的60个人,当时暑假,我因为可以赚一点外快,选择了这样一个打工的机会。我被要求来教计算机,另外还有三个老师,分别是教物理、化学和数学,当时我也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每天准备花了很多时间,准备讲稿,准备教他们什么时候,决定教人工智能,准备教大四的课程,想到高中生不会编程怎了办,会教编程,再教大四课程。每天早上一三五9点到1:30,到教室我开始我的演讲,做老师都是这样,讲我的内容。过了六周以后,这批高中生都通过考试,成为合格的程序员,过了大四的课程。我觉得非常有成就。这批学生短短六个星期的调教,高三的学生学会了大四的课程,我一定是好老师。有一天我拿我的薪水的时候,在我老板的桌子上,把信封和支票递给我,在角落有一堆车,说老师这是什么东西。他说那是学生跟老师的评语,我说借我看看好吗?他说你别看了,我说没关系,如果评语有点负面的,我正好学习,这样我明年才可以教得更好。他说明年你还要教呀。这个时候我觉得情况不对了,拿这叠纸一看,果然是惨不忍睹,这批学生批评是开复剧场,他一个人在上面演戏,他们在下面睡觉。还有说睡过了,来这里又催眠了,还有说这是什么老师,目光不跟我们接触,眼光只是黑板。碰到刻薄的学生,给我非常低的打分。当时感觉非常沮丧。也许我就是没有教书的能力,也许我就不是做老师的命,也许做一辈子程序员、科学家,再也不要上台发言。但是我想到大一的时候,在哥伦比亚哲学系学过一句话,他说一个人如果有思想,但是不能表达自己,他其实是等于没有思想的。作为理工科的学生不能表达,自己听了就算了,但是如果没有表达自己就没有思想,这怎么行。这次我碰到严重的挫折,但是我告诉自己,我觉得不能让它变成惩罚。
  
    李开复做客北青大讲堂现场(6/6张)

 


