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2将引发的不是美元贬值而是美元升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27:34
QE2,也就是二次量化宽松,是两个月以来最牵引全球资本市场的important event,因为全球汇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近两个月来的运行轨迹无不与QE2有关,市场人士所形成的逻辑就是,QE2==美联储继续印钞==流动性继续泛滥==大通胀来临==美元贬值==美元购买力下降==资产价格继续上扬.而11.4美联储正式宣布二次量化宽松(QE2)政策之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舆论面上无数专家、学者在灌输和强化以上逻辑,高度一致宣扬大通胀时代来临,高度一致认为资产价格将会暴涨,高度一致看空美元,然而此后美元指数的实际走势是什么呢?难道市场全错了吗?
笔者不得不揭露无数专家、学者的无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来是个相当专业的术语,这种货币政策实际上只有日本进行过长期操作,而且是失败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自己都缺乏操作经验,你们什么时候比美国人都专家了?
量化宽松一词是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是指央行刻意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包括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的途径,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做法,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应对通货紧缩的一种货币政策.
而美国的量化宽松是什么呢?
我这里先解释一下美国的QE1,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与日本是不同的,其出台的背景是次贷危机的爆发,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和银行面临倒闭,为了铡断危机向其他行业的商业链条扩散,为了挽救经济,美联储不得不通过大肆印钞直接购买美国国债和金融机构的各种债券和有毒资产,这是美国的量化宽松1的实质,即-----通俗意义上的印钞救市.
而QE2是什么呢?笔者以为,QE2与QE1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个定义似乎很多人没有明白它的实质,QE2又是美国独创的货币政策,思维方式上与日本的量化宽松相近,而在执行上则是“预期推导”,QE2的实质是借助于QE1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形成某种市场预期,来推动市场价格达到美联储的量化指标,其主要标的是美国国债,向银行体系释放流动性的目的是鼓励企业和民间借贷,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以及形成通胀趋势,而这些量化指标达到后,QE2完全可以终止.
我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美国的货币是信用发行而不是强制发行的,不是美联储印钞就能流通的.美元是由美联储手中持有的美国go-vern-ment债券为抵押发行的.而美国发行的债券以是以美国go-vern-ment未来的税收为抵押的.美元虽然是由美联储直接发行的,但什么时候发,发行多大规模并不是完全由美联储说了算,而是取决于go-vern-ment的债券发行时间与规模,而go-vern-ment发行债券以要经美国国会批准.换句话说就是,因为美国Z府没有货币发行权,他要发行货币就要拿国债(也就是国家未来的财政收入)做抵押向美联储借钱,或者换个方向说就是让美联储花钱买国债.钱是美联储自己印的.美联储印多少钱,美国Z府就要送给美联储多少财政收入和相应的利息,美联储美联储是美元的货币政策制定者,美国财政部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虽说两者相当于美国经济的“左右手”,但由于目标不同而需各司其职,而美元的发行必须经过美联储、财政部和国会的“三堂会审”才能完成,美国国债总量是存在上限的(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实现美元基础货币的投放,目前上限是14.2万亿美元,美国现有国债与上限差额为6200亿美元,但是按照美国法律,6200亿美元是封顶的,而继续扩大国债规模需要财政部和国会同意,以目前美国中期选举后的政治生态来看,上限是不可能提高的---即使提高也要一年以后,美联储的发钞权是有限的,他本身是不能完全独立的,“高忽悠”的2万亿美元就是用来洗脑的,美元大幅贬值的基础是美国国债上限的再次提高),而这所谓的6000亿美元有说过全是发行新的国债吗?而美联储有说过印刷6000亿美元新钞来购买吗?
