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种类的研究--高占国-----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38:49
 教学策略种类的研究

            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教师进修学校   高占国

【摘 要】教学策略的种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教学策略外延中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划分。

【关键词】教学策略  种类

我在《教学策略内涵的研究》一文中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原则的指导下,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预设并实施的总体、长远发展的系统决策方案,包括选择和运用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结果的预测等各种要素的总体程序设计。”这个概念中只是对教学策略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没有对教学策略的外延进行划分,也就是种类问题进行论述,本文专门论述教学策略的种类问题。

按照我对教学策略概念的定义,我认为,教学策略的种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教学策略外延中的具体教学策略进行划分。

对教学策略进行分类,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具体规则包括:

规则一,每次划分后的各个具体的教学策略必须互不相容,互不交叉,不能出现有的教学策略既属于这个部分又属于另一个部分的情况。

规则二,划分后的各个部分的总和必须等于被划分教学策略的全部外延。如果你违反了规则一,你就根本无法无法满足规则二的要求。但是你仅仅满足了规则一还不够,你还要满足不能多划,也不能少划的要求。

规则三,每一次划分标准应该统一和一贯。

规则四,在对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不能改变教学策略的内涵。

在对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的过程中,除了要按照逻辑学的这些规定外,还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标准的确定实质是把具有共同本质属性教学策略内的具体的、具有其它相同特点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比如,对于所有的教学策略,按照是否有效的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有效教学策略和无效教学策略两种。按照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准备阶段的教学策略、实施阶段教学策略、总结阶段教学策略、评价阶段教学策略。按照学科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划分为:语文学科教学策略、数学学科教学策略、外语学科教学策略、学科教学策略、物理学科教学策略、化学学科教学策略、生物学科教学策略、地理学科教学策略……。按照学习主体学习方式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划分为:自主探究教学策略、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按照教学方式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划分为:接受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按照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关系的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划分为: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策略、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策略。按照教学时间和地点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划分为:课堂内的教学策略、课堂外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本身是个系统,系统内包含着相对独立的许多小系统。因此,对教学策略的分类,可以从教学策略整体的角度进行划分,也可以从教学策略内某一小系统内进行划分。比如,在教学策略内教学评价的子系统内,按照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种类的教学评价策略。按照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所学知识性质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下面是我查到的资料中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教学策略进行的分类。

★《什么是教学策略》一文中认为教学策略的种类包括:

(1)教学准备策略

包括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组织形式的设计等。

(2)教学行为策略

包括呈示行为策略(如讲述行为、板书行为、声像呈示行为、动作呈示行为)、教学对话策略(如问答行为、讨论行为)、指导行为策略(如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等。

(3)辅助行为策略

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课堂交流的有效组织、课堂强化技术的运用、积极的教师期望等。

(4)管理行为策略

包括常规的建设、问题行为的调控、管理模式的设计、时空管理等。

(5)教学评价策略

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6)指导学习策略

包括简单的复述策略、复杂的复述策略、简单的精致化策略、复杂的精致化策略、简单的组织化策略、复杂的组织化策略、综合性的监控策略、情感与动机策略等。

这篇文章中对教学策略的分类,没有说清楚按照什么标准进行的分类,而且也没有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分类,比如,“(1)教学准备策略,”这应该是按照教学过程的阶段不同划分的,但是,和“(1)教学准备策略,”并列的却是“(2)教学行为策略、(3)辅助行为策略、(4)管理行为策略、(5)教学评价策略、(6)指导学习策略”。其中,“(2)教学行为策略”应该包括“(1)教学准备策略、(3)辅助行为策略、(4)管理行为策略、(5)教学评价策略、(6)指导学习策略”。虽然分类标准有问题,但是,这篇文章中比较明确地表示了教学策略系统内大的教学策略包括些的教学策略关系。

★坦尼森提出了与认知系统、教学目标类别和教学时间分配相对应的五种教学策略(教学处方)。尽管这五种策略不可能涉及各种学习形式,但却有助于对教学策略的一般类型作出规定。它们是:

1、讲解策略。这种策略代表了旨在提供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环境的各种教学变量。这些基本的教学变量为将要学习的信息建立了一种上下文关系,即通过建立特定领域的抽象结构的一种心理框架,同时也建立信息的有意义上下文关系,从而扩展了“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除了建立信息的上下文关系之外,还要使这种上下文关系适应每个学习者的背景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将要学习的信息的意义。

2、练习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包括了改善程序性知识的各种教学变量和条件,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知识。因而,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检查督促之间建立经常联系。练习策略应努力创造环境,以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不曾遇到过的情境之中,同时还要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业情况,以防止和纠正程序性知识方面可能出现的错误。

3、问题定向性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主要指的是问题定向性模拟技术。模拟的目的是通过向学习者提出探究式问题以改善知识库内信息的组织特征和便利性特征。它要求学生在解决领域专门化的问题中,尝试运用他们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种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专门领域的各种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之间建立联系。做到:①分析该问题;②努力将问题概念化;③确定解决这一问题的专门目标;④提出解决的办法或作出决定。

4、综合能动性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提供领域专门化的情境,这种情境允许学习者通过运用贮存在记忆中的该领域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因而,它不仅体现了作出决策的先后序列,同时也更新了情境条件,并使得下一轮重复在高水平的层次上进行。换言之,这种策略提供的情境是纵向展开的,除了允许增删及改变变量和条件之外,还允许增加难度水平。其主要特征是:①提供情境的初始变量和条件;②评估学习者提出的解决办法;②根据学习者不断作出的努力提出下一轮重复的变量和条件。

5、自我指导性策略。这是一种采用允许学习者有机会在特定领域的上下文关系内创造知识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能方便易行地处置新信息的环境,能增加学习者从事这种创造活动的学习时间。主要特征是提供学习者在特定的活动中体验创造过程的环境。如作文练习,情境教学等。

坦尼森提出了与认知系统、教学目标类别和教学时间分配相对应的五种教学策略,没有按照一个标准对教学策略进行划分,只是提出了五个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一文中认为:

按照教学策略的形成可以分为三类:

(1)生成性教学策略

所谓生成性策略,即“鼓励或允许学生通过生成教育目标、内容的组织、细化、排列和强调、理解的检验,以及向其他方面的迁移,从教学中建构他们自己特有的意义。”学生可以自己制定教学目标,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由于这种教学策略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所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对某些学生来说学习效果较好。

由于这种策略给学生的自主度比较大,若设计不恰当,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有些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效率有可能不高。另外,此种教学策略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所以对某些同学来说可能达不到意想的效果,因此同一个班级里教学效果层次可能差别很大,这样也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所以,生成性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是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因人而异的。

(2)替代性教学策略

相对生成性策略,教学的替代性策略“倾向于通过提供全部的或部分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细化、排序和强调、理解和检验、以及迁移的建议,较多地代为学生加工信息。”这种教学策略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供许多教学活动,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这种教学策略有时比生成性教学策略效率高,因为它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短期内学习更多的内容,学习效果更加集中、有效。尤其适合于知识储备和技能有限、学习策略不当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可以获得较大成功。

但是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学生智力投入少,只进行了少量的智力操作,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对某些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不如生成性教学策略好。另外,由于教学安排过于人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某些学生来说,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就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制约了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3)指导性教学策略

前两种教学策略适合于不同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所侧重,而指导性教学策略则是一个偏于“中性”的、适用范围较广的教学策略。由于这种教学策略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形成固定的结构形式,所以也可以称为指导性教学模式。教学步骤如下:

导入阶段:此阶段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已有知识提取到工作记忆中,以便理解新的知识。同时要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目标的期望,以更好的运用能够促进自己学习的策略。这个阶段包括激活注意、确立目的、激发兴趣和动机、预习课文四个步骤。

主体阶段:这是此教学模式的主要阶段。首先要回忆相关的先前知识,然后加工信息和实例,接着集中注意和运用学习策略,最后练习和评价反馈。这几个步骤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结尾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和细化学习的内容,以进一步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包括总结复习、迁移学习、再激发动机和结束三个过程。