     往往碰到挫折,说完了完了,世界末日到了,世界结束了,很多天心情不好,很郁闷,我虽然经过几天心情不好的时间,但是我觉得挫折对我来说提醒了我,让我知道如果我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我还要学习表达,学习表达就是学习的机会,跟谁学习呢?就找那些教书教得特别好的老师,问他们说,我被学生这么批评,你觉得我该怎么办?有些老师说学生怎么批评你?你看目光不接触怎么行,你一定要目光接触,教你目光接触,就是三到五秒钟随机看你的观众,看看这个脸,看看那个脸,多挑一些在笑的脸,慢慢你就自信了。我说不行了,他们都给我起这些绰号,再看他们的脸,就想着他们再给取什么绰号。他们又给我出了主意,就看最后一排同学的头顶,慢慢地就培养了自信,后来不必看最后一排,也可以前前排。还有一个老师说,你上台会紧张吗?我说过去还好,现在很难说,他说那我教你,上台的时候,你如果紧张,第一,千万不要带讲稿上去,一边讲,就抖起来。说要带带一大叠去。还有手会发抖吗?我说本来不会,你这么说就会发抖。他说没关系,你就把手用力按在讲台上面,就抖不起来。你看我今天还有这个习惯,虽然没有发抖。他说真的发抖的话,要比手势,不能老按着,比收拾得时候,不能用手掌比,用拳头比,挫折不是惩罚,是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话,就不会造成各种误会。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老师告诉我,你要多拍视频,要看自己有什么不适当的表现,要快点,一看就发现我这个人摇来摇去,但是一快,就发现自己有问题。每次演讲练习三次,拍视频,要听,要录音,这样以后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学习之下,我克服了这样的问题。这让我获得的不仅仅是如何学习了表达和演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在我人生未来的旅途中,如果再碰到挫折,我不会把他们当惩罚,而是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机会。
    在卡内基梅隆毕业之后,我留校教了两年书,苹果就把我请了去,在1990年到1996年在苹果工作,在苹果工作有让我自豪的地方,也有让我非常难过的地方。自豪的地方是在苹果的前两年就把语音做到苹果各个系统里,今天如果你买苹果,这些语音系统还在,你的麦克风会唱歌。另外一个最大的突破是QuickTime,今天还在多媒体方面,这几个产品的成功让我非常自豪。而且QuickTime的成功也间接的提醒了苹果往多媒体,往音乐发展,到底还是留下了一些成绩。很不幸的是我做的所有其他项目最后都被淘汰了。我在苹果最后是互动多媒体副总裁,我进入苹果的时候是科学家,我离开的时候是产品部门的副总裁,我非常自豪的真正自豪成功的产品只有一个QuickTime,其他还有很多很有潜力的产品,而且非常有前瞻性的,如果回顾一下当时做了中文的听写机,但是因为经费不足被砍掉了,我们做了一个视频会议的系统,也就是今天的即时通讯的,都是用QuickTime形成的,后来也没有做成,也做了很多三维的技术,后来被微软超过了。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公司碰到了财务方面的问题,今天大家都不会相信。苹果这么成功的公司,在1990年到1996年,该公司经营是相当辛苦的,我们花了很多心血的产品,最后都没有进入。1996年换了工作,到了SGI,在SGI虽然也做了一些成功的产品,在苹果和SGI从科学家到管理者的跨越,大概在这两年之内是做到了。     到了SGI之后,我负责了一些商业的项目,比如说我们做了服务器,卖了两三亿美金,是非常成功的。当时我负责的软件公司碰到了相当大的挫折,这个软件公司做的是三维浏览器,这是我在互联网上找到少数几个三维浏览器的图片,看起来是挺酷的,这是1996年的技术,12年前,在浏览器里看三维的图象,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每次去大学做演示的时候,那些学生的下巴都掉下来了,不能相信在这么慢的PC上,居然可以做三维的图象,真是不可想象,未来是非常光明,每个人非常认可,非常支持我们做的一切。我们这批做技术的就犯了严重严重的错误,我们的错误就是太过分的用技术人员的眼光来评估一个创新。因为你要知道做科学家,他们的成功是怎么衡量的?科学家的成功就是做前所未有的东西,做以前的人从来没做出来的东西,你的新就有机会出论文,申请专利。做程序员,又是被怎么衡量呢?东西做得酷,这个东西别人做不出来,就了不起。所以很大的程度,我刚开始是科学家,后来跟程序员在一块,我们这帮人都是看一个东西够不够酷,够不够新,来衡量它是否创新。但是当这个产品推出之后,没有达到商业方面的成功,在商业方面离我们的目标差得非常的远,我们来了一个新的总裁,他看到这个项目以后,他说有多少个人?我说一百多个人,他说你今年赚多少钱,我把非常小的数目给他看,他说这个项目赶快砍掉,他作为一个财务官出身,根本不考虑酷不酷,新不新,他一想这么多人赚这么少的钱,赶快砍掉。我赶忙跟他说,这个技术很有价值,比如可以用在索尼的游戏机,比如可以用在微软什么产品里或者可以用在什么公司什么里面,我就说你给我一点时间,我相信我可以帮你把这个技术卖掉。这个财务官出身的总裁,就像科学家出身一样,也只是用一个事情来衡量一切,他说你可以卖多少钱?我说我可以卖一千五百万美金,他说你赶快去卖。我得到六个月的时间,他说你用六个月的时间,把技术卖掉,你要能卖一千五百万,那我就开心了。我就走了,开复你回来,一千五百万要把这一百多人都买走,我可付不起他们薪水。我说我知道了。再回来,什么事?你也要走。第一次被炒鱿鱼,而且是未来式炒鱿鱼。从他的观点来看,因为SGI碰到了种种财务的困境,我也理解他的处境。但是你衡量一个产品,一方面我觉得他也太短视了,用钱来衡量。但是我也犯错误,把创新当做别人没做过,而且很酷,当做创新,其实不对。
    经过这件事情得到的教训,创新并不重要,真正有用的创新才重要。这件事情对我的创伤其实是非常大的,因为最后虽然我把这个公司卖掉了,但是收买这个技术的公司把人全部拿过去了,裁掉了一百个人,一百个人因为我不足够的去理解创新的真正的意义,失去了他们的工作,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困扰。所以我一直非常内疚,一直到今天,都感觉非常对不起那一百个人和他们的家庭。但是我觉得后悔没有用,就像刚才所说的,挫折之后不应该当做惩罚,我们应该想想经过这个挫折学到什么,经过这个挫折我学到的就是创新本身并不重要,是有用的创新才重要。所以创新应该是更广义的去理解,比如说商业模式的创新,产品技术的创新,甚至把别人做过的汇集起来,只要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是新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东西,那就好。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你的用户是谁,需要什么技术,你是否解决他们的问题,在这些前提下,又新又酷的东西是很好,但是作为产品部门,我们最重要的要忠于我们的用户,两个选择,一个是用户需要的东西,一个是很新很酷的东西,我宁肯选择用户需要的东西,就算它不新不酷,因为这样对得起用户,对得起股东,对得起员工。有用是必须要的,做没有用,又新又酷的东西是浪费时间。听起来,对大部分观众来说应该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实际上可以告诉你,今天进入世界上任何一个高校,把他的计算机科学的博士论文拿出来看,我觉得90%以上都是没有用的创新。在高校里没有用的创新还是可以接受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在做一个博士论文的目的应该是去学习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做一个有用的东西。但是在多年业界工作以后,我还是希望高校是否考虑一下有用。更多的创新如果能有用,对人类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SGI工作两年以后,我照着总裁的要求,把公司卖掉,我离开了公司,接下来回到中国,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当时是下了比较大的决心,很多人对回国来做这个事情不是很看好,有些朋友跟我说聪明的人都到美国去,中国从来没有做成功的科研工作,今天很难相信十年前是这么回事,因为今天有很多成功的科研机构,当然微软研究院也成为亚洲最好的计算机方面的科研单位,没有任何人会感觉到中国人不够创新或者中国人不能创新,但是当时这确实是全世界不看好的举动。我为什么这么有信心?我看到了在美国中国大陆出来的同事,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的上进,让我感到非常感动,我觉得中国人是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人民之一,而且在这么努力,这么有毅力的努力之下,我更有信心做微软研究院,可以做得非常好。所以当时我就接受了这个要求。在另外一方面也是我的父亲一直都是心里纪念着祖国,在他过世的时候,告诉几个孩子,希望至少有一两个能够回到中国工作。这两个理由加起来,就让我决定做这个事情。相对来说可能是比较奇怪的,在那个时候。确实我回来以后发现也有一批和我一样有这样梦想的人认为中国人是绝对可以创新的,于是我们这批人就在一起,从美国招了一些非常优秀的领军人物,比如张亚勤。另外这批人在中国招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在一起这批年轻人创造了奇迹。你可以看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人,把微软研究院评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研究单位。我想在1998年可能几乎没有人会料到一些事情,一直到今天,如果让我列出两件最自豪的事情,一个是我在Google今天做的工作,另外一个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得成就。
