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神话【散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09:54
                                                  襄樊神话【散文】                                                                      2009年10月12日  

  一直长到十多岁,没有进过襄樊城。我第一次到襄樊,是考入襄樊四中后。记得当时搭的是“顺风车”,一个人坐在拖拉机的拖斗里,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跟麦粒一样被簸上簸下。到了樊城,坐上一个小划子,三分钱被运到襄阳。上了岸,穿过长门,眼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蛇一样在荒滩和菜地中蜿蜒。襄樊四中被一道土围墙圈起,围墙的外面,全是菜地和庄稼地。当时的襄阳城里,只有十字街撒落着一些破旧的房屋,从四中到街上,好像距离很有一段。记得四中的录取通知书是粉红色的,上面用钢板刻印了一段很温馨的话,给我印象最深是一句话是,“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哗”。

  很小时就听大人说过,襄樊有一个大华饭店,那是襄樊最有名的建筑;还有一座钟鼓楼,襄樊人跟别人吹牛时说它“半截钻进天里头”。到了襄樊一看,大华饭店就是两层楼,红砖红瓦,没有任何装饰。钟鼓楼骑在过街的城墙上,虽然很有气势,但也不过就是两三层楼高。街面上的商店也很少,仅有的几个,门面很小,营业员只几个人。但在那时,在人们眼里,襄樊仍是很大的城市。

  直到上世纪的70年代,襄樊仍然没有什么像样的高楼,建成面积也不大。襄樊火车站离城里好远好远,没有公共汽车。一年春节前夕,我和一位同事到随县出差,回来时给单位的同事带了两箱红枣,我们是一路肩扛着回到襄阳城的。后来听说襄樊要开公共汽车了,心里头感到十分可笑:这么巴掌大一个城市,用脚量已足够了,要公共汽车干什么?

  襄樊的彻底翻身和巨变,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些年,前进的步子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大。如果找一个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的就是:“日新月异”。

  不经意间,襄樊的马路越变越宽,越变越多,越变越平了。当年,民间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走到随县想睡觉,走到枣阳睡着了,到了襄阳腾醒了,进了襄樊腾死了”,就是说,那时襄樊城里的街道,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还不如随县和枣阳石子掺沙子铺成的公路。至于小街小巷,那就不用说了,不少地方下雨时还得趟泥巴。从东街到市政府,是条鸡肠子一样的小街,两辆车碰头,错车时还得有一定的技术。现在的襄樊二城,马路都变宽了,变宽的街道好像距离全缩短了。过去从东街到市政府,好像好长好长,总也走不到头。如今觉得没走几步就到了。襄樊通达四方的出口路,更是又宽又平,加上两旁的绿化美化,变成了一条条漂亮的景观大道。

  不经意间,襄樊的楼房长高了。前些年,看到上海、深圳那些几十层高的楼房,人们都惊愕不已。如今,这些高楼都“长”到襄樊来了。开始,建一座二三十层的楼房,吭哧吭哧,显得很吃力。现今,这种二三十层的楼房,已不是一座座地建,而是一片一片地建。即使是土生土长的襄樊人,如果隔几个月到城里转转,就会发现,咦,这里“长”出了一片楼房;啊,那里也“长”出了一片楼房。站在襄阳看樊城,原本全是矮不塌塌的低矮房屋;后来孤零零耸起一座高楼;再后来,孤楼有了兄弟;再后来,汉水边的高楼就跟城墙一样,一栋栋,一排排地成为了一道风景。眼下襄樊的高楼究竟有多少,还在建或准备建的有多少,恐怕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

  不经意间,襄樊的工厂增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襄樊没有什么像样的工厂,我见过的几个厂子,都是搓麻绳、织草席之类的手工作坊。如今,襄樊已是湖北有名的工业大市,二汽襄樊基地崛起了一座汽车新城,高新工业园驻进了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内的大公司、大企业纷纷到襄樊抢滩,欧、美、亚许多国家客商也纷至沓来。汽车、纺织、电子、化工、医药、机械,襄樊的工业多足并立。就是飞向太空的神六神七,也用上了襄樊的零部件。

  不经意间,襄樊的商业火起来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襄樊最出名的商场,当数鼓楼和襄江两家,然而,有一段时间,就是这仅有的两家大商场,也差一点陷入倒闭的境地。近几年,襄樊的大街小巷到处布满了商场,武商来了,沃尔玛来了,万达来了,解放路更是来了一个大变脸,南北两侧,商场一家挨一家。

  不经意间,襄樊的山水变得更美了。襄樊古城有山有水,堪称神州最美的城池。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却破破烂烂,不成模样。高大的城墙残缺不全,号称天下第一池的护城河,死水一潭,臭气难闻,让人无法亲近。西护城河边曾建了几栋住宅楼,只因为周边环境太差,结果五六百元一平方米也无人问津。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不知不觉间,襄阳古城的内环路打通了,城墙上变成了鸟瞰古城的观光带;外环路曲径弯弯,垂柳依依,成了人们晨练的好去处;护城河沿岸经过大规模改造,建成了美丽的环城公园。如今在护城河边走,一种自豪感油然升起。一位从国外归来的年轻人夜游护城河边后,情不自禁地说,襄樊真美了,哪儿都不想去了,就想在这里住下来。

  天在变,地在变,山在变,水在变,要说襄樊的最大变化,还是襄樊人的变化,襄樊人素养和观念的变化。也许是因为襄樊这个地方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太适宜人居住了,这使襄樊人养成了一个习惯,安于现状,乐不思蜀。年轻的襄樊人不愿出去拼打,许多领导干部调到省城,到离退休以后,仍回到襄樊颐养天年。人们经过分析认为,凡是发展比较快的城市,都是人口流动比较多的城市。温州每年百万人出去,百万人进来,所以温州的发展速度,遥遥走在全国前面。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大都出现在广东、山东、江苏等省,由于此,东南沿海各省,也成了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多年来,襄樊进来的人不多,出去的更少,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所以,襄樊的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近些年,襄樊人不一样了,勇于到外地打天下,干事业的人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襄樊人的身影。一时听说,襄樊古筝演奏一家人在中央电视台得了奖;一时又听说,襄樊某家的女儿成了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一时听说,襄樊姑娘在模特儿大赛中艳压群芳;一时又听说,襄樊某青年成了影视界的武打教头;一时听说,襄樊书法家成了京城的知名人物;一时又听说,襄樊某父子在北京办起了自己的影视公司……还有人告诉我,北京中关村最大的图书城,业主就是襄樊人……我家的几个侄儿,前些年都困在家里无所事事,近几年全部出去了,有的成了企业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了某方面的技术能手。即使是前些年因这样那样原因失了前蹄的落马者,近些年也纷纷披挂上马,到全国各地去重谋发展,几经努力,许多人已趟出了自己的路子,拼打出一片令世人瞩目的新天地。

  许多年前的一天,我和一群外地人坐在一辆长途汽车上。这群外地人出差到襄樊,办完事正要回去。一路上,他们都在以不屑的口吻议论着襄樊,说襄樊如何如何的脏,街道如何如何的陈旧,襄樊人如何如何的土。前不久,我又遇到一群外地人,他们一边高兴地燃放着孔明灯,放飞着自己的祝福,一边尽情地欣赏着汉水两岸的夜景,眼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羡慕之色。当我问到他们对襄樊的感受时,他们啧啧地赞叹说:“太美了,仿佛是在神话里!”

  是啊!60年,襄樊终于创造出一个神话。

  下一个60年,襄樊人定能创造一个更美丽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