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绝密报告:哈工大眼里有谁?(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23:23
哈工大绝密报告:哈工大眼里有谁?(转)(2008-06-21 11:24:44) 标签:杂谈  分类:乱七八糟 发信人: haiqin(威尼斯的泪), 信区: HIT
标  题: 哈工大绝密报告:哈工大眼里有谁?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8年04月23日19:02:3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WWWPOST

尊敬的杨校长,各位校友:
  大家好!
  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昨天晚上我才刚刚从北京赶过来----教育部在开一个大
学校长咨询会,会议没有结束我就赶过来了。因为这是我们学校历史上一件大事,海内
外的校友聚集在一起,尤其在深圳我们的这个新校区,所以我想大家肯定会有很多的感
想。很多校友会刚才做了非常好的报告,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看到校友在全国各地、各
行各业都有非常好的进展,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作为校长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本来应该找时间更早一些把学校的一些情况向各地的校友
会做个汇报,把学校近期的一些情况向校友们做一个介绍,学校发展得怎么样,我想大
家都很关心。另外,我也想把学校下一步发展的情况和发展的思路向各位校友介绍一
下,希望能够听到各位校友的非常好的建议。刚才我们沈阳校友会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发
言,以爱心为主题把校友们凝聚在一起,非常令人感动。我就想到赵本山小品当中有一
部叫昨天今天和明天,那我想我们今天的主题也是哈工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用这样一
个主题,来探讨一下哈工大的历史和哈工大的未来。
我们学校的历史大家都很清楚,从1920年建校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光荣
的历史。学校现在正在筹建哈工大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就坐落在我们1920年建校的原校
址,也就是原来我们那个建筑大学所在的主楼侧面的那个地方,那是我们学校建校之初
的校本部所在地。那个楼已经翻修一新,准备近期开放,把我们学校从1920年建校到现
在的这段历史,用数据用实物记录了下来,向我们各界校友作个数字化的展示,使每一
位校友回到母校,都能在博物馆找到自己的信息找到相关校友的信息。这个工作量很
大,所以我们专门组织了一个队伍,在做这方面的筹备。可作为市级博物馆对市民开
放。我们的建筑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加上哈工大和俄罗斯关系的历史,对学校后来的发
展应该起到很好的作用。刚才杨校长做了一个很好的讲话,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已
经在字里行间把哈工大精神诠释得很好。哈工大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就是把国家和事
业的责任心集于一身的精神;就是以诚信取信于天下的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精神使
哈工大造就出了非常出色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学校留
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当初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很多二十多岁的在校学生为了国
家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这样一种精神源远流长,一直传到现在。新中国成
立以后,大家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然后50年代初中央政府正式接管哈尔滨工业大
学,一直到现在,每一届领导,每一届的学生,都为我们学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奠定
了基础。看我们学校历史,历代领导、历届的学生,都在我们学校留下了非常辉煌的一
笔,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接替杨校长到现在已经有六年,最大的一个
体会就是,哈工大的校风和哈工大的精神是我们这个学校保持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这
样一种精神在支撑着哈工大持续不断地前进。大家看到,到现在为止,新中国成立以
后,在高校历史上,历次都被中央政府确定为重点院校的,现在就剩哈工大一所了。50
年代初,中央确定了两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学校,哈工大和中国人民大学,到后来又
确立了6所全国重点院校,再到后来的16所全国重点院校,再到后来的211,985院校,在
历次中央政府确定的重点支持的重点院校当中,每次都列入的现在只有哈工大一所,所
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那么哈工大为什么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能够抓住机遇,都能够引起中央政府的重
视,我想,就像刚才杨校长所说的,和我们这种扎实的办学的学风,和我们走出校门为
社会做出贡献的一届又一届的校友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社会的影响,校友在社会上为母
校所争得的荣誉奠定了哈工大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牢牢地把握机遇,在每一个历史阶段
都能够开拓进取,所以才有了我们学校的今天。回顾历史,一个学校如果称得上名校的
话,它应该感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各界校友,只有这些校友点点滴滴
