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55:53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任务列表法
山西省理科状元 丁维聪
列表明确任务:其实高考最重要的是坚持把你的计划做完。就象登山的秘诀是不断的向上走每一步。似乎这个方法谁都懂但是几乎很少人能坚持下来。
而把你的高考成功目标细化成一个个任务。然后计算计算你每天需要完成多少“个”任务;每一个阶段你能完成多少“个”任务。这种方法似乎是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做大型任务的方法就是细化为小任务来完成

课堂巧做笔记法
吉林理科状元 薛蓬博
在课堂上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思维的敏捷性和捕捉信息的洞察力。文科科目一定要做笔记,理科科目一定要注意思维。语文、英语,包括化学、生物这些全都要做笔记,你要跟住老师。老师都富于经验,他知道哪里容易出题,哪里是重点,以前的学生在哪容易出错,他会在讲课时一一渗透出来。所以你要时刻“警惕”,老师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是症结所在。而且一定要记老师的板书,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高中三年记下来后这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33位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英语:化整为零法
广东省状元:邓远源
  毕业中学:广东省茂名一中
  高考总分:900分
  单科成绩:语文850分、数学899分、英语824分、英语R619分、物理750分、大综合854分
  考入:香港大学数学物理系
  语文老师:李桃    数学老师:王文燕  英语老师:周小娟
  政治老师:黄少萍  历史老师:李丽萍  地理老师:李启云
  物理老师:黄志昌  化学老师:苏洁芳  生物老师:李月华
我们不可能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英语题,但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把一套英语试题拆成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改错四个部分,利用每天零散时间完成需时较少的完型填空、单项选择和改错的训练,再用半个小时左右的完整时间训练阅读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都可以训练各种题型,保证了训练的连续性,即手感,而且充分利用了零散时间,和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题相比,这种方法既不会引起由于连续做题而造成的学习兴趣下降,也有效地舒缓了大脑的疲劳。
  

数学:统筹答题法
福建省文科状元:曾春明
  毕业中学:福建省泉州七中
  高考总分:673分
  单科成绩:语文130分、数学147分、英语141分、文综255分
  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语文老师:林雁津  数学老师:林志斌  英语老师:纪芸华
  政治老师:陈江土  历史老师:郭晓岚  地理老师:王莉菁
数学能得高分与否在于速度与准确度结合是否合理。先说速度,考场上2小时的统筹安排决定着
成绩的高低,一般来说,用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选择题,5分钟的时间完成填空题;用60分钟的时间完成运算题,剩下半小时检查试卷。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高考复习的一年里,坚持每天做一份以上的试卷,即使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也必须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量,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调动一切注意力,一切困难才能够迎刃而解。

理综:用选择题补漏洞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毕业中学:北京八中
  高考总分:711分+20分
  单科成绩:语文139分、数学 140分、英语141分、理综291分
  考入:香港科技大学
  语文老师:孙烨  数学老师:郑善德  英语老师:李军
  物理老师:郭漪  化学老师:胡晓平  生物老师:李云芳
用选择题是因为最后复习的阶段,做一些大题会非常疲惫,一道大题的分值一般在十几、二十多分,这样做完整道大题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却只覆盖了比较少的知识点,而选择题一道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的知识点都是不同的,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做好几道选择题,这样可以让大家在这些知识点中更多地找到你可能出现的漏洞,
工作量比较小,收效比较大。

英语大阅读:研读高考真题法
安徽省文科状元:曹姗
  毕业中学:安徽省合肥一中
  高考总分:678分
  单科成绩:语文134分、数学136分、英语142分、文综266分
  考入:香港大学商学院
  语文老师:耿炎兵   数学老师:李国唐  英语老师:夏海波
  政治老师:刘玉莲   历史老师:吴晓云  地理老师:王勇
大阅读很灵活,并不是文章读懂就一定能拿高分,需要一定的答题技巧。我高三时开始用《十年高考》,找出历年高考题中阅读的部分,先把文章读熟读通,然后自己组织答案,不需要用笔写出来,再和标准答案进行对照,看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思考的线索方面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区别,让自己的思维逐渐接近命题者的思维,这样在考场上,就比较容易答出和参考答案相近的答案,并且可以让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思路更清晰

