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58:00
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四)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印度首席记者爱德华•卢斯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印度的精英阶层仍然死守甘地的信条,认为农村应该成为印度社会的主体,这样的信条早在独立战争时期提出,当时是为了扩大独立运动的影响,吸引更多人加入。然而其他许多人,包括印度第一任总理、甘地的继承者尼赫鲁,其实是反对这种见解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印度正在经历缓慢的城市化,城市的不断扩张似乎势不可挡。但是许多甘地主义者仍然认为,农村应该在印度占据神圣的地位,他们阻碍了更好的城市规划。
在给尼赫鲁的一封信中,甘地写道:“我确信如果印度要获得真正的自由,以及世界要通过印度得到真正的自由,那么大家迟早会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将生活在乡村而不是城镇,居住在棚屋而不是宫殿。生活在城镇和宫殿里的人们无法和睦相处,他们的生活将暗无天日,只有暴力和谎言。” 在甘地最重要也是今天引用得最广泛的《印度自治》(HinduSwaraj)一书中,他写道:“如果村民们能脱离长期笼罩着他们的贫困,远离文盲状态,那么他们将成为有文化、有教养、自由的公民……遵守道德是为了驾驭心智与激情,这样做即能自省。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话,那么正如许多作家所言,印度已达到一种完美境界,无需向别人学习。”
在历史作品中,甘地的这种文化自豪感及其对现代主义根深蒂固的蔑视,机智有力地还击了殖民主义者所谓“愚昧的印度人”的侮辱,同时也鼓舞了民众的自尊。甘地亦擅长于这样的斗争。他出生在印度西海岸的古吉拉特邦,19世纪90年代在伦敦学习法律并取得律师资格。在1913年回到印度之前,甘地在南非已经颇具声望了,他在南非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在此过程中被捕。正是在那里他发起了后来在印度影响深远的非暴力不合作抵抗运动。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1.1"SRC="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show?user=ftafp|Asia|in_article_ad&db=ftafp&local=yes&js=on"></SCRIPT><NOSCRIPT><AHREF="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click?user=ftafp|Asia|in_article_ad&db=ftafp"><IMGSRC="http://ftafp.allyes.com/main/adfshow?user=ftafp|Asia|in_article_ad&db=ftafp"WIDTH=300 HEIGHT=250 BORDER=0></a></NOSCRIPT>  然而甘地主义不只是独立斗争的战术,它同时也是一种关乎社会组织形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哲学。时至今日,它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印度知识分子的思想。举一个常用不衰的例子,如果不能正确评价甘地对人们经济思想的影响,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当今印度的纺织业严重残缺,始终不能形成与它自身潜力相匹配的规模。每个学习过发展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纺织业在许多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8世纪的英国到21世纪的中国,无一例外。甘地遗留的影响表现在,印度为了保护棉织品而对合成纤维长期实行关税歧视(但出口需求主要是合成纤维),还有各种阻碍纺织企业超越家庭手工业规模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惩治成功者而保护失败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