***美联储管理的对象是“美元”,其任务目标是美元的币值稳定,但现在很多人认为它“违规”了,真是这样吗?他们的理解是:美联储要量化宽松,在2011年6月前回购6000亿美元的美国中长期国债,从而导致市场增加了6000亿美元的基础货币,美元的流动性就泛滥了,美元的购买力就缩水了。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美联储获得了回购6000亿美元国债的权力,怎么行使权力呢,怎么回购呢?美联储必须 充当“买家”,其他的国债持有人就可能充当“卖家”了。注意!美联储可能回购的那 “6000亿美元国债”绝大部分早已发行,其对应的基础货币也早已流通,而且那“6000亿美元国债”早已各有其主。“回购”的操作无论如何是不应该理解为“向美元中注水”。美联储没有“钱”啊,拿什么买呀?信用!
“信用”会出泡沫,这个细节非常重要,笔者举例说明。
比如,2010年3月份,美联储向市场发出要约:购买150亿美元的10年期美国国债,开价 156亿美元。这是此时此刻金融市场中开价最高的买主。在美联储入市前,市场公认的开价可能是155亿美元。于是,美联储制造了“1亿美元的泡沫”,但却指导了中长期国债的利率走向。
刚好某国政府手头有一笔1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要变现,它知道美联储的出价最好,它就耐心地等待着。这就是“心理预期”,是“量化宽松”的主要目标。所以,美联储制造 了“美元泡沫的心理预期”:相对于例子中的15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产生了可能的“1 亿美元的虚高的泡沫”,当把它扩展到“6000亿美元的国债”时,可能的“泡沫美元” 在40亿美元左右。而这“区区40亿美元”怎么就会全球的紧张和焦虑了呢?
美联储就算最后是买进6000亿美元中长期新发国债,也不等于就是印刷纸币6000亿(美联储系统有十二个地区性银行构成,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但又是独立于政府的),具体印刷多少,会根据数量指标和忽悠效果(市场反应)决定,但最多6000亿美元(极限6200亿美元), 美联储不开印钞机(虽然这种操作的比例不会很大,但我们必须清楚这两件事情不能划等号),怎么买国债呢? 首先,可以抛短期国债买进长期国债,美联储可以一直在各种类型国债中倒腾;二,利用美联储现有美元买进,三,美联储用商业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从商业机构“买”进国债;四,用财政部专项基金“买”入,这些方法都不需要新增货币,所以,美联储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控制名义上释放出来新增的流动性,把6000亿美元完全等同与印钞6000亿美元是完全错误的.
综上所述,QE2与QE1是完全不同的,QE1是由于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大量的房地产公司和金融机构出现连锁性危机,美国政府对许多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进行救助,同时进行了必要的财政刺激,在应对次贷危机的过程当中美国两次提高了国债发行上限,新发国债达到3万亿美元,美联储直接印钞1.7万亿购买了大量的有毒资产和新发国债,美元贬值是一种必然,然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即便如此,真的引发美元购买力大幅下降和美元大幅贬值了吗?
毫无疑问,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美国数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危机,而QE1时代向市场投放的基础货币是惊人的,流通量也是巨大的,但是即便如此,美元也并没有就此崩溃,原因则在于:
1  次贷危机爆发中后期,美国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加速了“去杠杆化”进程,在美元最为危急的时刻,大量的美元资金从世界各地回流,使得美元顽强的守住了70元整数关(这是美国的绝对底线),并且一路推升;
2 次贷危机期间,美国炮制了粮食能源化题材,通过华尔街的操纵,发动了石油战、粮食战,使得各国发生大通胀,倒闭其他国家进入货币紧缩周期,很多泡沫体开始破裂,由于货币升贬值是一个相对概念,其他各个国家经济状况与资产价格纷纷大幅下滑,使得曾经被抛弃的美元再次成为资金避险的选择,一度使得美元指数呈现了反转之势;
3  在美国推出大规模救市政策之后,由于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的配合,主要资金用于对金融机构的援助,在基础投资建设和消费刺激方面是极为“吝啬”的(比如在汽车消费上,美国仅仅投入了29亿美元,持续时间1个月;而中国、欧盟、日本欧盟 等对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居然长达2年),经济刺激方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发放失业救济金反而是最大项),地方政府也在财政危机当中被迫紧缩,奥巴马政府甚至为此直接牺牲了就业率;而因为去杠杆化引发的连锁反应,欧盟、中国等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同样遭受重创,美国怂恿欧盟、中国等经济体开始了财政与货币双扩张的“经济刺激计划”,由此发生了“全球一起大印钞”的局面,其实质就是全球货币一起贬值“救市”,由于升贬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美联储大量新钞流通之后,美元的二次探底在没有美国本土企业和金融机构资金回流自救的情况下即在74.18止跌企稳,并且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而一度大幅上扬;
实际上,2008、2009年当中,美元度过了历史上最为惊险的时刻,但美元的购买力在期间也没有明显的下降(美国国内是通缩状态,物价不高;而在中国,很多进口的消费品波动不大,甚至有一部分电子产品在这两年间好像还涨价了).而这个看似规模庞大实际上外强中干的6000亿美元就真的那么可怕吗?
