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卫:北京的义务“英文警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3:43:17

  杜大卫(David Tool),美国人,1942年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师,“2006北京十大志愿者”称号获得者,2008奥运火炬手。

  入选理由:从 2001 年在北京市居住起,他自愿承担纠正公共场所的英文标注错误的工作,范围包括旅游景点、街道、博物馆等。他像一只辛勤的啄木鸟,见到不规范的英语标识就像见到虫子一样,非要把它消灭光。几年来,杜大卫平均每周都要拿出60个钟头给北京市不规范的英文标识“找茬儿”,仅博物馆等文化景点、五星级酒店和交通路牌几项,他就纠正了6万多个不规范的英语标识,被称为“英文警察”。

  与中国的故事:杜大卫是一名退役美国陆军上校。他在帮助北京提高公共场所的英文标注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奖励他,当奥运圣火传入首都时,北京市让他担任了北京的第一位外国火炬手。

  2001年开始,执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美籍教员杜大卫一直忙着在北京街头寻找令人尴尬的英文标识,检查英文菜单,教北京市民英语,为奥运会作准备。

  说到杜大卫为北京市纠正错误英文的贡献,就一定要从他一次看京剧的经历说起。

  有一天,杜大卫在剧院看京剧《美猴王》。当孙悟空腾云驾雾出场时,英文字幕把孙悟空驾着“祥云”(Clouds)翻译成驾着“土疙瘩”(Clods),在场的老外哈哈大笑起来,而中国观众却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们,有人还皱着眉头投来不满的目光。看到这个场面,杜大卫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东西方文化交流需要有正确的译文,中国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中,经常犯的是英文字母丢三落四的错误,很需要有人来纠正。于是,他给中国文化部写信,说北京市的公共场所很多英语标识不规范,自己愿意无偿地帮助北京市纠正错误的英语标识,为北京市的名胜古迹撰写高水平的英文导读。

  他的信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此,在北京市的地铁车厢里,经常会出现一个身穿唐装、脚蹬中式布鞋的老外,端着照相机逐字逐句地把不规范的英语标识牌拍摄下来,回到家里修改好,再寄给北京市外事办公室。他像一只辛勤的啄木鸟,见到不规范的英语标识就像见到虫子一样,非要把它消灭光。地铁里的虫子吃完了,他又把目光瞄向了旅游景点和饭店。

  杜大卫每天用一刻钟时间从公寓走到地铁站,自费乘车在地铁里转悠;乘出租车到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的文化景点观察。每到一处,他的眼睛都像雷达,迅速捕捉到目标。如果是路牌上的错误英语标识,他就先告诉北京市交通局的人,再向交通部反映。

  他的书柜里摆着《英汉艺术词典》、《紫禁城宫殿建筑装饰翻译词典》等书籍,有空就拿出来翻阅。如果是文化景点的英语导读有不规范标识,他就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回来后慢慢翻译成正确的。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珠儿那样爱护英语标识的纯洁性。为了给故宫博物院的英语标识挑刺儿,他不顾劳累,一遍又一遍地来到故宫,反复校正各个景点的英语说明。当时故宫正在大修,有的英语解说词要镌刻在大理石上。他认真执拗地挑着刺儿,一丝不苟地校译着,生怕出现一丝纰漏给中国人丢脸。就这样,几年来杜大卫平均每周都要拿出60个钟头给北京市不规范的英文标识“找茬儿”,仅博物馆等文化景点、五星级酒店和交通路牌几项,他就纠正了6万多个不规范的英语标识。

  2007年,作为长城友谊奖获得者和北京市十大志愿者之一,他又带领二外学生志愿者到京城著名景点为外语路牌挑错,并义务承担了北京40座大型博物馆和40个二线场馆的英文介绍,还有长达600页、七捆卷宗的高速公路和地铁英文标识。同年12月,北京社区奥运外语培训大讲堂启动,他作为特聘外籍专家走进社区普及英语。

  经过杜大卫多年的努力,北京大街小巷里数以千计的不规范英文标识得到了更正,许多中国式的表达被地道、易懂的英文所替代。他还校译了故宫、北海、天坛以及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文化旅游景点的英文解说词。此外,他经常穿梭在北京的各大博物馆里,将每家博物馆的英文解说词输入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回去修改,然后将正确的译文发给博物馆。这项工作虽然辛苦,但杜大卫却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