评价阶段:首先要进行评估作业,根据作业情况评估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然后进行评价反馈以寻求补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评估之后得到反馈,做出总结,然后可以进行一些补救性活动,进行薄弱环节的附加练习。

按获得的学习结果的类别分类:

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所以教学策略也可以根据学习结果的类别分为以下五类:

(1)言语信息的教学策略

首先提供先行组织者,用逻辑的顺序、或根据有意义的上下文组织言语信息,然后用概念图、记忆术等方式讲授新课。

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种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地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这些内容在抽象、概括和包摄水平上普遍高于新知识,也与学生个人的参照系相联系。这些引进的内容,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称之为“组织者”。由于这些引进的内容是在学生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呈现,故又称之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学生对新知识完全陌生,教师可设计采用“陈述性的组织者”策略。这种“组织者”中包含的较高抽象和概括的观念是学生所熟悉的,而其中涉及到的概括化的新知识,虽然抽象性高于正式学习材料的内容,但不低于学生熟悉的上位概念。学生事先学习了这个“组织者”之后,能将这些高度抽象概括化的观念渗入认知结构中,当学习具体的新材料时,认知结构中就有了可利用的“固定观念”。第二类,如果学生对新知识不完全陌生,新知识能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联系,但由于有具体或特殊的联系性,新旧知识间的差别就有可能被相似性所掩盖,使得学生在正式学习时可能把新旧知识混淆起来。这时教师可采用“比较性的组织者”策略,它能帮助学生事先分清新旧知识间的异同,以增强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从而将概括性观念渗入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利于正式材料的学习。

   (2)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

第一,教学概念的具体教学策略

教学概念的具体教学策略包括引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确定教学目的;预习课文;回忆原有知识;加工信息和实例;集中注意;练习;评价反馈;运用学习策略;总结和复习;迁移知识;再激发和结束;评估作业;评估反馈和寻求补救等策略。

注意:要用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本质;突出关键特征,并控制无关特征;正例和反例的交叉利用;运用变式和比较;具体运用概念;规则学习的设计。

第二,教学规则的具体教学策略

教学规则包括关系规则和程序规则。关系规则是指描绘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如果——那么”、“原因——结果”;程序规则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标而产生的一系列步骤,如:求平均数。

教学规则的具体教学策略包括:引起注意;确定教学目的;提高兴趣和动机;预习;回忆已有的相关知识;加工信息和实例;集中注意;运用学习策略;练习;评价反馈;总结和复习;迁移知识;再激发和结束;评估作业;评价反馈和寻求补救。

(3)认知策略的教学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用来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的那些技能。加涅认为有两种基本的认知策略,即学习的认知策略和思考的认知策略。学习的认知策略是一种集中注意、组织信息、细化内容、熟悉使用和检索知识的智慧策略;思考的认知策略是一种导致发现、发明或创造的理智技能。认知策略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发现和引导发现;观察用图像或文字提供虚拟的符号模型等;指导的参与;课本和课堂中的策略教学;直接解释;配对教学;自学的训练。

(4)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

动作技能也是一种需要通过获得的能力,表现在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它实际上有两个成分,一是描述如何进行动作的规则;二是因练习和反馈而逐渐变得精确和连贯的实际肌肉运动。不管哪种动作技能,也不管其复杂程度如何,除了要学习控制肌肉的运动,还具有认知任务的成份。这种认知成份就是“心因-运动(psycho-motor)”结合中的心理因素部分。因此,这里所讲的动作技能通常也包括了程序规则,我们要把动作技能学习看作获得肌肉运动和程序规则两项基本技能的统一过程。

要求学生学习动作技能是为了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肌体去从事这种实际活动,这些活动与他们目前和将来的学习、劳动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每项活动的完成都包含一些局部的动作或操作。

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包括:吸引注意和确立目的,虽然有许多动作技能学习的环境因素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如新奇、漂亮的保龄球道,但教师仍需积极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任务上来。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他们能从正在教学的技能中得到好处,如打保龄球能养心健身。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使他们在上课时保持注意并付诸努力;