    1998年到2000年在亚洲研究院工作,在2000年被调回总部。调回总部之后,在微软的总部呆了五年,做全球副总裁,负责.net其他技术的开发。这五年开始对我来说也是很兴奋的,因为到了新的环境可以学习,我深深的相信每个人在每个岗位无论年龄有多大,年资有多少,都还要继续学习。我调回总部以后,刚开始一两年的时候,能够在比尔盖茨身边工作,能够理解他的战略思维,能够看到这么庞大的软件航空母舰是怎么样得到成功的,对我来说是有相当的启发和学习的成长。但是说实在,到了2003年、2004年,做了三四年,感觉像庞大机器的齿轮,这个齿轮无论多大,多重要,到底是齿轮,而且是被替换的齿轮,我觉得没有学到新的东西,另外我觉得我的心在中国,我希望在中国能够有工作的机会。我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事情,但是最终吸引到我的眼球是在2005年的时候,在新浪上面看到了一条消息,因为当时总是想回中国工作,看到了一个消息就是Google获准在华经营业务,计划年内设办事处,这是在新浪看到,现在新浪没有这篇文章。
   看到这篇以后,我感觉Google这个公司让我联想到当时在微软内部研究最多的公司就是Google,因为微软如果说是了不起的航空母舰,Google更像是一个公司有几百条快艇,因为微软能做别人做不出来的庞大的软件,比如说让几万个人做四五年windows,但是Google可能20个人做两年做一个软件出来,或者几十个人做一个月做出一个软件出来。Google外面的人看,Google对我们的震撼说怎么一个公司这么有创意,能够这么快,这么多的做成功的互联网产品,是什么样的机制,是员工都是天才,还是管理很特殊,还是彻底的互联网公司,还是购买别的公司,在外面被人看到都觉得Google是传奇式的公司,都是奇迹。而且当时Google还刚上市,还是很神秘的公司。我发现当时到微软的时候,我认识的人里聪明的人都到了Google面试。当然微软的人不会承认,我是说微软外面的人,比如大学教授,或者正在换工作的人,都会打电话说,我去Google面试了,他们里面居然是真的里面有只恐龙,居然是真的坐在球上工作。令人很惊讶的,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三十年,接近60岁,他们到了Google以后,每天早上8点多上班,晚上10点多下班,在Google编程,让我惊讶是什么样的公司,有这样的热情吸引这么一批世界上最优秀的计算机专家,所以Google是我一个非常有兴趣的公司,也是一个美国财富杂志评职业人最向往的公司,而且又在中国可能有计划,我也非常怀念在微软研究院两年的时光,我就觉得Google中国也许正是为我打造的工作。我又回顾了在微软过去的五年,刚开始在我有学习的时候,每天很开心的去上班,后来当我不再学习,不再成长,每天想想我今天的我跟一年前的我是一模一样的,我没有增加知识,我也没有变成更好的管理人员,也不是更好的领导,我这一年做什么去了?    这是一个非常让我难过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个适合我或者适合任何职场人的工作,在座有很多年轻朋友,也往往在想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一个完美的工作应该有三点,往往想到这个公司是否出名,钱是否赚很多,我能不能胜任,当然这些要考虑。在这些都可以的前提下,你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能不能在这个公司每天学习成长。第二,我对这份工作是否有兴趣。第三,我能不能够经过这个公司发挥我的影响力。第一就是每个人都要成长,原地踏步的日子是没有人想过的,每天都能成长以后,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让你能够尝试。兴趣刚才提过了,做你爱的事情,会让你吃饭、睡觉、洗澡都想他,不成功都会很困难,让你每天过得很快乐。影响力,我在这个工作学习成长,做我爱做的工作,但是做了五年还没有产品推出来,那就没有影响力。所谓影响力不是我改变了世界,而是我所参与的项目,无论在报社写文章还是在互联网公司编程,最终我看到了这篇文章被很多人阅读或者这个程序被很多人使用了,那就是我的影响力能够得以发挥。我觉得在Google对我来说,有一个创新的模式是学习成长,能够回到中国工作,这是我的兴趣,每六个月能推出一个新的产品,表示我在那里工作两年可以推出四个周期的产品,这是我发挥影响力的机会,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真正是几乎是为我打造的工作。在这样的公司里,我可以继续的学习。所以我觉得这个工作我一定要去争取。当时可能也有很多报纸报道猎头公司赚了多少钱,在这里我可以辟谣,绝对没有猎头公司。给各位的建议,当你看到了一份可能是完美的工作,能够学习成长,你有兴趣的,能够发挥你影响力工作的时候,不要等他来找你,你要去找他,因为这样的工作,别人都会想要的,你不去争取每个机会的话,这个机会就会落到别人家里去,所以当时我绝对没有等任何猎头的公司,直接照Google的CEO,跟他说我对这份工作有兴趣,也许有些朋友们会说,这样是否有失身份,你堂堂微软副总裁,这样打电话给人家,还有人说你怎么找到Google的CEO呢?你知道吗?Google一下,如果你们去找CEO,也会找到他的地址,发了邮件给他,他说好呀,太好,我都不知道你有兴趣,赶快来谈谈,一个月之内给了工作的通知,我是5月份有工作的消息,7月初得到了通知。然后我准备去辞职。
   下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微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现在说蛮好笑,其实当时是我一生中最低的低潮,每个小标题都是一个批评我,几乎每个都是批评我的文字。也许因为误导,也许因为误解,也许错误的觉得我违反了协议或者认为我这样甚至跟诚信有关,甚至觉得签了合同,拿了什么钱,在我机器上搜到什么东西。这里可以澄清,全都是谎言。一个人一生,当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对他最低的低潮就是他无法积极主动的时候,而当时我面临这样一场官司,公司的公关,发布部门,强烈的告诉我,开复你绝对不可以发出任何的声音,因为在打官司的时候,你发声音就是给自己带来麻烦。你就不要想这些事情,但是真得很难不想,每天打开报纸,一搜我的名字,打开电视,甚至坐飞机,拿出杂志,我的照片都在上面。而且写着都是不实的事情,对我来说非常重视诚信的人,一个觉得我再简单的换一个工作的人,碰到这样的官司,对我来说而且又碰到这么大的媒体误导和误报,让我真的非常非常难过。刚开始得那几天,几乎吃不下东西,无法睡觉。然后我就想到了一点,碰到这么困难的时候,有一句话我想到了,一直支持着我,这句话在官司之前,就在我的讲座里,在我的一些文章里提过,人生在世,今天对每个困境,每个问题,都应该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于是我告诉我自己说,我现在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事情,媒体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报道,一些错误的报道,一些误导的报道,都是我不能够改变的,所以我不要浪费一分钟的时间来看这些报道,所以我把我家的报纸停了,把Googlenews也关了,不再看新闻报道。什么是我可以改变的事情?我可以搜集更多证据,打一场漂亮的官司,让我能够尽快顺利的到Google工作,我必须要有勇气,不能够不吃不喝不睡,一定要把每一天的每一分钟时间,每一天的18个小时的时间,勇敢的投入那些我可以改变的事情,于是我就开始来帮着我的律师来找有力的证据。美国的诉讼程序是比如A告了B,B可以跟A说,我要你把公司内部有关什么的文件提给我,我来分析文件,来证明我是没有错的。于是我和我的律师和微软要求了我们希望得到下列什么什么的文件,我们认为可能是几百封或者几千封,从中间搜到有利的证据,就可以做很强的反击。可是微软的律师送来了30万份文件,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新科技时代的招数,别人要三千份你给三十万份,看他找不找得到,但是他低估了我在Google工作,他们就给了我30万份文件,而且全部不是文字,是扫描过的照片,因为法律上规定,你没有必要提供电脑文字,就把文字全部扫描了一遍,装在光盘上给了我,就想了,看我怎么搜索到。但是他又不知道,我很会用OCR,又恢复了文字,我律师说30万份实在太多了,我说别怕,找了一份新的机器,装了30万份文件,一个个找到我们该找的信息,最后提供了非常强的反击,最后两个公司在法庭上法官决定我可以开始在Google工作。最后两个公司和解,微软撤诉,那是后来的事情。