的业绩汇聚在一起,才形成了哈工大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这也是我接了杨校长之后反
复体会而体会到的。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近几年对校友工作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原因。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说牛津、剑桥、哈佛、斯坦福、MIT、UC BERCLEY等等这些
学校都是世界名校,但是很少有人说得出来这些学校为什么是世界名校,它有多少教授
是世界名教授,它有多少专业,哪个专业好,但为什么社会认可它们就是世界名校,我
想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不在于现在在校有多少知名的教授,而在于它历史上为这个社
会培养了多少杰出的人才,是这些杰出的校友奠定了它在社会上的声誉,大家都知道,
牛津、剑桥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出国家的总统、国家的领导人等等,使大家知道
这是一所好学校,哈工大也是如此。 
   客观地说,我们也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和国际上一流的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
距。今年寒假工作会议学校就准备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自身的思想还要不断地解
放。哈工大发展的历史证明,我们从来没有为周边的环境所困扰,我们在每一个历史阶
段,都率先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面,在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潮流。所以,学校现在正
在做几件事情,一个是中国研究生体制改革的三所试点高校之一,这是我们率先提出的
要对中国研究生体制进行改革。其实我们在提出之前,已经在深圳研究生院进行了尝
试。深圳研究生院是杨校长在任时,和深圳市政府联合建设的,经过教育部批准。同
时,还有清华、北大的深圳研究生院。所以,在深圳形成清华、北大、哈工大三角之
势,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压力。你要不要做好?能不能做好?哈工大继承了一个传
统,要做就做好,要么就不做。深圳研究生院教师的博士化率在全国是最高的,100%,
70%到80%的老师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它聚集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教授,它给学生用外语
开课,几乎所有课程都是外语授课或双语授课。所以外国留学生喜欢来这里留学。在短
短的两三年内,深圳研究生院快速发展,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也得到其它兄弟院校的
认可。我每次来,清华、北大两个深圳研究生院的领导都跟我说:“你们深圳研究生院
办得真好。”也得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认可。
  深圳研究生院就是瞄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瞄准国际化经济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高层次办学。深圳研究生院定位很高,要做中国研究生培养水平最高的基地,而且是国
际化的。他们这里有很多外籍老师任教。深圳研究生院还很注重实践环节,他们有一个
校企合作委员会,有100多个企业加入,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到企业做课
题,到企业中实践。学生一律做为科学家培养。在实验室和香港的大学、国外的大学联
合培养。一类是做企业的适用人才,和企业联合培养。有一年,深圳研究生院一位同学
拿了9个offer,有9个单位要聘请他。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是100%,其中
80%留在了深圳。这就是哈工大的传统,我向深圳市承诺了要为深圳市地方经济做出贡
献,我们就切实做到。但是我们并不丧失我们的水准,而且比我们原来培养的水准还要
提高。这里的学生外语水平比较高,因为教材都是外语教材,授课语言都是英语或双
语。美国的一位校长来这里参观都感到惊讶,没想到在中国还有这样一所高水平的研究
生院。这就是哈工大的精神,我们想做,就一定要做好,尽我们最大努力做好。我不能
说深圳研究生院已做到十全十美,但是国内要做到深圳研究生院这样的水平确实不多
见。包括他的培养质量,他的培养理念,校企合作,按科学型和工程型两类人才分类培
养,这个并不多见。
  所以我们在深圳研究生院试点基础之上,所有校本部在校研究生也要分类培养。我
们现在在校硕士研究生是8000人,博士研究生是4000人,分类培养是在学生自愿选择的
基础上进行试点,所以国家教育部把我们学校确定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三个试点学校之
一,而且整个实验的大纲都是我们学校出台的。而且教育部把我们学校确定为国家十个
工程高层次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每一次历史的关头,哈工大都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浪
头前面,在引领着国家教育的走势。
  在科学研究方面,哈工大的科研经费增长很快,一直位居全国重点高校的前列。我
们学校一年的科研经费相当于黑龙江省全省其它40多所高校加起来的总和的两倍以上。
我算了一下,黑龙江省和山东省8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的总和,相当于我们一个学校
的科研经费。这个不是我说出来的,是我们老师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到今年10月31日,
学校作了一个统计,我们的科研经费又增加了两个亿。到明年上半年,我们学校还要发
一颗卫星,而且每两年发一颗,这是列入到国家计划系列的。
  2个月前,我们到欧洲去访问,参观了丁肇中先生的实验室,丁肇中先生在法国和瑞
士有一个大型的实验室,他聚积了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一起做实验,他是实验物理学家,
