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34:18

汉寿县位于湖南

汉寿县

省北部的洞庭湖西滨,现为常德市辖县。全境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人口766,923万人2003年,GDP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为35.9亿元(2002年)。农产品以水稻、棉花和油菜为主,经济类苗木如欧美黑杨和花卉已形成产业;水产养殖业比较发达,如甲鱼和淡水珍珠养殖均已形成规模。湖南省汉寿县 面积 2,023平方公里,人口 766,923人(2003年), GDP 35.9亿元(2002年) ,邮政编码 415900 ,电话区号 0736。

目录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历史文化

·                                 • 民族宗教

·                                 • 地理气候

[显示全部]

汉寿县-行政区划

 

汉寿县辖16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蒋家嘴镇、岩汪湖镇、坡头镇、酉港镇、洲口镇、罐头嘴镇、沧港镇、朱家铺镇、太子庙镇、毓德铺镇、崔家桥镇、军山铺镇、百禄桥镇、西湖镇、洋淘湖镇、龙阳镇、周文庙乡、鸭子港乡、文蔚乡、新兴乡、聂家桥乡、毛家滩回族维吾尔族乡、丰家铺乡、东岳庙乡、岩嘴乡、株木山乡、三和乡、龙潭桥乡、月明潭乡、大南湖乡。

汉寿县-历史沿革

 

西汉置索县,东汉置汉寿县,取

汉寿县

汉王朝长寿不衰之童。三国吴改置吴寿,后废。1912年复置汉寿县。2000年,汉寿县辖15个镇、17个乡:城关镇、太子庙镇、军山铺镇、朱家铺镇、西湖镇、百禄桥镇、酉港镇、沧港镇、坡头镇、岩汪湖镇、洲口镇、崔家桥镇、蒋家嘴镇、毓德铺镇、罐头嘴镇、三和乡、大南湖乡、月明潭乡、丰家铺乡、毛家滩回族维吾尔族乡、文蔚乡、东岳庙乡、龙潭桥乡、西竺山乡、阳南塘乡、围堤湖乡、周文庙乡、岩嘴乡、鸭子港乡、株木山乡、聂家桥乡、新兴乡。总人口764213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58786 蒋家嘴镇 18782 岩汪湖镇 23025 坡头镇 24539 酉港镇 35851 洲口镇 33525 罐头嘴镇 27775 沧港镇 19365 朱家铺镇 21206 太子庙镇 20933 毓德铺镇 14645 崔家桥镇 16108 军山铺镇 24003 百禄桥镇 18854 西湖镇 7811 西竺山乡 30041 周文庙乡 19092 鸭子港乡 22363 文蔚乡 13389 新兴乡 21127 聂家桥乡 18797 毛家滩乡 23858 酆家铺乡 21661 东岳庙乡 20716 岩嘴乡 22027 株木山乡 25190 三和乡 19614 龙潭桥乡 24002 月明潭乡 21683 阳南塘乡 24959 围堤湖乡 15077 大南湖乡 10259 洋淘湖农场虚拟乡 11498 西湖农场虚拟乡 33652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2年,汉寿县辖16个镇、17个乡;43个居委会、505个村委会。2004年,汉寿县辖16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汉寿县辖16个镇、13个乡、1个民族乡。

汉寿县-历史文化

 

汉寿源自西汉时期的“索县”,至汉阳嘉三年(134年)更名“汉寿县”,县治位于今鼎城区断港头;三国吴改名“吴寿县”,吴赤乌十一年(248年)从“吴寿县”析置“龙阳县”。宋朝大观年间改“龙阳县”为“辰阳县”;宋绍兴三年(1133),复名“龙阳县”;宋绍兴五年升县为军,绍兴三十年复置“龙阳县”;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龙阳州;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降为县;民国1年改“龙阳县”为“汉寿县”至今。今之汉寿自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龙阳州辖沅江县属常德路;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降为县直至清代属常德府;民国1年改为现名,民国3年隶属武陵道,5年属湘江道,11年直隶于省,27年属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益阳专区,1952年11月改属常德专区(常德地区、常德市)至今。

汉寿县-民族宗教

 

民族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锡伯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等15个,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7%。

汉寿县-地理气候

 

汉寿地图坐标为东经111°42′59″~112°18′,北纬28°36′~29°6′45″。地域上东濒沅江、南县,南界资阳、桃江,西接鼎城,北抵西湖农场,与安乡隔河相望。地理:属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南部丘陵属雪峰山余脉;全境地势由南向北呈阶递状下降,以平原为主,水系发达,平原占49.07%,丘陵岗地占22.44%,其余为水面占28.49%。境内有河流30条,主要河流为沅水和澧水;主要湖泊有太白湖、围堤湖和目平湖。气候:全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降雨量1328.7毫米,日照1652.1小时,无霜期274天。洪水、干旱为主要灾害。

