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22:04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安县第一中学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是实质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师生课堂生活的需要。
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对知识的探究具有明确的主动意识。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和实践实现上述目标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本课题的研究宗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对本次课改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能力培养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上来,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主动的发展。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师生既要共同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又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效益。二十世纪西方国家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1.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
"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
2.有效教学的具体内容: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要明确"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
要正确理解时间和效益的关系,教学效益并非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多少内容。
③有效教学要有明确的测量性,即评价目标。
每一时段的学习都要建立评价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确我学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为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是否还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⑤有效教学更是一种策略
要求教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出系统具体的问题行为解决方式即教学策略。
(二)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经验
洋思中学提出的"先学后教,当堂巩固"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解决问题的广义性。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        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通过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校整体教学现状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具体目标为:
(一)各学科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明确"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
(二)全面提高各科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教学的能力,使各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完成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的转换。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抛弃"权威"意识,成为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者。
(三)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增强师生亲和力的策略研究。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
(四)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目标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五)分层次作业与测验及其评价的策略研究
(六)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科整合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研究
五、        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三)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四)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五)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一轮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堂研究服务,综合各学科的实践与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滚动实施,或加以推广。
六、        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2003.9-2003.12。主要工作包括对学校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认真学习和熟悉新课程标准,建立课题研究的设想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时间为:2004.1-2004.8。主要工作为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成立总课题组和各子课题组,各组开始工作,制订相应的课题研究计划,学校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组织进行骨干培训。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时间为:2004.9-2006.1。主要工作为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开展工作,以例会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定期组织评课选优,观摩研究课、实验课、示范课。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交流,撰写经验总结和相关论文,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时间为:2006.1-课题结题。主要工作为汇总整合资料、数据分析、效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并报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及同行验收,着手进行成果推广和新一轮研究。
七、        课题实施的管理措施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完成课题研究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保证措施:
1.建立和健全课题管理网络,实行"一把手"校长负责制,加强教科研考核,并将此列入教师业务能力考核范围,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的必备条件。
2.设立子课题,明确子课题领题人制度,确保总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加强课题组建设,校总课题组成员有校长室、教科室、教务处、教技室等业务部门人员及各教研组长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建立课题组活动制度,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
4.课题研究的方向必须明确,应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
八、        成果形式
积累一定数量的课堂教学案例、论文(阶段性)、形成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九、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张建农
总课题组组长:黄仁元  副组长:张雪琪
第一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
------------------------------------------------------------领题人:王建初
第二子课题:开展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领题人:丁林森、乔同幸
第三子课题: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领题人:金家强
第四子课题: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领题人:朱国新
第五子课题: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研究策略
------------------------------------------------------------   领题人:诸豪杰
第六子课题:"五步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实践
----------------------------------------------------------------领题人:吴秀娟
第七子课题: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领题人:黄迎春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
2008年4月
一、课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制约了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站在教育前沿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研究,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起责任来,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奉献力量。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新课改,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情感态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怎样的有效的教与学。
据此,我们提出了"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学说,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说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价值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
    2、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
    3、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另一类定义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
    2、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内涵界定:
    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从"有效"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有效果--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
    有效益--教学目标是否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有效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踏上坦途,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2、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从而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4、通过研究,让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变,在变化中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通过对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作全面的分析,根据教材、学科特点及学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实施有效教学作好前期准备。
    2、"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
    通过研究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改善教师的管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提炼出实现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改进师生课堂交流方式的策略。
