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晃膀大洪拳师祖与道场传承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08:41

三晃膀大洪拳师祖与道场传承之我见

(2010-05-17 22:03:48)转载 标签:

杂谈

  1. ◎江苏 胡光锋

 

武术神秘,自古各门各派都盛行托神附仙,或人为塑造的象征式人物,或者是有意夸张的人物为本派拳术的创始人、鼻祖 ,三晃膀大洪拳也不例外,上传谱牒说:“大洪拳伏羲氏遗之,尧王则之,老子继之,唐朝称天罡拳,宋朝叫黑虎拳,明朝初年称洪武拳,后称大洪拳,延名世代相传至今。”

 

伏羲何许人也?据查现代资料显示:伏羲(前8000-7500),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圣王,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传说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蛇身人首。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后人在伏羲氏龙马负图处修建了负图寺,以纪念伏羲氏开拓文明的功绩。

 

据传伏羲除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传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做八卦。八卦演生易经,开华夏文明。近代之求签或掷杯,实是易经之简化版。有人认为,伏羲即盘古。盘古,“盘”字古义为开端,“盘”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大洪拳的开宗立派,从拳理上说智于“三教圣人”,实际拳术的创立充其量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以上古的伏羲为师祖,显然是托附。笔者认为,伏羲应是洪拳精神的体现,并非拳术本身,是要洪门弟子要效法伏羲之神明,感应万事万物,明心见性,受到自然界的启示、上神的点化后,心性能够见境生智,触景生情,推演出事物变化的规律,掌握自然规律,做自然的主人。

 

三晃膀大洪拳的创始人到底是谁呢?洪仙创拳说,据资料考证:洪仙:葛洪(公元284一345),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世称小仙翁,后人尊称为洪仙,是东晋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少时家贫,但好学不倦,白天上山砍柴,晚上灯下苦读,更好寻书问义。他遍览书籍,涉猎儒家、道家学说;又好神仙导养之法,醉心玄妙的炼丹秘术,据说宝石山旁的葛岭,相传为葛仙翁(葛洪)炼丹著书之地。至今仍留有葛仙庵、流丹谷、还丹古井、抱朴庐、初阳台遗址遗迹,葛洪成为中国道教里程碑的人物。...除此之外,考证不到洪仙创拳或与大洪拳相关的资料,对此,我们也只好暂且存疑待查,不能盲目的、主观臆断“洪仙”是创始人。

大洪拳素有“诸艺之源”之说,三晃膀大洪拳即六步架大洪拳,也称少林看家拳,是大洪拳精华体系的一套单拳,因其极具搏杀实效,故近代以来先后被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农民运动的义军和微山湖独山“三唐”农民起事义军练兵所采用,并赋予了神拳的色彩。

 

洪拳的文场是八卦教,俗称白莲教;武场是六步拳,俗称六步架。白莲教是总称,天理教是其一支,经文教义是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光明最终必将战胜黑暗。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清朝廷蔑称粤匪、长毛)称其为“洪拳”,并编有清王李开芳所绘制的《大洪拳谱》,捻军后人编写有《大洪拳要诀图解》和《小洪拳招式》;义和团运动乾(乾隆)嘉(嘉庆)时期称其为“红拳”,义和团(拳)在清代的出现可分两个阶段,先为林清、李文成、冯克善领导的义和团,19世纪初,林清发动了一次京郊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入皇宫,称天理教起义(或八卦教),当时他们的文场是八卦教,俗称白莲教,武场是六步拳,俗称六步架子(即三晃膀),目前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民间仍有秘密流传。后为赵三多领导的义和团,包括梅花拳、红拳、山东的神拳和金钟罩(大刀会)组织。

 

为了适应下层百姓白天劳动的实际情况,白莲教徒多是“夜聚晓散”,愿意入教的人不受任何限制,不分贫富、姓别、年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均可加入,“男女杂处”。到了明末清初,白莲教逐渐在教理方面趋于完备,教义变化多端,名称也富有变化,有收元教、清水教、天理教、九宫教、空子教、空子教、圣贤教、先天教、后天教、明天教、在理教等,因为它如此繁杂,不但教外人,其教内人士也区分不清,又因它与“白莲教”的各支派有血脉上和形式上的联系,所以人们习惯统称之为“白莲教”。 

 

三晃膀大洪拳文场八卦教,是清康熙元年(1662) 由山东单县人刘佐臣(?-1701年)创建, 是一支具有强烈叛逆色彩的民间宗教教派之一。因以“九宫八卦”形式建立组织而得名,其创教经典为《五女传道书》(亦称《五圣传道书》),经书还有:《禀圣如来》、《锦囊神仙论》、《八卦图》和《六甲天元》等。其中最重要的经典《五女传道书》,则是一部讲修炼内丹,追求长生不死的传教书。炼内丹(气功)修长生的教理,深受下层民众广泛信仰,使八卦教在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蔓延滋长。