数学:同类联想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科状元:伍思睿
  毕业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中学
  高考总分:672分
  单科成绩:语文132分、数学150分、英语146分、文综244分
  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语文老师:杨雄   数学老师:黄慧群  英语老师:韦华
  政治老师:冯砅玲历史老师:张燕珍  地理老师:陈铭

做题的时候,想一想,最近做的题目中有没有相同类型的,有的话,是哪一点相同,出题者意图有什么差异,考的是不是相同的知识。时常进行这样的思考,做题时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脑子就不至于一片空白。  

 

高考复习常见十大薄弱环节及解决方案

随着高考复习的深入,影响考生提高的弊病也会逐渐暴露出来。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予以纠正,才能轻装再战,取得新的进步。下面列举十个常见症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症状1:喜欢钻些偏难怪题,对有针对性的训练不屑一顾

会诊:第一段复习以后,这种现象很常见。许多同学认为攻坚阶段,就是需要大量偏、难、怪的题目才能显示水平,才有档次,才能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拿下高考中的”压轴题”。与此同时,对热点、重点内容的专项训练不屑一顾,草草应付,眼高手低。其实,针对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可以事半功倍;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提高,可以扫除障碍。另外,《考试说明》中也明确指出,不考偏题、怪题。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清华大学魏少岩同学认为: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能刻意追求难题,即使是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不是一个好现象。

解药:重视双基、淡化偏怪,诊准弱点、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水到渠成。

症状2:忽视以基础知识为主,认为题目做得越多越好。

会诊:忽视基础、题海战术是最大的误区,也是许多同学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天天练,漫无目的,如大海捞针,做得疲倦了,做得麻木了,效果也就差了。有时,基本的东西还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后,巩固了或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不仅劳而无功,而且事与愿违。《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只有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了,做题才是有效的。清华大学陈汉同学认为,高考复习要回归基础,不要做太多、太偏、太怪的题,要多做些基础题,但基础题一定要强调落实,动笔写出,特别要注意规范的表述。

解药:回归基础、保证落实,精选练习、持之以恒,珍重现实、量力而行。

症状3:不注意知识系统化,没把知识贯穿起来。

会疹: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复习效益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就难有头绪,各知识间就彼此孤立,各部分内容复习到什么火候,哪些地方过关了,哪些地还是薄弱环节,心中无数,时而重复劳动,时而无的放矢,心里紧张,会整天忙碌,又不知干了些什么,又觉得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干。所以第一轮复习完后,应在各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找出各知识点间和方法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李炜同学认为:通过简洁的归纳,不仅可梳理这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今后做那些有难度的题目提供一种可行的解题思路。比方碰到难题时,一时想不起来怎么解,有了那个疑练的总结,就可以通过总结的内容去想象相关部分的知识,从中寻求正确的解题思路。

解药:梳理知识、形成线索,串联线索、结成网络,抓纲务实、纲举且张。

症状4:学习面面俱俱到,不注重抓学科体系重点。

会疹:有些同学总是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面面俱到地学,并落实到行动上,形成样样都想抓,样样抓不牢的结局,整天忙得天晕地暗,苦不堪言。他们常常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去请教老师,认为自行功夫没少下,但为什么越学越没了方向,越来就越没了抓手,严重的还形成心理焦虑。

其实,当基础知识和方法复习一轮以后,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来学。这里的重点,一方面要注意重点学科的学习,差的学科上升空间大,应予以重视,促进学科间平衡。另一方面,要理清学科内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力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再一方面,各个知识板块中的重点内容,要能够在知识梳理过程中,有所把握,高质高量的练几道,不贪多,只求精,精益求精。还有,对重要的方法也要作为复习重点,争取以少胜多,举一反三。

解药:整体把握、合理取舍,深化重点、有条不紊,追踪热点、有的放矢。

症状5:没找到科学、高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过早出现“高原现象”。

会疹:有的考生在高考复习中,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跟着别人走,朝三暮四。严重影响复习效果。

天津师范大学郭召良博士在“我爱中等生”一文中,指出:方法最重要。要想高考取得成功,我们需要正确的方法。我们学习不可谓不努力,可是成绩就是始终上不去,为什么呢?方法有问题。

