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早期为何主张非职业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59:34
    奥运会历史上,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坚持非职业化的原则。后来有人说,再这么下去,奥运会比赛的水平和精彩程度与各项职业杯赛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于是,奥运会不得不接受了职业运动员,改变了早期制定的非职业化原则,由此,我们才可能在奥运会赛场上看到NBA明星。那么,奥运会早期,为什么要制定“非职业化”的原则?
    顾拜旦等人创建现代奥运会时,非职业化原则所针对的对象,并非今天意义上的“职业运动员”。
职业运动员是在体育市场化、商业化的情况下出现的。100多年前,现代奥运会的理念和形式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还没有大规模的体育市场化、商业化,大批职业运动员的出现,主要在二战结束以后。
    顾拜旦等奥运会创始人有一个观念与今天不太一样,他们主张奥林匹克精神属于社会精英,也就是上流社会,因此,最初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大都是有钱、有闲阶层的人物,
奥运会本身也不是赚钱的项目,反而是赔钱的。比方说,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举办的时候,因为没有钱,遭遇了很大困难,甚至引起希腊的政局动荡。最后不得不向全社会募捐,经费数量还是不够,又开始发行纪念邮票,目的也是筹集经费。
    在这种社会精英的奥林匹克意识下,所谓“非职业化”原则,与我们今天的理解不太一样。比方说射箭比赛,奥林匹克非职业化的意思是说:社会精英拒绝同猎人一起比赛;比方说游泳比赛,拒绝同渔民一起比赛;比方说骑马比赛,拒绝同牧民一起比赛;等等。
    奥林匹克早期的这个非职业化原则,原因之一是,很多古老的体育比赛项目,都来自生活和职业训练,都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实用性表现在军事方面。在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比赛项目上,某个运用这一实用技术的社会职业,自然就会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从社会精英的奥林匹克精神出发,这种职业化的倾向就是要被排斥的,否则,就显得不公平。社会精英体育比赛排斥职业化的现代残留,有一个典型的体现,就是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定期举办的划船比赛,这种比赛的参赛者都是两所大学的学生,虽然比赛用船借鉴了独木舟等生活实践中的发明,但是,两所大学的比赛自然排斥了渔民。
    为了防止职业化对奥林匹克的影响,现代奥运会出现后,诞生了一批新的比赛项目,或者说一批新的比赛项目被纳入奥运比赛内容,例如篮球、兵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这些比赛项目的一个特点是,不具备实用性,因此也没有职业化倾向,只是成为社会精英们消遣、娱乐的对象。
    然而,令人没有料到的是,这些不具备实用性的体育比赛项目,最终成为体育市场化、商业化的主力军,包括足球。社会职业的实用性消失了,却培养了一大批没有实用价值的职业体育明星。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体育市场快速形成,职业化已不再是早期奥运会眼中的渔民、猎人、牧民等社会职业,而成为以体育为职业,靠比赛谋生的职业运动员。奥运会曾经试图同时抵制这一类新的职业化倾向,但最终放弃了变了味的“非职业化”原则。
    早期奥运会的社会精英原则,排斥职业化,现在奥运会完全接受职业化,这两个“职业化”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这种转变也说明,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变成了一项大众运动,而非上流社会的爱好。当人们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大众社会的时候,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成分,就是大众体育,而奥运会则已经成为其代表。至于商业体育会对奥运会产生什么样的未来影响,也许还要在时间的流逝中才能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