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元贬值的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46:25
搜狐博客 > 刘煜辉 > 日志

2009-10-08 | 警惕美元贬值的危机

  警惕美元贬值的危机

美国经济复苏的嫩芽刚刚出现,美金却破位了,黄金大涨。

回头看,自去年9月份美欧金融机构去杠杆以来,美金开始了一波明显的技术性反弹,当时很多分析师看多美金趋势,理由基本有两个。

一是尽管次贷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但危机同样重创了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于欧元区与日本,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反而更为乐观。因此美元不会对任何一种主要货币大幅贬值,但是美元汇率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工具,而非结果。

二是去杠杆把美国的“影子银行”的信用机器给彻底摧毁了,随着资产归零,包括经纪自营商、对冲基金、私人股本集团、结构投资工具和渠道、货币市场基金以及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遭受灭顶之灾。

联储高速扩表,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扩大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即政府向银行注资同时亦增加联储局的负债)并不简单等同于印钞票,要视银行态度和能力而定,银行如果不干活,还可能是货币收缩。所以,即便当下联储资产高速扩张了一倍多(从2008年9月的9000亿美金上升至目前的1.9万亿美金),但货币乘数也掉了一半多,的确美国整体上信用规模并没有扩张。

因为实体经济没有需求,所以同等信用规模下,可以把更多的钱借给财政用,但如果未来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开始恢复呢?政府的天量财政赤字恐怕就只能通过债务货币化来解决,故此美金的未来实际上不在伯南克掌控,而要看盖特纳。

所以,为什么当美国经济数据好转时,美金反而走得越来越弱。一个很清楚的局。现在是美国政府要用钱。

美国政府估计本年度累积财政赤字为1.54万 亿美金,奥巴马刚刚把未来十年赤字(2010年至2019年)的赤字总额扩张至9.05万亿美元。

钱从哪里来?无非三个途径。

一是向美国居民和企业借,美国家庭将相应地增加他们的储蓄,企业要相应地减少投资,这意味着经济收缩;

二是向中国这样的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借,如果美国家庭都在储蓄的话,这些国家贸易盈余又从何而来呢?一个硬币的两面。美国今年的经常项目盈余要掉一半到4000亿美金,与之对应的中国的顺差也将掉一半,从2008年的4400亿美金掉到2000亿美金。

盖特纳如何能保证不会走第三条路,向伯南克借。

伯南克说要及时收流动性(以后不再扩大买债),以抑制通货膨胀。不管最后是伯南克买债,还是商业银行买。经济复苏的绿芽没有长成之前,联储控制货币扩张的必然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当盖特纳借时,就必须从其他经济部门抽流动性,就是所谓的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这将掐死经济复苏的嫩芽,跟十八年前日本一样没有两样,作为萧条经济学大师的伯南克会做这样选择吗。

美元未来的一切取决于于美国政府的债务。

如果美国希望市场能尽可能多地消化掉政府的融资的话,盖特纳和伯南克就得不断地使出浑身解数,以缓解浓厚的通胀预期以及对于美金的信心沦丧。

美国近期的财政开支速度或被暂时性或策略性放缓,或延后。我查过,2009年初联邦预算办公室(CBO)年初测算2009年和2010年发债规模各达2.56万亿美元和1.14万亿美元。而整个2009财年,财政部发债实际执行速度为: 2008Q4:5690亿美元、2009Q1:4990亿美元、2009Q2:3430亿美元、2009Q3E:4060亿美元,打掉一些借新还旧,2009财年整整少发了近1万亿美金的国债,这意味着把更重的负担加到了2010年以后的。

伯南克也经常做些技术性处理,模棱两可的“口头欺骗”稳住市场的脆弱的心。

因为侥幸是市场的常态,他们希望美元可以一种相对平缓的方式软下去,等大多数人幡然醒悟时,已经为时已晚。美国人的国债能最大限度地、最合理成本地为市场投资者所接受。

风险当然来自市场的理性预期的过早复苏。

这种猫捉老鼠N次之后,市场理性预期开始显灵,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直接表现在价格上。因为美金、美债的抛售狂潮或至,全世界对于信用货币的信任若集体崩溃,将导致大宗商品交易所的ETF和贵金属成为最后避险的天堂。

虽然这一次危机直接导火索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其根源还在于美国长期的经常账户赤字累积,如果美国在危机管理中不能通过提高储蓄率和减少经常账户赤字的方式来调整其经济的话,那么,下一场由美元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或会不可避免。

对于最大的债权国和生产国,中国逆全球经济再平衡而动,将巨大的政府财富变成了“铁公基”,还拿什么来为企业扛输入型“通胀”,扛不住就意味着更大的倒闭潮或至,这一回暴露出来的巨大的产出敞口,政府再也能力折腾帮你消化了。

面临市场和资源双层约束的中国制造怎么办,那时候或是中国股市真正的熊市降临。

这时候,或许美金开始超强回归,全球资金开始再次向美国流动,美国人反过来拿着美金到剩余世界来开始“收尸”。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后的40年中,我们已经多次看到同样的一幕重演。


    

上一篇:房地产休眠 使得中国股市失去了主心骨 下一篇:中国股市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