汉寿县-自然资源

 

汉寿水域广袤,自然资源异常丰富,境内沅水、澧水、沧水、浪水、酉水等30条河流纵横交织,目平湖、太白湖、安乐湖等7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水产品生产一直在全省居领先地位,尤以甲鱼、珍珠闻名于世,傍水而生的芦苇享誉三湘。林业是汉寿的支柱产业,欧美黑杨绿冠江南,成为全国最大的速生林基地之一。境内花岗岩、黄金、石灰石、石英砂、石油、天燃气等矿物藏量丰富,开采利用价值很高。

汉寿县-交通现状

 

一、公路:

公路


截止2006年底,汉寿境内有通车公路里程2036.3公里,其中:
1、长常高速公路,途经我县军山铺、太子庙、聂家桥,49.3公里。
2、319国道成厦线,途经我县军山铺、崔家桥、太子庙、岩咀、毛家滩,59.4公里。
3、省道205津武线,途经我县罐头咀、龙阳镇、株木山、太子庙、丰家铺,59.3公里。
4、县道交通主干线8条:①军红线70.3公里;②西坡线28.8公里;③汉岩线14.5公里;④汉发线39.2公里;⑤红阳线17.6公里;⑥罐六线7.2公里;⑦崔栗线6.5公里;⑧黄东线13.6公里。
5、通乡、通村公路,总里程1683.1公里。
   
二、水路:
全县共有航道38条,通船里程483.7公里。其中,沅水方航道新兴咀至游巡塘67公里,澧水主航道从三角堤至姚湾7.2公里。沅水支流12条,里程为139.5公里。西湖航道11条,里程为130公里。南湖航道13条,里程为132公里。

汉寿县-文化遗产

 

民间传统文艺:地花鼓、蚌壳舞、彩莲船、打花船、渔鼓、三棒鼓、说鼓、丧鼓、打土地、傩愿、莲花闹等。   
文艺创作:清末至民国,县籍作家、诗人、学者作品,以诗歌、散文为大宗、文学理论次之。新中国成立后,则以新诗、小说、散文、戏曲、民间文学为主体,文学理论较前有所发展。其中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填补历史空白。各个时期作品各有所长,其内容或状写山川,或记人叙事以言志,或陈史述今以论理,各具风韵,各领风骚。
县籍作家、学者从事专业或

汉寿县

业余文学创作的,晚清时期有彭近道、高梧亭、刘定范、饶明认、黎嵩寺、易佩绅、易顺鼎、易顺豫、陈怀甫等。均有作品专集。民国时期,易君左佳作颇多,易瑜(女)、曾毅、黄学艺(女)、邹蕴真、杨国经等亦有专著或专集出版。
戏曲:武陵戏、灯戏、湘剧、京剧、歌剧、话剧等,境内均有流行。其中,武陵戏、灯戏历史悠久,地主特色浓郁,为群众喜闻乐见。   
文物古迹:净照寺遗址、杨幺墓、黄城寨遗址、镇龙阁遗址、南禅寺古塔、洗墨池碑文、也园石刻、造像石雕、中共汉寿县委会成立旧址、抗日将士阵亡公墓。
体育:清末,民间传统体育以武术、龙舟、游泳为主,部分学校开始乒操教学。民国8年(1919),开展田径运动。其后,篮球、排球、乒乓球相继传入。23年,引进铅球、铁饼、标枪。32年,传入羽毛球、足球、单杠、双杠、跳箱、鞍马、举重、吊环、滚圈等项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体育继续发展。1956年,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现代体育运动逐渐普及到学校、机关、企业和部分农村。80年代,新增赛艇、皮艇、划艇

