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IT价值“试金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7:49
寻找IT价值“试金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4日 11:46  《CIO INSIGHT》
[商用频道] [企业采购] [办公打印] [投影机] [服务器] [网络与安全] [电脑] [软件及服务]
尽管IT部门在企业商业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IT对商业具体价值几何,却始终没有定论。
作者:冯磊 毛安舒
“IT与业务融合”的理念提出若干年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身体力行地实践着IT与业务的耦合,来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
对于IT的商业价值,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被认可,从企业管理、经营策略的角度来看,引入新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所获得的收益往往远远超过技术引进的花费。所谓IT价值,已经不止从IT技术的角度来认识这么简单了。
IT商业价值究竟该如何理解?它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如何体现?是否所有的新技术都可以令企业获得发展?面对新的经济环境,IT部门如何大展拳脚?
针对这些问题,2009年7月,《CIO INSIGHT/信息方略》杂志记者采访了几个中央企业、制造行业、金融行业的信息主管,他们分别是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总经理李红、建龙钢铁控股集团CIO顾根华、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邓集锋。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讨论,了解到不同领域的CIO,如何找到IT商业价值的“试金石”。

CIOI:身为CIO,大家如何理解IT商业价值?
李红: 我理解的IT商业价值,首先是基于一个信息化平台,提升整个企业竞争力、企业营运模式,同时带来多种管理变革,是信息化进入一个高级阶段所能表现出的企业发展动力。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看这个问题:第一方面,IT商业价值体现在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它的成熟度达到什么境界。我们国内企业现在都向这方面做出努力,像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信息化,通过划分等级来衡量企业信息化程度;第二,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变革程度。通过信息化,企业流程、管理出现了哪些变革;第三,在不同类型企业当中,IT商业价值体现得也不一样。我们这种传统企业,现阶段IT商业价值还是体现在管理效率方面,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了,往往影响了很多方面,比如说财务结算速度、资金管控规模,这些都是通过管理效率得到提升的。
顾根华:讲到IT商业价值,我想从两个维度谈这件事。第一个维度,IT对我们制造业来讲,是一种支持性业务活动。对于生产、销售这些更具价值的业务活动,IT能够在这些地方产生推力,使之提升。具体来说,不外乎是怎么能够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加快交货周期等。另外一个维度,我们提供这种服务、推力、支持,同时IT能够用低成本,更好地与企业战略贴合。
回到第一个维度,具体几个方面:如何促进产销业务,比如在销售环境里,特别是2007年、2008年,市场剧烈波动过程中,IT可以大有作为;确立价格机制和快速反应模式,如果脱离IT仍然可以做,但是效率和成本就会大打折扣。
IT在融合各个商业环节时,是企业提升服务的重要辅助工具,特别是在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中。提升服务价值不外乎几个途径:要么专注,要么差异化,要么低成本。在做差异化方面,IT可以大有作为。IT可以把客户情况更加简洁、高效地运用,随时随地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所以我想,IT商业价值还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推动业务本身,再一个就是在推动业务本身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企业贴合。

邓集锋:我非常赞同前面两位专家的意见。从目前状况来看,证券行业IT商业价值是通过业务价值来体现的,这也是共同认识。我们也有供应商,他们给企业经营和制造业的IT部门提供服务,可以通过签订合同及执行合同来产生商业价值。我们则是可以提供我们经营业或是制造业产品,给客户带来商业价值。我认为IT商业价值首先是要通过业务来创造,IT主要是进行辅助和支撑,最终企业盈利才能体现出IT投入带来增效。
另外,信息化发展到本世纪,IT已经跟业务、公司战略密切结合,在证券方面尤其明显。如果制造业没有IT仍然可以造钢生产,但在金融行业,尤其是证券行业,没有IT业务就没有办法经营。现在中国股民可以在办公室或家里进行股票交易、理财操作,可以看出来,证券行业深度依赖IT支撑。证券行业IT商业价值的基本思路是:一个是通过前台营销卖产品来体现IT商业价值,另一个是刚才顾总所说的,从服务层面,包括客户服务、差异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或者种种基本服务来留住客户,提升客户体验,创造商业价值。
CIOI:IT商业价值如何分类?哪些是有形价值,哪些是无形价值?
李红:IT有形价值都渗透在产品、渗透在工艺、渗透在控制上。比如手机、数控机房这些产品,都是因为有信息化才得以产生,它们都属于有形价值,一般容易衡量,而IT产生的无形价值往往很难衡量。计算IT投资效益、回报率,如果针对某个产品线,或在某个局部环境里面,就可以计算;如果放到整个企业中去计算,IT到底带来多少利润、降低多少成本,这个有难度。
衡量IT产生的无形价值,有些时候也能做到。像我们中钢,是中国非钢铁企业做钢材贸易的前一二名,每年在全国销售1000多万吨钢材,在全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营销,从总部到分支到厂店整个网络,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如果现在有人到任意一个门市去买钢材,业务员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做出决策,谈价格时一旦超过业务员权限范围,他能够立刻提交上一层,能以什么价格出售、从什么地方出货、给出什么样钢材,完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
正是信息系统,支撑了我们1000多万吨钢材销售,否则上百亿元资金在运转,风险非常大。同时也是因为信息化,企业营销手段、服务模式、客户满意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顾根华:有形价值我们先不谈,我先就无形价值进行一些表述、衡量。我想有几个方面可以探讨。第一个方面,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未来的制造中心,由于我们具有成本优势,未来在反倾销方面,面临很大压力,如果有一个好的IT系统,在反倾销对策和实务方面会很有帮助,这也是一种IT商业价值。因为这些数据不可更改,而且容易获得。
第二个方面,无形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信任,其中包括得到客户信任,像刚才李总说的,顾客是对结果的信任,他信任这个价格,不需要再去比价。节省客户成本就是为我们自己节省成本。
还有一种价值是对过程信任,所有业务活动如果有完备的IT系统支持,过程也是会让客户产生信任的。所谓无形价值不外乎可靠、信任、理解。
邓集锋:从我们微观企业来讲,有形价值可能是成本这一块,还有一部分是增值,某一条产品线或某种产品增值可以通过销售环节最终体现,扣除IT成本、场地成本、人员成本、营销费用,增值部分还是体现了IT商业价值。IT无形价值,尤其是近20年证券行业发展,信息化带来无形价值包括影响人们的思想,这些影响从社会角度和从微观企业角度看都非常巨大。如果一家企业的信息化做得好,影响力可能就无所不在。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终端,如手机、电话、网络,它能够渗透到每个人生活里面去。我们团队每天进行故障报告,都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解决。因为证券行业特有的性质,我们必须第一之间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
第二是对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也有切实影响。央企里有分类评价和排名,这也是企业的现实价值。证券行业也在进行分类评级,今年是第三年,这种评级直接决定了企业交纳多少风险评价金,评价越低,缴纳得就越高。信息系统稳定性、效率安全性、可靠性都已纳入评价系统,它已经从无形变为有形价值。
CIOI:企业应该在什么时候采用新技术?如何基于技术成熟的程度来合理分配地利用IT预算?