激发兴趣和动机,学生应该明确自己为什么需要学习这项技能。对于那些关注课程或教学计划的学生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该技能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即可激起他们的动机。而对于那些缺乏“自我驱动”的学生来说,就要依靠直接的、与他们个人有关的功利因素来帮助他们引起对所学技能的兴趣;

预习技能,预习包括对将要学习的技能和学习过程的浏览;

回忆原有的相关动作,学习新的动作技能往往要依赖于以前学过的技能;

加工信息和例子,在学习动作技能的课上,这项活动是通过对技能本身的说明和演示来进行的。有些时候说明应该先于演示,有些时候说明和演示应该同步进行,这取决于所学技能的特点和教师的个人决策;

集中注意,学生的注意力需要贯穿于上课的始终;

运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能有助于学生获得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或帮助他们运用学习策略,因为大部分学生是不能自己想象出学习策略来的;

练习,真正获得一个动作技能往往要经过很多练习,因此须考虑时间安排上的集中和分配问题;

反馈,练习不是动作的简单重复,只有当学生从自己的动作结果中得到反馈时,它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反馈有两种,一是外部反馈即行为结果的知悉;二是内部反馈即肌肉运动的刺激所提供的信息;

评估和总结,对动作技能的作业或测验的总结性评价除了需观察学生的练习成果,还要考察学生从动作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其中往往前者是可以测量的,后者是难以测量的,但都要在仔细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估,并适当给予鼓励。总结应该是对教学内容的扼要重复,如果有新的内容要补充,不应让它对总结的强化功能产生干扰;

迁移和再激发动机。通过伴随学习指导和反馈的附加练习,就能推动学生的技能迁移,如在持续不断的练习中要求学习保龄球的人逐渐提高命中率,不仅可以强化最初的训练成果,还可以将瞄准的技巧迁移到其他运动项目中去。

(5)态度的教学策略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虽然影响学生态度的形成或改变的因素很多,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同伴的和自身的,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去研讨相应的教学策略。但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一个专项任务,为了形成或改变学生的某种态度,主要可以采取下列的策略步序,即通过受尊敬的角色榜样演示所期望的行为、通过角色表演练习所期望的态度,以及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在下面的简略介绍中可以看到,这套教学策略与态度学习的三个成分,即认知成分(知道如何做)、情感成分(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和行为成分(有机会练习)是有密切联系的。

态度的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的步骤包括:由榜样任务演示某种行为;让学生练习这种行为;对学生的行为提供反馈等等。

这篇文章对教学策略的分类提出了两个标准,一个是按照教学策略的形成把教学策略分成三类,生成性教学策略、替代性教学策略、指导性教学策略;另一个是按照获得的学习结果的类别分成五类,言语信息的教学策、智力技能的教学策略、认知策略的教学策略、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态度的教学策略。这篇文章中也说明了教学策略系统内的关系,同时也把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但是,把“指导性教学策略”当成教学模式,我认为还的不正确的。

★   《教学策略方法与艺术》一文认为教学策略包括:

1)内容型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策略。以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为核心,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即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2)形式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和小组教学形式三种教学形式中,集体教学仍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改进集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很多,如实施小班制、按程度分班、班内分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掌握学习教学等。

3)方法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强调要注重科学的分类法,确定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

4)综合型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地展开的教学策略。是内容、形式、方法三种类型的综合,更多地以教学经验为基础。

5)先行组织者策略

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策略。其教学程序是: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学习进程;显现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从预备性材料中抽象出新信息;运用活动强化。

6)概念形成策略

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的策略。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教学程序是: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

7)认知发展策略

这是建立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的策略。这种策略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儿童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教学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实施个别化教学;社会交往起重要作用。教师以开发者、诊断者、认知冲突的创设者和促进者、社会交往的推动者等身份参与教学活动。

8)自我管理策略

这种策略教给学生改变行为方式的方法。教学程序为:教给学生行为的原则和技巧;教给学生自我估计的步骤;制订自我管理、自我决断、自我指导的计划;避免不良的随机行为。方法包括示范、督促、强化和指导。

9)行为练习策略

这种策略又称为“直接教学”。主要特征是建立一系列模式化的教师行为。教学程序是:明确课程的目的、环节和内容;呈现新信息;控制练习时间;通过语言揭示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新技能、新结构;个别指导;提供机会使学生独立练习。