6000亿美元只是一个额度的概念,美联储未必真正回购那么多的美国国债,如果认为没有必要,美联储完全可以一美元都不回购,其次,时间上,美联储有极大的灵活性,从现在到明年6月底以前,美联储可以随时“出手”,相当于“在市场的脖子上方,举起了屠刀,但市场却不知何时下落”。再次,这“中长期”怎么理解?5年、10年、30年?比例关系如何分配?这些灵活性都掌 控在美联储手中,市场只有“想象的空间”。  所以,QE2的货币政策仅仅是一个工具,一个心理工具,它不会真正带来美元贬值(你应该看到的是美国在这场危机当中一直是力保美元不崩溃,2008、2009都是倾尽全力,2010年的贬值则是为了“大计划”的布局,因为他们在2010年有足够底气放心贬值了),不会带来多少流动性流入新兴市场,这个政策的目标:利用QE1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让美元的货币持有人感到某种程度的恐慌”,“恐慌于可能的美元购买力的缩水”,“最后不得不被动的,把美元投资于实体经济中”,以达到他们所希望的量化指标,亦或是另外的一个庞大计划.
2010年下半年美元指数不断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折起来吓人实际上早就不能与QE1同日而语的QE2预期,但是这是压制美元的最后一个利空了,QE2正式兑现之后(QE2最多三期就会终止,因为美联储的量化指标不用三个月就能全部达标,当然这个数字恰好也与可新发国债差额基本吻合,也可以看作是应付未来财政赤字的,但指望6000亿美元流到新兴市场那是奢望),美元价值面临重估,可以参考本博的“美国经济将出现大逆转”“美国经济已经根本性好转”两篇文章,美元指数的上涨是因为基本面的因素使然,曾记否?QE2兑现之后,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媒体是否“高度一致”看空美元?是否“高度一致”认为美元即使有反弹长期也必然贬值?是否“高度”一致认为大宗商品将跨年度暴涨?是否“高度一致”认为热钱将大幅流入新兴市场?是否高度一致认为通胀预期将导致股市、楼市、投资品都将大涨?是否很多人脑中只剩下“涨、涨、涨”?
回顾历史,当出现多个“高度一致”成立之时的最终结果是喜剧还是悲剧?而美元指数在高度一致看空之时,又是如何走了?我的经验告诉我,“市场永远是对的”,“当所有人的看法空前一致之时市场往往会选择相反的方向”,不想再说太多了,很多事情我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把这个结论留下吧:也许过程有些曲折,但QE2最终引发的不是美元持续贬值而是美元持续升值,顺便再留下一句股谚: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在犹豫中发展,在欢乐中死亡,在希望中下跌.