   (1)改善学习方式。①自主探究要有成效。要抓好定向探究,也就是在关键处探究,要使自主探究与有意义接受形成互助互补,相辅相成。②合作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有合作的需要。合作过程要有组织有分工,还要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价。③动手实践落到实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和课内外实践性作业。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应优势互补,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
   (2)改善管理行为。创设互动的交往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参与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应尽量达到深层次的参与,即思维的认知参与。如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动脑思考,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等。
   (3)改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事先作好准备的目标和内容,机智处理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注意价值引领,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
    3、"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使教师的课堂评价体现激励性、导向性和科学性,呼唤真诚、个性化的评价,而不是过多是非不分的含混之语或是廉价的表扬,从而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收集并整理课堂教学实例,剖析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述语及主要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术语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科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概括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整个课堂体现了有效、高质、创新特点。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主要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有效教学和"最近发展区"等经典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些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 Cunningham,1991)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I)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概念;(2)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3)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原则;(4)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程序;(5)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不良而采取的最优化措施;(6)对优秀学生实施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途径。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多元智能包括这样七种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空间智力、人际智力和个人内省智力。除此以外,加德纳认为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创造力、烹调能力、嗅觉以及综合其他智力的能力等。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5、"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前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维果茨基被尊为当代建构主义的鼻祖之一。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当学生能够独立解决一问题时,称这种问题处于该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当其不能独立解决某问题,却能在教学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该问题,则称此问题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当教学内容处于学生之两区(最近发展区,现有发展水平)以外时,教学不可能进行;当所教学之内容处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区)之内时,教学是没有效益的;当且仅当内容处于其"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才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不断地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换为现有发展水平,或者说,就是不断地创造新的更高水准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教师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和营造的学习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偏离,如学习内容过难或过易,或以往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再加上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学生间学习差异性,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的目标发展,因此造成学生无效学习的现象十分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实施分层递进目标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要想让教学有价值,就必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说,必须找到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地解决,却能在课堂教学的环境里、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教学之前确实是他们不能独立解决的,而在教学之后却能够独立解决了,教学就显现了它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题阶段性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观摩和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形成课题论文评比和结集、有效教学案例集)等。
    1、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初中教学的因素及其变化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课堂教改相关成果信息;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4、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分项研究,分层次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5、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七、课题研究过程和步骤:
    设计申报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 进行课题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前期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 成立课题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中期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对各组课题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后期总结鉴定阶段(2010年8月-2011年5月):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教案专集,出台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本课题研究步骤:先分各学科组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制定实施改进策略的方案;再由参与实验的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反馈――调整――再实验--……――总结;最后形成终结性报告(研究成果)。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市级教学论文评比,将教师获奖论文和发表论文编印论文集。
      2.课例:举行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撰写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获奖或发表。
      4.资料汇编:《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
九、课题的可行性和保障措施
(一)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
    1、设计合理:本课题是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大潮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反思总结等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有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2、方法得当: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资料数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开展研究活动。
    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方案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课题沙龙、撰写教学周记、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有关教学刊物和观看名师名课,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有效教学的规律。
   (二)保障措施
1、措施到位:
(1)师资保证,课题组成员都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研究兴趣的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绝大多数参与"十五"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多数人都有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能够兼顾学校各个层面。建立校长室指导、教科室具体负责、年级组、教研组为主线的课题研究体系,能够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2)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2、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3、组织保证:
(一) 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组成员由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各教研组组长及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的成员。
     课题组组长:卞俊伟        
副  组  长:王国旗  薛文伟
     成      员:蒋小马  顾艳秋  刘彦江  蒋丽萍  张东平  孙海英 
於  明  王  俊  唐正春  朱建新  蒋建军 
  
  指导组专家:无锡市、宜兴市教育学会;宜兴市教研室教研员。(二)主要课题研究小组人员:姓 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分     工
薛文伟 中学一级 语文 本科 组织学习研究及资料汇编
