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4:34

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编的首部社会科学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思想格局处于碰撞与交锋之中,在这其中涌现出来的几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

1新自由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自由主义逐渐被我国学术界所关注,并通过大量的文献出版物、大学里的各种讲坛、研究机构主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等渠道和方式传播,其观点、方法和政策主张,引起了学者的激烈讨论。这种理论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是一种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思潮。

然而,新自由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制度因素和意识形态背景,它不是适用一切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万灵药方。目前,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尚需正确引导、积极推进。

2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这两年又时髦起来的一股思潮,以激烈批判“斯大林模式”的心态,不满于中国模式改革开放的力度,指责“共产主义终极目标是基督教天国理念的现代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是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虽然这一主张缺乏显而易见的学理基础,但通过一些拼凑和包装出来的似是而非的理论观点所表达的明显政治倾向,颇具迷惑性。

民主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一种实践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有意混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无疑歪曲和贬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创造性历史成就,早已远远超越了民主社会主义所能涵括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

3“新左派”

“新左派”不同于以思想僵化、不思进取、教条主义为特征的极“左”思潮。如果说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体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推崇和向往,“新左派”则以对西化和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迥异于二者。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分层化的日益明显和社会分配矛盾的日益尖锐,“新左派”思潮日趋活跃。“新左派”从批判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角度,提出公平、社会正义与平等的价值诉求,对改革中的利益受损群体表达了同情和关怀,并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分析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合理性。但是,他们把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当作资本主义的问题,有人甚至对“文化大革命”的基本理念抱有相当积极的肯定,主张重新回到平均主义,怀疑和否定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其极端者甚至认为“改革就是受资本家剥削,开放就是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显然在政治上是荒谬的,在理论上是幼稚的。对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而言,“新左派”批判性大于建设性。

4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研究领域逐渐出现的一股较为值得关注的思潮,它以虚无主义态度贬低传统、歪曲历史,把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看成是彻底的断裂,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轻率地对待历史和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取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史虚无主义对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歪曲和否定,在本质上是否定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否定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论断,通过对历史的曲解,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5后现代主义

如果说历史虚无主义是要“告别革命”,那么后现代思潮则是“告别理想”。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泛渗透在文学、史学、哲学、音乐、绘画等领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反对“本质主义”,消解深层模式;否定自我意识,消解人的主体性;反对中心,寻求差异和不确定性。从根本上讲,后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在战后从相对缓和到逐步加深、激化的产物,开启了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非中心性”、不确定性、重差异性的文化视野。当20世纪***十年代后现代主义在欧美日趋没落之时,后现代主义被当作一种时髦的思潮引入中国。有些学者将其作为前卫性的思潮大肆追捧,并将其视为批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利器”,充当人文学科领域解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工具。一些人用非中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非本质,否定历史规律,否定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以史学为例,有人主张用后现代史学观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唯物史观是基础主义的、本质主义的、中心主义的,是现代性的观点,应当被解构。

6新文化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应充分利用传统资源,激发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内在动力。新文化保守主义反映了一部分人在全球化时代保护、发展、利用传统文化的愿望和努力,对于矫正以往对待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以及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增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等,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褊狭的文化心态。二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否定。

当前各种各样的新文化保守主义包含了太多的情绪化的躁动和呐喊,通过不断变化着的“热”来制造轰动效应,但缺少平正、深沉的理性成分,这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只会产生消极影响。

7民族主义

在“开放”方面,和自由主义者偏好的“普世主义”针锋相对的,是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是18世纪以来,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潮,它宣称“民族特征”是人类划分的主导性因素,强调民族利益至高无上,并将其作为价值标准和行动指南。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外交往中各类摩擦、冲突的增多,民族主义在中国开始活跃。民族主义批判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话语霸权,强调在竞争中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处境的忧虑,以及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的强烈愿望。中国当前的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继续。对于民族主义在近代史上的作用,有学者将之区分为“理性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国家目标建构之思想与活动)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盲目排外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提倡确立明确的“理性民族主义”观念。这对我们今天如何对待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民族主义,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反之,则可能沦为狭隘的排外主义,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进而威胁到中国现代化进程。因此,民族主义仍是典型的“双刃剑”。

