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芩哲:邵建与龙应台争论之我见(南方都市报 2008-3-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20:23
邵建与龙应台争论之我见   2008-03-22 09:56:2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来信/来论  
  
  贵报3月20日刊发了台湾名作家龙应台所写的宏论《给我们一个政治家》,随后在3月21日又发表了由大陆学者、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邵建所撰写的商榷文章《给我们一个公民社会》。对此,我以为这是两地学者在不尽相同的环境之中相应表现出来的不同见解和诉求,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

  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笔者有意在和稀泥,而是有理由和根据的。中国学界大概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下半叶才开始引入“市民社会”(civilsociety ,又译“公民社会”或“民间社会”)的理念的,市民社会被认为是一种用来“对抗或抵御暴政、集权式统治的必要的手段”和“当然目的”。不过,国内“市民社会”理论研究专家邓正来先生曾经提醒学界,要特别注意“大陆与台湾论者在援用市民社会理念时因他们所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境况不同而存在着种种区别”。

  大陆学者援用市民社会理念的主要目的是,建构经验历史及思想历史全不知晓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因此,其首要任务是在社会上积极倡导市民社会理念,进而建构起中国的市民社会。并且就中国大陆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过去国家、集体总是习惯凌驾于个人之上)而言,目前的中国大陆至少应该着重防范的是“过分社会化”(只承认共性而完全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其对立面是“过分个性化”)的产生。正是基于学界的如此认识,这也就是为什么类似邵建这样的大陆学者一听见龙应台说出“谁可以给我们6岁的孩子最好的环境长大,谁就是最好”的好“总统”标准时,便急着要反驳的原因。

  有学者曾概括出台湾的政治经济根本问题,主要有:国际人格缺失,有认同危机;长期与大陆隔绝,有恐共心态;经济发展依赖外部(主要是发达国家),缺少自主性。如果了解上述这些问题和背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龙应台女士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一个国家元首的‘4个核心责任’”,以及不厌其烦地细述她心目中的理想“总统”人选要求(有基本的品格、无限大的包容力、宽阔的全球视野和悲悯心)。

  其实,说白了,台湾作家龙应台所主张的和大陆学者邵建所反驳的,只是分别表达了两种语境下两地民间精英(知识分子)思想的不同诉求——一种对未来民主政治进程的取向——而已。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会明白为什么龙应台要希望“给我们一个政治家”,而邵建则强调“给我们一个公民社会”。□艾芩哲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80322001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