这篇文章提出了九种教学策略,虽然没有把教学策略列举全、没有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划分,但是,对于教学策略与教学策略之间关系还是能够说清楚的。

★《教学策略的设计》一文认为:“从广义而言,我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教学策略进行整体把握。按照教学策略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生成型教学策略和替代型教学策略;按照教学策略的工作对象分,可以分为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1)生成型教学策略和替代型教学策略

①生成型教学策略

生成型是指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控制者,学生自己形成教学目标,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加工、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并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教师在此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支持,将管理和控制学习的责任转移给学生,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原来的知识能力与新信息产生联系,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学习。

②替代型教学策略

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倾向于替学生处理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以及设计教学活动等。

替代型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较好地集中在预定的学习目标上;比生成型教学策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内容;先决知识不足和学习策略技能有限的学生可以借助这种方式获得成功的学习。这种策略的缺点在于:学生的智力投入较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容易导致被动的接受3由于教学安排得过于周到和缺乏独创性,所以对学生的挑战性不大,一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不高。

在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替代型教学策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社会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学生不仅应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还应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应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因此,教师应重视对生成型教学策略的开发和应用。从这两种策略的关系来看,问题的实质并不是去判断哪种策略更可取、更科学,而是应注重如何在生成型—替代型和学生控制—教学控制的两极之间,选择一个恰当的控制点,即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从而用最适当的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在决定教学策略或选择策略控制点时,要根据所面临的教学实际情况而定,应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及环境等等因素,根据问题想方法,根据问题想策略。

(2)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①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顺序,以及如何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具体就是对教学顺序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②传递策略

传递策略涉及要使用的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分组,具体说就是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选用。

③ 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是将组织策略和传递策略协调起来的策略。包括时间安排与组织、教学时的资源分配等。

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一文中,按照教学策略的形成把教学策略分成,生成性教学策略、替代性教学策略,而这篇文章中,却按照教学策略的性质划分,把教学策略分成生成型教学策略和替代型教学策略。这就涉及到如果把教学策略分成生成性教学策略、替代性教学策略,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划分?其实,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什么是生成性教学策略和替代性教学策略,就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划分了。我认为,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教为辅助的教学策略。替代性教学策略则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习为辅助的教学策略,这就实际上就非常明确了,划分这两种不同教学策略的标准是从其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而不是从形成的标准划分的。

★《关于教学策略的涵义》一文认为: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种类较多,但是若从本质上看则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以教为主的策略、以学为主的策略和教与学通用策略。

(1)以教为主的策略

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实际上就是以教为中心教学设计中所采用的策略。实施这种策略必然要求选择“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其核心是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目前较流行的以教为主教学策略有“先行组织者”策略、“五段教学”策略、“九段教学”策略、“假设-推理”策略、“示范-模仿”策略……等多种。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先行组织者”策略(如上所述,它有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的支持,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对于其它几种以教为主的策略也作简要的介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或课件脚本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灵活选用。

(2)以学为主的策略

以“学”为中心教学策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如抛锚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认知学习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社会建构教学策略等等。

(3)教与学通用策略

教与学通用策略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协作式教学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所包含的所有方法都包含了这样一种思想: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对自己和学习伙伴的学习都要负责。合作学习策略按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双人合作学习策略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这篇文章中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对教学策略的划分有标准,对教学策略系统内子系统划分的也非常正确。

★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一文中提出了如下教学策略: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是澳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2、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所交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3、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有时也称暗示教学策略,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G?Lozanov)首创,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

4、示范--模仿教学策略。这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主要用于动作技能类的教学内容,包括一些操作技能的学习。

