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中国越来越受德年轻人青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2:52
《德国金融时报》10月14日文章,原题:向中国大跃进 不论实习、求学还是搞科研,德国年轻人正转向中国。“在中国的德国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的克劳斯-比尔克说。根据该中心的数据,2008年大约有1000名奖学金生到中国留学,比决定到美国留学的人数多一倍。不仅大学生,中学生和刚迈入职场大门的人也都希望去中国。


  即便有关中国的舆论是相互对立的——正如法兰克福书展准备阶段发生的事情所表明的那样,但是中国却受到德国年轻人青睐。很多项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认为,目前作为经济大国的中国是如此重要,人们应该在那里待更长时间。即便在16岁以下的年轻人中,这种观点也很流行。“许多中学生认为,他们的未来在中国,”柏林GLS语言学校的安雅?劳特巴赫说。自2003年以来,该校就组织中学生到中国的寄宿学校学习普通话。


  如果说中学期间到中国学习还是少见的,那么到中国实习或读大学则很流行。比尔克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汉学系学生敢于去中国,在那里学习一两年语言。如今,这个远东国家吸引着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像实习这样的短期停留越来越受欢迎,”比尔克说。


  “恰恰是学习企业经济学的学生们普遍认为,世界必须适应中国,”安-卡特琳?鲍尔说。她为卡尔?杜伊斯堡中心每年介绍20至25名大学生到中国进行几个月的实习。“国外经验对于刚刚迈入职场大门的人越来越重要,”鲍尔说,“而中国经历在简历上是很抢眼的。”


  比尔克指出,有些经历只能到中国亲身体会。“例如,谁想制造磁悬浮列车或建造高楼大厦,只有到中国才会梦想成真。”但事业动机并不是中国如此吸引德国年轻人的唯一原因。冒险因素至少同样重要。“在中国学习一学期比在法国学习一学期更令人激动,”比尔克说。


  28岁的摄影专业大学生拉尔夫?舒尔茨在北京生活了一年。“我去北京之前对中国的印象很差,但是作为经济大国的中国一直受到媒体关注,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他说,“拿到奖学金后,我在2008年秋天到了北京。我和来自埃森的女友以及一个奥地利人和英国人在北京老城找到了住处。我们和两个中国家庭共用—个庭院。最初我一句汉浯也不会。但我很快就学会了一些。我们的邻居非常乐于助人。我所认识的人很快改变了我对中国的坏印象。”


  26岁的托比亚斯?丹尼尔?特里佩尔在杭州结束了实习期。他说,“对外国人来说,中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我在美国上过高中后,有意识地决定不在那里继续读大学,而是到中国去。我最终决定在中国完成我的医师实习—一在杭州一家医院。我们的医院是几年前新建的,不论在建筑还是技术方面.它的基础设施都比柏林夏里特医院先进。我本人是个充满激情的民主分子,但我看到,中国也给人们提供机会和自由。没有哪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那么多人摆脱贫困。”


  25岁的法比安?卡斯特曾在北京的西门子公司和上海的大众公司做过实习生。他说,“中国主要意味着机会,在每个方面都意味着机会。人们在那里可以学到并经历很多东西。”(记者克里斯蒂亚娜?冯?哈登贝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