    总之打了两个月的官司,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仗,得到了所有法官的要求,然后我到中国工作。让我非常惊讶的是我回到中国公司,对公关经理说,我要澄清所有的误会,公关经理说别了,大家想知道你在中国做了什么事情,我说一定要澄清,如果大家没兴趣呢?我说怎么没兴趣,你看上面这么多报道,怎么会没兴趣。你这样好了,他们问什么,随便答。我去了媒体会,基本上没有一个人提问。因为大家都很务实,当你打赢了官司以后,大家都认为你是对的,所有过去的报道都扫清了。让我认识一点,当你有好好做好之后,最后奇迹式的不能改变的事情就可以改变了。当时我认为媒体的报道是不能改变的,最后因为我专注做别的事情做好了,最后反而得到了改变。和律师的庆功宴上,律师说如果哪天从Google跳槽,可以跳到我们律师楼,你一个人可以顶两个律师,所以蛮开心。当时在Google做得不错,不用去做律师。


    9月的时候在Google工作。在Google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刚才谈到,来了公司三年,到底学到了什么?这个公司的奇迹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是比别人都聪明,还是掌握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当然这些人都很聪明,技术掌握都很多,让我真正学习的教训就是如何做一个好的领导,在Google的管理模式是全世界没有任何的公司是这样来管理的,Google的成功的奇迹并不是它那批天才,而是它如何管理或者更合适的说它如何不管理。一个人挑选工作应该选一个可以学习成长,可以做有兴趣的事,可以发挥影响力的事情,一个最好的领导就是让你的员工学习成长,做有兴趣的事,发挥影响力。道理非常的简单,尤其在搞创意的集团,比如说在设计或者创新或者是高科技或者是互联网或者是媒体高创意的环境里,那些聪明的员工,那些有创意的员工,他们每天都在想,我能不能学习成长,能的话,我就会拼命,我做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有的话我就会很努力。我能不能发挥影响力,发挥得话,我就感觉满足。


