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靠什么打动全球IT巨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9:57:20
“说客”重庆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云辉 重庆报道 2009-10-16
重庆城,十七门,九开八闭。洪崖是闭门。
洪崖洞在嘉陵江畔。300多年前,门上架着炮台,炮口正对两江汇合之处。很多年之后,这里改成了吊脚楼酒店,炮台则变成了观景广场。
站在广场上远眺对岸,当年炮口所对之处,正耸立起一座高大的、如同变形金刚的新楼——重庆科技馆。
9月11日,就在重庆科技馆开馆次日,重庆市与跨国IT巨头思科签署合作备忘录,就通信产品制造、“智能+互联”城市、绿色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力求将重庆打造为一座“智能互联城市”。
这是重庆这座历经沧桑的西部城市,走向科技之城的又一浓墨重笔。在此之前,8月4日,惠普、富士康亦正式签约,落户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计划形成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产能、2000亿元产业集群。此外,渝台对接、重庆韩国友好周等引商之举,近期也在重庆频繁上演。
重庆的努力,正在开花结果。
拉拢全球巨头
“如果韩国的三星集团也入驻重庆,为惠普、富士康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提供液晶面板,一起打造产业链,将有广大的市场空间。”这是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的最新一轮游说,其对象是一支超过130人、由20多家韩国企业组成的考察团。
10月15日,在“2009中国重庆·韩国友好周”上,黄奇帆说,重庆有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子产业基地,并期望包括面板、集成电路、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在内的通信电子企业落户重庆。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做出这样的表态。对黄奇帆来说,在跨国IT巨头面前推销重庆,早已是“熟练工种”——近年来,几乎在所有对外场合,他都在向全球科技巨头挥动橄榄枝。
事实上,对信息产业的关注与渴求,已经成为重庆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截至2008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800亿元,其中软件200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但与沿海地区乃至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相比,重庆的信息产业结构仍不合理,集成电路、软件及信息服务等核心产业比重不高,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由此,在未来的规划中,重庆对信息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寄予厚望。按照重庆市的规划,未来四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实现三倍于GDP增速的增长,到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争取达到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25%以上,超过汽摩产业成为重庆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信息产业规模在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中“坐二望一”;力争在2018年左右,全市信息产业收入达到万亿元,进入国家“第一方阵”。
对于重庆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目标,而是具体到各个细分产业的行动。重庆市信产局官员向记者透露,未来几年,在信息产业中,重庆将重点发展电脑、软件、通讯、新兴产业、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六大产业,通过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拉动,带动上下游发展;同时,重庆还将建设军民两用集成电路、低成本信息终端、汽车电子和嵌入式软件4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围绕着这些蓝图,重庆一次又一次地与跨国IT巨头携手相牵。
8月4日,惠普、富士康与重庆达成合作。占地10平方公里的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落户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在重庆设立新的基地后,惠普未来全球范围内的笔记本生产增量都将布局于此,预计到2012年,惠普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将增至6000万台,其中1/3产自重庆。富士康也斥资10亿美元建立其重庆产业基地,据透露,富士康还将在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信息家电、新一代移动通信、光伏、LED等旗下几乎所有产业链条领域,在重庆进行投资合作。
9月11日,重庆与思科正式签约,由思科整合多方国际资源,推进重庆在中国率先成为“智能+互联城市”,预计投资高达每平方公里300亿元人民币,250亿元智能医疗投资将产生35.4万个就业岗位,250亿元的智能电网投资将产生37.5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双方还将共同建立“思科·重庆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在未来5年中,思科将针对重庆本地绿色技术型企业进行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在“协作型创新模式”指导下激励本土创新。
最引人关注的是,根据双方协议,思科将在重庆牵头建立规模达百亿元的通讯产品制造基地。“此次合作将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重要的现代通信产品制造基地。”当天,黄奇帆表示。
被提高的“印象分”
“到2012年,重庆信息产业中电子信息业与软件业的销售产值比预计大致为9∶1,但是两者的增加值比会达到5∶5。”9月11日,黄奇帆说,重庆希望通过高附加值的行业拉动重庆信息产业高速成长。重庆规划到2012年,软件业将达到500亿元,从业人员则会超过20万人。
虽然雄心勃勃,但重庆面临的竞争同样激烈。与上海相比,重庆提出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第一产业晚了近10年,即使与西部的西安、成都相比,重庆亦未占先机,比如在引入英特尔等厂商后,成都的集成电路布局就已领先重庆。
那么,重庆何以吸引全球厂商?