这篇文章只是提出了四种教学策略,没有确定标准。

★在《教学策略》的演示文稿中,对教学策略的分类如下:
   (一)依据教学因素的分类

1、方法型策略:讲授性与发现性。

2、内容型策略:知识体系与问题解决。

3、方式型策略: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

4、任务型策略:练习性策略、问题定向性策略和综合能力策略。

(二)依据教师行为的分类

1、主要教学行为策略

课堂呈示:讲述、板书、声像呈示、动作呈示。

教学对话:问答、讨论。

指导策略: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

2、辅助教学行为策略

学习动机、课堂交流、强化技术、教师期望。

3.课堂管理行为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课堂时间管理。

(三)依据教学成分的分类

1、组织策略:是有关教学怎样进行,呈现什么内容以及如何呈现这些内容的策略。主要包括导言、主体、结论和评价。

2、传递策略:是有关确定恰当的教学媒介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的策略。

3、管理策略:课堂管理。

(四)依据学习结果性质的分类

1、直接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授事实、规则和动作顺序为目的的教学策略,主要强调知识的获得。

2、间接教学策略:主要强调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形成概念及将概念连成更大的模式和抽象理论的认知过程。

3、提问策略。

(五)依据教学主体的分类

包括:学习策略;教授策略;教学策略。

这篇文章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教学策略进行了分类,其中,“(一)依据教学因素的分类”,没有把教学中的所有因素都分清楚;“(二)依据教师行为的分类,”也没有把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分清楚;“(三)依据教学成分的分类,”这里提到的教学成分和教学因素有什么区别?“(五)依据教学主体的分类,包括:学习策略;教授策略;教学策略。”主体一般来讲应该指的是人,而不是行为,所以,他所划分教学策略的名称也不合适。

江苏镇江市特教中心的赵庆在《谈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一文中对“个别化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分类:

1、示标教学策略。它应用在个别化课堂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与达标的心理欲望,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照,不断进步。

2、参与教学策略。这一策略应用于个别化课堂教学中,是为了提高每位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让每位学生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

3、合作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的互动,旨在改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让学生成为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目标。当然,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

4、分层教学策略。它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一个基本原则是:使每位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5、自主教学策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允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评价教学策略。让评价既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又允分发挥其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提高与发展。

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六种教学策略,但是,没有确定划分教学策略的标准。

和学新在《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一文中介绍了国外和国内学者对教学策略分类的情况:

美国学者梅里尔曾提及教学策略的类型问题,指出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可以增进不同种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他没有进一步提出确切的分类标准和体系。1976年,美国学者史密斯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两种教学策略,即内容限制性策略和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内容限制性策略注重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则强调师生间的关系,它包括课堂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策略以及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合作策略。加涅则把教学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两大类。

我国学者黄高庆等以两重标准划分为一般性教学策略和特殊性教学策略、问题指向型教学策略和自我指向型教学策略。一般性教学策略是一般情况下都要运用的用以解决一般性教学问题的策略,如教材呈现策略、课堂管理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特殊性教学策略是只有在特殊问题情境中运用或运用时具有个人特点的策略,如数学教学中的代数教学策略与几何教学策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与写作教学策略、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情感式教学策略、钱梦龙的训练式教学策略等;问题指向型教学策略主要指向于教学策略活动的作用对象——教学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就有不同的策略,如动机激发策略、情感沟通策略、态度改变策略、行为矫正策略、民主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等;自我指向型教学策略主要指向于教学策略运用者自身的思维活动,如思维方式变换策略、思维方向转换策略、知识类型替换策略等。张大均以教学过程的环节和学生的特点为指标,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因材施教策略和教学监控策略四种基本类型。教学准备策略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设计教学内容的策略、分析学生起始状态的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的策略、教师自我心理准备的策略、设计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有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策略主要包括针对年龄差异的策略、针对能力差异的策略、针对认知方式的策略;教学监控策略主要包括主体自控策略、课堂主动策略、教学反馈策略、现场指导策略等。施良方等在其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集中讨论了教学过程三个阶段的策略:教学前的准备策略、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

这片文章中介绍的关于对教学策略划分,是按照标准进行划分的,而且划分的也比较科学。

【参考文献】

[1] 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P42

[2] 余文森:《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2001(7)

[3]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P9

[4] 乌美娜, 《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5] http://www.spe-edu.net/xdtsjy/go.asp?id=329

[6]http://courseware.ecnudec.com/zsb/zgx/zgx03/zgx0304/mate/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