学习成绩出现停滞不前,在心理学上称为学习的“高原现象”。它说明我们使用的方法潜力已经尽了,需方法上寻求突破。

首先要明确看书和做题的三重境界。

看书的第一境界是“记”,就是记住书上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明白有关知识的意义。第二重境界是“联”,就是将现在所学习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整理知识组成系统。第三重境界就是“用”,就是所学的知识用到解题中,只有会用的才算真正的掌握。

解题的第一重境界是“解”,就是想尽一切办解决当前问题。第二重境界是“思”,就是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解题经验和方法。第三重境界是“归”,就是获得的知识经验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停在第一境界,将处于中下水平。如果按照第二境界的方法办,将受益匪浅。如果提升到第三重境界进行练习,看书时多想应用,设想应用这些知识的情形,并辅之配套练习,做题时多想课本,建立习题与书本知识的联系,这样,你就获得了学习的真经。

解药:学会看书、提升境界,有效解题、领会真经,改进方法、回避“高原”。

症状6:不善于总结归纳,不善于开拓思路、举一反三。

会疹:这种症状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题海战术导致的后果。拼命做题,认为做多了,接触的面广了,题型见的多了,方法总会练到的。题海茫茫,能做完吗?效率太低,效益太差。

俗话说:“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习。”这是近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被充分证明了的宝贵经验。总结归纳实质也是个信息收集、整理、加工的过程,它对提高我们的探究与创新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归纳总结能使我们对知识的认识逐步深化,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归纳总结也要学会演绎,即既要能从特殊的现象去归纳一般的结论,也要会从一般的现象中,去推理出特殊的结论,真正把握方法。

具体在复习中,我们应该总结归纳知识系统;也要总结归纳存在问题,形成错题档案;又要归纳解题方法,如归纳某些问题的共同解题思路,并总结某种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和某个经典问题多种解题途径;并要归纳不同知识内在联系和相近知识的本质区别,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解药:总结知识、由表及里,总结得失、去伪存真,总结方法、举一反三。

症状7:学习无计划,时间分配不科学。

会疹:好的学习者能够有重点地系统学习,能够合理制订计划,科学地安排时间。很多同学糊里糊涂地过日子,摸摸这个,碰碰那个,或者完全从兴趣出发,或者干脆将学习任务堆积起来,一直拖到不得不完成为止,但这时新的任务又来了,无所适从!许多考生将精力浪费在做决定上,整日考虑学什么,什么时间学,要收集什么资料,难以进入学习状态,而好的规划能够帮助大家将各项学习活动规律和学习时间完美结合起来,忙而有序,有条不紊.。

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阶段性计划,即对一个时间段的学习的大体安排。其二是短期计划,常常可以理解为周计划,考生可以非常具体地设定自己的时间安排,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制定好后,严格执行,不轻易改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是即时性计划,通常说的日计划,它是对现实时间的安排,完全控制一天的时间,知道自己相当短的时间内要做那些事情,回头一看,应觉得今天很充实,效率很高。

解药:阶段计划、科学有序,短期计划、保证落实,即时计划、严格执行.

症状8:感情用事,喜欢的科目下工夫,不喜欢的科目漠不关心.

会诊:许多考生学科发展不平衡,尽是人为造成的。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或者对感兴趣的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格外用功,成绩突飞猛进,形成良性发展。但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不喜欢的科目漠不关心,使短的越来越短,兴趣也越来越小,学科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同学的成绩难以拔高,因为好的学科向上的空间越来越小,提高的难度更大。而薄弱的学科,向上的空间大,效果会更好。所以要提高总分,在弱势学科或平时不太感兴趣的学科上多下功夫,就更实在,更明智,由于效果的激励作用,对它的兴趣也逐步提高,只要持之以恒,现状会得到改观。

华东师大二附中谢隽今年考上了北大,她在回忆高三一年的历程时,认为学科的全面发展是成功的前提。她在开始背英语词组时,由于兴趣的原因,几次想放弃,但后来咬咬牙,坚持每天背几个,并把词组本放在醒目的地方,有着硬着干的架势。结果在测试时开始出现“熟面孔”,庆幸自己还是坚持住了,把“任务”变成了“习惯”,坚持就是胜利.