 

刘佐臣按《八卦图》“内安九宫,外立八卦”的组织形式收徒设教。所谓八卦九宫,即认为世界被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成西北、西南、正东、东南、正北、正南、东北、正西八个方位,这八个方位又都围绕着中央方位。八卦即八宫,加上中央宫为九宫。自刘佐臣创教之日起,刘姓教首历来都位居中央宫,其他各教,则由刘姓教主委派卦长掌教,如郜姓(震卿)掌离卦教、王姓掌震卦教。各卦教的力量大小不一,分布也并不严格遵守八卦所定方位。

 

八卦教在创教时并没有明显的政治色彩,目的只在于传教敛钱。至第二代传人刘儒汉时,教主的“圣库”收入已成千累万,竟至富甲一方。而清朝统治者一直认为民间宗教是产生社会动乱的重要根源,故对其发展一贯采用严厉镇压手段,致使八卦教不能公开发展,一向处于地下秘密传布状态。某些农民起义,往往利用八卦教作为组织纽带。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清水教起义,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起义,都是八卦教异名教派组织的造反行动。近代义和团运动和微山湖独山“三唐”农民起事义军,也与八卦教有着密切关系。

 

八卦教的教义核心是“内安九宫,外立八卦”,以八卦解释世界的起源和走势,宣言“八方男女奔中央”即依附八卦教。它以九宫八卦比附人事,把刘氏安排在“九宫”中央,成为世代不更替的教主,所以八卦又叫“九宫道”或“九宫教”。八卦教有九宫图做符记,又以阴阳变化理论做支持,虽然庞杂变幻,但总有自圆其说的办法,显得体系较为完备,组织也稍为严密,胜出其他民间宗教。但八卦教初无定规,采取白莲教和闻香教的教义,作为聚拢民众的手段,适逢明清易代之际,山东一带更是满清南下追击明残余的要部,老百姓遭受国破家亡双重灾难,身心蒙受巨大伤痛,八卦教正好提供了暂时的精神上的安息所。八卦教仅传布于山东、河南、直隶三省,但这里在地理和文化上都是中国腹心,人烟密集,八卦教一出,应者从之如风,迅速成为一个庞大的宗教教派。

 

八卦教早期以“反清复明”为号召,曾略有作为,其后则转为 “气功”炼丹。八卦教的教义本质仍是民间宗教常用的“三劫应世”和“无生老母”信仰,“无生老母”取自罗教,意为天地之间最高神。最通行的功课是念诵“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所谓“八字真言”,意在强制灌输言语控制意识。后期八卦教则在念诵保护神之后,喊一声“我祖速至”,便有“我祖”或其他神灵前来保护,已经由民间宗教蜕变成巫术,这与后期八卦教中各卦派自行其是,刘氏族人对全教失控有关。但八卦教巫术有时可以恐吓官军,官军不战自溃,信徒自以为果然有神灵保佑,所以多不畏死。
  

八卦教入教仪式是供清水一碗,故又名“清水教”,清水教的一支,教首王伦,山东阳谷人,擅长拳脚,粗通医术,借传教行医收拢市井游侠、自由职业者及无业游民即“流氓无产者”,受信徒拥戴,以天子自命,于乾隆39年秋发动武装暴乱,率领数千教徒,连克寿张、堂邑、阳谷三县,乘胜攻临清,被官军包围,王伦在混战中被烧死,参与暴乱者有1700多人被押赴京师车裂。王伦的清水教举事虽然迅速平定,但此类武装暴乱也由此形成定式:秘密教会教拙劣的武器、原始愚昧的活动方式。嘉庆18年天理教林清、弘阳教林清、弘阳教刘兴礼举事、庚子义和拳之乱便是如此。

 