他在做世界级的大课题,在研究宇宙的起源,这样的问题每一个都可获得诺贝尔奖。丁
肇中先生一生有五次重大的实验,每一次实验都是震惊全世界。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到一
个大科学家是把世界最前端的东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我从中感悟很深。我们哈工大在做什么?哈工大在把我们国家近期发展的重大问
题,当作我们学校工科的技术前沿问题。每年,哈工大都要把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各部委的年度科技规划、各省市的年度高新产业发展报告加以研究,从中选择关键的、
我们学校能够干的,并且干完以后能够给国家作出贡献的课题,作为我们学校基本的发
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课题。现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我们学
校参与了其中8个,这在国内高校是不多见的。我们学校能够独立研制卫星,能够研制这
样的实用的装备,这是得到大家公认的,航天用的地面设备及其他一些航天设备都是我
们哈工大老师研发出来的,这些技术是国外对我们封锁的,国家无法引进的,哈工大人
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项目叫“FAST”,我们有一个年轻的老师在承担着这个项目,
他给他儿子起名就叫“FAST”,这个项目是个什么项目,这是一个大跨度的钢架结构。大
家知道射电望远镜,是探测外太空的设备,我们国家也要建一个。直径多大?比咱的体
育场还大,是一个抛物型的,还要变焦距,探测目标不同,曲率就发生变化、调节,这
么大的一个射电望远镜,交给了哈工大来参与做。现在我们有一支队伍,集合了我们学
校五六个学院一批教授在做,和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在合作,做成了的话,将会是世界
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这个源于什么,源于我们有很好的基础。今年,国家评出的5
个获得长江学者优秀成就奖的,其中一个是我们哈工大的,年轻的马军教授,搞市政环
境,搞给排水的。哈工大的精神所在,工程之中有科学,科学之中有工程。哈工大人不
摒弃,也不厌弃把自己当作一个工程师,但同时又不把自己当作一个一般的工程师,科
学问题、前沿问题抓得很准。
  哈工大对年轻人的使用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的,我本人也是杨校长在任时不拘一格选
拔人才的受益者。目前,我们学校有11位年轻的副教授,可以直接指导博士生。副教授
作博士生导师,这在全国也不多见。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们很有才,如果等他们
评完教授,再评博导,大概四、五年的时间就过去了。这也是目前哈工大师资队伍能够
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我们有一支非常抱团的队伍。哈尔滨把动物园交给哈工大,我们把
动物园改造成哈工大科学园,现在有些老师还称它“动物园”,我说你不能再叫“动物
园”了,我们教授都进去了,再这么叫就不合适了。 这个科学园,军委副主席曹刚川同
志去看了一上午,问:“树国,是不是你的好东西都给我看了?”我说:“曹主席,我
们有31个研究所,你才看了10个。”后来在军区总结报告时曹主席说了两句话:“哈工
大科学园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越看越想看,越看越看不够。”里面每一个实验室
都做着我们国家前沿性的东西,在做我们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东西,包括谭久彬教授正
在做的圆柱度仪,是圆柱度测量的一个精密仪器,达到了世界最高的精密度。他做了18
年。我知道他做博士时就做这个课题,孜孜不倦。如果这个难关不攻克,他的一生就要
这样过去了,所幸他突破了,成功了,目前在国内引起很大轰动。哈工大人有这种精
神,在思考着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再一个要跟大家讲的是,我们把卫星发到天上去
了,嫦娥一号升空了,将来我们还要到火星上去,那么深空探测的通讯怎么办呢?现在
国际上有一种激光通讯技术,激光作载体,传递信息,谁在做?哈工大在做,而且我们
做得最好,国际上也不过如此。我们杜善义院士做的复合材料,在几千度的超高温下,
我们和俄罗斯合作所做的蓝宝石晶体来做各种各样的镜片,我们不太善于宣传,大家不
太知道,但是凡到过哈工大的人,凡是到哈工大看过的人,都会由衷地表示赞叹。这是
哈工大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积淀所奠定的基础。所以,哈工大现在做的就是团队,所以在
哈工大很少看到那种知名的大家,但是每一个团队拉出来都是非常过硬的,秉承了航天
事业的传统。21世纪的发展不 是靠哪一项技术或是靠哪一个人,都是多学科的交叉,多
项技术的综合,靠的是多学科的综合,我们很少再像牛顿当年一样,发现一个定理,这
种时代已经过去了。去年一年,我们学校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批准,科技部说,一
年给一个学校批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其中一个就是机器人实
验室。我们竞争对手是中科院的自动化所,因为中科院实力很强,所以我感觉到有点担
心,最后结果哈工大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被批准。哈工大在研制机器人方面,已经处
于全国领先地位,大概有几十种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有爬墙的、爬内管的、爬外管的、
爬钢索、点焊、弧焊、喷漆、搬运、导游、监控、侦探、反恐、微纳米、体内的、体外
的等等,到那一看,眼花缭乱。咱们做的其中一项是爬墙机器人,可作警用。我们所做
的项目,不仅技术含量高,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最近有几百台机器人需要哈工大来
做。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你们不做日本那种两腿机器人呢?那一个就上千万呐。我认为
那种机器人违背了机器人的基本定义。机器人从事的应该是,在危险环境、极限环境下