孙海英 中学一级 英语 本科 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孙  娟 中学一级 英语 本科 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张东平 中学高级 数学 本科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蒋建军 中学一级 数学 本科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蒋丽萍 中学一级 语文 本科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顾艳秋 中学高级 语文 本科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王  俊 中学一级 化学 本科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於  明 中学一级 物理 本科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杨小飞 中学一级 物理 本科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唐正春 中学高级 历史 本科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邹丽秋 中学一级 生物 本科 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蒋国南 中学一级 地理 本科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刘彦江 中学高级 政治 本科 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吴伟萍 中学高级 音乐 本科 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刘俊伟 中学一级 体育 本科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我区申报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6BJJ020)。现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并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在此,请各位专家进行评议指导,也请课题组成员加以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要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教学是关键。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它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区一直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工作,在"十五"期间,我们重点进行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新的课程理念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广大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绝大多数教师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础性发展目标确定学科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能做到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彼此评判、共享知识,尤其是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向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转变。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新课程实验五年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却发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低效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三维目标的割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浮华中迷失了方向: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力;过于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诸如此类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课程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未完全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建立起来。
2、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窠臼;学科与学科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教材内容出现交叉、重复,小学与中学之间出现脱节,强调学科本位,学校普遍没有进行跨学科跨年级的课程整合。
3、教学层次低下。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预设过度,生成过多;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
4、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表现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5、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
6、教学评价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强的利于师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升学考试注重的是知识性的分数线,而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较模糊。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国内外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科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等。20世纪60年代GlasteroR等明确提出"教学策略"这一概念,近五十年国外研究者围绕教学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理论研究来看,大都是从大而全的角度来阐述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及轮廓;从实证研究来看,主要是对特定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的研究,影响教师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教学策略使用效果的研究,特定学生群体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水平上,忽视了教学策略在教学一线的实际应用研究,或者多偏重于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策略研究,忽视学生的学习,只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而历史表明,有效教学策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
(三)研究的意义价值
1、进一步发展我区十五课题的研究成果,目标直指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策略理论。
2、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实现各学科课程目标和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与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3、本课题是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有效解决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我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我区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品位,有利于推动新课程实验向更纵深方向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学术背景良好,研究经验丰富,组成结构合理。其中大多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省特级教师2人,且均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结构也比较均衡。
本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管理、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长涵盖新课程的所有学科领域,在各学科教学研究和教育理论、课程开发、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积淀。这些人员全部参与了十五课题的研究,有的连续参与过"九五""区域性主体教育实验"、"十五"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两届课题的研究,分别荣获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2005年还荣获长沙市友谊教育科研奖二级一等奖;另外,该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还直接参与过教育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研究"等课题的研究。该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中有5人现在已经被教育部或出版社聘请的新课程培训专家,5人直接参与教材编写,已出版的专著或编著多本。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充分。组织保障:该课题分别成立了由区委书记牵头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领导小组、由省市教科院等部门教育专家组成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专家顾问、由开福区全体教研人员及部分中小学校长代表组成的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制度保障:建立课题相关的培训、研讨、激励制度,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修养,既分工又协作,保证各项阶段和最终成果的完成。经费保障:在向省教科院申请课题经费资助的同时,区教育局还将拨付一定的课题经费,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有效性包含有三重含义: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当吻合;
2、有效率:是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
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的程度。
"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研究的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无效变有效和低效变高效两个层次。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等。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建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形成新课程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和策略体系。
2、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基础性发展目标等方面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3、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产生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我区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
(二)研究内容
根据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本课题主要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措施。
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含探讨各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如何既关注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应用等。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研究。包括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
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各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自主、合作、探究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适用的途径、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该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只有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是认识过程质的飞跃。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出发,我们认识到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是具有个性和主体性的个人。因而有效教学策略应遵循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俩、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同时教师在教学及评价时应善于看到学生的智能优势,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