    做领导工作就非常简单,做一切你能做的,让他们得到这三件事情,所以在Google,有一些很特殊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在管理方面,就多放权少管理,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那些聪明的员工,整天就管着他,今天编了几行程序,什么时候能够做好,他不会感觉到你在激励他,我这么聪明,你选了我来,给了我一个大方向,不要管我,让我有更多的自主权,这样的话,有兴趣工作,这样的话感觉到发挥了我的潜力。我们在公司里管理层就是多放权少管理,20%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项目。比如说在公司,没有什么管理层、员工,阶级,办公室的大小,没有特权阶级,在公司每个人的办公室都一样的大,比如总裁CEO,他的办公室跟我的,跟其他工程师都一样的大,甚至有一次,他曾经做了一个稍大的办公室,第二天有个工程师挤到他办公室来说,我觉得你的办公室太大了,我跟你分享。CEO就说,他也想不出什么说的,因为当时公司要上市,他常打投资股票的电话,也不方便,不好让员工走,说这样吧,你跟老板确认一下没有别的地方,过一下回来,说我老板就坐这。CEO跟他坐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终于他找到了足够小的办公室,坐不下第二个人的,他才搬了进去。为什么这么做呢?每个公司都可以说我自己是平等、民主等等,但实际上来说,一定要言行一致,你光说是平等是没有用的,你有没有做到,你说是平等的,你办公室是不是一样大,是不是可以跟员工打成一片,或者说每次找你,经过几次申请,还要约时间。
   员工的声音要能够倾听。在每个星期五开员工大会,每个部门提出一个想法,我支持一个想法。当时三个工程师跳出来,强烈的反驳,提出很多很好的负面的意见,最后我们决定还是要重新考虑。因为你让员工觉得有影响力,一定要倾听声音,否则说有影响力,又没有影响力,那是假的。还有我的办公室,只要不开会,门随时是开的,员工想找我,随时来找我。另外一个聪明的工程师非常希望他的老板理解自己的共性,所以在很多高科技公司,当产品做出来,老板会发e—mail给员工,说太好了,恭喜。员工一看到,这个老板又说套话,你是真的值得我尊敬的老板,就花点时间用用我的产品或者读读我的文章或者体验一下我的产品体验,或者问问其他用户对我的产品的看法,真正好的老板要理解每个产品是多难多好,如何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在表达感谢的时候,一定把这方面讲出来。


    在这样的公司,希望提供最好的资源,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这里看到是最著名的五星级食堂,我们的食堂,好吃是Google另外一个特色,除了好吃之外,我们还提供了很多其他的服务,比如说吃得太多了,需要运动,我们有健身房,如果没有时间健身,我们还有按摩室。为什么要提供这么多好的东西给员工呢?我们就是希望员工宝贵的时间节省起来,不要员工每天晚上带菜到公司来,希望他带菜回家去吃,这样节省他的时间。不要让员工还要去别的健康俱乐部申请会员,就在这里,最好是早晨8点钟来,晚上睡觉回家,而且员工觉得公司对我这么好,他对公司有一份感谢或者忠诚的心。很多员工的时间往往会被浪费,我们还立了很多规矩来保护员工的宝贵的时间,比如说星期四不准开会这类的事情。Google的成功当然有很好的工程师,有很好的技术,可是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在这十年来,一如既往的提供了非常开放的,非常授权的,非常平等的环境,让员工能够做他有兴趣的事情,让员工每天都能和周围聪明的人学习成长,让每个员工都能感觉这个公司非常的重视他,让他感觉每个工作都可以影响到全世界。这成为Google的奇迹。