PS:关于信用产生泡沫的一段引用了“ 天涯网友 三戟猫”的解释,前面忘记说明了 ,鉴于部分博友不明白美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最后再梳理一下:
1. 美国ZF是不能发行美元的,美元发行是信用发行,以美国ZF未来的财政收入(国债)为抵押的,美联储新增美元基础货币是存在上限的(美元不崩溃的前提下),增加上限必须经过国会通过才成为可能,过去美联储能够发行1.7万亿美钞是因为当时国债发行上限从10.6万亿美元提高至12.1万美元再提高至14.2万亿美元的,在没有国会最新批准的情况下,美联储的印钞的极限是国债上限与现有国债总额的差值,目前就是6200亿美元,这是美联储未来很长时间投放新美元的绝对上限,所以高盛所说的2万亿美元纯属瞎忽悠+洗脑,QE3、QE4、QE5纯属某些砖家的装腔作势,只有国会再次批准提高上限,美联储才有权限向市场投放更多的新美元;
2. 美联储印钱,但真正花钱的不是美联储,而是财政部,财政部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美联储的职责是维护“美元稳定”,如果没有财政部和国会的授权(新发国债),美联储将会更多的使用“1美元泡沫”的技术手段调节基础货币的投放与收缩,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要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权势大得多,不要只认识伯南克而不知盖特纳,美国财长盖特纳10月18日表示,在“有生之年”美元仍将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国不会让美元贬值,笔者再次强调,弱势美元只会让美国彻底衰弱,失去全球霸权,弱势美元绝对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2008、2009年的美元贬值是由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大危机,与别人的看法相反,美国非但没有放任美元的贬值,美国ZF和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反而在美元面临崩溃之时倾尽全力力保美元的地位(要知道那个危机如果发生在其他国家,货币肯定是要彻底崩溃的),笔者并不否认美国在2010年的放任了美元的贬值,但个人认为这后面是为了某种布局而发生的,这并不等于美国当局认为弱势美元符合美国的利益.
3. QE2的6000亿美元如果按照美联储目前的叙述,其量化指标在三个月内基本就能达到,QE2存在较大终止的可能,必须当心QE2预期逆转的风险;当然,另外一方面,6000亿美元的额度,可能是为了应付财政赤字或者为未来的基础建设投资和消费刺激备用的.但是无论从哪一方面,这部分资金额度十分有限,必须用在美国国内,绝不可能大量流入到新兴市场和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升资产价格泡沫,QE2与QE1相比完全是一个预期,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惊雷,而不会见到下雨的.
***因引用了“1美元泡沫”的解释,文中的部分定义、概念与通常的提法有些出入,目的是为了通俗化,本文是试图揭开美联储量化宽松神秘面具的第一篇篇幅较大的文章,重在提供一种思路和推导方式,抛砖引玉,很多事情你必须独立思考,你看到的、听到的所指引的未来或许真正到来时,会令你大吃一惊.
***如果您不嫌麻烦,可以参考下方“评论”部分的一些争论,里面存在进一步的补充,当然内容很杂,废话很多
作者:木棉小树  发表日期:2010-11-16 1:27:00
从G20峰会看中美经济博弈
一、美国为什么要对人民币汇率施压
我在《谁在绑架中国经济》一书中通过分析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美国经济的问题在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而导致的“冰火两重天”现象:金融领域流动性泛滥;实体经济领域流动性极度短缺。因为新兴经济体通过汇率管制而储备的大量美元脱离了商品流通领域,而这些美元只能以国债和美国银行存款的方式回流到美国的金融领域,但是就是回不到实体经济领域了。如果说“次级贷款”是美元从金融领域回流到实体经济领域的最后一座桥梁的话,那么在这座桥梁轰然倒塌之后美元再也找不到任何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回流的渠道。
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储备的美元最多,2.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美国2009年底M2总量8.3万亿的29%,这就是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原因所在。而高额贸易顺差只是表面现象。可能大家会问,日本也有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怎么美国不对日本施加压力呢?要知道日本是实行浮动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日本央行的美元是从外汇市场上买来的,买卖自由,谁也没话讲。
但是中国坚持认为“升值-打击出口-打击就业-打击经济增长”,所以人民币汇率在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之下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各种迹象都表明中国在短期内是不会放弃汇率管制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怎样才能解决实体经济领域的通缩造成的失业呢?
