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崛起,西方并不全信(纵横)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50:58
●印度现有的国力和发展潜力难以给西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西方所讨论的“印度崛起”话题有太多的非真实因素
●西方有些人鼓吹印度崛起的真正原因是:制衡中国、防止中印联合以及彰显“民主”的优越性
●对西方就中印这两个东方大国的不同论调,保持清醒非常重要
西方有人怀疑“印度崛起”
前段时间,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导弹拦截试验成功,“让整个印度都为之自豪”。不过,如此重大的军事技术进步,在西方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相反,西方防务专家却表示怀疑,例如权威军事杂志《简氏防务周刊》副主编罗宾说:“如果他们有做这样的一次试验,那真是一种特殊的技术进步”,言语中不免有嘲讽口气。
其实,罗宾的回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方对印度的真实态度。近十年来,印度综合国力的提升似乎让许多人相信:印度将继中国后再创造一个让世界惊叹的“亚洲奇迹”。不过,对于这些成就,西方国家更多的是持怀疑态度。
在军事领域,许多西方专家至今仍在怀疑印度是否真正获取了热核武器能力。英国阿尔顿曼斯顿武器中心的国防专家指出,收集到的地震数据表明,印度1998年5月的“热核装置”爆炸当量大大小于宣布的当量,很可能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对印度前几周做出要在中国之前把宇航员送到月球的“豪言壮语”,有西方权威专家更以以前的航天事故提醒印度:“在研制出大功率运载火箭之前,请不要夸海口。”
在经济领域,纵然瑞士的世界经济学会最近列出了一个连印度人自己都不相信的各国经济竞争力排名——印度领先中国11名,但印度几乎没有进展的基础设施和对外资的严苛政策,仍然让西方对未来的印度缺乏信心。香港汇丰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罗伯特·沃兹弗德指出,印度经济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基础设施不完善吸引不到外资,而没有外资进入印度政府又没有足够多的税收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投资者对印度的投资热情不会很高,印度经济到底能否“持续地大放异彩”还值得商榷。
在政治领域,西方也质疑印度担当大国重任的能力。所以,印度不仅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竞争中并没有得到西方太多的承诺,就是在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推荐上,西方大国也更倾向于日本。总之,西方对印度的质疑是多方面的,“印度崛起”这一话题对西方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谈资。
“印度威胁论”声音为何不大
由于在西方统治下生活了两百多年,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强烈,独立伊始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有声有色的大国”计划。然而,长期缓慢的经济增速并没有使印度的面貌有多少改观,世人心中的印度依然是落后和贫穷的代表,以至于印度问题成了一些经济学课程的失败案例。即使在实行经济改革多年后的今天,凡是去过印度的人,印象很深的可能是贫民窟、拥挤的人群和破旧的建筑。
然而,为了向世界宣传印度的进步,近几届印度政府另辟蹊径,开展国家公关,让印度在世界舞台上抛头露面。这种政策短期内可能引起良好的国际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西方只会觉得印度在作秀,怀疑其大国能力,而这种怀疑主要是基于两个判断:
一方面,印度现有的国力和发展潜力难以给西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国际政治领域,印度的影响范围还难以超出亚洲甚至南亚范围。例如,无论是朝核,还是伊核问题,印度的声音微乎其微,不足以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媲美。在经济领域,总量小和其增长前景不确定,使得印度远离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对世界经济的边际贡献更难与中俄相比。而且印度在扫除贫困方面的缓慢进展,使西方国家一直怀疑其“实际购买力”和“巨大的市场”。在军事领域,少数高科技武器的生产能力和整体落后的国防工业水平难以将印军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武装力量。在软实力上,印度也缺乏崛起大国的风范:印度的瑜珈、咖喱饭、飞饼、宝来坞尽管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所熟悉,但却难以对印度的国际形象提升起到根本作用。相反,正因为历史太悠久,其沉重历史的遗产比如种姓制度,使印度更难以焕发现代生机。
另一方面,按照西方的国际政治理论,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崛起时,现有的大国将感受到竞争压力,以至于盛行各种关于崛起国的“威胁论”。例如,百年前欧洲的“美国威胁论”,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的“日本威胁论”,以及现在流行于西方和日本的“中国威胁论”等。如果印度崛起真的让西方感到了压力,那么现在流传于西方的不仅会有“印度崛起”声音,更有“印度威胁论”的自我警示。然而,现在的西方世界却少有“印度威胁论”。这只有一种可能,西方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印度崛起的势头。反过来,西方所讨论的“印度崛起”话题有太多的非真实因素,在“印度崛起”的背后,可以窥出的是西方的真实目的。
西方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好这颗棋子
对于西方,印度更多的是自己谋求亚洲利益的棋子,西方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一棋子,维护自己利益,而不管这颗棋子的到底是什么。综合分析西方与印度这几年双边关系发展变化的案例,可以知道,西方有些人鼓吹印度崛起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确保印度成为亚洲失衡的格局的平衡力量。西方担心中国发展损害其亚洲的原有格局。而十多年来经济持续低迷的日本、向亚洲回归的东盟,很难成为被西方利用的砝码。此时,印度被“重新发现”,“委以”担当亚洲的战略平衡手重任。所以,美国卡耐基基金会近期一份题为《印度作为新兴全球大国:美国的行动日程》的报告中明确声称,鉴于印度的潜力,布什政府唯一选择就是将印度培养成制衡中国的亚洲超级大国。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印度现在还没崛起,需要西方“培养”;二是印度崛起的终点止于“制衡中国”,不能对西方构成“威胁”。
其次,为防止中印可能的联合,西方有意激起印度的骄傲心理,目的在于使印度相信:可以通过一己之力来实现民族复兴,不必和中国联合起来。为达到这一目的,对两个同时在发展的东方大国,西方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即鼓吹中国威胁,赞扬印度崛起。
再次,为彰显“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西方有必要“捧”印度一把。为使世界各国都接受这种制度,西方一方面通过支持反对派来推翻非“民主”的政权,另一方面又通过宣传成功案例以增加这种制度的吸引力:20世纪90年代是阿根廷,21世纪初又轮到了印度。
最后,为引导外资流入印度以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速,西方有必要加大对印度的宣传。很多西方国家相信外资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为了从源头上减慢中国发展的步伐,只有尽可能地将外资的流向引到他国,所以,当世人都相信无论在硬件和软件上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大大超过印度的时候,像世界经济论坛和《财富》杂志这些西方机构和杂志却将印度的竞争力排在中国前面。这种连印度人自己都不太相信的排名背后显然隐藏着西方“扶印抑华”的目的。
由此,对于中印两个东方大国来说,面对近年来西方近乎狂轰滥炸似的“印度崛起”论调,保持清醒非常重要,既不必因为“威胁论”而放慢发展步伐,也不必因为“崛起论”而迷失方向。▲
(作者是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学者。)
《环球时报》 ( 2006-12-22 第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