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01:33

       石门,是湘西北门户,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西北部,群山叠翠,东南部,平岗交错。陆地最低处为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海拔42.5米,最高处是壶瓶山顶,海拔2098.7米;全县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南部有十九峰、观国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云落观、八户山;西部有东山峰、亮垭山、鹅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壶瓶山等。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发源或流经县境的有澧、渫、沱、澹 、道、黄、涔7条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东,分别贯穿县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临澧,而后汇入洞庭。渫水从西北往东南纵贯,经泥沙、磨岗隘、袁公渡、新关等14个乡镇,至三江口注入澧水,长约165公里。沱、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坪、磨香坪、雁池坪、邓家坪、仙阳坪、古溪坪、二都坪、易家渡、白洋湖等河谷平原,乃全县境内之“膏腴”。境内年平均气温16.70C,最冷的元月平均气温5度,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6度,全年无霜期282天,日照1646.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丰富资源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目录

·                                 • 自然地理

·                                 • 历史沿革

·                                 • 民族宗教

·                                 • 人文旅游

·                                 • 文化卫生

[显示全部]

石门县-自然地理

 

       石门,是湘西北门户,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西北部,群山叠翠,东南部,平岗交错。陆

石门县

地最低处为蔡家溪与澧水汇合处,海拔42.5米,最高处是壶瓶山顶,海拔2098.7米;全县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南部有十九峰、观国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云落观、八户山;西部有东山峰、亮垭山、鹅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壶瓶山等。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发源或流经县境的有澧、渫、沱、澹、道、黄、涔7条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东,分别贯穿县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临澧,而后汇入洞庭。渫水从西北往东南纵贯,经泥沙、磨岗隘、袁公渡、新关等14个乡镇,至三江口注入澧水,长约165公里。沱、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坪、磨香坪、雁池坪、邓家坪、仙阳坪、古溪坪、二都坪、易家渡、白洋湖等河谷平原,乃全县境内之“膏腴”。境内年平均气温16.70C,最冷的元月平均气温5度,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8.6度,全年无霜期282天,日照1646.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丰富资源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石门县-历史沿革

 

       石门,自南北朝置石门郡始,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县名来历传说不一,主要有三:一曰: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

石门县

壁立如门;一曰: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对峙似门;一曰:县城以东15里处有岩门口。三者虽方位、距离不同,但俱说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县城古为荆楚之地,秦隶黔中郡慈姑县,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吴永安六年改隶天门郡,晋属天门郡澧阳县(西北部曾置渠阳县),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大庸县境下迁石门,陈武帝永安二年(公元558年),后梁肖察(即皇帝位于江陵之后)罢天门郡,更置石门郡,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石门郡,建石门县,划归澧州管辖。此后,虽隶属有变,而县名未易。
    石门人民有着纯朴、勤劳、刚正的品格,富有抗争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自秦汉以来,境内农民起义达数千次之多。汉代陈从、覃二健;唐代向瑰;宋代雷进德;元代向思永;明代夏德忠等,不满腐败朝政,屡举义旗,威震武陵。1854年太平军破常德,县人陈正卯、陈廷杰、古之愚等组织忠义团,在燕子山一带举起反清义旗,震慑津澧。辛亥革命时期,李执中、林德轩激流勇进,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五四”运动时期,就学北京、武汉、长沙的一批本籍进步分子伍经恕、盛联雄、王尔琢、袁东藩等,追随李大钊,全力支持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并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石门地方组织的开拓者、奠基人。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率领红军3次转战石门,扩军8000多人,经历大小战斗计200多次;抗日战争时期,全县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日,700多人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湘鄂边区武工队”、“民主联军陆军独立第一师”、“湖南人民解放总队第八突击大队”三军突起,为石门全境解放建树了不朽功勋。

石门县-民族宗教

 