汉寿县

等水上运动项目。台球、滑旱冰、健身气功也发展较快。并相继成立男径、象棋、气功、武术、篮球、门球、钓鱼等群众体育协会,体育场地来断扩大,比赛经常举行,竞技水平日益提高。1990年汉寿代表参加第7届省体育运动会,金牌得数和团体决分均为全省各县之冠。
生活习俗:县境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红薯、豆类。农户忙时日食3餐,闲时是食2餐,皆以大米饭为主。丘陵区农户有时在饭中拌些干红薯或鲜红薯,湖区农户杂以蚕豆、豌豆。荒时暴月,吃稀粥或菜拌饭。无论老少,有嗜辣习惯,爱吃糌辣椒、油炸辣椒、辣子酱、白辣椒。有腌制坛子菜、腌腊肉腊鱼的习惯。城乡居民喜吃糯米汤圆,春天爱吃蒿子粑粑,三月三用地茉菜煮蛋,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糍粑,过年过节做甜酒,喜用荷包蛋、姜盐茶、擂茶款待宾客。县境水产丰富,县民爱食糌辣椒糊鱼、黄鳝下面条等。   
筵席:清末民国时期,富者多办“海参席”、“鱼翅席”;普通人家多以鸡、鱼、肉宴客,主茶为炒米粉、红绕肉、黄焖鱼、笋子炒豆干等。贵宾临门,多杀鸡备酒相待,鸡头敬主客,鸡腿让小孩,主人劝菜敬酒。席上嗜酒者好猜拳。农村用方桌,每席8人,尊者居上席。城镇多圆桌,不分上下席,主客和陪客随意入坐。新中国成立后,喜庆筵席,菜肴更为讲究,无论城乡,上菜均在10道以上。80年代,菜肴花色品种繁多,有酱制水鱼、红绕野鸡、银鱼调汤、黑鱼炒片等特色菜上席。劝菜敬酒如故。   
礼仪习俗:婚嫁。婚前一日,男方给女方送礼,称“过礼”。一般人家十鱼十肉,较好的边猪带头,还有鱼、酒及折妆金等,富有者用双猪双羊兼其他礼品。男女双方家庭均设设宴招待前来贺喜的亲友,一般办酒三天,第一天称“夜宴”,第二天称“正酒”,第在天称“撤席”。女家办酒比男家先一天。婚日,由男方派花轿、舆轿及乐队等到女家迎亲。新娘由至亲

汉寿县

若干人送往男家,叫“送亲”。到男方家后,初入洞房,新郎、新娘互抢床厅,同吃“和气茶”,傍晚,由礼生主持,行“庙见礼”,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父母。入夜,亲友拥入洞房嬉闹,称“回门”。初婚一个月(或四十天),男女不分开,叫“不离房”。   
丧葬:送终。人将咽气,子女跪在这边烧纸钱送终。给死者抹尸,换寿衣、寿帽、寿鞋、寿衣须奇数,三、五、七层。然后,移尸置于堂左侧地席上,盖上“子孙被”。随即,道士进场,念“开路经”,富豪人家请礼生做“堂祭”;吊唁。新友闻讯后,前往吊唁,烯放鞭炮,立中堂尸前默哀,作揖磕头。此时,鼓乐哀鸣,孝子伏跪尸旁还礼,以表谢意;入殓:又叫“进材”。置棺材于中堂左侧,棺内放石膏、木炭灰等吸潮之物,棺内四周用黄纸或白纸糊上,待主要亲友到齐瞻仰遗容后,由4人抬尸放入棺内,然后,依次加盖亲友所送的“寿被”。头、脚、肘均用灰包塞紧固定,接着合上棺盖,钉上棺销,并用丝绸或皮纸以生漆或调和漆涂塞缝痕。堂上设灵位,道师导引孝子亲友祭拜,停柩一般2-3天。出葬:又叫出殡。出殡时举行出殡仪式,孝子穿孝衣,腰系草绳,穿草鞋,执孝棍,在灵柩前跪引开路,众亲护送到墓地入葬;   
安灵:出殡后,孝子捧灵牌沿出殡路线回家设灵堂,供灵牌。   
喜庆:生育。妇女生下头胎,丈夫即备鹅一只,酒一坛,红蛋数枚,去岳家报喜。生男,置鹅于厅堂上方;生女,置酒于上方。岳家当即将喜酒和红蛋分送亲友,并将备制的婴儿衣、物、鸡、蛋、米等连同鹅交给女婿带回,谓之“送毛粥米”。婴儿出生第三天,用艾叶