二、美国的选择
经济管理就两个工具可供选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来解决问题。
(一)财政政策
1.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大国债发行力度,然后将筹集到的钱花在美国P民身上,比如通过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实行全民医保、提高教育补贴的力度、提高失业补助等等。这样等于间接地提高了P民的收入。由于美国的福利相对于欧洲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美国在这方面的余地还是有一些的。事实上奥巴马政府也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方向实施医疗改革。因此我不得不说美国政府正在做正确的事情。
2.政府投资。比如大兴土木修建“铁公基”,以此来带动就业。不过美国的基础设施已经修得差不多了。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政府投资会损害经济的运行,因此政府投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通过发行国债回收资金再由财政直接给P民们发钱。这显然不太可能,因为连基本的可操作性都没有。
综上所述,美国的财政政策选择只有加大社保投入这一个手段。
(二)货币政策
既然实体经济领域流动性短缺,那么美联储应当是可以通过增发美元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货币发行的唯一正常渠道就是银行的新增贷款,如果而美国的实体经济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话,那么问题就可以解决。但是美元失衡导致的直接问题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到不可思议的高度,大宗商品又是用美元来交易的,美国的实体经济事实上是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最直接的被冲击者;同时“次贷”危机又导致美国居民无法获得足够的钱来消费。一方面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之下经营很难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两头受挤之下,指望美国的实体经济获得银行贷款实在是太不现实了。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既不存在指令性贷款,也不存在指导性贷款。
货币政策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呢?仍然使用财政政策。所以,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面临破产危机之时,美国政府果断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用财政政策去解决货币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如果此时财政再不援助的话,三大汽车厂商破产引发的失业问题只能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因此,我再次不得不说,美国政府“伸出看得见的手”拯救三大汽车厂商和购买“两房”债券,仍然是在做正确的事情。
所以,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领域的通缩问题,实在是无能为力。美国解决自身问题的内部手段只有财政政策。但是,货币政策从内部解决不了问题,是不是可能从外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呢?既然货币从内部解决不了美国实体经济领域流动性短缺的问题,为什么美联储要搞什么“量化宽松”呢?
作者:木棉小树 回复日期:2010-11-16 12:40:24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
(一)“量化宽松”究竟是什么玩意
11月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美国将在未来8个月内继续购买6000亿美元的国债。大家把它叫做Q2,因为2009年4月份至今美联储通过回购3000亿美元的国债的方式已经完成了一轮“量化宽松”。我这些天对量化宽松这个词语实在是不太明白,发货币就发货币呗,还整这么专业的一个名词。于是我认真研究了一下这个东西,结果如下。
由于美国2009年开始的Q1回购的750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和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主要是由美国财政部来埋单,因此这8500亿美元实际上并不涉及货币流通量的增长。那么我们先把它放在一边不管它。
第一轮量化宽松的结果是:从2009年4月到2010年10月,美国M2总量居然只增长了3600亿美元?!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流通中的货币”从2009年11月11日到2010年11月10日居然只增加了523亿美元?!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情。因为美联储是美国央行,央行收购3000亿国债居然没有造成货币超发。那么美联储究竟是怎样做的呢?
众所周知,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应对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获得财政部发行国债的资金注资来向经济注入流动性,这是唯一不影响货币流通量的手段。同时美联储通过为金融机构存款提供利息的方式吸引了金融机构的存款对流动性进行了对冲。这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同时暴涨,总规模由2007年6月的89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5月份的2.12亿美元。同时“财政部注资”和“金融机构存款”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中的比重从原来的1.3%暴涨到最高超过50%。
由于国债具备良好的流动性,财政部不必持续向美联储提供资金,提供一次就够了。也就是说,自2009年4月份美联储实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以来,美联储运用财政部之前提供的资金持续购买美国国债和部分其他债券而不必增发货币。如此,美国既解决了流动性问题,又没有造成货币流通量泛滥。伯南克实在是人才啊!