工作。如果人能做的,不要用机器人来做。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东西是抢险救灾机器人,
反恐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等等,西气东送整个管道都是一段一段的管子接起来的,但每
一个焊缝是否达到了要求要对焊缝进行检测,但光在外面检测不行,还要到里面进行检
测,因为它的壁很厚,人进不去,让机器人进去。
  很多这样的问题需要用工程技术来解决,我们哈工大确实走在了前面。
  最近海内外一批非常优秀的学者来我们学校任教,其中包括外国人,比如印度人、
日本人、俄罗斯人,表明大家关注的不是学校提供的待遇,而是提供给他们的事业的平
台。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聚集了一大批以我们自己哈工大人
为主体的,同时也吸引了各地优秀的学者。在我们科学园,有近1000名教授,4000名博
士,近600名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等5、6千人的队伍在从事前沿的基础工作。中国高校有这
样规模和国际水平的科研大平台为数不多。这个平台的建立会对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和
事业的持续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在尽我们所能改善学生的生活状况,在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我们哈工大在黑龙江省,学费是收得最低的。我们平均大概一个学生每年本科生学
费在4500元左右,但是20%的贫困生交不起学费,所以平均起来人均在4000左右,校本部
的在校生是15000人,我们每年能收上来学费6000万元,按平均一个人4000元算。学校每
年给学生奖助学金、生活补贴、副食补贴、医疗补贴总经费多少,学校每年要拿出多
少,各位校友,学校每年要拿出9000万,所以它学费是一个负值,但是我说值,因为你
是花在学生身上。所以现在物价涨了哈工大食堂的价格一直没涨。市面上卖茶鸡蛋7毛钱
一个,我们卖给学生4毛钱一个,所以我说再苦再累,不能把这个责任转嫁给学生,因为
他们是受教育的,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没有钱,他们本身就不挣钱靠的是家庭
的供给,学校能做的就尽量去做,在学生培养问题上不要算经济账。你跟政府算经济账
可以,不要和学生算经济账,所以包括各位校友提供的爱心助学基金我们每次都当成一
个精神传承这么去发放,告诉我们同学们“这是你们已经离校的学长们给你们提供的助
学金”。所以我们学生在每次接到这种助学金都是非常感动,学校每年包括企业捐赠
的、校友捐赠的,方方面面的包括国家给的助学金,每年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在哈工
大从来没有出现过学生因为家庭困难、生活拮据而无法上学,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所
以在这方面我们的学工处、团委做的工作非常多。在座的各位校友,时代已经变了,你
们可能不太了解,现在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和你们当年在校是已经完全不同了。他们都是
独生子女,他们是靠应试教育考大学这种方式拼上来。他们进入大学以后自我管理能力
相对来说都比较差,但是都很聪明,基础很好。但是你们不知道,我们每年在校本部招
3750名学生,在3750名学生中每年招生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心理测试,每年做心
理测试大概都有40名左右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学生都要靠辅导员、靠专职
的医疗机构对他们进行教育治疗。所以这些情况已经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加上现在出
现的网吧……白色鸦片,学生一旦进入网络,这个孩子一生基本上就毁了。因此我们有
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学校现在成立了基础学部,要用一年的时间让学生们完成从高中
到大学的过渡,要不然一入大学,一上完课老师就走了,孩子们就放羊了,没人管了,
中学里原来家长管,班主任管老师管,到大学以后没人管了,想干嘛干嘛,孩子们没有
这种自制力没有压力,他不像我们当年在校的时候都有一种理想,一种目标,一种责任
感,会自己管理自己。现在孩子不行。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可能你们都不能想象,
有的孩子他连哪个月份穿什么衣服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现在对这种应试制度是痛恨之
极,把孩子们管得跟机器人似的,让人忍无可忍。这家长要给衣服编上号,告诉孩子几
月份穿几号衣服,你把孩子管到这种程度,你说孩子以后怎么办。但是这个我们没法去
埋怨,因为我们接的就是这样的孩子,所以不管前面做得怎么样,一旦进入大学校门就
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用四年的时间,要让孩子走出校门的时候能够具备完整的人格、
具备坚强的意志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这是我们要做的,所以不
管怎么样,不管他来的时候什么样,这和孩子无关,他们是受害者,我们要做的是怎么
把正常的精神状态给孩子们恢复起来,这是我们要做的。 
     但这些孩子非常可爱,我给大家说一下,我们在进行本科教学评估的时候,我们学
生搞了一台晚会,第一个节目震撼人心,当时我眼泪都要掉了。我们的学生穿着军装,
当时在场的老师学生所有的人都起立,我们的学生举着军旗走到舞台中心面向观众行
礼,第一句喊的是“伟大的祖国,哈工大人向您报到!”,这是我们80年代后的孩子喊
出的声音!我觉得不是他们没有责任感,是我们作为育人者没有根据教育客观规律去培
养孩子,所以我们作为育人者在校期间要珍惜这些孩子,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这
是我们学校要做的。所以学校要把育人作为首要的任务,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我们的首
要目标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的非常优秀,使他们走向社会之后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
