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于泽:地方官员如何体现他们的存在(中国青年报 2009-11-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39:00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冀家沟村有座村办煤矿,村支书与承包经营者勾结,黑掉了村民应得利益。村民堵矿护矿,演变成惊动中央的上访大案。现在问题解决了,但村民不解地问道:政府花了经费,耗了时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帮我们解决问题呢?”

    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乡村政权黑恶化,官矿勾结,暴力压制。一个冀家沟村,在外部“暴力压制”下,内部也是暴力相向,村民死于村长家的水缸,村长自己又被村民劈死。村民促使政府解决问题的唯一指望,就是上访,引来中央权力介入。而这一抗争的过程,居然长达四年之久。

    对于这起事件,可以反思的地方很多,比如如何落实村民的自治权利?如何防止商人对权力的收买?如何使民众的政治压力获得常态的、有效的表达?这样一件“惊天大案”,民众付出了血的代价,政府权威受到严重损害,却没有一个“负责人”负起其中的政治责任。从中,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反思视角:地方一把手或者行政首长,如何体现他们的存在?

    地方一把手或者行政首长,我们通常称他们为地方“主要负责人”,地方治理的“主治”者。这样的“主治”者在哪里?老百姓经常见到的他们,往往坐在大会主席台上讲话,有时候他们会在前呼后拥下到一些地方“视察”。但在冀家沟村事件现场,我们看不到一位“主治”者的身影。

    社会生活需要政府,政府在场,有时候是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有时候是观察、倾听和认知。政府在场在有的情形下必须是“主治”者在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需要他们在场的时候,他们前呼后拥地视察来了;而在真正需要他们在场的地方,他们却缺席了。

    在冀家沟村上访事件中,中国青年报只提到一位地方“主治”者,他是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这位书记,“一次打电话,一次听汇报,两次到保德县,三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指导性意见”。保德县向冀家沟村派驻了工作组,但不见县委书记和县长的踪影。“主治”者的工作方法,就是开会、听汇报、作批示、打电话。这样的工作方法,已将“主治”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割断了。

    但“主治”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古已有之,在现代政治文明中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古代的知县,一要收税,二要审案,三要劝耕,四要拜访乡贤,其中审案、劝耕、访贤都体现政治在场。在华人社会的某些议会政治中,行政首长经常要接受民意代表质询,也是“主治”者对于被治者的在场。

    现在“主治”者不在地方治理的现场,已经使地方政治失去了个性。由于“主治”者不在场,地方治理变成一架政府机器在独自运转,但事实上,自动化程度再高的机器也离不开人的操作。地方治理,也需要“主治”者的人情味。

    “主治”者在地方治理的现场,就是希望“主治”者到现场了解实情,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主治”者在场,可以避免被“有关负责人”蒙蔽,及时督促“有关负责人”解决问题。“主治”者在场,可以把抽象的政治责任落实到具体治理中。

    “主治”者在场,实际上带来“主治”者的责任与权力的在场。这种在场,可以重建“主治”者与被治者的直接联系。权力与责任的在场,带来主治者与被治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权力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1/12/content_2931266.htm

杨于泽:地方官员如何体现他们的存在(中国青年报 2009-11-12) 杨于泽:官员豪宅街的存在本身就不正常(中国青年报 2010-4-20) 杨于泽:地方治理中的因事设人和因人设事(中国青年报 2009-12-4) 杨于泽:官员财产申报先“形式”起来(中国青年报 2009-1-6) 杨于泽:官员豪宅街的存在是对权力伦理的背叛 - 社会观察哨 - 求是论坛 曹林:监督媒体这事儿真不用地方官员操心(中国青年报 2009-11-11) 曹林:监督媒体这事儿真不用地方官员操心(中国青年报 2009-11-11) 杨于泽:政府诚信是社会民主的前提(中国青年报 2009-12-25) 杨于泽:不冤枉一个好人是正义的底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5) 杨于泽:不要将“开胸验肺”的荒谬进行到底(中国青年报 2009-7-29) 杨于泽:文怀沙背后的“大师解决法”(中国青年报 2009-2-26) 杨于泽:谁导演了王亚丽“升官发财”的闹剧(中国青年报 2010-2-12) 龚刚模堂弟:“李庄说他们代理的都不会死”(中国青年报 2009-12-16) 杨于泽:减税应当是藏富于民的第一步(中国青年报 2010-1-14) 杨于泽:减税应当是藏富于民的第一步(中国青年报 2010-1-14) 胡印斌:女生可以逼问教育官员 但无法对抗地方偏见(中国青年报 2009-3-10) 杨于泽:让小城市在适度规划下自然生长(中国青年报 2009-5-12) 杨于泽:首先要给杨湘洪一个“不适任”结论(中国青年报 2008-11-12) 从欧洲的两个案子看他们如何清算前朝官员 (转) 转贴]杨恒均:从欧洲的两个案子看他们如何清算前朝官员 去比远方更远的地方(中国青年报 2005-12-23) 杨于泽:警察搜救驴友纵有牺牲但体现职业精神 于建嵘:如何给官员讲课? 陈方:晋升无望不过是官员沉沦的借口(中国青年报 200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