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论]期待一个没有墙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49:20
三次柏林危机催生柏林墙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11月05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德国柏林一处保存完好的柏林墙。

从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东德方面修建柏林墙的历史照片。

西柏林的儿童等待柏林空运飞机撒下糖果。

柏林空运运输机内装载牛奶。
1961年8月13日凌晨2点30分,东柏林黑暗无人的大街上警笛狂鸣,矮墩墩的T-34和T-54型坦克带领着满载德国军队的卡车直奔东西柏林之间25英里长的边界线。头戴钢盔的东柏林警察乘卡车前往主要通道站岗。士兵从车上卸下木拒马、铁丝网、水泥桩柱、石块、镐头、铁锹。4小时后日出之时,柏林墙的墙基已经形成了。
随后,柏林墙被完全修建起来,当时仍然留在东柏林的绝大多数德国人便从此被禁锢,直至1989年11月9日。
看上去一夜而立的柏林墙,实际上是冷战的产物和德国分裂的具象表现,它的背后有多少故事?
本报连续专题报道将带您重温这段苦涩而又值得深思的历史。
早在柏林墙竖立之前,被冷战双方阵营分治的柏林就已经经历了三次危机。正是这些危机与其背后的政治斗争暗流“添砖加瓦”,使得日后的柏林墙一夜建成“顺理成章”。
三次柏林危机中,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第一次柏林危机:
德国彻底分裂为东西德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河-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随着德国战后重建的开始,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为此,美国计划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为了使法国在合并占领区问题上与英美方向一致,美国用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巨额援助安抚法国,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过萨尔宪法,从法律上给予法国甜头,保证萨尔并入法国,促使法国同意法占德区与美英占德区合并。
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区与英美双占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联邦德国,将联邦德国纳入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
苏联得知该计划后,于6月19日提出抗议,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表《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
1948年9月,西占区以阿登纳为首的65名州代表开始拟定新宪。1949年5月8日,德国议委会通过新宪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新宪法,同时公布占领法,标志着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苏联于封锁中蒙受道义损失,它深知此时封锁不能阻止建立西德国家的进程,于1949年5月12日宣布撤销封锁,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5月23日,在英美法三国代表参加下,西德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9月20日,西德建立,定都波恩,以阿登纳总理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9月21日,占领法生效,令西德享有自主权,英美法三国保留管制联邦德国之外交、外贸、国防的权力。
同一时间下,苏联亦在德国东部筹措成立共产党控制的德意志国家,苏占区在1949年5月30日通过宪法,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东德建立,定都东柏林,皮克为总统,格罗提渥为总理,取代苏联管制委员会对民主德国的外交及外贸监督,德国彻底分裂为东西德。
第二次柏林危机:
苏联高调登场低调收场
柏林于1949年分裂后,西柏林由于重建顺利,经济逐渐繁荣,令苏联决意解除问题。1958年11月27日,苏联单方面向英美法三国发出照会,要求它们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的驻军,使西柏林成为自由市,否则,苏联会把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改由东德负责。苏联自知统一无望,故迫使西方承认东德。
英美法三国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它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苏联对回应作出强烈抗议,史称第二次柏林危机。
苏联对西方国家的强硬态度放低了调子,表示六个月的期限非最后通牒,并希望通过国家领导人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表示如果苏联能先收回六个月的最后通牒及由苏联先举行外长会议,美国将同意召开新一轮四国首脑会议,讨论柏林问题,苏联接受了该建议,第二次柏林危机稍稍缓和。
第三次柏林危机:
美苏恶斗催生柏林墙
1961年6月3日及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于维也纳举行两天会谈,讨论焦点集中于柏林问题,赫鲁晓夫旧事重提,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否则西方国家进入西柏林都需先得到东德同意,肯尼迪断然拒绝。
1961年7月初,苏联宣布暂停复员,并将军费增加1/3,肯尼迪作出强硬反应,因他认为西柏林是抗苏焦点,绝不容重演绥靖政策,肯尼迪要求国会增加32.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及国民警卫队入伍,扩大民防及修筑防空措施,顿时美苏关系再次紧张,史称第三次柏林危机。
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从15日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入东柏林都需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这一举动令西方国家措手不及。但除发出警告外,不得不把柏林墙的事实加以接受。
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一系列试验。肯尼迪虽看出苏联虚张声势,但也不甘示弱,在当年9月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新高潮。
柏林墙既已筑起,赫鲁晓夫便在1961年10月10日苏共22大正式取消英美法于当年12月底前撤出西柏林的期限。后来,苏联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的问题,美苏关系再度缓和。资料 综合