才,所以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也看到很多学生确实是做得非常好,经过一段时间锻炼
之后他们成长非常快.所以全国三好学生、三好班级呀他们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你不可能
想象一个贫困学生,一个享受助学金的孩子,一个担任3份家教的孩子,一个女孩子还要
承担她弟弟上学学费。这样一个孩子也是一个学习优良的孩子,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
秀,她要打三份工,她要拿着奖学金还要拿着助学金,这样的孩子被我们学校评为三好
优秀学生。我为她那样的精神而感动,小郑是一个小城市来的孩子,父母下岗,她供弟
弟上学还要交自己的学费。她学习成绩还非常好,做三份家教,还给家里邮钱,非常让
人感动。给她发咱们校友助学基金的时候,这个孩子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她说:
“当我走向社会的时候,能挣钱的时候,我一定把我的钱再回馈给学校,给爱心助学基
金,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所以这是我们哈工大精神的一种传承,我在这个学校工作我
也感觉到非常的自豪,感觉到非常有信心,我相信哈工大肯定能做得越来越好。
  我们在师资队伍问题上,还是秉承上一届班子遗留下来的就是“以情感人”,就是
以感情、以实际行动关怀他们。现在我们学校尽我们所能对年轻教师,对骨干教师,对
老教师,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关怀他们,让他们能感觉到很舒心。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
行了金婚典礼,为学校所有的婚龄在50年以上的老夫妇们举行了集体的金婚庆典,大家
都很高兴很开心。我们学校现在整个的校区的建设、校园的建设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了
新的进步,我相信我们还会做得更好。
  那么下一段哈工大要做什么?这里跟大家交代一下,一个是在科学研究上哈工大还
要秉承服务国防、服务社会经济这样一个主干任务,我们学校能够在有的学科基础上能
够做得更好;现在我们和国际合作,我们和俄罗斯关系是非常好的,工大和俄罗斯有很
深的渊源 ,现在工大和俄罗斯,和俄罗斯所有知名的高校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明年
我们要和莫斯科大学,包括象欧洲的一些知名大学,美国的一些知名大学要联合做一个
世界理工科大学或者大学的理工科如何发展这样一个高层论坛,由我们和莫大牵头。为
什么要搞这样一个论坛,认真分析一下21世纪工科的发展走势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然后找出我们自己应该走的道路,在这方面我们想形成一个联盟。另外台湾的科技大学
最近给我来了一封信,想组成一个亚洲大学的联盟,包括台湾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呀,他在大陆就挑了一所哈工大。所以象莫斯科大学校长说我们在中国就认一个合作伙
伴,那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他愿意和哈工大合作,所以每年很多俄罗斯的教授到我们
学校来,有一个教授在我们学校已经工作很多年了,在杨院长他们那个国防重点实验室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还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说你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你这个国籍不对,他
也是咱们的长江学者。他在这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被哈工大的精神感染,他觉得非常愉
快,非常舒心。
  我坦率地和大家说,原来我们出去合作,我看到人家国外大学的校长我都觉得矮一
头,我看人家的环境,人家做的成果我就觉得和人家差距太大了。现在我出去我坦率和
大家讲,我腰杆挺得直直的。我到英国访问,到英国理工、曼彻斯特大学去谈,我领着
咱们的教授到了以后,把笔记本一打开,到那一比较,我一看咱们比他们做得还好,咱
现在还有什么好怕的,所以他们现在都非常高兴和哈工大合作。
  我们现在有一个计划,叫哈工大与世界名校,我们锁定世界前200位的学校和哈工大
合作,主要合作就是为哈工大的学生进一步深造,能够进入世界名校,从师世界名师提
供条件,我们准备每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各送200名,每年大概送5%-10%的学生,
所以现在很多学校的校长都来信要人,像日本的名古屋、英国的曼彻斯特、法国理工这
样的学校都来信要咱们的学生,这次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一下就要咱们的40人,法国咱
们原来是40名,现在已经到近百名了,不断地要,说你们的学生很好我们还想要。现在
我们不得不聘请意大利的老师来教意大利语,法国的老师来教法语,德国的老师来教德
语,你没办法,因为我们的学生要去,要有基本的语言能力,现在语言的学习越来越广
泛。
  我们最近准备在国际合作这块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们要和莫斯科大学在数学方面
举办高水平的师资班,培养我们自己的数学人才,莫大是非常有名的大学。所以我想,
在未来哈工大的发展走势主要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按照国家需求和社会国际化发展需
求,两个基本需求来给我们学校一个恰当的定位,使得我们学生各得其所,既满足社会
应用型人才发展需求,也满足科学技术发展高水平人才发展的需求。这样呢国际化和高
层次人才培养将成为我们学校下一步发展的主流。另外我们学校也要牵头举办国际性的
大学联盟,校长联盟等等,真正把我们学校放在世界高等教育信息教育的中心地带而不
要被边缘化,尽管我们地域边缘化,但是我们哈工大在地位和作用上绝对不能被边缘
化。不仅在国内我们要占据高等教育的中心地位,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也要尽量把自己放
在学术教育的中心地带。整个市场经济大概就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要求决定了一个地