李红:比如当年微软的 Windows?Vista在研发时,我们就知道不能太积极推进,因为实在是太复杂了,会进入到一个极端。我们目前买服务器、终端、网络,都是采用成熟技术,企业讲究应用效果和投入产出率,并不是为了追求处于信息化的前沿。比如买电脑,我们保证所购机型处在中高端的位置。采购的产品有一定先进性,但又不是盲目的高价值,这对企业来说比较合适。成熟技术外在表现之一是有很多企业在用它,有成功案例,并且其优缺点已经得到认知。盲目地去使用一项新技术,显然是存在误区的。
顾根华:何时采用一项新技术,我认为要有机会、有挑战。有机会是指市场要快速成长,这是一个应用新技术的好时机。在生产过程也好、销售过程也好,哪个地方是瓶颈,哪个地方就要应用新技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要趋利避害,避害时也要应用新技术。至于如何评估技术成熟度以决定要不要购买应用,我认为如果一项新技术,在趋利过程中,被评估出来非常合适,那不妨先采用,这是一个综合平衡。信息技术不光是一项技术,它往往和管理相匹配。如果某一项新技术和管理相匹配,即使它有一定的风险也值得应用。如果从信息技术围绕管理运营角度来看,还是要看它是否和管理、战略、公司下一步行动相契合,如果非常契合,那么大家还是愿意冒一些险;如果不够契合,那么再新的技术对我们也没用。
邓集锋:我很赞同两位的观点,在证券行业中,信息化同业务依存度比较高。不是新技术就最好,但是应用新技术能够培养人才、锻炼团队,还是会占得先机。像顾总所讲,在企业内部生态环境中,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IT部门负责人,在引进新技术时要考虑到,能够同公司管理状态、业务需求和团队能力相匹配,要做到风险和回报平衡。在技术成熟度和先进性的平衡问题上,都要具体分析。
我们企业对技术引进的思路倾向于保守,但是同行业内有的企业在这方面倾向于先进,在吸引新客户时呈现出较强控制力和创新能力,冒更大风险来博得更高收益。但是也有失败案例,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有一家证券公司想把全国系统集中,投入了大概6000万元到一亿元,最后以失败告终。不过还是得一事一议,不能很绝对地说先进就是不行。
CIOI:在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IT部门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何对策?
邓集锋:身处证券行业,从我们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看,确实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从我自身来理解,中国资本市场还是相对封闭的,没有完全进入全球经济运营体系,其中外向型经济受影响比较大。其实任何一家企业都会面对好年景或是差年景,预算及对IT支持都会受到不同层面的影响,这很正常。企业不可能一直蓬勃发展,它总会走到低谷。现在倡导从危机里面找机会,我们IT部门也可以这样思考。
最悲观的说法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但只要还没到这一步,信息技术都可以发挥作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缩短周期,通过数据分析调整营销策略、价格策略、市场策略,在这些地方IT部门都能起到作用,但前提是一定要同业务深度耦合,站在业务部门角度思考,去调整技术预算、调整团队,当然这些在好年景也应该做到。
李红:这次危机对中国是机会,中国企业应对危机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两个层面看:央企一些领导参加媒体的访谈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企业家在视野、思路方面发生变化。同时国资委又将运用信息化来抓住机遇、应对危机,对发展自身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所以央企信息化发展不受经济政策影响。从企业微观来讲,又肯定受到影响,毕竟危机影响企业效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近我们央企内部交流,总结出来两个词,一个是压缩,一个是调整。我们要把计划投资、任务目标进行梳理,分出轻重缓急。压缩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调整。
顾根华:对制造业来说,经济不景气意味着成本线和价格线接近,利润空间减小,甚至成本线高于价格线。在降低成本并抬高价格当中,IT能够做什么呢?面对危机,支持部门都要面临缩减预算压力,比如IT部门外包项目可能就要收回,自己进行实施。面对这些压力,就要充分挖掘IT高效快速的特点,在主业务环节中响应得更加快速。
我们其中一家公司采取了逆势而上的策略,因为年景不好原材料价格也最低,别的公司在削减产能时它却在增加产能,市场对这家企业的认知度也会提高。这里面,IT扮演了一个好角色,比如测算什么样的产品组合价格线能在成本线以上,所以可以这么组织生产。由此可见,在经济不景气时,IT可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