“重庆和西部的物流成本的确比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高。”黄奇帆说,平原地区修一公里高速路,成本是3000万元,重庆是山城,每公里成本要7000万元,但重庆采取了“三个较低、两个打平”的办法,在实现“生产要素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纳税成本低”的同时,加大航空运输的力度,令航空的成本与沿海打平,同时,软件开发、信息处理等新兴产业,多数使用网络,没有物流成本,“其成本也能和沿海地区打平”。
“凡是原材料、零部件从海外运进的,重庆加工成产品后就侧重内销;如果原材料来自内陆,重庆加工后就通过航运,实行全球销售。”重庆市有关官员举例说,在中西部12省区市中,只有重庆实现了7000公里高等级公路不收费;对港口吞吐装卸,也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而为了保证航空货运,重庆将正在建设的机场第二跑道由3200米延长到了3600米,“为了让世界最大货运飞机波音747—400能够满载长距离运输”。今年3月,在第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上,黄奇帆就向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的部分台商抛出“绣球”:“重庆正在建设11条铁路,其中最重要的是,从重庆到兰州,到乌鲁木齐,12天通达中欧的铁路,将成为中国和欧洲的运输捷径。”
这些努力令重庆获得了更高的印象分。“重庆在与思科的洽谈中很是积极。”9月11日,思科全球副总裁、思科中国副董事长兼总裁林正刚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思科和相关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重庆反应速度最快,双方今年4月开始接洽,到正式签署协议,仅用了半年时间。
十字路口的选择
“重庆是一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沃土。”9月11日,黄奇帆在与思科签约时说。其时慷慨激昂,真情流露。
重庆市信产局一位官员表示,在2000年,重庆信息产业几可忽略不计,占重庆工业比重仅为2%,但现在已有较快发展;而在惠普等厂商落户前,重庆也没有电脑产业基础,但缺乏前期的产业基础并不会成为致命的障碍,“政府的作用是创造需求,并把握产业的大方向”。
“关键地方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该人士表示,政府的团队不是只懂政策,而是要懂专业,懂企业的需求,懂成本核算,还要懂得交流,“我们不是纯粹的政府官员,而是一个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而且考虑企业的需求”。
一个例子是,在此之前,重庆的国际带宽有限,所以跨国的软件外包合作,经常陷入网络质量不稳定影响企业运行的情况。为此,9月23日,国内最大带宽国际专用数据通道在渝开建,建成后,12条最大带宽(155M)的国际专用数据通道将直通国际。
而在惠普与重庆达成合作后,为满足惠普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出口加工需求,重庆更向国务院申请为惠普项目建设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专门出口加工区,若获批,其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区。
“重庆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一位跨国IT企业的高层人士表示,历经多年的粗放型增长,像国内很多地区一样,重庆也面临着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压力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环境变化多端等问题,“如果沿用传统产业模式来维持经济增长,必将加速破坏环境,导致自然资源枯竭,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而如果抓住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这不仅是产业的破局,也将推动重庆的整个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这或许也正是重庆的愿想。
当然,目标既定,路仍在脚下。仅就重庆与思科的合作而言,在庞大的战略框架下,双方合作的具体细节仍有待落实。9月11日,思科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全球化官威兰珂(Wim Elfrink)透露,双方已共同建立了一个工作团队,在接下来的60-120天内,开始展开制造业、创新绿色技术以及智能互联方面的细节工作。但无论如何,重庆由一个传统工业城市向一个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之城渐变,已成定局。【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19/150127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