解药:优势学科、稳步提高,弱势学科、强行入轨,雪中送炭、持之以恒。

症状9:旧错履犯,成绩不见提高.

会诊:这是一部分考生最为头痛的事,不仅阻碍他的前进,而且打击信心。我们来看看北京大学黄芳同学的对策吧。

通过平时的学习,我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就是在错题中去淘“金”。每当自己遇到作错的题,我会自己马上去寻找错因,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选,为什么对正确的答案没感觉。

一些同学认为选择题就是考一个个知识点,错了是因为自己没有记牢靠。其实现在的高考很少考一个个单独、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我注意到这一点,在平时复习的时候,就更重视系统的分析,更注重答题的针对性。

在知道自己作题时犯错后,我会对作错的客观题和回答不完整、不理想的主观题进行认真整理。认真反思,加强对每个专题不同的切入角度,以及它与其他专题之间的联系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专题的不同层次,需应用那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同时,还要检查在提取有效信息及答题规范化方面的欠缺,以提高解题能力。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发现是自己思维方式上存在的误区,导致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我把这些错题记录下来,把错误一一纠正,决不让同样的错误再犯第二次。经过长期的积累,犯错越来越少,考试中的正确率也就提高了。

解药:关注错题、提炼成经,分析错题、追根求源,反思错题、塞翁失马。

症状10:患得患失,考前心态失衡

会诊:每年高考临近,都有些考生精神特别紧张,甚至病倒。这方面,我们将在考前心里疏导中专门作比较全面的分析。

解药:调整心态、保持平衡,放松心情、缓解疲劳,合理饮居,亦张亦弛。

 高考不仅是知识的比赛和智力的竞争,也是思维品质的考察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只要大家合理计划,科学安排,讲究方法,选准对策,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充满自信,奋力拼搏,就一定能水到渠成,创造辉煌!


10年高考作文 你看出了些什么?

    不出意外的话,高考作文将再次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跟以前不同的是,人们关注高考作文,不再仅仅是通过作文,思考语文教学和作文命题模式,而是从作文题中,探寻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相信高考阅卷结束后,这样的思考将达到高潮。那时候,不知道是否会像前几年那样,涌现出类似甲骨文、诗歌、广告体之类的满分或者零分作文?

      历史总是真真假假说不清,但高考作文却总是那么清晰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可以从考生们的文章中得到真实的再现。通过老师、透过网络,社会的每一种情绪,都已经在校园的课堂里得到了反映。这些考生已经不是象牙塔里的闭关修炼者,他们的青春正在试图挣脱束缚,畅所欲言。所以,孩子们的笔头,可以让真假虚幻的历史真实的记录在案,这种真实的记录,有时候比媒体的意义还要重大。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寻找21世纪第一个10年来,高考作文的发展轨迹,就可以找到一个清晰的答案:从80后到90后,他们生活和生命的脉动,总是与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一脉相承。不管是满分作文、零分作文,还是文言文、甲骨文、诗歌或者戏剧;不管是对历史的批判还是对贪腐、环保、道德、情感的反思,都已经成为考生们个性和人性的真实表达,教化的影子正在逐步淡出,人性的光辉正在成为满分作文的亮点。因此,作为媒体,我们就有了这次《10年高考作文》的选题策划。我们试图通过10年来的高考作文,引导人们对曾经的足迹进行回顾,对那些引起争议的高考事件给予关注。任何一次反思,都是一次进步。  

透过10年高考作文,我们一起来反思社会的进步。

 

