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一个没有海瑞但有法治的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6:52
期待一个没有海瑞但有法治的时代   

  

  “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青白在人间”,走进位于海口市的海瑞墓,游人所看到的第一幅海瑞字画就是这两句。

  2007新年伊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海瑞与嘉靖》在湖南卫视热播。海瑞,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已经成为“清官”的化身。在当前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廉政建设进入关键期的时刻,《大明王朝》的推出,不免让人多一层联想,尤其是中纪委直接参与该片摄制工作,更让人有理由赋予其特殊的意义。中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主任王萍说,除了查处官员的腐败大案要案外,廉政文化建设也是中纪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大明王朝》的题材正好与这一职能吻合,中纪委参与摄制也就顺理成章了(中新网3月4日报道)。

  联想起近来中纪委高层不断透露出要加大防腐工作力度,创新腐败预防形式等声音,一部倡导廉政的影视作品,即便是由高层所刻意推动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廉政文化建设与作为时下主流大众文化的影视联姻,在很多法治国家也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文化形式。

  然而,作为“清官”的海瑞及其所处的时代,如果说对今天的廉政建设还能有所裨益的话,也绝非海瑞式的“倡廉就会一无所有,反贪只会粉身碎骨”的无奈。海瑞的确堪称廉政楷模,也的确被几任皇帝立为廉政楷模,但“两斤肉请客”的千古佳话并未带来全国官吏的争相效仿,“抬棺大骂皇帝”的传奇也只落得个百姓称颂而同僚讥笑的结局。清官海瑞只是大明王朝的异端,一个清官既不能改变朝野上下贪腐枉法横行的现状,更无法挽回一个深陷贪腐之中的王朝的没落与衰亡。

  《大明王朝》的编剧透露,塑造海瑞的目的,是“为正气立传,为廉政立威”。只是,一个“正难压邪,贪反压廉”的王朝,影视作品又该如何改编才能承担此等重任。如果看一部清官戏就能倡廉、反腐,并收犯罪预防之奇效,那么天天浸淫在海瑞精神中的海瑞墓工作人员,岂非个个都有了百毒不侵之体?那些时时与革命精神为伴的红色景点的工作人员,岂非也人人都有了金钢不坏之躯?若真如此,并不鲜见的革命景点工作人员集体贪污门票款事件又该如何解释?

  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这是海瑞和与海瑞类似的诸多清官以他们一生的际遇,贡献给我们的启迪。“清官情结”的出现和高涨实则是现实社会的尴尬,它代表着社会正义的普遍失落。这一论断只需对历史加以粗略的考察便可得到佐证——千古流芳的“包青天”,恰恰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与包拯齐名的“海青天”则生活在一个腐败的朝代里最腐败的时期。“清官”不过是在一个制度腐败的朝代里,无力抗争的蚁民所能期盼的最后一点慰藉。

  古时稍开化的皇帝也都懂得,“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要清官来为民做主,前提就是多数官员已不为民做主。当清官难以为民做主时,谁又来为清官做主?也许《大明王朝》的另一重意义在于,他告诫了当下的“清官”们,反腐斗争还很复杂,要反腐,不仅要有远离物质诱惑甘于两袖清风的淡泊之心,更需具备“粉身碎骨全不顾”的勇气。当“青天”情结在今天透过海瑞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人物来凝聚和传承,它显得略带迷茫,亦倍加沉重。

  于一个宣示要实现“法治”的国度里,我们不能让反腐者除了“清白”之名外一无所有,更不能让反腐者在与腐败者的较量中时刻准备着“粉身碎骨”。“清官”情结之难舍难弃还在乎法度不立,法治难行。我们需要大力宣扬或践行的,正是要使“不唯权,只唯法”在每一位执法者心中都成为行事的普遍准则。贪官的倒台,不该是仅仅因为他偶然遇上了个把清官,而清官又恰恰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上级的支持——我们需要的,是被置于法治之下的普遍、持续而制度化的正义。

  我们期待着一个没有海瑞,人们也不再对清官顶礼膜拜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贪官的倒台,只是社会生活中最正常不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