    已经讲到今天,才讲了9个教训,可能怀疑第十个是什么?第十个是有关人生的目的。在今天的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之下,很多人都认为,钱胜于一切。如果你得到所有需要的钱,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你是不是快乐,你一生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就在拥有这么多钞票吗?我记得在微软的时候,有一个同事他墙上挂了一个图,每个人进他房间都会问他这是什么东西?他都是微笑的不回答。终于有一天我收到电子邮件,他说现在我可以揭晓谜底了,这个图不是这样的,上面的红线是我可以退休的,当我积到这么多钱可以退休了,下面是我在公司股票累积的价值,告诉大家,上星期四的时候,我超过红线了,我退休了,拜拜。然后他就离职了。一辈子不用担心钱了,应该认为很快乐了吧?但是一年以后又来找我,确实在一年前以前累计这么多钱,可以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快乐,就带着家人,暑假去环游世界,当时很快乐。但是暑假结束后,太太上班了,每天在家里带孩子,洗衣服,做菜,感觉我的价值不在这里,我的价值也不在钱,我的价值是能帮贵公司写软件,这个软件能帮助用户,这就是我的价值,求求你让我回来。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应该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应该看你能够为世界做什么事情,能够在什么地方影响了这个世界,帮助了这个世界。

         在这里稍微离题一点,谈一谈刚才没有谈的一点,我和学生在过去的十年的一些缘分。非常偶然的时候,在1999年的时候碰到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生,他来问我一句话,感觉到我必须要做什么事情。他的话就是开复我想成为你。我说什么叫成为我,他说我想成为一个管理者。你为什么想成为管理者?他说我觉得你们好威风,尤其到发薪水给员工的时候,他们的一生都是由你来支配的,你多有权威,我想也做到这点。当时想为什么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生,口才也很好,学习也很好,在公司也做得很好,会问这样离谱的问题呢?慢慢的我就理解了,在今天的社会里,其实很多大学生里,在高期望的父母亲的环境下,在一个相对不是特别激发他们思维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在看到了充满诱惑的社会,立定了这几个偶像,定下了一元化的价值观,觉得我这一辈子就是赚很多的钱,有很多的名,有很多权力,管到很多的人,这时候我一生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这样的价值观,一方面在这种环境下,当时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一方面还希望用我的一些时间来告诉他们,这一生其实还有很多意义存在,你可以享受人生,可以帮助你的家人,你可以交很多朋友,可以帮助中国树立一个世界的品牌,你可以让中国的环境变得更好,你可以帮助贫穷的人,你可以投身教育,你可以做创新等等,有这么多有意义成功的定义,为什么把定义定义为名利坚守的人,做有名利有权利的人,这样的想太狭隘。
    过去很多时间写了七封信,设立了我学网,在网上和学生做了几千封书信的交流,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2005年到了Google,2004年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我原来想回到中国并不想参加Google,当时我想了这样一封计划,在中国创立一所世界级非营利私立大学的总体蓝图。因为我认为如果要帮助学生有更多新的思想,可以由很多方法我可以继续写信,但是如果有一所大学能用一种不同的模式能够用多元化的价值观,用当时我的两位教授来教我,就是观点更重要,我可以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的这种胸怀来带新的一批研究生或者学生,如果他能得到成功,那多好,就是他不能得到成功,至少可以把这些教育的理念阐述出来,就算我不能完全阐述出来,至少我能够给中国的一流高校造一些竞争对手,让他们能够以此提升,也许最后得到世界第一,世界一流不是这所大学,而是别的学校。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当时在中国大陆没有那么多富人,办大学要花很多钱,这不是一个可以获利的事情,基本上是慈善的事业,我跑遍了香港、台湾,见了大概五位世界前一百最有钱的人,很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例子是这样的,他们都很乐意见我,一见了面就说微软副总裁,意思告诉我如何改变公司的技术环境还是帮我做一些策划或者想离开微软创业得一笔资金,太好了,要见他。当看到这个的时候,原来是要钱的,就很客气的,让我没有再跟他们接触的机会。但是只有一个例外,当时我非常有幸的认识了香港的郭鹤年先生,他对这个计划非常支持,愿意出一笔钱来促成这样的私立的大学,我跟他多次交流的时候,被他很多观点所感动,因为他除了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之后,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是一个有胸怀的慈善家,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情就是当我谈创立大学的时候,出资金只能供学校运营的一部分,我们谈到了学校命名的这件事情,当时用其他的方法来命名或者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他不答应,他说我知道你大学的资金会不够用,你拿了我这笔钱创你大学,有一天资金不够,但是这学校已经用我的名字命名了,别人怎么捐钱,所以你一定要起一个非常普通的名字,比如用地名或者用历史的名字来起名,当以后那个捐钱的人要捐钱的时候,你应该用他的名字来冠名这个学校。    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胸怀,他自己出资的创始者,他愿意把这个学校命名的权利让给下一位捐钱者。他已经有很多利了,也许他的名是不是就是为了名来做慈善呢?但是他真得让我们理解了,他做这个慈善是为了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而不是为了从中间来获利。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做一件事情,无论我在Google做了不起的技术或者是帮助用户的产品或者是创一所大学,每个人在这个世界最终有他的价值,他的价值不是他拥有多少,而是留下多少。郭先生说的把命名权留给别人的这句话,让我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并不是拥有了很多钱,很多名就有意义,而是为世界留下多少,你留下的东西是否属于你的,是否把你的钱留给你的家族并不重要,而是真的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事情,留下了多少。另外有一句话对他是非常符合的,就是最有钱的人并不是看他钱有很多,而是看他欲望有多少。的这也非常符合我父亲留给我的一幅调幅,无求品最好,当一个人没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只是想为世界做什么事情,他才是真正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这个大学大家很好奇,后来发生什么事情,后来很不幸,除了郭先生那笔钱之外,我没有筹到另外其他的资金,在很多的问题之下,最后终于这个计划放弃,这是我一生很大的遗憾。就像我的官司或者我在SGI需要卖掉我的公司或者我在CMU的时候演讲被批评等等,都是一次挫折。但是我又一次想到这个大学的计划不能成功是我不能改变的事情,但是我不能改变教育,我不能创一所大学,但是我还是可以影响学生,所以在那个大学计划失败的那一天,我起了我的笔,写了我的第一笔书《做好我自己》,每一年写一本书,回到中国工作之后,每一年要求自己每一年面对十万学生演讲。这样的话虽然不能办一所大学,但是对教育,对学生有理想。