高考作文 经历的三个重要节点  任何历史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把10年的眼光,延伸到更早的从前。  高考作文,从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就承载起选拔和教化的功能。其中有3个节点,不得不让我们引起关注。  第一是1977首次恢复高考。北京的作文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上海市则以《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为题。中断了十年的高考首次恢复,社会刚刚从历史的阵痛中缓过神来,高考作文,就清晰地在考卷中记录下过去的国家历史。在那个“政治挂帅”的时代里,高考作文,无法摆脱政治的色彩。如果让曾经的老三届们现在来回忆,他们的感叹一定会如出一辙:那时候,高考作文的特点,就是喊口号,不喊口号得不了高分。  第二个节点是1982年。以包产到户为发端的改革开放,给闭塞的中国吹进来经济复苏的清风,人性开始了萌动,牛仔裤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开始浸入人们的大脑。以1982年的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代表,高考作文开始从政治化的束缚下抽身而出,把视角伸向了社会责任以及人性的一面,体现出了对社会责任感的较高要求。随后,环境污染、经济体制改革等话题也登上了高考作文试卷,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考生往往能很快切题。不过,那时候的考生们仍然喜欢在文章末尾喊几句口号,比如“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考生们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  第三个节点是1999年。从1982年到1999年,高考作文进入了一个转型期,这种转型,受到了整个国家经济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高考作文题虽然不再直接涉及政治,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承担着印证政治信念和德育教化的职能,因为作文教学,从来就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这个时期的作文命题,其意蕴、情趣、哲理色彩渐浓。  

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科幻意识复苏了,通过高考作文,把考生乃至全社会的目光引向了科学和未來,让学生自由发挥。随后几年,话题作文占据了高考作文的舞台,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选題目,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解开了束缚他们手脚的绳索,显示了社会心态会更加开放和包容,学生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体验,成了高考作文命題的一个方向。

 

第一个10高考作文越来越张扬  进入二十一世纪,参加高考考生是“80后”一代,他们张扬个性,为人、行文都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独到见解,高考作文命题也相应变化。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引起了社会的巨大争论,“话题作文”的模式正式被语文界提出来。但模式的创新,显然不及由此引发的思想震动更大。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明的国度,人们习惯了非此即波的思维定势,反映在各个学科上,则是任何题目,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老师们总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个标准答案,才能考得高分。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文,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思维,让人们认识到答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生活也同样如此。只要是合理的答案,都是可以得分的。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到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再到2006年的全国卷《老鹰和乌鸦》,都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让考生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鼓励大胆想象,自由发挥。  很显然,思想的开放和包容性,让近10年来的作文打破了很多禁区,包括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很多突破。过去多年,诗歌和戏剧这两种文学体裁,一向是高考作文的“禁区”。从这两年开始,频频出现的诗歌、文言文、广告体甚至甲骨文作文,让人们感觉高考作文体裁已经逐步打破限制。放开诗歌、戏剧等的写作限制,表明高考作文在日益淡化它所承载的社会教化功能,让作文回归到追求文字之优美、思想之感染。  2005年引起巨大轰动的《赤兔之死》,就是江苏一考生用诗歌写成的高考作文,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直接给予了满分。如今,《赤兔之死》的作者蒋昕捷已经成为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一篇诗歌体裁的满分作文,让他成为全国知名人物。         因为作文改变命运的,还有很多考生。四川考生黄蛉,以一篇让阅卷老师很是头痛的甲骨文作文,被某大学直接录取,人们赞叹他“在这个浮躁社会里,抛弃现实物质的东西,表现出对古代传统文化的巨大兴趣,可谓弥足珍贵。”武汉考生周海洋,以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获得满分,虽然其考试成绩只有370分,数学成绩仅45分,依然被三峡大学破格录取。上海某考生因为在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中,揭露了自己父亲的贪腐行为,被打出了63分的高分(满分70分),称为“贪官作文”,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伦理亲情与法律现实”之间的巨大争议。          因为上述极具争议作文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关于“偏才是否可以破格录取”的反思。虽然争论没有结果,但更多的高校因此而出台了“偏才引进计划”,由此而引发了人们“关于教育培养目标”的争论。人们纷纷追问: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与满分作文对应的是,高考零分作文却引起了人们对单一评分标准的质疑。某省考生的零分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黑色幽默的气质,角度新颖刁钻,行文流畅而老道,见解不乏深刻和独到……但它被判“格调不高”,零分的命运无法逃避。而另一篇同样标题的满分作文,因为主旋律明确,获得老师的高度肯定。由此引发人们的的思考:说真话,表达一些所谓的“偏颇思想”,哪怕这些思想是真实现实的反映,是不是不能得高分?    网络语言 引发教学方式的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对高考作文的影响。随着90后火星文的出现,曾经一度引发人们对此的担忧,社会更是把90后一代直接冠以“火星文一代”的称号,但现在看来并不准确。记得火星文刚刚出现的时候,我曾经就此采访成都语文老师,他们在担忧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了鼓励。