因此,所谓的“量化宽松”,就是美联储用美国财政部发行国债所提供的一小部分资金(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显示这部分资金规模只有2000亿美元),持续加快金融系统中的美元流通速度。
(二)量化宽松的影响是什么
尽管量化宽松是一种特殊的流动性,但是通过国债回流到美国的美元仍然处于非商品流通领域。原因在于美国国债的持有者基本上全部是新兴经济体,回购3000亿美元等于再交给新兴经济体3000亿美元:你们不是喜欢收藏美元么?我直接交给你,你都不用出口“廉价商品”卖给我。所以这3000亿美元是不参与商品流动的。所以美联储通过回购国债发行的美元对美国实体经济领域自身的帮助实在是太小了。这和上一部分的结论相互印证。那么,这一部分美元对美国外部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呢?
这个影响其实大家都看到了: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我在书中分析得出的另外一个结论是:大宗商品价格和美元指数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有时不相关;和供求关系则完全不相关;唯一高度相关的是美元失衡程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决定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的就是新兴经济体收藏美元的程度。收藏得越厉害,大宗商品就涨得越厉害。或者说美元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被扭曲了。这种扭曲对美国以外的经济体杀伤力极大。
结果,美元失衡本来就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居高不下,量化宽松则进一步失去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
美联储以区区2000亿美元,不但没有造成美国的流动性泛滥,反而制造了全球商品价格体系的暴涨。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伯南克说:我借财政部2000亿美元的钞票,就可以撬动地球上的商品价格体系。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的前提是:无论美国是否回购3000亿美元的国债,无论大宗商品如何暴涨,美国实体经济都那样了,“死猪不怕开水烫”。而美国的虚拟制造业由于技术含量极高外加生产全球外包,所受影响很小。因此,美国做这件事的成本很低。当然,美国量化宽松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如果有一天金融领域泛滥的流动性不会进入非金融领域当情况发生变化时,美联储随时可以出售金融危机之后收购的债券资产,对冲资产和负债,同时进行加息,从而双管齐下收回金融领域的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会大幅缩减。“量化宽松”实在是进退自如。我不得不再说一次:伯南克确实是一个人才。
但是,量化宽松对美国没有成本,并不等于对其他国家没有成本。这个成本是什么呢?
作者:十年天崖路 回复日期:2010-11-08 16:57:53
美元走向与大萧条的进程
前几天比较忙,所以只回复另一个帖子,这里好几天没有更新了。
继续前面大萧条的话题,前面仅从最本质的层面作了定性的分析,对更细节的传导机制基本没有任何涉及。
今天我们先分析大萧条背景下的美元走向问题,美元走向是大萧条问题的重要环节,更是影响今后几年世界经济的关键因素。
最近几天,随美国QE2 6000亿美元国债认购规模的公布,全球一致出现了唱空美元的热潮。本来有点泄气的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更是象打了鸡血,创出新高。
经济问题纷繁复杂,容易让人眼花脑乱,所以我们分析经济问题要时时牢记B法则和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本质。
目前美元指数己经接近历史最低点,因此在这个价位会形成非常强的支撑。相反,如果美指有效跌破这个支撑点,美元很可能会全线走弱,从而对美元的信用和信心构成严重打击。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玩家,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根据B法则,人类社会的各种利益集团追求的终极目标无非就在分工协作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分配地位,而货币发行权则是人类社会分配地位层级上的皇冠。美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集团之所以还没有走上武力侵占他国的道路,是因为,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还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基于美元的全球化。因此,美元是美国控制全世界经济分工的基石,是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所在。除非美国实力不济,否则决无可能放任美元崩溃。那些个梦想美元崩溃的白日梦者可以休矣。
放眼望去,全球目前还不可能出现在国家实力层面能挑战美国的力量。特别是在武力与科技两个领域,美国领先其他国家太多。而这恰恰是决定实力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只要美国愿意,它有的是实力决定美元的走势(就算美国经济不行,但美国也可以制造别国不行啊,就算庞大的欧盟,还不是要你出事就出事)。不要和我提美国的经济数据,就中国统计局会处理数据,美国就不会?我只知道美国CIA是全球阴谋搞得最好的。
既然美国有意愿维持美元信用,而且有实力维持美元信用,大家觉得美元还有下跌的空间吗?