汉寿县

水洗澡,谓之“洗三朝”。第十天,亲友到婴儿家送粥米庆贺,叫“打十朝”。产后1个月(湖区)或1个半月(山区),产妇带婴儿回娘家“出窝”、“走满月”。此谷至今未改。祝寿:男女50岁或60岁开始,逢“十”由子女亲友备衣物、鞋帽、寿屏、寿匾为其祝寿。男祝虚女祝实。祝寿时设宴摆酒。50-70年代,此俗渐废。80年代祝寿之风盛行,寿礼除送礼送衣物外,还有送收录机、电视机、首饰等物。80年代城乡兴起做36岁生日之风。此外乔迁新居,店铺开业、子女升学、入伍,多设宴欢乐,亲友送礼道贺,相沿成俗。  
传统节日:春节。俗称过年。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为节期;元宵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晚上家家灯火通明,有“三十夜里的火,十五夜里的灯”之说。城镇常办灯会。清明节:清末民国时期,人们聚族而祭,上坟垒土,立碑,挂纸钱,纸花,以缅怀先祖。端午节: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十五为大端午节。家家户户门框挂艾蒿、菖蒲,吃盐蛋、粽子,饮雄黄酒,以粽子、绿豆糕,折纸扇等物馈赠亲友。沿江开展龙舟赛。新中国成立后,习俗如故。中秋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日,合家团聚会餐,吃糍粑。入夜,边品尝月饼、糖果边赏月。节日前后以月饼、糍粑馈赠亲友。新中国成立后,此俗甚浓。重阳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是日,有登高郊游的习惯,谓“重九登高”。乡间喜于此日酿酒,叫“重阳酒”。80年代,此日定为老年节。    
方言:汉寿方言词汇丰富,感情极富表现力,且词缀性强,多数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与普通话比较,不同点主要有:实词中的数量词“个”多说成“折”;人称代词“妈妈”喊成“恩娘”或“恩妈”;疑问代词“哪儿”说成“何里”;指示代词“这儿”说成“搭里”,“那边”训成“咕里”;程度副词“很”,一般用“梆硬”、“喷香”、“交湿”、“溜圆”;叹词中“啊喝”,表示对突然发生意外或不良变故的惊讶。

汉寿县-经济发展

 

2001年—2005年,是“十五”时期汉寿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品牌兴县”的战略方针,一心一意谋求发展。五年来,面对国际不利经济环境以及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和重大自然灾害,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趋利避害,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场活跃,基础设施投入引人瞩目,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县域经济平稳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五”时期,汉寿县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打破框框条条,努力发展生产,解放生产力;不断增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县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6.5亿元上升为2005年的50.54亿元,是1995年的2倍,比2000年增长90.5%,五年平均增速为13.7%。人均创造生产总值6555元,(按总人口计算)首次突破800美元。“九五”时期人均创造生产总值只有400美元(按当时汇率)。   

汉寿县


综合名次前移。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汉寿在全市的综合排位名次前移。现居全市第五名,比2000年提前了一位,比1995年提前了4位;同周边县市比较,名次比鼎城排前一位,比安乡排前2位,绝对额同桃江比有绝对优势,桃江有83.5万人,县内生产总值只有37.7亿,汉寿的县内生产总值比桃江多近13亿,比安乡多3亿,比鼎城少10亿。
二、农业恢复性增产,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三农”问题,特别是农业的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得到加强。“十五”前期,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年产量呈递减趋势,2002年全县粮食产量只有31万吨,比历史最高纪录少17万吨。“十五”后期,由于受“支农”、“惠农”政策影响,农业呈恢复性增产,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48万吨,接近历史最好水平,棉花产量也由2000年的4813吨上升到2005年的5800吨。 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十五”以前,汉寿的工业基本上以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为主,外加“两纺”,即棉纺、麻纺。十五期间,汉寿开始转变工业经济增加方式,变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引进了康普、泰阳生物能源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5.6亿元上升为2005年的32.4亿元,比2000年增长一倍以上;相当于“九五”时期五年工业总产值之和的一半。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汉寿在招商引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作用下,拉动了民间投资,民间投资活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22亿元,比2000年增长3倍以上,五年平均增长26.4%,比“九五”时期平均增长速度高18个百分点,相当于“九五”期间五年投资额的80%。   
“十五”时期,汉寿在农田水利设备、道路、桥梁、交通及城市公用设施方面的总投入在10亿元以上,相当于“九五”时期五年全社会投资之和。2005年基本完成了全县通乡公路的路面硬化;仓儿总沅水大桥顺利开工,完成投资5300万。  
四、外商投资迅猛发展,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汉寿县


2005年,外商在汉寿投资办厂达10家。“十五”时期 ,外商直接投资累计为3842万美元,出口创汇4915万美元,外企上交税金为1405万元,比“九五”增长2倍多。  
五、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五”时期,汉寿市场繁荣活跃,商品供应充裕,商品相对过剩,需求弹性缩小。2005年汉寿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5.49亿元,比2000年增长67.8%,比1995年增长118.5%;且零售物价指数比2004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消费物价指数比上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2005年汉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8.15亿元。“十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增加储蓄存款2280元,“九五”时期城级居民人均增加值储蓄存款785元,“十五”时期人均增加的居民储蓄接近“九五”时期增加额的3倍。   
职工年平均工资增加较多。2005年汉寿在岗工平均工资为13386元,比2000年增长了82.6%。“十五”时期年平均工资比“九五”时期人均增加5800元,而“九五”时期比“八五”时期平均工资人均只增加了2800元。居民消费结构改善,生活质量提高。2005年汉寿城镇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8%,分别比全国36.7%、45.5%低了2.1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美国、日本高出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