火星文的出现,正式宣告90后隆重登场。但火星文并没有出现在高考作文中,出现在作文中的,是网络语言。一些不懂网络的老师直接把这类语言判为错别字,而那些熟悉网络语言的评卷老师,则大呼过瘾,认为网络语言彰显了社会的宽容和进步。  网络语言的出现,给语文教育提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如何运用网络,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因为网络已经无处不在,任何想回避或者封杀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学生们已经成为网络下成长的一代,不懂网络,就是不懂学生。        特别需要提出来的,是网络上关于“零分作文”的恶搞文化。一些网友借助网络,用零分作文的形式,恶搞高考作文,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对作文、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虽然这些零分作文可以“令阅卷老师怒发冲冠、令教育专家哑口无言、令网民爆笑吐血”,但由于其“思想颓废、不健康”,以激烈的言辞来表达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不满,因此无法进入老师的慧眼。   

 

自主命题 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2006年起,四川实行自主命题。第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忘记和铭记》,采取给材料作文的话题作文形式,中规中矩,沿袭前几年作文全国卷的风格,平稳过渡。此后,四川作文回归命题作文的模式,07年的《一步与一生》,08年的《坚强》、09年的《熟悉》,都是命题作文,一反话题作文的模式。不过,从作文题目和考生作文来看,这些命题都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通过作文反映社会现状和考生的心理特征。  

     由于实行自主命题,高考作文具有了浓重的地方特色,以2008年的《坚强》最为明显。由于地震刚过,人们还没有脱离地震的阴霾,作文被赋予了浓重的心理抚慰色彩。很多考生流着泪写完了作文,其场面让人震撼。这也成为“作文,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的有力证据。

    四川自主命题后的几次作文,能让人们留下记忆的,除了《坚强》之外,更多的是去年的《熟悉》,南山中学考生黄蛉用其与众不同的一篇甲骨文,让人们记住他的同时,也记住了当年的作文题目。其他的作文,实在让人们记不起了。  作文教学 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综观10年来的高考作文,偏向于考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能力,主题是传统的,集中在敢于挑战、勇于尝试、要经得起挫折、诚信、协作、感恩等,依然带有道德教化的色彩。但比起以前,选材和主题更接近考生。特别是2008年的《坚强》,更是让考生关心国家危难,关注民众民生,从自己的情感经历中去挖掘亮点,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人格标准、表达方式都得到真实的再现。  10年的高考作文,不管是话题作为还是命题作文,我们都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注重思想的表达,脱离了现实生活,相反,老师们越来越重视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结合起来。不过因为沉疴深厚,高考分数压力太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过于单一,考生们的思想并不能完全在校园和作文里自由表达,他们会有很多顾虑,担心过于自由而遭到阅卷老师的白眼,导致多数人因循守旧,不敢创新。如果学生的独立思考总是因“格调不高”而被打入冷宫,得不到高分,就会导致学生不敢想、不敢说。  

其实,要鼓励学生创新,就需要培养他们思考的习惯,给予他们思考的空间。老师们应当对学生哪怕偏颇的观点给予足够的宽容和鼓励,让人性彻底回归校园,学生就有了独立思考的勇气,创新,才会成为有源之水。

 

 

清华附中特级教师指导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力求激活学生的思维

  孟子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一定的时代对教育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的教育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清华网校“教案荟萃”不仅汇集了清华附中优秀教师的同步教案,并且还提供部分北京海淀区公开课的教案与优秀课件下载。广大教师朋友们可以从这些教案课件中体会名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吸取精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采用“加班加点,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可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清华附中特级教师杜毓贞对课堂教学方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只有教师自身的知识丰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能随之浓厚

  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让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课堂上凝固的法式、刻板的程序、僵化的语言,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疲劳,扼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这时教师需要做的是改变,就是要真正地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式的课堂,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要做到这些,需要老师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把掌握的最新信息切入到教学之中。