    一个人一生能够留下的,一个人的价值不再他拥有多少,而是他留下多少,他留下来就是他人生的理想,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希望这个世界会如何怀念他,当他的后人,当他的朋友来扫墓的时候,他会想到这个人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事情,这就是真正的留下了什么或者人生的理想。我在1999年接触中国大学学生之前,我可能会一直认为我的墓志铭是科学家、企业家,他曾经经历三个顶尖高科技公司,繁杂的技术转化为人人可用的产品,人人获益的产品,但是经过和大学生的交流,经过网站,经过书籍,经过演讲,经过我尝试但是没有办成的大学的过程,我现在如果能给我两个墓志铭的话,这会是一个,每个人只有一个墓志铭,但是如果能挑一个墓志铭,不会选这个,我会选择是李开复热心教育者,经过写作、网络、演讲,他在中国崛起的时代,帮助了众多且青年学生,他们亲切的呼唤他“开复老师”。谢谢!   主持人鲍云帆:李开复先生非常忙,但是今天下午用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选取了生命中十个阶段,十个阶段带给我们十个启示,这里有顺境中的心得,也有逆境中的思考。再次感谢李开复先生。今天也非常幸运李开复先生还有一点时间跟我们进行互动,下面就留三个机会给三位幸运者,每个人提一个问题。


    提问:李先生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Google的中文发音是谷歌,你今天演讲没有听到这两个字的发音,您这两个字准备给谁用,您是否参与了这两个字的生产过程?还有一个建议,您刚刚说投身教育,可以给您一个信息,原来看报道,好像新东方的俞敏洪先生也是一生想办私立大学,建议你们两个可以考虑一下。


    李开复:第一个问题,我们公司全球都叫做Google,今天我的演讲主要从我在国外来看到Google这个公司的广告,你可以看到刚才的新浪、网易的截屏都用Google,当时没有取谷歌的名字,不需要带给大家转换的过程。中文名字是谷歌,我们常用这个名字,你去我们常用,会常看到Google和谷歌这两个令我们自豪的名字。第二个问题,这个讲台每次都可以请一个人,请个七八个,我们可以开一所大学。


    提问:开复老师您好,在您讲座中,有好几次从个人角度有很强烈的道德感,很内疚,很对不起。我想这种个人情感上非常强烈的道德感,跟你受到传统中华教育理念传承的关系。第二个,你作为商业公司的领导人,很多时候是面临商业和道德的选择,怎么平衡?谢谢。