区或者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这五个要素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能源流,这五个要素围绕着谁流动,流动的速度快慢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慢。
对于高校来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四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人来,
我们被边缘化,我们不停的输出,我们把我们的信息告诉别人,我们把我们的人才送给
别人,我们始终处在一个单项的供给状态,那我们就要被边缘化了。任何一个地区,不
管是教育经济,只要被边缘化那就必死无疑,所以哈工大不能做这样的事情。要把哈工
大放在高等教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要让社会觉得没有哈工大不行,要让高等
教育觉得哈工大举足轻重,这是保证我们学校发展的战略重心,所以哈工大要在这方面
胆子更大一点,改革的步伐更大一点,但是我们自己规划要更扎实一些,我们做的事情
要更扎实一些,这是我们学校下一步的重点。所以我相信在我们各地校友会的关心支持
下,在我们海外校友会的关心支持下,哈工大的发展未来的前途会更好。
  我需要跟各位校友说的一件事情是学校非常关注校友会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校
友在各行各业,在海内外发展的好与坏对母校的影响极大。我举个例子,上个学期,我
派人事处的处长到美国去做个调查,我说你去考察一下看我们学校有多少在美国的留学
生,社会反响怎么样,质量怎么样。他去了,非常高兴,回来告诉我,有这样一个例
子,他去考察一个学校,正好有两个哈工大的学生申请去那个学校攻读博士学位,这个
接到申请书的教授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他就找另外一个教授问,他说我这接到两份申
请,是来自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这个学校究竟怎么样,你能不能告诉我,因为你对
中国比较了解。这个教授说了一句话,当着咱们的人事处长说,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国
理工科最好的学校,我就有这样的学生,你招吧绝对没问题,结果两个博士生全被录取
了。录取这两个博士生,不是他们本身怎么样,是他们前面的师兄在那个实验室工作给
教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师弟在后面就跟着受益了,这就是校友的作用!如果我们
前面那个做得一塌糊涂把人家教授全给得罪了,人家肯定说可别接,说这孩子不踏实在
我这做着做着跳槽走了,找都找不着了,那谁还要?所以哈工大人在美国虽然不多,但
是调查的结果是我们哈工大学子在美国特别扎实,申请在哪个地方做就在哪个地方做,
而且非要做出成绩不可。所以这是哈工大的精神,不像有的学生在这干两天,一看有更
好的地方就跳槽走了也不打招呼。这种背信弃义不诚信的事情在哈工大学子身上表现的
很少,所以尽管我们人数很少,但是在美国声誉很好。
最近其他地方陆陆续续也在做一些调研,对内地学校的就业人数、成长速度,好与坏做
一个调研,每次大概我们和清华大学都排在前面,这让我感觉很欣慰,这证明我们哈工
大的学子走出校门之后,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地方都做得非常好,这也为母校争得了荣
誉,也为在校生创造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所以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发
展,校友的发展是对一个学校最大的支持,如果我们的校友在各行各业都做得很好,我
相信我们学校一定会发展得更好,一个学校最后留在社会上的会是一批优秀的校友。
  尽管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成果、技术,但这些都是昙花一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
很快就被大家忘记了,唯一能让大家记住的是她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在社会上留下的
痕迹,这代表了一个学校办学的成果。所以我衷心地希望各位校友在你们岗位上能做得
很好,用你们的业绩,用你们对社会的贡献来支持学校的发展。我们的母校,我们共同
的家园哈工大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最近几年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之迅速,让国人感到振奋和自豪。而一旦谈到航天,大
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哈工大,因为哈工大有众多的校友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确实立下了
汗马功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神五神六的发射,大家看到,五个总指挥当中,从总
指挥李继耐、副总指挥栾恩杰,到副总指挥、总装备部的副部长胡世祥,一批人都是我
们哈工大的校友,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如果在一项国家的重大工程当中,一个学校的校
友如此的集中,我想这反映了一个问题,说明了一些内在规律性的东西。为什么这个学校
能够在国家的重大事业当中,能够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这还是说明一些问题的。这些校友
杰出的工作为哈工大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这是我们学校所有的在校生所有校友都应该
为此感到自豪的。大家看到在神五神六发射之初有那么多的哈工大校友在承担着重要的
职责,在嫦娥一号发射中,大家又看到了:总指挥栾恩杰同志以及总设计师孙家栋同志也
是我们的校友,三个总指挥当中有两个哈工大的校友。所以我想这还是有它的必然性
的。这和哈工大的校风,他们在校期间接触到的基本的培训、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有关系
的,当然也包括他们走向社会之后个人的奋斗,个人的进步等等原因。但不管怎么说,当