       石门除汉族外,土家族占全县人口的50.9%,其他还有白、回、苗、佤、蒙古、维吾尔等15个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0.13%。石门世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土家族聚居区。清乾隆前,与全国各民族地区一样,历行土司制度,“不张官,不设吏,以土官治土人”。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土家族344622人,占50.95%;汉族330897人,占48.29%。石门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亦称“溪里卡”,多写作“七里卡”,文献中也称作“七里军民”。属古巴人、廪君蛮、板凳蛮之后裔,是湘、鄂、川、黔土家族的一部分。以覃、唐、郑、陈、曾、丁、文、伍、盛、柳、王、田、向、邓、夏、邢诸姓为主。在历代正史中,对石门土家族称巴、蛮、夷,先后被称作武陵蛮、五溪蛮、澧中蛮、天门蛮、石门蛮、溪峒蛮,明清称“添平土司

石门县-人文旅游

 

       石门名胜古迹颇多,自然风景迷人,人文底蕴深厚。石门历史上是添平土司统治的中心区域,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比例的51%,土家传统习俗浓郁。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处的夹山寺,自唐至明七百多年间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宋朝圆悟禅师主持著有《碧岩录》一书,是佛家宝典,又被称为“宗门第一书”,流传全国及朝鲜、日本。寺旁有“奉天玉和尚”墓,据考证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败禅隐圆寂的墓葬,已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夹山寺国家森林公园被定为AAA级风景区。座落在县境西北部的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距县城108公里,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主峰高达2098.9米,为湖南第一高峰,有“湖南屋脊”之称,被列为湖南省十大山岳景观之一,湖南省十个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建设单位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建设目标单位之一。200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联盟、世界银行将壶瓶山确定为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中国共9个)。区内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94%,走进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青苔如带如毯,古藤如帘如网,极具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目前已开发湖南屋脊漂、生态游等旅游项目。位于县境南部的蒙泉湖,因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所书“蒙泉”二字碑而出名,水面5800余亩,秀水如镜,曲波衔山,蜿蜒数十里,自成山中泽国。鬼斧神工的“龙王洞”,蜿蜒数十公里,洞内钟乳石争奇斗妍,异彩纷呈,洞口清泉潺潺,如龙吐水。位于渫水中下游的石家坪商代遗址,出土有土陶俑、鼎足、矮足豆、炼铁炉灶及骨刀、骨锥等不少文物。皂市镇燕耳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现代人的起源,研究湖南本土古人类的发展和旧石器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石门县-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全县文化站19个,艺术表演团体15个,电影放映单位2个,电影放映队15个,博物馆1个。

石门县

公共图书馆1个,为新建成的全省最大的县级图书馆,建筑面积3500㎡,县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6.5万册。全县业余作者在市级以上单位发表、展出文艺作品33件。全县举办文化艺术活动6次。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湖南石门柑桔节和第四届茶文化活动。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试点县之一。开展了“2006年石门县十大新闻事件” 和“2006年石门县十大新闻人物” 评选活动。

  2006年末乡镇广播站17个,乡镇通播率100%,村级通播率80.0%,农户喇叭入户数1.2万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3%;年末广播电台1座,电视差转台3座,卫星地面转收站6923座,有线电视入户数9.6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7%。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全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45个(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40个;拥有床位总数143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384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2张;全县卫生工作人员208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682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99人,注册护士497人。全县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诊所152个,卫生所及医务室42个,村卫生室311个。我县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44.3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5.1%,补助医疗费用1785.78万元。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2006年末全县体育场地414个,其中运动场282个,游泳池3个。全县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7次。我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44枚,银牌18枚,铜牌23枚。为省级专业队输送运动员5名,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13名。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参加全面健身运动的人数达3.1万人次,开展项目23项次。

石门县-经济结构

 

       2006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8.8:36.8:34.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笫二产业提高2. 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提高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全县城镇化率为24.5 %,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2.07万元,占全县GDP比重达50.4%,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 
 

石门县-交通地图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