    李开复:我刚才表达的那几件不能严格算是道德,更多是怜悯心,或者对不起某个人,跟道德还不是完全一样的。作为商业公司,最重视的是所谓的职业道德,也就是负责。比如说谷歌作为一个公司,我们可以说谷歌这样的公司要对用户负责,对广告主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还有对社会负责。比如对用户负责,就是说我们的搜索结果是公正客观的,是可信任的。对广告主负责就是你付的每块钱都会透明的看到是怎么花出的,绝对不会有欺诈的行为。对股东的负责就是我们尽力的来优化我们的业绩,以带来股价的提升。对员工负责,就是给员工这么好的环境,有兴趣的,可以创新的,可以学习的环境。另外还有对社会负责,一些社会责任感的工作,无论是在地震之后的捐款或者做一些特别有创意的公益的活动等等,这是对社会的负责。一个公司要基业常青,一定要做到这方面的责任感,我可能也不会完全把它跟道德划上一个等号,这更是商业职业方面的责任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你可以想象为什么很重要,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公司重视诚信,为什么要求公司一定要对用户负责,为什么一定要把搜索结果和广告分得那么清楚,其实我觉得很简单,一个公司如果骗了用户,他误导了用户,他让用户觉得广告跟搜索结果是一样的,用户被误导了,可能并不知道太多,你钱可能也赚到了。但是这会带来的一种问题,就是每个员工可能都会想公司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骗用户,我是不是可以来骗公司,最后整个公司的价值观会被要害。最重要的是一个公司有强烈的价值观,要有所为,要有所不为,对所有的周围的人负责,除了守法之外要负责,这样的话,这个公司才会基业常青。非常有幸的是谷歌是负责有价值官的公司,在公司很多诱惑可以赚更多的钱,可以把股票炒得更高,但是我们没有做,因为一方面要负责,在所有的负责中,最需要对用户负责,最需要对那些使用产品的人负责,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弱势群体,另外一方面他们对我们的长期信任是我们基业常青的必须的基础。谢谢!    提问:开复老师您好,刚才提到在哥伦比亚大学从政治系转到计算机科学系,对您是一生很大的影响,我想问您,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能够从事真正兴趣的工作的人并不多,您如果今天在场统计的话,真正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的人举手的不超过20%,请问您能不能给我们年轻人一个建议,应该不计成本的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行业还是应该怎样,两年的学业是您的成本,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还是应该怎么样?


    李开复:可能不太一样,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说不计成本去追求的。我们一定要务实的来考虑每个情况。任何一个工作不可能100%的工作都是有兴趣,我今天的工作可能是全世界我最想要的工作之一,如果把全世界的工作列出来,我现在的工作应该在前十名以内。这么好的工作,我可以保证有一半的工作我还是没有兴趣做,但是必须做,比如批一些财务的事情,比如听一些员工A抱怨B,B抱怨C,或者开一些无聊的会或者半夜爬起来跟总部做视频会议这一类的,今天的演讲我算我有兴趣的。但是一半的都是我没兴趣,首先你要接受你的工作,一个星期工作50个小时,很可能30个是枯燥的,但是枯燥的工作是你付出的代价来得到20个小时你有兴趣工作的代价,这对我来说很好平衡的,我一半的枯燥,一半有意思,有意思非常有意思,枯燥的我也接受了。这个我希望大家都能理解。这就是我的话说,今天不能说每个部分都有兴趣。当然你说我的工作100%枯燥或者100%没有兴趣那怎么办?我觉得还是要务实,如果你已经在工作了,放弃一切去找一切机会,也不太机会。一方面爱你的工作或者寻找你爱的工作,这两个方式都可以做。如何爱你的工作呢?在你的公司里有别的部门工作有兴趣,能不能请你的老板安排你有兴趣的工作,来作为10%或者20%你有兴趣做的工作或者能不能自己提出一些建议,这是一个可能。如果这些都不可能的话,当然可以找别的机会,但是找别的机会的时候,也还是要务实,不能说我对什么很有兴趣,很多大学生问我说,我对网络游戏很有兴趣,我想进入网络游戏公司,这是两回事情,你爱打游戏,不表示你能进入网络游戏公司做工作,本身爱打游戏不是一个兴趣,这是不好的嗜好。要确认真的有工作能够让你发展这方面的兴趣,如果有的话,我会建议你做两步的规划,比如想达到某一个地步,不要想一步登天,我的梦想是到某某公司去做某某职位,我马上去申请,他不给我,我就继续申请,这不是办法,你应该多做咨询,既然对这个有兴趣,就愿意付出一些成本,愿意去理解这个公司的文化是什么,他们喜欢雇什么样的人,做这个职位会要求什么样的背景,你的学历是否够,你的工作经验是否够,不够的话,怎么样补足,有计划往这个方面去靠,而不是说放弃一切。当然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例子,你可以说好,我可以辞职,读MBA,这是在业界做改变比较常见到,但是这个你也付出了很多机会成本,还是要考虑清楚。千万不要认为有什么公司或者读MBA就解决一切,还是要咨询清楚,你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假如读MBA,MBA之后,需要做什么工作,这个工作需不需要MBA,如果需要的话,除了MBA还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这样拿到MBA之后,不会碰到闭门羹,人生的职业发展或者兴趣的转移或者换工作,都是不能够一步登天,要做更多的咨询,要做两步的计划,让自己有足够的成本和筹码,才能够达到自己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谢谢!


    主持人:我想在座很多人还想提问,由于李开复先生非常忙,我有一个办法,大家可以到开复学生网继续跟李开复老师继续互动,具体网址大家可以Google一下。谢谢大家的参与,也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注北青大讲堂的工作。下面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开复老师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