一个学校连续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说这所学校是一所
非常好的学校,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我们应该感谢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校友,是校友
们为哈工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校友们赢得了今天的胜利,我也相信还有更多的校友为
哈工大赢得更多的胜利。所以学校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就是办学要以人为本,以学
生为主,这是学校千古不变的定律,丧失了这些这个学校的精神就要完结,丧失了这一点这
个学校就失去了办学的根本,每一个学校的现任领导者都应该清楚,学校的宗旨是要为学
生服务。
  我粗略地作了一下统计,现在在我们哈工大毕业的学生当中当选两院院士的近百
人,在国家各个高等学校当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一百多人,在各个企业界做得非常优秀的
企业家们也有近百人。这反映了我们学校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哈工大人能够
冲在前面,这还不包括我们那些默默无闻,在具体岗位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家劳动模
范、在每一个具体岗位上能够兢兢业业做出贡献的我们众多的校友。校友的群体为哈工
大赢得了声誉,这还包括一些国家领导人,像李4长5春同志、王9兆9国同志、邹9家华同
志、叶选平同志、宋健同志、周铁农同志……我们一批杰出的校友能够活跃在国家的政
治舞台上,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自豪。
  回顾这段历史,导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能够保证哈工大的这种历史能够持续下
去,而且要比别人做得要好。刚才杨校长也谈了,我接杨校长的班的时候是2002年,那
时候哈工大刚进入985,9所院校,和大家说句实在话,那时候我的压力很大,大家知道
中国有1700多所大学,好大学很多,而且在发达地区的好大学也很多。在这样一个激烈
竞争的前提下,哈工大天时不占,地利不占,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环境下,如何还能保证
哈工大持续的发展,确实是一个挑战性的项目,当时我是硬着头皮接了杨校长的班,杨
校长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说,哈工大有一个很好的校风,有一个很好的师资队伍,我
们还有那么多众多的校友在各行各业都对我们校给予支持,哈工大能够发展好。我也相
信这一点,所以做下来,一直在做、做、做。
  我很高兴地告诉各位校友,今年教育部组织了上千名专家,对全国的高等院校进行
了一次摸底式的排查,然后对各高校的综合实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评估,以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为基本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培养、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学校管
理等等方面进行了统筹性的排查,最后我们学校有9个一级学科,被国家列为重点学科,
在全国高校当中排第五位。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排在我们前面的是清华,北
大,浙大,复旦,我们和上海交大并列第五位。我很高兴,所以那天我对全校在校师生
说感谢大家为哈工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我们学校能够在这次国家的评估当中能够
取得这样的成绩。大家可以看到排在我们前面的都是综合性院校,都是在合校过程中,
积极地聚集了很多优质资源,清华北大这两所老大哥学校不用说了,浙江大学把在浙江
的很多优质资源,即几个学校合并在一起,它目前是我国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
的一所大学,理工农医经管文法历哲教育除了军事没有,十二个门类它占了十一个,是
最齐全的。那么复旦大学大家也知道,把上海最好的一所医科大学给合并了,但是哈工
大人不气馁,这一点让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哈工大人无论在面对什么样的变化,哈工大
人处事不惊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我做的事紧扣国家发展的命脉,我有多大实力我就做多
大的事情,而且我做了就要做好要么我就不做,这是哈工大人的精神所在。一个学校办
得好与坏不在于规模的大小,也不在于学科门类是否齐全,而是在于它能不能在它应该
具备的优势方面真正地把优势发挥出来,世界上的名校也不都是综合性大学。任何一种
学校,它是好坏,和你是不是综合性大学,和你是不是多学科大学,没有必然关系。而
在于,你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不是真正在社会上赢得了应得的声誉,我想这是最关键
的。如果你哈工大作为单科性学校或者作为多科性学校,你有众多的科学家,你有众多
的企业家,很多杰出的人物在政界作为新星闪耀,我想这个学校毫无疑问,它就是一所
名校。如果你的学生走向社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认为你的校风好,你培养的学生
扎实,你培养的学生诚实,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我想这也应该是一所名校。反之,尽
管你的规模再大,你的学科门类再齐全,如果做不好的话也是白白浪费了这些好的资
源,所以我们祝愿兄弟院校能够做得更好,但是我们也相信哈工大一定也会做得更好。
  刚才杨校长谈到我们在1974年南迁北返回来,当时是一穷二白,面临那么一个复杂
的局面,哈工大人能够绝处逢生,能够在原来的精神的感召下能够在被破坏的这块校
园,这块土地上把哈工大尽快恢复起来,这是非常非常之不容易的。我看了一下哈工大
历史所涌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杰出校友,都是在我们学校发展最好的期间,那些校友