  一定的时代对教育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的教育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韩愈说过“一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另外,看电视时要特别注重观看新闻类、评论类的节目,可为配合教学录制资料,如:欧元的启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讲货币理论时使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事例;美日、美欧“贸易战”等等。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意中夹杂着无意,而思维的能力就是在有意无意中日积月累提高的。那些看似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内容,学生却可能在无意中接受了,并且终身难忘。

  2. 课堂教学需求新求深,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激活他们的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如学生喜欢美国的NBA篮球,在讲劳动合同时,就可以引用NBA球星与老板的劳资纠纷的事例;从足球的比赛规则谈到市场竞争需要规范;从信息、网络谈到电子货币、谈到21世纪人的素质等问题。

  中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和思辨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要力求比课本和教参的提示更深一层,给予他们尽可能新一点、深一点的东西。我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注重增加学生的积累,这样有朝一日,学生才有可能后积薄发。

  另外,教师要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去从事日常教学和教学改革,否则,在循环往复的日常教学中,已有的那些兴趣和热情就会慢慢被磨掉。而且这时,就更需要去研究每个班的学生,掌握其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每个班的教学都要有所不同,都要有新的东西。这样做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会有所收获,不再会觉得枯燥乏味。

  3. 常与学生做换位思考,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讨好学生、纵容学生来建立,而是建立在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关心和高度负责的基础上的。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渴望了解什么,经常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做法。实际上,老师这样去做,学生也会同样为老师着想。

  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所以,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如何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做教书匠,而应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化。要注重教学实践中教学课题的研究,注重教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注意将教学研究和反思的结果诉诸文字,固化下来。

  杜毓贞老师信奉爱心是教育工作的原动力,她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人格魅力、专业魅力和思想魅力的特级教师。她对笔者说,作为教师,应该坚持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情,并且用平和的心态、智慧的思考、勤勉的实践和合作的精神来经营自己的职业人生。
  高考辅导:数学从90分至135分的超强秘方

数学成绩90分,只相当于百分制的及格,从历年高考(微博)看,无论文科还是理科这个成绩都很困难。但是,把数学成绩从90分提高到135分并不是很难,那为什么很多考生直到高考结束还不能有所突破,究其原因可归纳为:内在自信缺乏,外来方法欠佳。

  •    “自信”和“方法”相辅相成。没有“自信”,好方法将打折扣;没有“方法”,很难建立自信。实际教学中方法更重要,方法是得高分的保障。好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种适用范围广、见效明显的方法,正是这种方法使多个学生成绩从90分以下提升到135分以上,希望能使更多的考生明显提高数学成绩。

    第一部分:学习方法

    一、预习是聪明的选择

        最好老师指定预习内容,每天不超过十分钟,预习的目的就是强制记忆基本概念。

    二、基本概念是根本

        基本概念要一个字一个字理解并记忆,要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只有思维钻进去才能了解内涵,思维要发散才能了解外延。只有概念过关,作题才能又快又准。
    三、作业可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不要为节约时间省步骤,作业不要自检,全面暴露存在的问题是好事。

    四、难题要独立完成

        想得高分一定要过难题关,难题的关键是学会三种语言的熟练转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第二部分:复习方法

    一、加倍递减训练法

        通过训练,从心理上、精力上、准确度上逐渐调整到考试的最佳状态,该训练一定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否则达不到效果。

    二、考前不要做新题

        考前找到你近期做过的试卷,把错的题重做一遍,这才是有的放矢的复习方法。
    第三部分:考试方法

    一、良好心态

        考生要自信,要有客观的考试目标。追求正常发挥,而不要期望自己超长表现,这样心态会放的很平和。沉着冷静的同时也要适度紧张,要使大脑处于最佳活跃状态。

    二、考试从审题开始

        审题要避免“猜”、“漏”两种不良习惯,为此审题要从字到词再到句。
    三、学会使用演算纸

        要把演算纸看成是试卷的一部分,要工整有序,为了方便检查要写上题号。

    四、正确对待难题

        难题是用来拉开分数的,不管你水平高低,都应该学会绕开难题最后做,不要被难题搞乱思绪,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论什么考试,你都能排前几名。