观点
没有柏林空运胜利就没有柏林墙
在探讨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时候,我们很难不回溯历史的源头。凡事有因便有果,如果说冷战的结束是以推倒柏林围墙为标志性时间点的话,那么,冷战的开始同样是在柏林这座城市发生。尽管教科书上宣称的冷战开始是丘吉尔提出的铁幕演说,然而真正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却是发生在1948年-1949年的柏林危机。1948年初苏联军队开始对战后英美法苏共管的柏林市进行封锁,6月份,苏联军队开始逐步封锁西柏林对外的水陆交通。
西柏林的市民从1948年年初到6月底日子就非常不好过了。整个西方盟国此时并不准备放弃西柏林,但是他们也不想正面跟苏联开战。于是,美国任命了一位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叫威廉·藤那,二战中他曾经组织指挥过对中国的空运行动,也就是著名的“驼峰空运”。这次对西柏林持续时间长达一年的空运行动开始于1948年6月26日。在1948年到1949年间,主要由英美空军组成的运输机队对西柏林进行了大规模的空中物资援助。每天的运力从开始的800吨慢慢增加到最高峰时12000吨,甚至超过了空运开始前水陆运输的总和。整个空运期间,西方世界共运送233万吨货物供应西柏林市民,而西柏林市民的总数为25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名西柏林市民接受了盟军空军的近一吨物资供应。这在世界空运历史上都是一次罕见的行动。
当时,美国几乎调用了全部的空运力量去支援西柏林,并且将部分执行战备任务的轰炸机改装为运输机参与行动。讽刺的是,在1945年前这些轰炸机很可能在柏林上空投下过无数炸弹。在空降中还曾经发生著名的巧克力轰炸机的故事,一个名为哈佛森的美国空军飞行员,为了让柏林孩子们吃上糖果,自己用手帕做成降落伞,在降落前空投糖果和巧克力。这种违规的行为后来受到鼓励,美国民间发动了捐助糖果行动,空运期间“哈佛森”们共计投放了17吨糖果给西柏林的儿童。
最终斯大林意识到西方世界是不会放弃西柏林的,结束了对柏林的封锁。这次空运对柏林乃至整个冷战都意义重大。首先斯大林在欧洲的扩张受到了遏制,由于当时美国在欧洲的地面军力总和不及苏联的1/8,斯大林不断通过挤牙膏的方式蚕食欧洲的西方领地。而柏林空运所展现出的决心以及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让苏联不敢再升级势态。也就是说从柏林空运开始才算正式确定了欧洲的东西边界,如果没有柏林空运的胜利,也许根本就不会存在柏林墙,而是整个柏林都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苏联在柏林危机中的失败同样存在于舆论及政治层面,首先围困平民手段就让苏联在国际舆论上彻底丧失了二战中打败法西斯轴心国所赚取的正面分数,其次这种野蛮行径同样激起西欧的愤怒及不安,北约组织成立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柏林封锁所带来的恐慌。如果没有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成立,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柏林墙。
生于柏林死于柏林,整部冷战史几乎由这个城市用40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一切风雨散尽之后,人们所凭吊的只有那些感人的糖果和散落满地的柏林墙砖。
■朱江明
“数字”柏林墙
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瞭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
南都:[社论]期待一个没有墙的世界
文章提交者:老ID挂了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102877
最后的时刻来得比人们想象的更快。20年前的今天,东德中央政治局委员沙伯夫斯基宣读了一份简短的新闻稿,宣布每位公民都有权拥有护照。东德民众连夜涌向柏林墙。这堵矗立了28年零91天的“反法西斯防卫墙”,顷刻间已不复存在,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被冷战一分为二的德国重归统一,无数家庭得以团聚,德国民众开始学习面对一个更加多元的社会,与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国民共同发展。一个在二战之后千疮百孔的民族,在抚平历史创口的道路上,得到了一个飞跃的机会,重获国际社会的尊敬。
柏林墙的倒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同时发生的东欧剧变、随之而来的苏联解体,宣告了冷战时代的终结。意识形态至上的时代结束了,二元对立的时代结束了,劳民伤财的军事争霸结束了,陌生人之间的互相仇恨结束了。经济发展替代了政治对抗,全球化共识得到普遍的承认。
毫无疑问,中国人是这一变化的参与者及受益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的多元对话渐多,全球资本流动自由,为中国深化市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新一代的中国人,在相对而言更加轻松、更加包容的国际环境中成长起来,核武器的威胁越来越少,互联网的交流越来越多,比冷战时代的父辈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在成长为世界公民。
墙是人类文明中最值得反思的创造。在近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墙是用来保护文明成果的东西,可谓没有墙就没有文明。从15世纪开始的大海航时代,开始了最早的拆墙行动。大约19世纪中期,人类日渐认识到,正是墙阻碍了文明的发展,开放和对话成为至今方兴未艾的文明共识。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墙建得越少。
无庸讳言,在世界各个角落,在文明的诸多领域,在很多人的心中,都还有无数的墙没有推倒,甚至还在大力建设中。那堵用砖块、水泥和钢筋筑成的柏林墙倒塌了,但是德国人仍然要为清扫心中厚厚的阴霾而挣扎。只要他们还没有厘清历史,还在分辨东德人和西德人,只要西德人还在说东德人好吃懒做、东德人还在说西德人贪得无厌,这堵墙就依然矗立在他们心中。
尽管阶级斗争已经结束了,但是“斗人哲学”的阴影并没有散尽,由此造成的社会隔膜和阶层歧视同样是一堵厚厚的墙,需要中国人进一步去推倒。即便这堵墙已经残缺不堪,仍有无数的墙在阻碍我们通向前进的道路。当区分敌人和朋友、城市与乡村、西方和东方、“左派”与“右派”、80后与90后、男人和女人、网上与网下、智者与脑残……的时候,我们都得格外小心,因为每一次区分,都潜在着建墙的危险。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努力,推翻所有不该有的墙——— 无论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无论是政治的,还是心灵的——— 就是我们对柏林墙倒塌最好的纪念,因为它们都是柏林墙。
推翻柏林墙,不仅需要顷刻间的激情,更需要持久的行动;不仅需要愤怒,更需要理性;不仅需要铁锤,更需要思想;不仅需要德国人,更需要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公民。
一个没有墙的世界,也许是过于美好的幻想,但是我们仍然充满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