毕业了。等到后面南迁北返--文化大革命这段期间,处于人才培养的空白阶段,这段期
间大家可以看到,在各行各界,我们学校的人才也处于一个空档。恢复高考以后,新的
学生又培养出来了,然后逐渐又出现了很多杰出人物,包括现在中科院的副院长,当年
也是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李院长,就是我们学校二系毕业的学生。我昨天在北京开校长
咨询会,我坐那儿一看,几个校长都是哈工大的,有大连理工的校长欧进萍,大连海事
大学的校长王祖温,南航的校长王福平,北邮的校长方滨兴,我一看全是哈工大文革以
后毕业的那些人,而且都在我国的著名大学担任领导职务,所以我感到很高兴。大家都
没有商量就坐在一起了。在这样的会议场合,大家不会去争抢地位,但是在实际做的过
程中,大家都在积极地争取。我也为这样一个学校有这样好的精神和风气感到一种自豪
和高兴,所以这样一种传统很重要。
  举几个让我非常感动和自豪的例子,一个就是马祖光教授,是中央确定的知识分子
楷模,马老先生已经去世了,但那种精神对学校形成了一种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我们学
校,马祖光像很多人,很多人像马祖光。像马老师这样的人很多,马老师当年在德国留
学,回来时,他攒下的外汇没有买家电家俱,用来买仪器设备,他回国时把自己的旅费
省下来,本来可以自己用,但马祖光说,国家有点外汇不容易,既然我没有用完,就把
这些外汇留给别人出国学习用。这个精神让我们感动。这就是哈工大人的责任感和哈工
大人对事业的忠诚心。马老师在回国以后,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我们学校的激光实
验室迅速建立起来,而且能做得很好。在新一辈身上,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生叫杨振
岭,他家庭非常困难,是农村来的孩子,他在父母反对的情况下,自愿捐献造血干细
胞,配型成功,挽救了一个17岁少女的生命。他被评为去年哈尔滨十大感动人物。所
以,在新一代学生身上,也继承了这样一种精神。紧接着很多老师和学生也自愿捐献了
造血干细胞,也配型成功,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他们没有追求名和利,都是悄悄地做
这个事情,他们没有向社会去张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哈工大的精神。还有哈工大的博
士支教团,到新疆、西藏等贫困地方支教,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这都体现了我们
哈工大人孜孜不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为社会作奉献的精神。所以我感到,哈工大的未
来希望很大,
  很多高校花高价从国外请来一些知名学者任教,我们哈工大没有这样做,一方面我
们没有这么多钱引进人才,二是我始终有一个观点,一个学校的发展不是靠一两个人可
以做到的,他靠的是一个群体,一种精神。我们也极力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学者能到
哈工大队伍当中来,但这只是锦上添花,最关键的是看哈工大在岗的教师能不能把自己
的工作做好。我们能不能把后来的人培养好,这才是最主要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来一
两个人,能把学校带起来,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学校最根本的办学环境就是这块土壤,
在这块土壤上,能不能长出好苗子,这个土壤肥不肥沃,这个土壤对人才的培养是有利
的还是不利的,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一块盐碱地,就是一个好苗子,在这块土地
上,也成不了才。所以,一个学校育人的氛围,学校的校风,学校的精神,这是学生在
四年学习中潜移默化而感受到的,而且终身受益。在四年当中,我们除了给予学生必要
的专业知识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的传递,文明的传递,哈工大传统的感染,
这个在学生心中能够扎下根,对他们后来事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所以现在学校正在
极力营造这种氛围,在传承哈工大的精神文明,在吸引其它兄弟院校的精华,在不断营
造我们更好的育人氛围。
  我们学校在校的工程院院士有20多名。在全国的工程院院士当中,人数最多的第一
名是清华,第二名就是哈工大。这次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工科类的重点学科,第一
名是清华,第二名还是哈工大。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因素。去年,我们学校有7人被评为长
江学者,在全国是并列第三,排在我们前面的是清华、北大,我们和复旦大学并列第
三,今年,我们又有7位年轻的学者被评为长江学者。我们不断有年轻的一代涌现出来,
去年国家唯一一位技术发明一等奖是哈工大的谭教授,他作了18年的研究工作,孜孜不
倦。这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个群体。哈工大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不
是学来的,而是一种传统。上海交大的马书记问我:“科研经费做完课题节余之后,这
些经费你们规定多少比例用于购买仪器设备?”我说:“我们学校没有这个规定,我印
像中大家剩点钱都买仪器设备了。”马书记说:“你没有要求,大家怎么会去买?”我
说:“这就是一个传统。老师带我们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他省点钱,就买仪器设
备,学生就跟着学,省点钱没想到揣在兜里头,首先想到的是添置一些仪器设备,为我
未来的发展、学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是哈工大精神的体现。哈尔滨并不是一
个对人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不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气候条件,都不尽如人意,但
是哈工大就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孜孜不倦地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