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激辩国进民退:国企1年少交1万亿地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7:27

经济学家激辩国进民退:国企1年少交1万亿地租

2009年11月06日 01:28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122

 

山西煤炭行业重组被认为是典型的“国进民退”案例。

东方早报记者 罗晟 发自北京

昨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举行“‘国进民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研讨会,各方专家就“国进民退”阐释各自的观点。专家们普遍认为,“国进民退”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他们并对这一现象表现出了担忧。

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玄指出,自2003年开始,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力度的差异是“国退民进”的根源。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国退民进”是已经存在的现象和值得担心的问题。

王小鲁担心,目前中国经济改革很有可能走到一个权力和垄断势力结合,追求既得利益、掠夺社会的“官僚化市场模式”,或者是官僚垄断的市场模式。

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也表示,现在的“国进民退”不是个别事件,而是形成了一股潮流。“不是个别企业的行为,甚至是国有企业、中央国企的一个共同行为;不是个别产业,而是普及到很多重要的产业;不仅仅是上游的一些所谓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安全的自然垄断产业,而且涉及到很多其他的产业”。

“国企1年少交1万亿地租”

“国进民退”早在2003就已开始发生。

2003年之后,民营企业在竞争性市场的生产力增长幅度开始低于国企。在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力度的差异,造成了国企和民营企业增长力的差异。

刘小玄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以来研究国企改革问题。

她在昨天的研讨会上表示,“国进民退”早在2003就已开始发生,但规模较小。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调查的数据库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80年代,民营企业的生产力增长明显高于国有企业;但到了2003年之后,民营企业在竞争性市场的生产力增长幅度开始低于国企。在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力度的差异,造成了国企和民营企业增长力的差异。

刘小玄称,她在研究中发现,如果考虑到银行信贷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在生产力增长上基本上持平,不再具有优势。她举例说:“亏损的山东钢铁能够兼并盈利的日照钢铁,是因为日钢拿不到贷款,日照钢铁在这种情况下被迫接受了兼并;蒙牛也是因为资金链的问题,受到贷款等问题制约,它必须投靠国有企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刘小玄说:“‘国进民退’的根源就是在金融。如果金融市场是国有垄断,那么‘国进民退’就没法避免。如果金融市场能够放开,我觉得这个问题就会好得多。只有金融能够普惠,才能使穷人得到充分的融资支持,社会才能更公平。”

刘小玄表示,近期把所有规模以上的企业数据做了一个分析,发现同等规模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融资情况,国有企业会享有非常大的融资优势和各种各样的融资优惠,它能用比较低的成本拿到比较多的贷款,而民营企业用比较高的成本拿到比较少的贷款。

在昨天的会议上,刘小玄说:“我做了很多企业的调查,同等规模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时向银行借贷,有时利率会差了几个点。现在,有的民营企业不愿意干了,是认为现在利率这么高,而产品的利润率竞争又很激烈,但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非常低。由于金融市场的垄断,导致了‘国进民退’的现象,这是必然的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对刘小玄的说法表示赞同。

他表示:“金融是国家的,民间基本上是禁止的,金融是国企很重要的一个融资优势。实际上,金融有政府的准财政性质。”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表示,国有企业不仅得到很多金融支持上的优惠,而且还不交地租。“实际上,国有企业每年没有交的国有土地地租至少超过1万亿”。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相关报道:

该如何看待所谓的“国进民退”

担心竞争性行业里的“国进民退”

“国进民退”不是个别事件

浙商集体发声忧山西煤矿国进民退

多行业遭受国企兼并重组 “国进民退”风声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