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倒下的是墙,站起来的是人(南方周末 2009-1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6:27

电子报 >>南方周末>>第1342期

【方舟评论】倒下的是墙,站起来的是人

作者: 南方周末评论员 史哲 2009-11-05 09:29:03 来源:南方周末

你觉得两个德国的统一是一件好事吗?你对两德统一后目前的状况满意吗?……近些年来,德国国内众多以“德国统一”为主题的民意调查,经常能得到偏于消极的结果——曾经的东德人抱怨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曾经的西德人则抱怨被拖了后腿,被抢走了工作机会,甚至指责东德人不知足。

除了民调,一些知名的文化人士、艺术名流,也不吝对两德统一之后暴露的种种弊端大加挞伐。比如君特·格拉斯在其著作《从德国到德国的路上》,公然指责20年后德国东西部的贫富差距,大量东德人外流导致东部许多地区一片荒芜,今天的东德实行的是殖民资本主义。曾经推动两德统一的大功臣前总理科尔,在回忆起两德统一,也觉得似乎有点操之过急……

自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已经过去差不多整20年时间了。距离那个让全世界或激动、或心悸的日子越远,德国人的冷静就表现得愈明显,而批判性愈强,以致不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柏林墙倒塌以及自然而然促成的两德统一,或许是一个“历史错误”?

果真如此吗?

必须承认,民族、国家、主权这些概念在今天的欧洲依然崇高,但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神圣的光环。在一个已经实现了市场统一、货币统一、人员自由流动的欧洲范畴内,主权国家早已被大大弱化。更何况,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的欧洲,德国早已痛定思痛,而重新调整的“强者-弱者”关系,使战败国得以相对容易地重新融入世界体系。战败的德国根本也不需要通过恢复帝国往昔的荣光来赢得世人的尊重。如果说,德国的分裂曾经让德国人感到屈辱,那这屈辱恐怕主要还不是来自国家的分裂,而在于曾经的一个德国被操纵在两个大国手中,处于核讹诈的前沿,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德国在战后的重新崛起,靠的是一个一个生活在残缺的领土上的普通人。甚至,最终使得西德能够赢得两制和平竞争的主要原因,也是这些普通人,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坚韧努力,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从而为整个民族挽回了尊严。所以,同外人总是喜欢从地缘政治、大国角逐、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等等视角来审视柏林墙不同,柏林墙在普通德国人中流传的却是一个个贯穿着人性的、鲜活的人的故事,有眼泪、有欢笑,甚至有幽默的故事,比如第一个因为偷越柏林墙被枪杀的青年。这样的故事,德国人记录下了成千上万。其实,只要看看柏林墙上那五花八门、时常与政治毫不相干的涂鸦,你就知道这才是柏林墙真正的历史记忆。

柏林墙倒塌了,历史的一页已彻底翻过。你还不得不承认,这一页翻得相当漂亮。不管统一的最初,西德人是否有心理的优越感,是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骄傲,东德人是否曾因为竞争的失败而受伤,但一个又一个来自德国东部的人能够毫无障碍地融入西部,自由的生活、呼吸,并获得机会与成功,这本身就已说明一切。今天有数十万来自东部的德国人在西部生活,来自东部的足球运动员萨默尔成为德国足协的体育主管,来自东部的默克尔成为德国总理,东德人赫塔·米勒更成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还会有人想着回到柏林墙倒塌前的时代吗?当然有。会有东德人怀念过去时代的所谓国家荣耀,过去时代的所谓平均。尽管,东德经济多数时间都落后于西德;尽管,柏林墙竖起的近30年间,平均每年就有8人以“破坏国家安全”的罪名被逮捕;尽管,东德算上线民平均每66人中就有一个常年为秘密警察工作 (这个比例远超盖世太保和克格勃),但毕竟,这都不妨碍他们借怀念过去公开表达对现实弊病的不满。

历史早已席卷了柏林墙的烟尘。当尘埃落定,德国人的淡定中没有国家,只有一个一个的个人。没有柏林墙的时代,如果他们羡慕繁荣,或者他们只想发泄不满,至少他们不会有失去自由乃至生命之忧,打开门,过去就是了。

据说,柏林墙在建设时的工程代号,借用了我们中国人熟知的一个名字“中国长城第二”。但遗憾的是,这道长城居然是用来针对自己国民的。这恐怕就是,无论德国人对现状如何不满,柏林墙却再无人为之辩护的玄机所在吧。

http://www.infzm.com/content/3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