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车打蜡窍门此中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2:50:55
洗车打蜡是车主保养爱车的常规做法,但不少车主对洗车打蜡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其实,洗车打蜡看似小事情,但里面的学问却很多。例如应注意无论是到洗车场洗车还是自己动手,都要在汽车发动机罩彻底冷却下来以后进行清洗;要注意不同的污渍要用不同的清洗方法等。
自行洗车学问多
首先,自己动手洗车一定要用活水不能用“死水”。用水桶装水是常见的“死水”,洗掉的泥土被毛巾带到桶中,毛巾在浑水中涮过之后,又带回泥沙在车身上来回擦拭,其后果可想而知。
其次,洗轿车的车身应用分散水流喷射,把车身表面的沙土冲掉,然后再动手洗刷,如果不先把泥土冲掉的话,很可能会摩擦到车身,刮伤漆面。但切勿用高压水流冲洗,水压过大会损伤车身漆面。如遇车身上有坚硬的尘泥,先用水浸润,而后用水冲去。洗车时最好使用专用洗车液,严禁使用肥皂或洗洁精,因为这类用品碱性强,会导致漆面失光,局部产生色差,密封橡胶老化,还会加速局部漆面脱落部位的金属腐蚀。
进店洗车好处多
到洗车行洗车有的车主担心洗车的大刷子会损坏车身。据了解,早期的洗车机安装的是软塑料刷子,可能对一些漆面较软的汽车有影响。现在改进型的洗车机已经更换为软棉刷,不会伤害车漆。有些洗车机还使用超软棉蚕丝布刷,与车身接触的只是布刷外侧柔软的绒毛部分,不会伤害车身。此外洗车时,电脑感应器会针对车身不同的流线造型,调节最佳力度清洗全车所有部位,更会细致到在车身和轮胎部位分别用软、硬两种布刷清洗,既保证不伤车身油漆,又能把轮胎轮毂等容易存积污泥的部位彻底清洗干净。
隧道式洗车机在洗车过程中使用的是P H值为中性的洗车香波和上光水蜡。利用机体内的发泡机,发泡喷射至车体,对汽车表面进行清洁。这样既不会腐蚀车漆,而且洗车后汽车漆面光滑并留有清香。有些车辆轮胎在使用两年后胎壁上就出现横向的细长裂纹。排除车主保养轮胎不当或车胎长期气压过低等使用因素外,很有可能是强碱性的洗涤液造成轮胎提前老化,电脑洗车可以避免这些情况。
汽车在进入电脑洗车机后,洗车机内的传送带可带动汽车完成整个洗车过程,这其中包括:泡沫清洗、轮刷同动,超软布刷、不伤车漆,底盘清洁、养护全车,水蜡喷洒、风干擦干。一辆汽车从洗车机中开出来,只需擦拭一下反光镜就行了。以清洁轮毂的工序为例,过去的洗车机,轮刷是固定不动的。清洁每个车轮的时间较短,清洗不彻底,在轮刷空转滑过车身的时候,由于轮刷材质较硬,有可能划花车身,且80%的时间空转,浪费能源,产生噪音。新型洗车机使用同步技术,轮刷与汽车前进的速度相同,清洗过程中,清洁轮毂的时间长,效果好,并且避免了划花车身。
洗车打蜡讲究多
洗车打蜡天天做是错误的。洗车打蜡每月一次就可以,过度进行反而会让车体亮度渐渐退去。很多人打蜡都习惯性地以圆圈方式进行,这是不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打蜡方式是以直线方式,横竖线交替进行,再按雨水流动的方向上最后一道。有人认为等蜡完全干燥后再擦净比较好,这是错误的。上蜡后要在蜡半干不干、尚未干燥白化时擦净。因此,上蜡的操作必须顺着车体钣金一片一片地进行,切不可先将车体全部上好后,再一次擦掉,这会使漆面的色泽深浅不一,效果不佳。
路边洗车陷阱多
一些街边洗车店专门挂上高压洗车的招牌招揽客人,很多车主也认为用高压水洗车干净。其实,水压过大不但会损伤车身表面油漆,而且会使水流顺着车身表面缝隙渗入到车身内部去,腐蚀车身内部的部件。
而且街边洗车店一般都会用洗涤剂、洗衣粉给汽车去污,虽然去除了表面的污垢,但车身漆面也同时受到了碱的侵蚀,几次之后,车身就会变得暗淡无光,甚至漆面爆裂脱落。搜文
市场特搜
雨中行车:让视线更清晰一点!
雨中驾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视线不清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车主都深有体验,雨刮活动再频繁视野仍然会很模糊,而且附着在两侧窗玻璃和倒后镜上的雨滴也难以驱散。雨中开车转弯、倒车这些动作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有调查数据显示,雨中行车事故率是平常天气的5倍以上。
不过,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产品可以使玻璃表面的疏水性大大提高,在大雨中依然保持良好的能见度。据说,当车速达到80公里/小时,车窗上的水珠就会立即随风飞散,不必使用雨刮能见度也非常好。使用这些产品可使得驾驶者在雨中的视觉锐度增加28%,反应提高1秒钟。根据专家介绍,玻璃外表原本布满许多微孔,雨水被吸附在玻璃表面从而产生水渍和水雾,这种产品可将玻璃表面的微孔密闭,形成一层超平滑的无粘附性的保护膜,弥合了微孔,玻璃表面的光滑程度让雨水无从依附,自然瞬间飘散。这些产品可自己动手涂于汽车前后挡风玻璃、侧窗玻璃、倒车镜、大灯和雾灯的表面。经涂抹处理的玻璃镜面,可轻松除去雨、霜、泥浆和小昆虫,提高能见度。护理玻璃一次,其效果能保持约一个月。光曼
购车提醒
汽车安全性莫忽视
一家汽车专卖店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最安全的行车源自安全的驾驶。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意外事件是不可控制的。
现在许多车内都配备安全头枕、安全座椅等,有的还装备更为有效的负荷限制器的预紧式安全带,正面和侧面的智能低温安全气囊,车身采用吸能保险材料,加强A、B柱,采用ABS EBD,TCS、E SP等。这众多高科技安全装备在平常难得一用,但千钧一发之际,消费者就能感到选车时充分考虑汽车安全性是明智之举。令人遗憾的是,新车的选择虽然多了,但消费者购车时往往注重一流的外形、二流的动力、三流的安全性。厂家也主要把精力放在内外饰设计上,安全配置未见提高。其实,在汽车工业有久远历史的国家,安全是至上的、消费者对安全配置的要求是相当苛刻。国内消费者在这方面意识还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