(四)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强调教学的生活性、教学的发展性以及教学的生命意义。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其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探究,而不是接受。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我区中小学全部进入该课题的研究,是一种自然常态下的区域性改革实验。
1、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研究,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学生。
3、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4、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5、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撰写论文。
6、文献法: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跟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二)大体思路
选取样本校,采用课堂观察、教师教学策略问卷调查和学生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中小学各学科纸笔测验等三种方法,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写出"新课程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含具体学科)的调查报告",各学科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具体方案;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研讨、改进、总结,初步构建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采取行动研究法,各学校根据城乡地域地点、中小学学段特点、学科特点,从自身教学实际问题和教师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在行动中研究、制定、验证并不断修改完善新课程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形成有效教学的"一般标准"和"最优标准";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案例研究,观察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对教学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最终,对学生的各学科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测评、观察和分析,形成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建议。
(三)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步进行。
1、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
(1)开展课题研究前期的调查、访问、检测等工作,从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多角度进行广泛地收集信息和深入分析,分析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教学无效和低效的原因。
(2)申报本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成立"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工作领导小组。
(3)成立新课程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组,撰写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4)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5)选取课题研究的样本校,组建培训者队伍,采取专题讲座、问题诊断、课例研究、参与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化模式,对全区中小学行政干部和教师进行培训。
(6)开展本课题的宣传动员,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一种追求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和支持系统。
2、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9年2月)
(1)根据课题总方案和各学科具体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研究。
(2)有计划地组织各项课题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有效教学策略研讨与展示活动。
(3)加大与其他国家级实验区及省级课改实验区的交流与合作,与北师大、
广西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湖南师大等高校课改中心的合作研究。
(4)建立与课题配套的新课程教学常规、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和激励机
制。
(5)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教学内容资料、音像资料、教师指导用书和学生用书、教具学具、学习资源包等课程资源。
(6)办好《开福课改实验通讯》,利用《开福区教育信息网》等平台及时交流、展示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
(7)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接受上级部门中期检查。
3、测评、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
(1)对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总结分析。
(2)对学生的各学科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测评、观察和分析。
(3)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和成长状况进行总结分析。
(4)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5)汇总并编辑出版我区新课程的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
(6)接受上级部门对课题的结题鉴定。
4、推广、深化研究阶段(2009年10月--)
(1)总结我区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成败得失,制订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后续的研究工作计划。
(2)扩大与新课程实验区进行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交流,为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继续作出贡献。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强调从学生的"学"的策略研究来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方法性知识,是以前少有的。
3、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单纯就某一活动和环节来研究教学策略,难以解释教学策略的结构和其作用机制。本课题拟建构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形成新课程各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和策略体系。
5、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的方法,使教师都能参与,辅之以较为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边研究边检测边推广,提高行动的有效性和反馈与运用的及时性,以强化广大教师有效教学的意识,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2、《新课程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含具体学科)》
3、编辑出版有关有效教学的专著
   4、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论文、案例
   5、各学科有效教学经典案例光盘
八、课题的任务分工
1、本课题相关工作及研究内容分工
陈红  负责课题总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
叶仕杰    负责调查、实验的组织、协调及成果的审定
羊勇      负责中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
邱孝玉    负责小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
余炜炜    负责中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叶孟秋    负责中小学电教工作、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喻桂兰    负责中学艺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盛建武     负责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曾晓梅     负责中小教师课题相关培训工作
杨锡贵     负责中学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彭烈武     负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刘翠鸿    负责中小学校本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相关文本的撰写
谭兴茂      负责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彭昕        负责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易虹辉      负责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杜娟        负责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陈娟        负责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罗炜        负责小学艺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何伟民      负责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熊文君      负责中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检测等系列评价工作
宋健        负责中小学电教工作、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唐合宇      负责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课题研究成果分工
(1)《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09年9月完成  刘翠鸿等;
(2)《新课程学科教学问题研究与指导》  2005、10--2006、10  邱孝玉、余炜炜、盛建武、杨锡贵、杜娟、刘翠鸿、谭兴茂、彭昕、易虹辉、罗炜等负责;
(3)《新课程有效教学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含具体学科)》 2006、10--2007、2 评价教研员、各学科教研员;
(4)《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培训资料集》(1、2、3、4册)2006、1--2009、1  曾晓梅搜集整理、各学科教研员提供学科课题培训资料;
    (5)《新课程有效教学案例》(文本与光碟) 2007、2--2008、10   各学科教研员;
(6)已发表的课题相关论文集  2006年--2009年  各学科教研员。
九、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作为省级一般资助课题,本课题获得了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1.5万元的经费资助,并将由教育局按1:1的比例配备相应的课题经费,经费使用将遵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中关于研究经费一章的要求,在主管领导的严格约束下开支。现本着节约、高效、合理的使用原则,确定下列预算:
开题论证会                2000元
资料信息费                4000元
邀请专家指导、外出学习    9000元
现场研讨会                4000元
成果检测                 1000元
数据处理                 1000元
中期检查、结题鉴定       4000元
成果展示与成果奖励        5000元 
总计:30000元
十、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梅里尔o哈明,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M].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
(4)[美]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胡继渊 沈正元.加涅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鉴[J] .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9.5.
(7)余文森.论教学有效性[J].http://www.wjedu.net/kcgg/contentview.asp
(8)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二00六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