那么肯定有同学要问了,那又如何解释前期美元走软呢?笔者认为,美元从2000年以来,之所以走出长达十年的下跌行情,正是美国推动基于美元的全球化的需要。基于美元的全球化,需要美元走向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唯有增加美元供应,吹大美元泡沫其目标才能实现。
虽然美国目前的失业率较高,国内经济也出了些问题,但是别忘了美国拥有全球最具活力的民主制度,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经济失衡一般都比较容易调整。别忘了,美国的泡沫远没有中国严重,06年就已经开始调整,不像中国现在还在死撑。你们说说,美国的内部问题严重吗?
所以,笔者认为,美国只是利用金融海啸,去实现其不为人知的目标而已。毕竟美元地位诞生于混乱的国际经济环境,如果现在的世界,特别是新兴市场出点乱子,对美元控制世界不是更有利吗?但是无论如何,美国可以玩弄美元泡沫,但绝对不会玩到自残的地步。
所以,可以肯定美元已经到底,唯一还不能确定的,只是美元要在底部呆多长时间而已。至于美元要在什么时候结束地位盘整,这可能要看中国国内泡沫的进程。基于B法则,美国推动美元泡沫,其主要目标毫无疑问是中国。因为,这个星球上,目前能有实力对美元支配下的国际分工协作体系极其分配结构造成干扰的只有中国一家了(日本不行,而且20年前修理过,现在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在控制之中;欧盟也不行,刚被警告过;俄罗斯,更不济;印度还欠很多火候)。除非美国集体脑子进水,否则其国际金融战略的主要目标当然是针对中国。中国的泡沫破裂了,美国的战略目标就达到了,等中国泡沫破裂之后,美元再来一个华丽的转身,顺势将中国经济推入深渊。
美国虽然强大,但还是不能直接左右中国的国家政策,否则美国也就没有必要以中国为目标了。美国这只蝴蝶的翅膀,要想在中国大地刮起旋风,能供其依赖的传导工具只有两个:跨国资本流动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只要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出中国或中国外贸持续快速恶化,中国的泡沫和中国经济就只有玩完这个唯一的结局。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由于中国劳动力人口增长从2010年开始,将逐步回落,中国必将步入通胀和加息周期。同样,由于人民币升值、国际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发展、以及国内通胀导致的生产成本增长,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不可避免走向恶化,中国向世界市场输出的供给能力也从2011年开始,逐步回落。随着中国供给能力输出的回落,美国必须收缩货币供应,以应对全球供给能力下降带来的通胀,所以,从2011年开始,美国也将步入通胀和加息周期,但时间可能要落后中国加息进程约6到9个月。最后,在加息、外贸恶化和国际资本回流的三重打击下,中国首先出现应该是房价崩盘、然后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进而引发金融系统的全面危机,大萧条开始,中国经济和社会进入深度调整期。
因此,走向2012的2011是国际资本回流美国的开始,笔者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美元必将走出波澜壮阔的行情(这是刘军烙的结论,不过从我的逻辑出发,也只能是这个结局),也是中国泡沫破裂和大萧条的开始。
最后,笔者希望自己所做的所有分析彻头彻尾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民族承受的困难太多了,虽然我不信上帝,但还是希望上帝可以眷顾这片土地上可怜的人们(当然是穷人们,富人不再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