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后文革时代秩序:从集体主义到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3:36
在社会秩序和道德严重败坏的文革时代,毛泽东会见他的美国朋友斯诺,形容自己是“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斯诺没有听懂,理解成毛泽东自比为“打着把破伞云游四方的孤僧”。
法(律)和天(道德)确实是维持社会文明的两大支柱,人一旦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社会也就陷入残忍的罪恶中。
根据历史书的描绘,中国社会历来就是个强调血缘亲情的社会,缺乏坚实的法治传统,社会秩序依靠政治与道德结合的体制来维系。“情、理、法”依然是当今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排列顺序。
依法行事虽然是社会的共识,鉴于中国的历史传统,重建“后文革”时代的道德秩序(和谐社会),还是更为快捷可行的办法。
官方的药方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部分民间人士则提倡复兴传统的儒学道德,然而更多的民众则试图从宗教寻求答案。
据政府统计,目前中国信教人数超过一亿人,并且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但是,中国的年轻网民对宗教却有唯物主义的观点,表现出批判的态度。
新华网一项针对“当前人民群众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年轻网民认为信教人数增长的趋势“不正常”,因为“信教是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持这种看法的占了98.28%,认为“很正常,信教是满足个人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只有1.56%。
年轻人对宗教的成见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是非观念,超过九成不赞同“结交朋友就是为了对自己有用”;超过九成也不赞同“可以采取不违反法律的任何手段来实现个人利益”。
这项调查时间为7月24日至8月15日的网上问卷,到31日傍晚时已经有近66万人参加,年龄在18岁到35岁者超过85%,大学毕业或更高学历者占了七成以上。
信奉共产主义的无神论者,传统上视宗教为妨碍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精神鸦片。虽然中共已经不宣扬共产主义,实质上也认同并采纳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但是自小被灌输“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主义版),年轻人仍然被一些集体主义的残余观念影响着,信教者因而也被他们视为是缺乏理想信念了。
这种现象也反映在其他问答上,“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和快乐”,高达92.81%不赞同。
因为不重视追求个人幸福,人生必须得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既然当务之急已经不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然就成为替代品。
调查发现,超过98%赞同“当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维护本民族利益”;同样比例的网民也赞同“强权即公理仍是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所以应提倡尚武精神,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实现民族利益最大化”。
集体主义精神显然有违《联合国宪章》强调保障个人幸福的普世价值,中国政府如何确保崛起过程和平,最终达到其提出的和谐世界目标,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