林清,清代宛平县宋家庄人。1806年,他加入天理教。天理教,又名八卦教,是民间秘密流传的反清组织白莲教的一支。1808年,教徒推举林清掌管八卦教的一支坎卦。林清提倡互相帮助,令教徒交纳“根基钱”,每人100文,用来救济穷苦百姓,深受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1812年,晋、冀、鲁、豫等省八卦教首领在河南滑县聚会,推举林清为天王,冯克善为地王,李文成为人王。大家商议把八卦教分为两支:北支以京师附近的黄村为中心,由林清指挥;南支以河南滑县为中心,由李文成指挥;定于嘉庆十八年(1813)9月15日南北两支同时举旗起义,北支直捣皇帝的老巢──紫禁城,南支北上援助。不料,南支义军因打造兵刃,走漏风声,李文成被捕入狱。当地教徒被迫提前起义,劫牢反狱,救出李文成,占据道口镇。清政府急忙调集大军围剿。林清没有得到南支义军提前行动的消息,指挥北支义军按原计划起义。林清将北支义军分成两路:一路由陈爽率领攻东华门,另一路由陈文魁率领攻西华门。9月15日清晨,起义军分头潜入北京城。正午时刻,聚集在东、西华门外边的起义军,突然打出“大明天顺”的旗号,手执兵刃,呐喊着冲向东、西华门。东路军遭到皇宫禁卫军阻挡,没有冲入东华门就失败了。西路军在宫中太监高广幅、张太接应下,攻入西华门。义军反手关闭宫门,抵抗来援的清军,然后杀奔隆宗门。这时,隆宗门已关闭,皇子绵宁率太监把守。冲在前面的义军战士架起人梯,想翻墙而过,刚一露头,就被绵宁用鸟枪击中跌落。陈文魁下令火烧隆宗门。义军刚刚点火,清朝京师留守大臣率禁军由神武门赶来。起义军腹背受敌,苦战不敌,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全军覆没。两天以后,林清被捕。清政府在中南海瀛台北门审讯林清。林清沉默不语,最后惨遭杀害。

 

刘佐臣去世前,八卦教已形成了“山东、河南多有徒弟”的局面。刘佐臣去世后,其长子如汉继承教权,成为八卦教第二代教首。刘如汉开创了八卦教通过世袭血缘关系承继教权的世袭制,并使八卦教的传播范围从山东、河南扩大到山西、直隶、陕西、甘肃等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八卦教发展成为一个教势庞大的民间宗教团体。在教内健全了“内安九宫,外立八卦”的组织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阶制度。八卦教是一个尊卑有序、教阶繁多、责守分明、由少数世袭传教家族严密统治的地下宗教王国,而教皇则是刘氏世代子孙。

 

刘氏子孙利用宗教手段大量敛取钱财。他们敛钱的名目繁多,如根基钱、扎根钱、跟账钱、种福钱、四季钱、香火钱、进身孝敬钱等,并且规定,信徒“以出钱多寡定来生福泽厚薄”。被愚弄的穷苦徒众只是用银钱换来一张廉价的“通往彼岸世界”的“门票”,而刘氏家族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巨大现实利益。到清乾隆中叶,清政府查抄刘家时,不仅从刘家起获1.2万多两白银,而且发现“有田庄数处,地数十顷”,“家道殷实”。不仅如此,刘氏教首还用这些钱财捐纳为官,打通了另一条通往权力与金钱之路,从而提高和巩固了刘氏家族在八卦教中的地位。八卦教各卦掌卦也纷纷效法,以同样的手段攫取现实利益,形成了一批“神圣家族”,从而构成了它的上层统治集团。

 

为了稳固这些“神圣家族”的现实利益,刘省过掌教时,还在教内掀起了一场自我造神运动。刘佐臣被奉为弥勒佛转世,后来又演化为孔子再生,号称“圣帝老爷”。他还被比作光被万物、普照生灵的太阳。教内把每年的二月初一作为太阳的生日,集体作会,焚香膜拜。他的子孙被称为“圣裔”,是他的转世与化身,既能安排人们死后的归宿,又是现实世界的“救世主”。教内设有先天、中天、后天牌位,称刘佐臣为先天老爷,称其曾孙刘省过为后天老爷。刘氏世袭传教家族的出现与神化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巨大现实利益,必然使他们与将其视为“邪教”而加以严厉镇压的清朝政府产生尖锐的对立与冲突,于是一场旷日持久且充满血腥味的八卦教案于清乾隆中叶爆发了。至清嘉庆末年,刘氏世袭传教家族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义和拳首次起义失败后,阎书勤领导的义和拳(即练红拳的“十八魁”一支)向东,“渐及东昌各属”,把火种撒向山东平原、茌平、夏津、恩县等地 ⑶与朱红灯、心诚和尚、徐福、于清水的义和拳遥相呼应,共同战斗,把直鲁交界一带的义和拳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
   

据沛县武术之乡,一位资深老拳师谈,红拳是我国最古老的拳术之一,属“上四门”,上四门包括:“红(拳)、梅(花)、弹(腿)、迷(踪)”,但红拳在历史上很少被官府查禁,不像梅花拳那样多灾多难。所以,天理教起义、义和拳失败后都以红拳为幌子,蒙蔽官府。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称其为“洪拳”;义和团运动乾(乾隆)嘉(嘉庆)时期称其为“红拳”,其后发展为北方的红拳、南方的洪拳和中原少林看家拳,世代相传至今。目前洪拳仍是全国,特别是苏鲁豫皖一带民间最有影响的拳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