 

 

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给八种思潮贴的标签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俄国布尔什维克用暴力夺取俄国政权后,马上输出革命和输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很快建立了苏共、苏联帝国主义(毛泽东称之为社会帝国主义)和共产国际这个世界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苏共和苏联帝国输出到中国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夺得了国家政权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大陆的官方意识形态,再演变成为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贴的标签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取得了“创造性历史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一种实践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忘记了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今天高举着的伟大旗帜。

2、新自由主义

3、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给这二者贴的标签是:

“新自由主义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是一种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以激烈批判‘斯大林模式’的心态,不满于中国模式改革开放的力度,指责‘共产主义终极目标是基督教天国理念的现代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是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虽然这一主张缺乏显而易见的学理基础,但通过一些拼凑和包装出来的似是而非的理论观点所表达的明显政治倾向,颇具迷惑性。”民主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有意混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无疑歪曲和贬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

“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体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推崇和向往。”

4、“新左派”

《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给“新左派” 贴的标签是:

“新左派”“以对西化和资本主义的批判”而与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迥异”。 “‘新左派’从批判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角度,提出公平、社会正义与平等的价值诉求,对改革中的利益受损群体表达了同情和关怀,并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分析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合理性。但是,他们把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当作资本主义的问题,有人甚至对‘文化大革命’的基本理念抱有相当积极的肯定,主张重新回到平均主义,怀疑和否定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其极端者甚至认为‘改革就是受资本家剥削,开放就是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显然在政治上是荒谬的,在理论上是幼稚的。对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而言,‘新左派’批判性大于建设性。”

5、历史虚无主义

《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给历史虚无主义贴的标签是:

历史虚无主义“以虚无主义态度贬低传统、歪曲历史,把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看成是彻底的断裂,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轻率地对待历史和文化遗产。”“历史虚无主义对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歪曲和否定,在本质上是否定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否定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论断,通过对历史的曲解,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历史虚无主义是要‘告别革命’”。

6、后现代主义

《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给后现代主义贴的标签是:

“后现代思潮则是‘告别理想’” “它反对‘本质主义’,消解深层模式;否定自我意识,消解人的主体性;反对中心,寻求差异和不确定性。从根本上讲,后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在战后从相对缓和到逐步加深、激化的产物,开启了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非中心性’、不确定性、重差异性的文化视野。当20世纪***十年代后现代主义在欧美日趋没落之时,后现代主义被当作一种时髦的思潮引入中国。有些学者将其作为前卫性的思潮大肆追捧,并将其视为批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利器’,充当人文学科领域解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工具。一些人用非中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非本质,否定历史规律,否定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以史学为例,有人主张用后现代史学观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唯物史观是基础主义的、本质主义的、中心主义的,是现代性的观点,应当被解构。”

7、新文化保守主义

《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给新文化保守主义贴的标签是:

“新保守主义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应充分利用传统资源,激发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内在动力。新文化保守主义反映了一部分人在全球化时代保护、发展、利用传统文化的愿望和努力,对于矫正以往对待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以及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增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等,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褊狭的文化心态。二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否定。”

“当前各种各样的新文化保守主义包含了太多的情绪化的躁动和呐喊,通过不断变化着的“热”来制造轰动效应,但缺少平正、深沉的理性成分,这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只会产生消极影响。”

8、民族主义

《社会科学蓝皮书发布成果 七种学术思潮值得关注》给民族主义贴的标签是:

“民族主义仍是典型的‘双刃剑’。”“民族主义批判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话语霸权,强调在竞争中保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处境的忧虑,以及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的强烈愿望。”“对于民族主义在近代史上的作用,有学者将之区分为‘理性民族主义’(有利于民族国家目标建构之思想与活动)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盲目排外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提倡确立明确的‘理性民族主义’观念。这对我们今天如何对待民族主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民族主义,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凝聚力;反之,则可能沦为狭隘的排外主义,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进而威胁到中国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